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安娜普納綜合科學考察報告

2021-02-12 麗江高山植物園

2016年11月5日至11月19日,有幸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加德滿都科教中心組織的尼泊爾安娜普納(Annapurna)地區綜合考察。作為植物學科學工作者,此次考察主要關注的是安娜普納地區的植被類型、植物種類、區系特徵及與我國藏東南地區在這些方面的異同。現將此次考察總結如下:

一、考察區域簡介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西部,是個多山的國家,這裡有全世界最高的14座海拔超過8,000m的高峰中的8座。喜馬拉雅山脈的這一系列高山,形成了尼泊爾天然的屏障,由於受到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風的影響,尼泊爾每年大約六月份開始雨季來臨,這一系列高山阻擋了印度洋暖溼氣流向北行進的通道,使大部分的降雨留在了尼泊爾的低海拔地區,同時這一系列的高山又在冬季阻擋了來自中亞的寒流,使尼泊爾大部分地區的冬季不至過冷。因此,高山、深切的河谷以及南部的平原地區,加上受到夏季季風及乾燥冬季的影響,在尼泊爾這一相對不大的國家裡,形成了一系列多樣的生態環境,也因而造就了尼泊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截至2012年,尼泊爾境內已有的名錄中共有6500多種植物(是面積比它大的英國的四倍多),1000多種野生動物和鳥類,530種蕨類。

本次考察的安納普爾納地區位於尼泊爾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是尼泊爾境內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629 km2,橫跨喜馬拉雅範圍內的Manang,Mustang,Kaski,Myagdi以及Lamjung五個特別區,海拔跨度從790m至AnnapurnaI峰最高的 8091 m。這個保護區及周邊地區高峰林立,有無數座海拔6000m以上的山峰,其中有8000m級山峰3座:道拉吉裡峰(海拔8167m)、馬納斯魯峰(海拔8153m)和安納普爾納一峰(海拔8091m);其他著名山峰有:魚尾峰(海拔6993m)、安納普爾納二峰(海拔7939m)、安納普爾納三峰(海拔7555m)、安納普爾納四峰(海拔7525m)、安納普爾納南峰(海拔7220m)、尼爾吉裡北峰(海拔7061m)和剛嘎布爾納峰(海拔7454m)等。該地區由南向北120公裡的跨度內由於高山與季風的原因形成兩種不同的氣候帶,平均年降雨量由南部低海拔地區的3000mm到北部的不足500mm,南部與北部的降雨量有著顯著的差異。由於海撥落差很大,該地區的植被地貌種類非常的豐富,從平原的闊葉森林到高海撥的高山低矮灌叢,高山草甸,再到寸草不生的埡口,美豔絕倫的雪山,還有那藍得令人目眩的高山湖泊以及北部西段的荒漠和乾熱河谷,這些豐富的植被地貌類型,也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植物種類。

 

Annapurna保護區示意圖

二、考察路線

本次考察沿著傳統的安納普爾納環線自東向西進行(如圖所示),從海拔790m的Khudi開始,沿著Marsyangdi 河谷行進,隨著海拔的上升到達海拔3450m的Manang,再翻越此行最高的埡口Thorong-La(海拔5416m),到達北部木斯塘(Mustang)地區Muktinath(海拔3800m),再往下沿著世界上最深的河谷Kali Gandaki河谷往下走,最後到達博卡拉(Pokhara),然後從博卡拉乘車返回加德滿都。這一路線從低海拔的亞熱帶至高海拔的流石灘,再到北部的荒漠高原,然後從乾熱河谷回到亞熱帶,幾乎算是將尼泊爾各種的山地都走個遍,經歷了尼泊爾境內山地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最溼、最幹以及最大風的不同生態環境,對沿途的植被類型及植物種類,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考察路線:沿黑線逆時針從東往西考察

三、考察內容及結果

此次考察主要關注的是安娜普納地區的植被類型、植物種類、區系特徵及與我國藏東南地區在這些方面的異同。下面按考察的過程沿路線不同海拔的生境進行逐一描述:

