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北京海澱區大鐘寺中鼎大廈的天蘭工廠店傳出閉市消息。多位商家稱,接到商場消息,將在6月底完成騰退。6月17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現場,商鋪大多打出「甩賣」招牌,有商家甚至將展示衣架打包售出。多數商戶稱,撤攤後將「轉戰」網上,繼續銷售。
商家貼出合同到期的通知。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商場內滿是撤店甩賣的廣告和標語。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大鐘寺天蘭工廠店位於海澱區中鼎大廈內,從2009年開業後,已經營十餘年。今年6月,商場傳出閉市消息,商家紛紛開始「甩賣」。
6月17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廈臨街的幾家店鋪都貼上了「狂甩5折」、「清倉甩貨」等。商場內,每個攤位上也都貼著「甩賣」、「一件不留」等標語,甚至有商家將做展示的衣架打包出售。
但商場內的顧客並不多。一名正在選購涼鞋的顧客稱,「我是知道商場要關門,這才來撿撿漏。」她說自己喜歡在這裡買東西,覺得相比網店,實體店可以試穿,更放心,「但每件東西也就比原來便宜二三十塊,算不上特別便宜。」
商場內滿是撤店甩賣的廣告和標語。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臨近閉市,商場內的顧客並不多。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另一名顧客則稱,這裡曾經是一家人買衣服常來的地方。「價格便宜,質量也不錯。我兒子小時候的衣服幾乎都是在這裡買的,後來大家都上網買了。」
李女士經營服裝店已經有近十年,她說2019年,商場曾進行升級改造,服飾區域移到了大廈第二、第三層,面積縮減不少。今年受疫情影響,4月8日左右開始營業,「沒開幾天呢,就要閉市了。」她稱原本想續籤合同,但接到商場通知,要求6月底前退出,「現在實體幹著也費勁,我們很多貨早就走網上了。」
三層的一位商戶介紹,從2016年開始,受網絡電商衝擊,生意不如以前火熱。疫情後,他決定關閉實體店,之後專做網店。他說自己通過微信通知了老顧客,將店裡的衣服10至40元不等低價甩賣,「儘量減少損失吧。只要顧客在,做網店一樣可以很紅火的。」
新京報記者從商場工作人員處證實,商場確實會閉市,但目前還未發出明文公告,暫時不便接受採訪。
編輯 康佳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