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是川籍選秀藝人中最成功最經典的一位
過去幾年來,以超女快男為代表的音樂選秀,一度山呼海嘯風靡全民。在那些一夜成名的人氣偶像中,從成都走出的佔去大半,他們在本地的各種前傳外傳、正史野史,早在媒體和粉絲圈之間流傳得太多太廣,而這裡的酒吧與高校也一年年被粉絲不斷造訪抒懷與挖掘八卦。正如餘政儀說的,關於李宇春們,其實我們嘴都說幹了—當我們今天再聊成都超女快男,我們聊什麼?最近「限娛令」下達,明年選秀或停辦或受掣肘,超女快男們厚積薄發一鳴驚人的過去六七年裡,不如回望他們的出川意味著什麼?
李宇春:一朝醒來是明星,經典範式難複製
成都電視臺記者王林,當年在川音跟李宇春是一個年級的同學,「每天坐著校車一起到成都(校區)來的時候,沒覺得離我們多遠,但忽然間人家就火了」,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2005年9月大四回校註冊那天,「遠遠看到一大堆人簇擁著,過去一看,李宇春也回學校了!長槍短炮的記者全都包圍著在採訪。」一個暑假的工夫,大學生李宇春就成了超級明星,她的經歷很經典,既有川音科班教育的痕跡,也有流行文化的薰染,還有娛樂市場的支持……但就是難以複製。
Why her?
此前的夏天,她剛參加一場全國選秀比賽,在總決賽中獲粉絲手機投票20萬,是國內從未有過的民選超級偶像。一個月後,她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標題是「亞洲英雄」。此外,李宇春已成為一種被廣泛討論的現象。論形象鮮明,論影響之廣,她確實是選秀歌手裡最成功的一個。但如果沒有參加比賽並成為冠軍,這個音樂學院大四的學生,為自己設想的路如其他同學一樣:臥薪嘗膽北漂,或從小酒吧駐唱開始。但她畢業前忽然就成了超人氣偶像。剛出名時,有天凌晨和老師餘政儀到朋友酒吧聊天,結果僅剩的兩三桌人依然把她認出來、要籤名,在餘政儀記憶中,那是師生二人最後一次在外碰頭。
成名後的李宇春,經常問自己:Why me?六年之後,在本刊專訪中,她給出自己的答案:「有很多人不滿李宇春在2005年所謂的『橫空出世』,我記得那時有很多媒體也會這麼寫,包括在圈裡打拼多年的藝人,他們會覺得,憑什麼呢?但你堵不住她,這是因為時代。」餘政儀的看法不謀而合,認為她的「出來」是個人才華與時代合力的結果:「她出來都六年時間了,還在延續這種方式選秀,怎麼能選拔人才?這種人才有,但要靠外部社會原因的改變。我估計還要等20年,才可能出現另一個李宇春。」
「把你所謂的特質表現到極致」
除非是一出生就習慣現場直播的星二代,否則草根民選偶像,不可能是天生的Super star,李宇春也經歷過自我否定自我探索的漫長過程。出身學院派的她,在大環境下骨子裡依然傳統,曾因自己女中音的嗓子,一度活得困惑,甚至覺得抬不起頭—你看別人唱那麼高。
大二上學期末,她在流行音樂專業的考試中選了《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餘政儀跟她說,這拉丁風格的歌最好加段舞蹈,用肢體語言表現才完整,如果唱得沒有拉丁感覺和節奏,唱聲音,你唱得過其他人嗎?到正式考試時,她考了全班第一,當時系裡講師王錚亮也很讚賞,說這才是流行音樂嘛。大二下學期剛開學,李宇春興衝衝去參加青歌賽四川省預選,結果一下被刷掉。餘政儀接到她媽媽的電話,「春妞在屋子裡號啕大哭了一場。」餘政儀認為那種比賽不適合她,後來找機會跟她談了一次話:「上帝給每個人的禮物都是不一樣的,你一定要珍惜上帝給你的禮物,把它好好利用起來。就像你是個女中音,如果把你的嗓子運用到極致,把你所謂的特質表現到極致,你就有成功的機會。」在他看來,弟子後來的成功在於自我超越,找到了自己的特質並發揮到極致,「我沒辦法給她定義,有時候很多人說這個,我說你學她幹嗎,我說你學她你永遠是李宇春第二。」
擁有強大粉絲基礎,不依賴公司
成為巨星後的李宇春,在外人眼裡的自信、霸氣似乎與日俱增,但她如今回望,覺得自己初出道時更自我,當然,多少有點無知者無畏。這種無畏,除了有足夠實力作底氣外,還有龐大玉米軍團保駕護航。
玉米向來以素質高自居,紀律井然忠心耿耿這些現代粉絲必備要素不說,最關鍵是實力強大,讓偶像有了充分的市場保證,贏得空間做音樂,不用花太多心思培養市場,為賣專輯賣門票發愁,在現有平臺一層層往上走;而不像有些實力與運氣稍欠的新人,一路走得患得患失,甚至經不起折騰一蹶不振,走著走著就沒影了。
張靚穎、陳楚生、尚雯婕……從選秀出來好幾個歌手,都跟老東家天娛發生過矛盾,最終解約收場。但那些問題,李宇春似乎沒遇到過。公司一直很尊重她的想法,她說,為了演唱會開會時,爭論得激烈,自己也拍過桌子,但環境還是寬容而自由的,「工作中誰不會遇到一些摩擦呢?但整體溝通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