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燕達集團投資建設的燕達國際健康城作為京津冀養老試點單位備受關注。《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實地調查採訪了解到,燕達國際健康城自2010年開業運營以來仍處於虧損狀態中。
該項目營銷總監李東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加上拿地的錢、建設的錢,養護中心不盈利,其實不只燕達養護中心,任何一個項目都不會實現盈利。」
回收成本預計需12~15年
燕達國際健康城(以下簡稱「健康城」)位於北京東燕郊,總投資約150億元人民幣,分兩期建設。健康城由燕達國際醫院、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以下簡稱「養護中心」)、醫學研究院、醫護培訓學院、國際會議中心、燕達國際醫學院六大板塊組成。醫院與養護中心之間一條平均寬約60米、長約700米,總面積4萬餘平方米的水系帶狀公園將「養」與「療」隔離開。
燕達醫院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總床位3000張,一期已建成床位1000張,醫院配備有500排動態寶石CT、64排CT、3.0T磁共振、雙C型臂血管造影機等大型醫療檢查及手術設備。
養護中心佔地面積207.43畝,總投資32.33億元,項目定位為提供高端養老服務,主要建設有非自理老人護理中心、自理老人養護樓、康復中心、日間照料中心、遠程醫療健康中心、健康檔案管理中心等功能板塊。養護中心規劃有12000張床位,目前,一期已建成2300張,入住老人1600多位。二期項目在建中,2018年竣工。
李東輝介紹說,對老人而言,醫療資源是其最迫切的需求之一。「醫養結合」「全程化照護社區」是健康城的兩大特色。
健康城目前六大板塊中除卻醫學院尚未開建外,其他部分均已於2010年年底投入使用。六大板塊涉及醫、護、養、研、康幾個領域,各個板塊之間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燕達醫院為養護中心居住的老人提供醫療保障,醫護培訓學院和燕達醫院為養護中心提供人才支撐,醫學研究院是科研和技術支撐,養護中心反過來給醫院輸送患者,燕達國賓大酒店為醫院和養護中心的家屬提供後勤服務。
關於養護中心及整個健康城的運營情況,李東輝認為需要按照包含建安成本和不包含建安成本兩種情況來區別對待。
「如果加上拿地的錢、建設的錢,養護中心不盈利,不只燕達養護中心,任何一個項目都不會實現盈利。」李東輝說,就健康城整體而言,目前也未達到盈利。
但若是不包括建安成本,就目前已投入運用的五個板塊中燕達醫院和養護中心已經略有盈利。據悉,健康城實現微盈利開始於2014年年底,2014年年底時基本達到收支平衡,2015年開始略有盈餘,關於盈利額問題,李東輝表示「只能說不虧錢了」。
李東輝稱整個健康城一期燕達集團投入了近80億元,二期建成後預計投入150億元,健康城投入運營以來處於持續虧損狀態,主要靠燕達集團其他地產項目的收入來進行反哺,但他對健康城信心十足,認為肯定會回收成本,實現整體盈利,但預計周期需要12~15年。
公開資料顯示,燕達集團主營業務是房地產,成立於2000年,下設17家子公司和首爾園、秦皇皓月城兩個創業園區,首爾甜城售樓中心就在離健康城不遠處。
「養老盈利的周期原來專家說是10~12年,現在已經變成12~15年了。健康城起步算是比較早,事實上項目越小回收的周期就越短,項目越大回收周期越長。」李東輝說道。
「會員制」養老為回籠資金?
據了解,養護中心二期入住將實行會員制。 據了解,養護中心二期入住將實行會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