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知識和希望送去新疆

2020-09-17 南方日報

只要在戶外,為了避免曬傷,張文娜都會「全副武裝」。 受訪者供圖

張文娜利用課餘時間為學生輔導功課。

受訪者供圖

9月11日,教師節剛過,惠東中學英語老師張文娜第五次踏上了援疆的旅程:從惠州到喀什,跨越40個經度、15個緯度,幾乎飛越了整個中國。

這是張文娜第二輪援疆支教工作的第二個學期,每一輪為期一年半。2018年8月,她響應國家萬人教育援疆計劃赴新疆支教,將知識和希望送去新疆。從教近20年,張文娜終於圓了「援疆夢」。

「老師你就是我的榜樣,我以後也要當老師。」新疆學生胡瑪爾的這句話深深印在張文娜的心裡。如同自己被做了一輩子山村教師的父親影響,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張文娜也在學生心裡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教師節前夕,廣東省文明辦、廣東省教育廳發布《關於2020年廣東「最美教師」的通報》,張文娜入選廣東「最美教師」,這是送給她最好的教師節禮物。

援疆支教兩年現實比想像中難

北臨天山南脈,西有帕米爾高原,南有喀喇崑崙山,東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在三面環山地形的影響下,新疆喀什地區的氣候與廣東沿海截然不同。這裡四季分明,氣溫變化大,乾旱降水少。

兩年前,張文娜第一次到喀什,便遇上8月的酷暑天。她隨支教團到達喀什機場時是北京時間下午4時30分左右,正好是當地一天中最熱的時段。太陽熱辣辣地炙烤著大地,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灼燒感。

對張文娜來說,氣候不適是支教中最大的挑戰。「紫外線特別強,隨便一曬就傷。」張文娜第一時間買來了帽子、口罩、太陽眼鏡,只要在室外,她幾乎都穿著長袖全副武裝。然而,抵擋得了日曬,卻耐不住乾燥的天氣。剛到喀什的頭一個月,她每天早上都要在流鼻血中醒來。

喀什疏附縣第二中學是張文娜第一輪支教的學校,今年4月,她又來到伽師縣第四中學進行第二輪支教。張文娜教高中英語,每天過著宿舍、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由於當地師資緊缺,支教老師的教學任務並不輕鬆。「本來以為一樣地教學,沒想到比想像中難。」

上個學期,學校為了照顧支教老師,每名老師只安排兩個班的課程。「這樣的話,有的本校老師要上4個班的英語課。」為此,張文娜主動申請承擔3個班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這個學期,張文娜兼任高三英語科組長,帶兩個班,一周12節課。「算上支教老師,24個英語老師有6個老師要教3個班,還要擔任班主任。」

即便授課任務繁重,張文娜還是常常利用課餘時間為學生補習輔導。「新疆不少學生普通話不好,師生間溝通不順暢,自然英語基礎也不好。」張文娜說,她尤其希望貧困家庭的學生可以自立自強,立志改變人生。

胡瑪爾是張文娜常常為其補課的學生之一。她是疏附縣第二中學學生,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還有兩個弟弟,跟媽媽一起住在外婆家。由於家境貧困,胡瑪爾學習格外刻苦,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我常常跟她談心,擁抱她、鼓勵她。」在張文娜的幫助下,胡瑪爾越來越積極樂觀。

「她跟我說,好想叫你媽媽啊……」「她還說,老師你就是我的榜樣,她也想當老師。」回憶起這些,張文娜感到欣慰,覺得自己像爸爸一樣,讓理想的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

父親曾是山村教師從教志願從小確立

張文娜的爸爸也是老師,曾在梅州大埔縣百侯鎮一處山村教學點代課,一代就是30多年,直到撤點。張文娜說,她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才成為老師的。

張文娜記得,爸爸上課的教學點只有一間教室,教室裡只有一塊黑板和幾張課桌,昏昏暗暗的。學生不多,一共八九個人,分好幾個年級。她爸爸是唯一的老師,所有科目所有年級都是他一個人教。

教學點在半山腰上,從張文娜家出發,要翻過三個山頭,走近兩小時才能到。如果走村道,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這樣的路程,張文娜的爸爸走了幾十年。

因為中午要在教學點吃飯,她爸爸用石頭砌了一個簡易灶臺,自己背米背糧過去。張文娜小時候常跟爸爸一起去教學點,幫學生批改作業,帶孩子上體育課,或者幫村裡的老人做農活。

