成年人是相對於小孩子而言,這是一條分界線。成年以後,就應該是大人的樣子,成熟,穩重,有擔當。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但是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讓人欣喜的時刻,同時也讓人困惑。
首先,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這裡主要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小的時候,遇見誰都是朋友,大家一起玩遊戲,分果果、過家家。小時候的記憶力特別好,很小的事情,一直記很久。長大以後,接觸的人越來越多,貼心的圈子越來越小。
現實就是這樣,什麼場合都是比較,比如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與謀;某某混得好,經常接觸有好處;不能比別人差,別人有的我也要。人心的距離很微妙,即使表面再熱鬧,想的越多,相隔越遠。
其次,難以取捨的第一順位。大多數人的常規路徑,是學校畢業、成家立業。問題是,工作、家庭和友誼,孰先孰後?有人說,這是同時進行的事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以分先後?話雖如此,不同的人,在不同階段,還是會各有側重。
如果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憑什麼成家?如果沒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打拼奮鬥又是為了什麼?誰能僅憑一己之力成功,好漢不是還要三個幫嗎?怎麼取捨呢?是不是很有挑戰性,是不是很傷腦筋?
第三,無可奈何的愛理不理。有人說,成年人應該活得通透,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莫強求。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但是總感覺太宿命。別高估自己,往往就是因為自我感覺太好而馬失前蹄。別低估別人,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傻子,總認為別人傻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
什麼是格局?在我看來,就是善於審時度勢,知道主動進擊和及時止損。形勢好的時候,積極作為,加快發展,迅速完成原始積累;形勢不好的時候,以穩為主,打好基礎,這個階段比的不是衝勁,而是耐力,比別人活得久,你就佔據主動。期望值可以不高,但要一直滿懷期待。
第四,勢均力敵的你來我往。以前我說,朋友相處,忙的時候各忙各的,有空的時候,一個電話,約二三好友,或飲茶,或小酌,不亦樂乎。如果情境發生明顯變化,不變的是各忙各的,不同的是再也沒有一呼百應。我終於明白,人與人之間,站的高度差不多,才能一起看風景。
汪涵曾自爆把範冰冰和陳坤的微信都刪了,理由是不常聯繫。這沒什麼好奇怪,你不能失去什麼,就非常在乎什麼。對於普通人來說,仰視太累,屈尊你又不肯,所以你的周圍,都是差不多的人生。
第五,一成不變的自強不息。實踐反覆證明,一個人不斷成長,更加強大,才是真正的不二法寶。最近,著名的富二代王思聰玩得比較大,遭遇了事業危機。雖然狼狽,但是他輸得起。本來就有退路,他可以灑脫,商海沉浮,就是一次練手,成功了錦上添花,失敗了權當交學費。
普通人沒有這樣的幸運,我們輸不起,有多少人經得起顛覆性失敗?而且必須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積累,一路走來不容易。查理·芒格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是否配得上?一不靠等,二不靠自我感覺良好,而是靠辛勤的汗水和一點運氣。
結語:成年人的任性,主要存在腦海裡,如果非要付諸行動,那就左手畫條龍龍,右手畫條蟲蟲。當我們真正面對現實,亟需抉擇的時候,最好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