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鹽之鄉」落戶全國最大的傳統海鹽生產基地——霑化濱海

2021-01-1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當地立足資源稟賦,實施漁鹽產業「六大工程」,打造鄉村振興「魯北樣板」。10月17日,「中國漁鹽之鄉-霑化·濱海」授牌儀式在濱州市霑化區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中國鄉建院、中國民俗學會、中國規劃學會、中國建築學會、中國特產協會等機構中的2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活動。由濱海鎮人民政府、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共同策劃、組織申請的「中國漁鹽之鄉」正式落地霑化區濱海鎮。

濱海鎮位於濱州市霑化區北部,是濱州市的北大門,鎮域面積529平方公裡,擁有162.6公里海岸線,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各種魚、蝦、蟹、貝等海產品。目前,濱海鎮海水鹽田蝦養殖面積38.8萬畝,鹽田40萬畝。

據了解,濱海鎮提取海鹽的歷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五帝」時代,鹽業生產也持續了幾千年,該鎮目前是全國最大的傳統海鹽生產基地。該鎮位於北緯38度線附近,終年溫差大,海水鹽度高,海鹽微量元素含量豐富,適宜海洋生物生長和曬制海鹽。由於一直採用傳統的曬鹽工藝,原鹽質量高。出產的鹽田蝦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肉質鮮美。依託海水資源,大力發展滷水產業鏈,形成了初滷養殖、中滷提溴、高滷曬鹽、苦滷提取鉀鎂的海水利用鏈條。

近年來,該鎮持續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漁鹽及相關產業健康發展。大力推行「繁育推」現代養殖新模式,實施「南苗北育」工程。2020年,濱海鎮蝦苗標粗16億尾,出產鹽田蝦7000餘噸。鹽田曬鹽工藝不斷優化,優一級品率95%以上,原鹽180萬噸。

據統計,2019年濱海鎮原鹽產值1.9億萬元,魚、蝦、蟹、貝等海產品產值3.4億元,漁鹽產業累計產值5.2億元。

今年以來,濱海鎮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緊緊牽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與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進行戰略合作,深挖漁鹽潛力資源,高標準規劃打造了「中國漁鹽之鄉」,並開展產業體系認證、商標註冊、區域品牌推廣、行業標準制定等工作,進而挖掘文化歷史資源,設計開發「魯北民宿·渤海漁村」文化旅遊項目,構建全域「一村一景」集中連片示範區,創建「漁光一體」「上風下鹽」資源互補綠色能源基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濱海鎮黨委書記闞玉輝說,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我們在產業振興中的總體思路是:發揮區位優勢,利用優勢資源,結合霑化區整體產業發展規劃,壯大漁鹽產業規模,優化漁鹽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做強產業品牌,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讓五千年漁鹽歷史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據闞玉輝介紹,下一步,濱海鎮將深化「中國漁鹽之鄉」品牌效應,實施漁鹽產業的優良苗種培育、標準化養殖、生產加工增值、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經營主體培育、科技支撐驅動等六大工程,讓漁鹽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引擎。

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劉煥利表示,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作為一家全面服務鄉村振興的綜合性平臺,我們將發揮自身優勢,放大濱海鎮的資源稟賦,深度服務於漁鹽產業的發展壯大,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拓展產業形態,促進產業振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據了解,目前,濱海鎮已經建立南美白對蝦養殖、鹽業科研基地,對接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等工作站,打造科創平臺、實訓基地、研究交流平臺,助推轄區企業技術升級,深化產學研合作交流。建立漁鹽產業園,為第三方服務入駐提供平臺,根據水產養殖企業需求,引進冷藏、物流行業。順豐物流公司已與濱海鎮部分水產養殖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劉煥利說,「中國漁鹽之鄉」落戶霑化濱海,這是星火鄉村振興研究院與濱海鎮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開篇之作,共同打造濱海「漁鹽特色小鎮」的重要布局。我們正在積極推進濱海「漁鹽特色小鎮」整體形象提升項目,進行「魯北民宿·渤海漁村」項目的立項申請,開展漁鹽特色產品品牌建設,拓展電商運營渠道,以擦亮「中國漁鹽之鄉」金字招牌,塑造濱海特色的農耕、漁耕、鹽耕歷史文化品牌。