每次去教學點,村裡的人遠遠地就會迎上來,熱情地跟爸爸打招呼。一聲聲「張老師」,是張文娜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最初印象,一顆種子悄然在她心中萌芽。

「我也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回憶起兒時的夢想,張文娜變得像回答問題的小學生,聲音裡流露著仰慕之情。在父親的影響下,張文娜報考了韓山師範學院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

可這種情結卻讓張文娜的哥哥和弟弟感到不可思議。為了幫教學點的困難學生買文具、交學費,張文娜的爸爸每月拿回家的工資所剩無幾。在兩兄弟看來,一個賺不到錢養家,一個要靠媽媽做農活維持生計的爸爸,怎麼會成為孩子的偶像?

「可能我想的不一樣吧。」張文娜說,即便是家裡親戚,也稱呼父親為「老師」。每次聽到別人喊「張老師」,她都能感到大家對爸爸的尊敬,內心會有一種湧動。

如今,張文娜的爸爸已經年過古稀,從代課老師轉正後,每月能領幾千元的退休金。「爸爸經常把這些錢拿出來分,哪家孩子考得好,哪家老人過生日都分。」張文娜說,爸爸幫助了許多人,她想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決心實現百萬愛心助學計劃

「第二批還去嗎?」2020年1月,張文娜結束第一輪援疆支教工作後,惠東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私下問她。

這樣問多少有些挽留的意思。一方面是擔心43歲的張文娜不適應新疆的氣候環境,另一方面是學校和當地教育部門都捨不得她。

在援疆支教前,張文娜已經連續8年教高三,還一直擔任班主任。從教十幾年,她先後獲評「惠東縣優秀班主任」「惠東縣優秀教師」「惠州市優秀班主任」「惠東縣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等,已是惠東中學高三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

「我要去!」張文娜毫不猶豫報名參加第二輪援疆支教工作,並給出了理由:「那裡缺老師,而且我需要這筆錢。每年國家給十二三萬元的補貼,可以用來幫助更多的學生。」

或許是受父親的影響,又或許是因為自己也是在貧困中長大,張文娜2001年參加工作後一直做愛心助學。那時候,她的經濟能力有限,還要顧小家,資助金額不多。「我看到班裡一些孩子比較貧困,我會幫他們交學費,讓他們到我那裡吃飯。」

從2007年開始,張文娜參加惠東縣婦聯舉辦的「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志願行動,結對幫扶困境兒童。直到2017年,學生阿鵬的經歷讓張文娜受到觸動,自己成立了一個助學基金,決定每年至少助學5萬元,最終實現100萬元的助學目標。

「高考前夕,因為沒有錢治療,阿鵬的爸爸癌症去世了。」張文娜一直愧疚自己當時沒能幫上忙。阿鵬考上中山大學南山學院後,張文娜開始資助他學費。「那小孩很上進,上大學後一直在勤工儉學,只接受了一年的資助。」

張文娜目前正在資助的學生有十一二個,愛心助學已達25萬元。張文娜說,這些年幾乎沒什麼積蓄,除了一輛私家車和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日常開銷外的錢都拿來愛心助學了。

