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國決定「脫歐」以來,第一次有大型汽車企業宣布關閉在英工廠。
記者|孫莉莉
身著金色套裝、手握畫筆的瑪格麗特 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在一個紅色娃娃臉上畫下了一隻眼睛。時間回到1986年的某一天,你會在英國西南部斯溫頓的工廠看到上述情景。按照日本傳統,這一儀式會帶來好運。更重要的是,這一儀式標誌著日產汽車在桑德蘭的工廠正式投產。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是日產對英國汽車行業投下的一張信任票。對柴契爾政府來說,這也是一個意外之舉。在此之前,柴契爾政府不僅通過減稅來吸引汽車製造商,還承諾讓英國市場成為各車企進入歐洲市場的跳板。
但如今,英國汽車行業正籠罩在陰影之下,它既受到全球金融業重組的影響,也受到英國即將脫歐的威脅。據《金融時報》報導,本田將於2021年關閉在英國西南部斯溫頓的工廠,而日產本月取消在桑德蘭工廠生產X-Trail SUV的計劃。
福特曾表示,如果英國在達不成協議的情況下退出歐盟,該公司可能進一步削減英國業務。根據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的數據,英國汽車產量已降至5年來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英國的汽車產量為152萬輛。
汽車工廠的縮減不僅會打擊英國製造業,而且會給英國的整體經濟形態帶來較大影響。以物流集團Unipart董事長約翰 尼爾(John Neill)的視角來看,汽車行業一直是「生產率的絕對燈塔」。「如果我們失去了汽車行業,我們就失去了生產力最強大的驅動力之一和工業創新的強大源泉。」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生產率一直難以提高,落後於法國、德國和美國等競爭對手,英媒對此表示擔憂。
作為近代工業革命的先鋒,英國也曾經擁有過驕人的汽車工業,但在日企進軍英國前,英國汽車工業已經沒落。值得提及的是,英國汽車產量在1972年達到峰值192萬輛。本田決定退出斯溫頓是該公司71年來第一次關閉海外汽車工廠。近年來,外部因素一直困擾著汽車製造商。柴油需求下降、貿易關稅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都加劇了運營方面的挑戰。但距離英國脫歐還有不到40天的時間,本田為什麼現在「脫英」呢?
本田表示,汽車產業將朝著自動駕駛和電動化方向發展,本田關閉斯溫登工廠是順應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的主動戰略調整。本田堅稱,英國脫歐不是該公司作出決定的主要因素。但是日本媒體普遍認為,英國「脫歐」是重要原因之一。
縱觀歷史,本田進軍歐洲的過程充滿坎坷。一方面,本田從未實現向歐洲擴張的抱負。另一方面,本田在與德國競爭對手的競爭中舉步維艱,而且由於產量較小,該廠的運營效率從未達到日產桑德蘭工廠的水平。
裡昂證券分析師克里斯多福 裡希特(Christopher Richter)持有這樣的觀點:本田英國工廠是世界上最脆弱的製造實體之一,因此只需在空氣中下一點「毒」就能將其殺死。上一財年,本田全球產量為530萬輛,斯溫頓產量僅有16.1萬輛。據業界人士分析,一家汽車廠每年至少生產25萬輛汽車,才能實現規模經濟,提升競爭力。
本田關閉斯溫登工廠將造成至少7000個工人面臨失業風險。英國商務大臣格雷格 克拉克(Greg Clark)強調,本田的決定雖是應對市場變化所做出的商業決策,但對斯溫登和英國都將產生負面影響。「對於工廠員工、他們的家人以及供應鏈中的所有員工打擊尤為嚴重。」
儘管英國脫歐存在不確定性,但英國仍具有吸引力。此前數家汽車公司決定在英國生產新車型,就證明了這一點。所以,英國能否脫歐、英國以何種形態脫歐以及英國的汽車工業是不是「完了」,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