授牌儀式後,與會專家學者深入當地農村進行實地調查了解,並參加了「鄉村振興·魯北樣板-建築與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大家圍繞當前鄉村振興的熱點,結合各自領域,從突出地域建築特色,保護傳承民俗文化的角度出發,著重總結研究山東傳統建築與民俗文化如何以人為本,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助推作用,探索山東鄉村建設的實現路徑,最終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魯北樣板。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山東|山東最大海鹽基地迎來豐收 科技創新促生產
    魯網7月10日訊 鹽,安全關乎民生大計。魯鹽文化擁有5000多年歷史底蘊。7月,山東最大海鹽生產基地迎來豐收季,藉助科技力量促生產,保證食鹽安全供應。在山東菜央子鹽場原鹽生產基地,正值海鹽收穫,呈現出一片「清水上垛,碧波變銀山」的繁忙景象。作為國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菜央子鹽場搶抓全省全面啟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歷史性機遇,依靠科技進步優化調整傳統產業,從傳統鹽業向生態海洋經濟轉型。據工作人員介紹,菜央子鹽場採用灘田日曬法生產原鹽,其生產工藝流程分為提滷、制滷、結晶、收鹽四大工序。
  • 中國鈣鎂之鄉井陘縣年生產鈣鎂產品佔全國1/3
    程行 攝    長城網石家莊2月4日訊(馮素琴 程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陲,一個人口只有32萬人的山區,卻在中國無機鹽工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中國鈣鎂之鄉」,它就是井陘縣。井陘縣歷史就有靠山吃山,生產石灰的傳統。
  • 傳統製鹽+新興產業 東方海鹽立足濱州鹽業優勢打造百餘種海鹽產品
    在山東省魯鹽集團東方海鹽有限公司(原山東無棣精鹽廠)生產車間內,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對銷往外地的生態海鹽進行最後地分裝,不久之後,這些優質的海鹽就會進入千家萬戶。作為一家優質的海鹽加工企業,該公司不斷推陳出新,使得星羅棋布的鹽田煥發出新的活力。
  • 濱州海鹽精彩變身 老產業迸發新活力
    齊魯網10月14日訊(山東臺 趙吉信 劉歡 濱州臺 劉鵬 武浩 王海華)鹽是我們生活中的調味品,而在山東最大的海鹽生產基地濱州,海鹽卻精彩變身,並且身價倍增。一起去看看濱州人念出的「新鹽經」。
  • 綠色紙業百億循環產業基地項目落戶海鹽
    海鹽招大引強再傳喜訊!3月27日下午,山鷹國際綠色紙業百億循環產業基地項目落戶海鹽縣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由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包含研發培訓、綠色製造、循環配套三大板塊,項目引進奧地利、德國、芬蘭等世界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遵循綠色、低碳、循環的理念,打造綠色紙業先進產業基地。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新增年產值130億元以上,新增稅收 9億元以上,產業基地總產值超200億元,稅收達15億元。
  • 連江牛頭山:濱海趕漁 體驗牧野漁耕之樂
    10月28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連江縣人民政府、福建日報社東南網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採訪團來到連江牛頭山休閒漁業基地,記者親身體驗一番趕漁樂趣。牛頭山休閒漁業基地位於連江縣曉澳鎮百勝村,自2017年7月11日正式開業以來,吸引了遊客紛至沓來。休閒漁業基地所在的曉澳鎮是連江縣漁業重鎮,花蛤、縊蟶、紫菜產量位居全縣之首。
  • 蕭山義橋:「中國工具五金之鄉」落戶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11月25日 訊中國工具五金之鄉」落戶蕭山義橋,這是該鎮被授予「中國五金(配件)之鄉」稱號後,獲得的一塊含金量更高的區域特色產業品牌。  義橋鎮現有500多家五金企業,其中工具五金企業126家,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顯量具、套筒工具等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 壽光:「蔬菜之鄉」的綠色實踐
    這裡是農聖、文聖、鹽聖「三聖」故裡,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源遠流長,是「中國蔬菜之鄉」和「中國海鹽之都」,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18個重大典型」之一。  「三聖」故裡 源遠流長  相傳,壽光之名出自齊宣王時閭邱長老乞壽之辭。《高士傳》云:宣王獵於杜山(今在山東臨淄縣西),閭邱先生與長老十三人相與勞王曰:「欲得壽於王」。
  • 「第十四屆中國(濱州)霑化冬棗節暨棗產業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
    首先,我代表中共霑化縣委、霑化縣人民政府和節會組委會,對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霑化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關注支持霑化冬棗產業發展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記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霑化縣是國家命名的「中國冬棗之鄉」,位於山東省北部、渤海灣南岸,地處藍黃「兩區」開發建設的疊加地帶和前沿陣地,是山東省海上北大門、對接天津濱海新區的「橋頭堡」。
