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41度蜂蜜 作者 | 張亮富
2018年6月23日 星期日 晴 15~29℃
這是我們2018年的第 21 篇蜂場日記
親愛的朋友,你有沒有被蜜蜂蟄過呢?
自從認識蜜蜂后,就經常被蟄,
其實很多次偷偷流下了眼淚,
有時候真的疼得沒辦法。
上一次取蜜
(見日記《幾十分鐘,被小護士摁住狂打20多針是什麼感受?》),
被蟄得麻木那天,我忽然想,
全身到底哪裡蟄了最疼,
於是我調查了周圍所有的17個養蜂人,
得到了很多哭笑不得又有些心酸的故事,
你能猜到哪個部位被蜜蜂蟄了最疼嗎?
01
疼痛的感覺因人而異,
養蜂的年限和被蟄的部位也不盡相同,
最後的調查結果以養蜂人的文字描述為主要依據,
最終得到如下結論。
第五名:上眼皮——變熊貓的悲傷
眼皮是非常容易被蜜蜂蟄的地方,
也是蟄了以後變化很大的地方,
一夜之後,基本就會變成熊貓了,
而且其實挺疼的,
雖7%的養蜂人將眼皮列為最疼的的部位,
但幾乎每個養蜂人都經常被蟄,
實乃秒變熊貓的必備良方,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第四名:上嘴唇——香腸嘴的下場
上嘴唇被蟄後的變化,
最經典的場景非《東成西就》中的歐陽鋒莫屬,
但上嘴唇的疼痛感絕不可小視。
有12%的養蜂人認為上嘴唇被蟄是最疼的,
但被蟄到後迅速變大的上嘴唇,
一定會讓你記憶猶新,
可能是最具喜感的一個被蟄部位,
如果想要嘗試,請準備好口罩,
以免被蟄後沒法見人!
第三名:耳洞裡——不僅僅是變八戒
耳洞或者耳朵被蟄,
一般人很難有機會了,
即使是養蜂人也不是全部都被這到過,
但耳洞裡被蟄的疼,難以形容,
不是鑽心的疼,而是鑽腦的疼,
如果往外一點,
耳朵很快會變紅變大,
一會兒一個形象的二師兄就新鮮出爐了,
15%的養蜂人說耳朵被蟄的時候是最疼的,實在難以承受!
第二名:指甲縫——疼得手發抖
整個手上最嫩最敏感的肉在哪裡?
毫無疑問是指甲縫,光想想指甲縫被針扎就打了一個冷噤。
但幾乎所有的養蜂人都被蟄過,
而被調查中高達34%的養蜂人說這簡直太疼了。
有個養蜂人說:指甲縫被蟄的時候,
開始疼得手發抖,
最後疼得整個身體都在發抖。
真正鑽心的痛,
如果你想試試,
先想像一下,你真的敢試嗎?
第一名:鼻子裡——痛得眼淚鼻涕一起流
沒有養蜂的人,
可能難以想像鼻子會成為冠軍。
我做這個調查的時候,
阿龍從蜂場進來,忽然「啊!」的一生慘叫,
然後就是哇哇的聲音跑進帳篷來,
淚水長流,他被蜜蜂蟄到鼻子了,
看著都疼!
早上嫂子居然也被蟄了鼻子裡,
疼得眼淚和鼻涕一起流,
看著真的心疼。
嫂子可是養蜂幾十年的人呀!
調查中47%的養蜂人毫無疑問說鼻子裡被蟄是最疼的,
很多人疼得鼻涕眼淚流半天,
不管是多少年的養蜂人!
如果不相信,
歡迎體驗那種絕無僅有欲仙欲死的酸爽之痛!
02
特殊講述:嘴裡
有一個藏族養蜂人姑娘尼瑪德吉的經歷,
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當年學養蜂的時候,
一群十七八歲的藏族年輕人一起當學徒,他
們空閒的時候喜歡跑出去玩,
常常玩到深夜。
半夜的年輕人容易獨自餓,
她們有自己的妙招,她們在床底下偷偷藏了米飯。
有一天深夜,
瘋玩了回到蜂場的小姑娘們,
都得意地到床底下去拿自己的飯吃。
因為太晚,
她們不敢開燈怕影響其他人,
偷偷摸摸又急急忙忙的端著米飯就吃。
尼吉沒有想到,
碗裡藏了一隻蜜蜂,
蜜蜂進了嘴裡,
然後,
她被蟄了,
蟄在口腔裡,疼得立刻狂吐米飯。
她說這是她一生中最疼的時候,
不僅僅疼,
而且整個臉腫起來,
也讓愛美的姑娘尷尬不已,
而這整整一周後才消腫!
03
史密斯是康奈爾大學研究蜜蜂行為與進化的研究生。
有次他不幸被蜜蜂蜇中陰囊,
這隻蜜蜂真會找地,
但並未如想像般的痛,
這次不太痛的意外體驗,
激發了他做全身實驗的興趣。
這次實驗Smith 花了38天,
他挑選25個部位,
每日讓蜜蜂在不同位置蜇5次,
並將蜂刺留在皮膚達1分鐘,
以清楚記錄痛感。
以10分為滿分標示痛感,
發現鼻孔及上唇分別達9及8.7分,
陰莖僅7.3分。
最不怕痛的是頭、上臂及腳中趾。
Smith 表示,
鼻孔被蜇3次後便狂打噴嚏,
淚如泉湧,發誓不會再讓鼻子受罪。
結果顯示,
人體對疼痛最敏感的五個部位依次為:
鼻孔、上唇、陰莖、陰囊、手掌。
其中鼻孔的疼痛感已經達到了9.0。
而最不敏感的5個部位則分別是天靈蓋、腳中趾尖、臂膀、臀部和小腿肚子。
其中天靈蓋的感覺最遲鈍,只有2.3。
所以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當遇見蜜蜂時,你可以用手捂住臉,
然後蹲下,這樣就可以叫得小聲點了。
04
養蜂人的經驗和大學的研究學者的結果有不盡相同的地方,
但真的也能給我們很多有用的信息,
當你遇見蜜蜂一定要被蟄的時候,
如何保護自己。
一般情況下,
野外遇見的蜜蜂不會蜇人,
保護好重要部分,
不要傷害她們基本大家會相安無事,
如果身上有化妝品味道或者特殊香味等,
謹慎保護好自己。
如果被蟄,第一時間拔出蜂針,
用鹼性液體(肥皂水等)處理傷口,
如遇過敏,及時就醫。
好啦,
今天就寫到這裡了,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
感謝養蜂人的積極配合,
希望你能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實用的信息。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Peter from Tibet apiary.
2018-6-23
「
夜伴蜂聲
我們陪伴蜜蜂
蜂蜜陪伴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