1、從Khudi到Chame:這一段海拔從790m上升到2710m,主要是坐車考察,路況極其不好,一百多公裡,顛簸了十來個小時。沿著河谷行進,沿途在低海拔地區主要的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及溝谷闊葉林,海拔稍高的山上夾雜著一些Pinus松屬的植物,形成針闊混交林,再往上到海拔2000m以上之後,主要是一些高大的松科植物與Quercus櫟屬植物形成的高山針闊混交林。低海拔的闊葉林主要是一些殼鬥科Quercus櫟屬、Cyclobalanopsis青岡屬、Lithocarpus柯屬、山茶科的Schima木荷屬、鼠李科的Ziziphus棗屬、落葉的主要是樺木科的Alnus榿木屬等熱帶成分。林下草本及灌木在開花的主要有一些Synotis合耳菊屬、Scutellaria黃芩屬、Isodon香茶菜屬、Anisomeles廣防風屬、Craniotome簇序草屬、Urtica蕁麻屬、Mallotus野桐屬、Colebrookea羽萼木屬、Torenia蝴蝶草屬、Strobilanthes馬藍屬、Scrophularia玄參屬、Deeringia漿果莧屬、Swertia獐牙菜屬、Polygonum蓼屬、Prinsepia扁核木屬、Oreocnide紫麻屬、Aster紫菀屬、Sarcococca清香桂屬等。

Scutellaria repens

Epimeredi indica

Craniotome furcate

Isodon coetsa

Schima sp.

Torenia sp.

2、從Chame到Upper Pisang:從這一段開始進行徒步考察,海拔從2710m上升到3310m,這一段的植被主要是以Pinus松屬、Tsuga鐵杉屬、Taxus紅豆杉屬及Picea雲杉屬植物組成的針葉林為主的高山針葉林帶,在溝谷裡有一些落葉的溝谷闊葉林。林下灌木主要以Cotoneaster栒子屬、Lonicera忍冬屬、Viburnum莢蒾屬、Colquhounia火把花屬、Buddleja醉魚草屬、Rosa薔薇屬等植物為主,草本植物主要有一些Inula旋覆花屬、Senecio千裡光屬、Gentiana龍膽屬、Salvia鼠尾草屬、Clematis鐵線蓮屬以及一些禾本科草本為主。

針葉林帶植被

Cotoneaster栒子屬


Tsuga鐵杉屬

Picea雲杉屬

Inula旋覆花屬植物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Gentiana龍膽屬植物

Clematis鐵線蓮屬

3、從Upper Pisang到Manang:這一段海拔從3310m至3540m,這一段的植被類型仍然是以Pinus松屬、Picea雲杉屬植物為主的針葉林,在海拔高一些的地方,又有一些比較純的樺木林,同時隨著海拔的上升及雨量的減少,又增加了一些Sabina圓柏屬的喬木及高山墊狀灌木,林下植物也與上一段相類似,但在河谷裡又增加了一些Berberis小檗屬以及Myricaria水柏枝屬植物,同時在生態環境上,隨著向北降雨量的減少,在地貌上初步呈現了高原荒漠化的趨勢。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高原荒漠化地貌

河谷裡的Myricaria水柏枝屬植物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高山季節性湖泊與雪山

4、Manang周邊:海拔從3540m上升至3750m,這一段的植被類型還是以Pinus松屬植物以及Picea雲杉屬植物為主的針葉林,在溝谷裡有一些Populus楊屬植物組成的群落,同時增加了Quercus櫟屬高大灌叢。在更高一些的海拔,主要是以Sabina圓柏屬植物、Hippophaetibetana西藏沙棘、Berberis小檗屬、Cotoneaster栒子屬、Ephedra麻黃屬植物等組成的灌叢。隨著海拔的升高,荒漠化程度更加明顯。並且隨著全球氣溫近幾十年的升高及人為活動和高原荒漠化的加劇,Manang邊上的冰川與森林植被退縮明顯。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針葉林植被與雪山

Manang邊上的冰川

噴薄而出的太陽

冰川腳下冰湖流出的水

冰川退縮後的冰湖,上圖是1957年所照,下圖是這次考察我們在同一個位置照的,從兩張照片對比來看,冰湖邊上的冰川與植被都退縮得比較厲害,近幾十年來,高原荒漠化在加劇。

雪山腳下的Manang民居

Sabina圓柏屬植物組成的灌叢

高原荒漠化地貌

夕陽下的河谷

Ephedra 麻黃屬植物灌叢

5、從Manang到Yak Kharka:這一段從3540m上升到4050m,由於降雨量的降低及海拔的升高,從這一段開始基本上就沒有高大的喬木了,植被類形主要是Sabina圓柏屬植物組成的高大灌叢,夾雜著一些Hippophae tibetana西藏沙棘、Berberis小檗屬、Cotoneaster栒子屬組成的低矮灌叢以及高山禾本科植物、Potentilla委陵菜屬植物、Gentiana龍膽屬、Sibbaldia山莓草屬、Saussurea風毛菊屬植物以及高山上的唇形科植物組成的高山草甸。

回望 Manang炊煙嫋嫋

回望 Manang

雪山上的冰川

路遇雪崩 ,著實一驚!