  • 「鹽」裡,滿是幸福滋味!
    全國首個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鹽城大數據產業園。全球最大的LED封裝和柔性線路板生產基地——總投資130億元的東山精密項目。協鑫2GW太陽能半片項目鹽城是全國唯一的霧霾治理研發與產業化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環保濾料生產基地持續領跑全國煙氣治理第一方陣
  • 濰坊趣史:中國海鹽之都與三皇五帝傳說
    【關鍵詞】昌邑 鄑邑 炎帝 黃帝 圖騰崇拜 鹽神 鹽宗 山東昌邑,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北鄰渤海,自古憑藉漁鹽之利昌邑歷史悠久,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僑鄉,中國海鹽之都——濰坊的有效組成部分。 01鄑邑由來與炎黃二帝 昌邑,古名鄑邑,史書記載,鄑通「縉」,是上古姓氏之一「縉雲氏」的簡稱。 而縉雲氏與炎帝、黃帝有關。
  • 昌邑被評為中國溴·鹽之鄉
    昌邑被評為中國溴·鹽之鄉 2011-11-23 08:00:00    作者:宋學寶 王魯兵   來源: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關鍵詞: 鹽之鄉 該市 年產量 原鹽 地下滷水
  • 天津濱海打造北方最大海珍品基地 價廉海鮮大飽口福
    天津濱海打造北方最大海珍品基地 價廉海鮮大飽口福2017-02-07 09: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作為我國海水養殖重要區域,新區將抓住機遇,主動融入京津冀漁業協同發展,打造我國北方最大海珍品基地。
  • 北方最大鹽場製鹽工 孤獨中堅守27年
    進入4月,天津濱海新區的長蘆漢沽鹽場春季扒鹽正式開始。46歲的李偉是漢沽鹽場製鹽三工區的一名製鹽工,自初中畢業後就來到了鹽場工作,至今已有27年的工作經驗。李偉是傳統製鹽工藝的傳承人,從制滷、塑苫到扒鹽,樣樣精通。
  • 傳承數百年 日本以手工生產海鹽的傳統方法
    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海鹽的生產一直是日本沿海地區的重要活動。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日本仍有製鹽師以歷史悠久的手工方式生產海鹽,並將這項傳統和文化傳承下去。能登半島是日本目前唯一保留鹽田的地區,而位於能登半島最北端的珠洲市,更是最後一處採用揚濱式(Agehama-style)製鹽法來生產海鹽的地方。
  • 中國螺絲之都、螺絲之鄉、螺絲之城原來在這三個城市
    據悉,現在我國螺絲生產和交易公司近1萬家,從業人員300多萬人,對工作貢獻度較高。國內生產的不鏽鋼、碳鋼螺絲廣泛用於轎車工業、電子商品、電子設備、機械設備、修建以及一般工業用處等。就從全國產區來看,又以溫州、永年、海鹽三地的螺絲工業開展最具規劃,也最具特徵。
  • 義烏成全國最大香水彩妝生產基地
    義烏成全國最大香水彩妝生產基地 發布日期
  • 「普大喜奔」福建詔安縣通過「中國生態牡蠣之鄉」專家評審!
    來源:詔安縣融媒體中心 詔聞天下 2020.08.278月27日上午,我縣召開「中國生態牡蠣之鄉」評審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林祥志、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琪等專家,縣長李亞容、副縣長林向陽參加會議。
  • 從中國最大漢服基地到中國板材之鄉,產業振興的「曹縣樣板」
    在位於山東西南部的人口大縣曹縣,各鄉鎮依託各自資源優勢,走上不同的產業振興之路,成為今天的「全球最大演出服飾產業基地」、「中國最大漢服生產基地」、「中國板材之鄉」、「全國第二大淘寶村產業集群」。6月底,在山東西南部、魯豫兩省交界的菏澤曹縣,這個被稱為「中國最大漢服生產基地」的縣城,記者見到了博士返鄉創業的胡春青。2014年,還在大連理工大學就讀博士的胡春青寒假返鄉期間,聽聞家鄉大集鎮在發展農村電商。大集鎮丁樓村是這裡的電商先行者。
  • 北汽集團濱州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落戶濱州
    原標題:北汽集團在外埠最大的投資項目北汽集團濱州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奠基儀式舉行8月16日上午11點18分,北汽集團濱州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奠基儀式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隆重舉行。張光峰在致辭中指出,在加快推進轉調、促進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北汽集團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落戶濱州,是濱州市積極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的一次成功實踐,是我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出的一個碩果。這個項目對於提高濱州市裝備製造業水平、拉長傳統產業鏈條、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必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