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金秀賢退伍後的第一部作品而備受關注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正在熱播,新穎題材、獨特的拍攝手法、觸發心靈的演技,讓這部劇受到了一致的好評與期待。
男主從出生起就背負著照顧患有精神病哥哥的使命,母親極度偏愛哥哥,曾對男主說就是因為需要有人照顧哥哥才生的他,這讓本就渴望母親疼愛的他感覺到更加疲憊與難過,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工具人。
而劇中暴露狂患者權基道,因為從出生起就有些殘次,父母因為他學習不好就打他,因為理解不了他就無視他,因為淘氣就把他關起來,家人一直把他當透明人,他渴望被看見,所以慢慢發展成了暴露狂。
而他的父親為了不讓他亂跑把他關進精神病院裡,還說沒用的孩子他不需要,孩子就是父母需要才生的,並且質問男主,讓男主問自己的父母需不需要沒用的孩子。這一舉動終於觸發了男主內心最痛的地方。
女主也表達了觀點,在她看來,父母是把乖巧的孩子捧在懷裡如珠如寶,覺得沒出息沒用的孩子就扔掉。
那麼孩子真的是父母需要才生的嗎?父母生孩子真的是因為有用、有目的才生的嗎?沒有用的孩子就會被嫌棄嗎?
在我看來,父母生孩子或多或少會因為養老問題、維繫感情需要才生,但並不代表父母生孩子是因為有用,沒有用就會被嫌棄。其實劇中男主的目前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男主的哥哥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但是他的母親卻從未嫌棄。儘管男主的母親對男主說過因為需要有人照顧哥哥才生的他,儘管看起來對男主哥哥偏愛一些,但男主母親其實一直疼愛著男主,比如劇中男主喜歡吃辣的炒碼面,明明哥哥吃不了辣,但是男主母親還是選擇帶著他們去吃。只是因為哥哥的特殊性,男主母親才不得不多疼愛哥哥。
其實現實世界裡也是,存在著許多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案例,比如:北京西站天橋上一位父親舉牌, 願意用10年勞力為兒子白血病籌錢治病;還有父子同時患病,父親為給兒子治病,放棄治療而離世。像這樣的例子還好多好多。即使不看別人的事例,我們自己體會一下自己的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應該就能明白答案。
所以不要被一時的嫉妒、怨恨、心魔,而忘記了曾經那麼愛你的父母,沒有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天下的父母真的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