「有餘錢與其放到銀行,不如用來幫助別人。」在張文娜看來,比起投資房子、投資股票,投資在人身上,更能為社會發展作貢獻。

對於獲評廣東「最美教師」,張文娜說:「我身邊許多老師一直在默默奉獻,做得比我多得多。」張文娜希望自己低調行事,只想把愛繼續傳遞下去。

南方日報記者 於蕾

相關焦點

  • 為新疆「圖書角」獻愛心,87歲教授寄和8歲小朋友都寄來圖書
    姜鴻德在電話裡說,他也要為新疆的孩子捐一些書,希望能為他們送去一些精神上的幫助,讓千裡之外的新疆兒童感受到山東人的熱情。確定了本報的通訊地址之後,姜老立刻收拾圖書、打包郵寄。一個小時候之後,姜老再次打來電話告訴記者,110冊書已經發了快遞,其中還有他本人編著的《古漢語知識解疑》一書,希望這些書能儘快送到新疆小朋友手中。
  • ...青島學子為新疆喀爾賽鎮幼兒園小朋友捐贈毛絨玩具和過冬衣物活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通訊員 張月軍 陳媛媛 由青島交警市北大隊交通安全公益聯盟,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第八分公司暖行—心益志願團隊、青島市北藍天救援中心發起,愛益課堂組織,經過半個月的籌備,發起對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喀爾賽鎮幼兒園小朋友毛絨玩具及過冬衣物的捐贈活動。
  • 心疼博白醫護人員吃盒飯,新疆小夥送去羊肉手抓飯
    詢問之下得知,原來他們是在博白縣城經營美食店的新疆小夥子。當天,他們做了一大鍋新疆特色風味的手抓飯,特意來送給在防疫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品嘗。新疆小夥把手抓飯抬進醫院。 視頻截圖帶頭的小夥子叫亞布,來自新疆和田,今年24歲。2016年底,亞布來到廣西博白。
  • 馬秀蓮:將丈夫和弟弟送去參軍
    短短的一句話,體現出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思想覺悟和奉獻精神。馬秀蓮出生於山東省濰坊市,16歲時就給前線戰士縫軍裝、納鞋底、攤煎餅,因為學習認真、做事積極、膽大心細,17歲時,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是秘密入黨,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要聽黨的話,黨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馬秀蓮說。她經常組織婦救會、青救會、兒童團,積極搶種、搶收、藏糧。
  • 疆愛隔萬裡,各族一家親——青島學子為新疆喀爾賽鎮幼兒園小朋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通訊員 張月軍 陳媛媛由青島交警市北大隊交通安全公益聯盟,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第八分公司暖行—心益志願團隊、青島市北藍天救援中心發起,愛益課堂組織,經過半個月的籌備,發起對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喀爾賽鎮幼兒園小朋友毛絨玩具及過冬衣物的捐贈活動。
  • 英國BATH大學學生為新疆災區人民送去愛心
    北京時間3月7日晚上即英國當地時間中午,一場由BATH大學CHINA人學生社團組織的 「SHOW YOUR LOVE----情系災區」捐款活動在BATH大學的圖書館前舉行,此次捐款的發起是為在2·24新疆喀什地震災區人民獻一份海外學子對祖國的真摯感情以及對新疆人民受此災難的深深同情。
  • 夜讀|追夢的少年郵差,給別人送去希望和期盼
    我們風餐露宿,整日奔波,傳遞的不僅僅是郵件,更是希望和平安。長長的郵路,聯繫著千家萬戶,我們服務的對象既有工礦企業和學校,也有農民兄弟,而我承擔的是一條步班郵路和一條自行車郵路的投遞工作。這一條步班郵路真不好走,吹著鄉間清涼的風,我只能在鐵路枕木上邁著小步,這樣小步走18公裡,就抵達一個叫「城門」的小站,完成小站周邊單位和村落的所有郵件投遞後,我便立即趕乘早上8時30分的火車返回麥園。另外一條自行車郵路,設計是在下午時間起步。自行車郵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漳平煤礦的各個單位和沿途的礦區,行程往返30公裡。
  • 新疆能監辦調研阿克蘇「訪惠聚」住村工作
    中電新聞網訊 6 月3日至5日,國家能源局新疆監管辦黨組書記、專員曹繼耀一行專程赴阿克蘇烏什縣亞科瑞克鄉亞科瑞克村,親切看望和慰問了新疆辦「訪惠聚」活動第二批工作組成員。  曹繼耀專員一行在地區、縣、鄉有關領導及工作組的陪同下察看了住村工作組周轉房及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相關情況,與大家進行了座談,認真聽取工作組住村工作匯報,詳細了解了大家的學習落實、工作推進、制度建設、生活保障、安全防範等工作後給予各方面充分的肯定,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溝通與交流,並表示新疆辦將大力支持駐村工作,希望大家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圓滿完成自治區黨委交給我們的工作任務。
  • 光明膳纖飲援建希望小學,希望的種子在新疆萌芽
    這一天,光明新零售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德坤一行人自發組織大批物資,不遠千裡奔赴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小學,為這裡的學生送來了溫暖樸實的慰問,更帶來了價值30萬1588元的現金捐款。這一座地處偏遠區域的小學,長期面臨著物資緊缺的尷尬處境,雖然當地教師和民眾全力維持,卻依然捉襟見肘。光明膳纖飲產品製造商——光明新零售有限公司了解到相關情況後,主動發起了一場捐資助教的愛心公益活動。
  • 跨越700公裡,國門衛士為山區孩子們送去知識大餐
    為解決這一問題,扶貧小組迅速聯繫商家定製雨棚,趕在降溫前將這份溫暖送到大山深處。「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新疆嗎?你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三江(縣城)……」面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白雲邊檢站民警劉世傑的問題,13歲苗族女孩賈雪不由得紅了臉,「我想去外面看看。」
  • 新疆焉耆縣誌願者走進敬老院與老人過建黨節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李彥龍)為了讓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們過一個溫馨的節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近日,新疆自治區焉耆縣組織志願者們帶著水果、生活用品等物資看望了縣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節日的問候和社會的關愛。
  • 房山募集20000餘冊圖書將送往新疆和田!
    紛紛響應活動號召將家中的國語書籍捐贈到自己所在的學校和工作單位所捐贈的圖書涉及雖然我們相隔4000多公裡的路程和兩個小時的時差,但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感受著祖國媽媽的溫暖。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我們了解到了新疆的美麗:一碧幹裡的大草原,湛藍無垠的天空,與地連成一線 ;銀裝素裹、高聳入雲的雪山;波光粼粼、清澈見底的湖泊,美不勝收,好似一幅畫卷。
  •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為學生送去「食品安全知識大餐」
    為此,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活化「你點我檢」方式方法,聯合哈爾濱市實驗學校,為孩子們送去了生動的食品安全「你點我檢」開學第一課。 近日,來自黑龍江省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的專家化身「食安老師」以現場講解結合互動交流的方式,為孩子們介紹了零食、「三無產品」、非法添加物質的危害、合理健康飲食等知識,「食安老師」在一問一答中向孩子們傳遞著食品安全知識,受到了熱烈歡迎。
  • 東方希望集團新疆鋁業公司在莎車縣召開專場招聘會
    在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帶領的上海黨政代表團赴喀考察產業促進就業期間,莎車縣人民政府與東方希望集團新疆鋁業公司籤訂了勞務輸出合作框架協議。在此基礎上,浦東新區合作交流辦和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與東方希望集團經過多次溝通協調,促成了東方希望集團新疆鋁業公司在莎車的專場招聘會。
  • 倍安生活點燃山區孩子夢想 「彩虹助學」走進新疆西溝鄉小學
    這些禮物,包括孩子們生活和學習所需的助學金、書包、棉衣等。其中,助學金捐贈給達坂城區困難家庭學生,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則捐贈給新疆西溝鄉小學全體學生。儘管新疆的冬天很冷,但孩子們收到禮物後開心的笑臉讓整個操場、整個學校都「暖」了起來。
  • 光明亞麻籽牽手新疆希望小學,愛心造就美好未來
    在2020年10月10日,光明新零售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德坤親自帶隊,攜帶大批捐助物資抵達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小學,為這裡的師生送來了希望和動力。新疆地處偏遠,這裡的教育事業發展也並不完善。由於地廣人稀,很多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的學習條件也十分有限。多年來,國家為邊遠地區的校園提供了大量支援。
  •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雙語學生中醫藥專業知識學習的教學體會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雙語學生中醫藥專業知識學習的教學體會黃 剛1, 王 瑀2(新疆醫科大學1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2中醫文獻教研室, 烏魯木齊 830000)摘要: 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雙語教學是新疆少數民族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 「疆」愛傳遞 助飛夢想|南通愛心單位捐贈5萬冊圖書,為新疆伊寧...
    中國江蘇網5月27日南通訊(記者 李志華)知識啟迪夢想,愛心孕育希望。5月26日,由南通市對口援疆前方工作組、民進南通市委主辦,崇川區人民檢察院、崇川區文峰街道石榴籽愛心公社承辦的「『疆』愛傳遞助飛夢想——讓閱讀照亮邊疆孩子的未來」啟動儀式在崇川區檢察院舉行。
  • 光明亞麻籽助陣新疆希望小學建設,孩子們笑逐顏開
    長期以來,新疆等邊遠地區的教育事業一直發展緩慢,這也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隨著教育扶貧等各項政策的持續落地,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正在參與到對邊遠地區教育事業的扶持中來。2020年10月10日,光明亞麻籽的委託生產商——光明新零售有限公司發起了一場不遠千裡的捐資助學活動,為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小學的師生送來了三十多萬元的支援物資。
  • 荊楚理工學院新疆校友會成立
    中新網新疆新聞7月22日電(記者王小軍)22日,荊楚理工學院新疆校友會成立大會在烏魯木齊召開。  荊楚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黃國輔、計算機學院院長田學軍、通用航空學院副院長姜全新等出席會議,在新疆各地生活和工作的70多名校友參加了成立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