雪山上的精靈

低矮灌叢植被與雪山

馱運 貨物的馬兒在高山矮灌叢中吃草

高山灌叢植物類型與雪山

高山灌叢植物類型與雪山

很奇怪,突然出現於高山矮灌叢植被的一片樺木林

Sibbaldia山莓草屬

Gentiana龍膽屬

Sabina圓柏屬植物灌叢

6、從Yak Kharka到High Camp:這一段海拔從4050m上升至4850m,植被類型分為兩種,4500m以下與上一段相差不大,主要還是以Sabina圓柏屬、Berberis小檗屬、Cotoneaster栒子屬植物等組成的低矮灌叢,4500以上,則主要是高山草甸與高山流石灘生境為主。前組的物種組成也與上一段差不多,後者則增加了一些高山草甸與高山流石灘植物種類,如Arenaria無心菜屬、Eriophyton綿參屬、Draba葶藶屬、Primula報春花屬、Ligularia橐吾屬、Androsace點地梅屬等。

流石灘Eriophyton綿參屬

低矮灌叢植被類型與雪山

Androsace點地梅屬墊狀植物

雪山的笑臉

雪山上的精靈 --- 巖羊

低矮灌叢植被類型與雪山

雪山上的精靈 --- 犛牛

高海拔上的流石灘生境

所住的海拔4850m的客棧

指月!

7、從High Camp到Muktinath再到Jomsom:這一段從海拔4850m上升至Thorong-La 埡口5416m又下行至Muktinath(海拔3800m)後坐車至Jomsom(海拔2720m)。在Thorong-La 埡口南面,為了避免大風不好翻埡口,凌晨四點就開始出發,由於是凌晨徒步翻越埡口,海拔已非常高,沒見到什麼植物,從可見的範圍來看,主要生境是流石灘,如在雨季,應該有一些非常好的流石灘植物生長。翻過Thorong-La往北下行,降雨量減少的結果非常明顯,高原荒漠化非常嚴重,生境與我國西藏的阿里地區非常相似,4500m以上還仍然是流石灘為主,可見到一些Arenaria無心菜屬、Androsace點地梅屬、Saxifraga虎耳草屬等的墊狀植物,再往下行,Sabina圓柏屬植物的墊狀灌叢陸續出現,同時又增加了一些Rhododendron杜鵑花屬高山杜鵑組植物的低矮灌叢,出現了一些Meconopsis綠絨蒿屬及Primula報春花屬的植物,從4200m下行至Muktinath(海拔3800m),這一段主要是Sabina圓柏屬植物的墊狀灌叢,間或見到了一些Iris鳶尾屬的植物。從Muktinath至Jomsom,由於木斯塘地區降雨量非常少,高原荒漠化嚴重,雖然天色已晚,但兩面見不到太多的原生植物,只長著一些低矮的灌叢,直到接近Jomsom,兩面山上才見一些Pinus松屬的植物。

Thorong-La 埡口等日出

Thorong-La 埡口流石灘生境,基本見不到什麼植物

Thorong-La 埡口北面的流石灘生境

Androsace點地梅屬墊狀植物

Arenaria無心菜屬墊狀植物

Saxifraga虎耳草屬墊狀植物

Shrub ofRhododendron杜鵑屬灌叢

高原荒漠化山地

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裡峰(8167m)

8、從Jomsom到Pokhara:這一段海拔由Jomsom 2720m沿著世界上最深的河谷Kali Gandaki河谷往下走,最後到達博卡拉(Pokhara)海拔800m,沿著河谷走的上段,Pinus松屬與Picea雲杉屬植物組成的針葉林植被逐漸增加,後慢慢地隨著海拔降低,過渡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並間或有一些熱帶成分的植物,沿途見到開花的植物不多,在河谷上段,有一些Isodon香茶菜屬植物及一些Buddleja醉魚草屬植物,中段見到一些Cestrum夜香樹屬植物、Isodon香茶菜屬、Clematis鐵線蓮屬、Brugmansia suaveolens大花曼陀羅、Urtica蕁麻屬、Strobilanthes馬藍屬、Pouzolzia霧水葛屬植物等,到這一行程的下段快至Pokhara時,由於天色已晚,沒能仔細觀察相關的植物種類。

河谷、針葉林植被類型與雪山

Cestrum夜香樹屬植物

Strobilanthes馬藍屬植物

河谷邊的Buddleja醉魚草屬植物

Isodon rugosus 皺葉香茶菜

Brugmansia suaveolens大花曼陀羅

9、Pokhara周邊:這一段主要是在Pokhara周邊進行考察,包括Pokhara的幾個公園,在這裡,亞熱帶植物成分非常明顯,周邊的山上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包括一些Rhododendron杜鵑花屬常綠杜鵑亞組的植物,間或有一些熱帶成分的植物栽培於各個公園裡或逸生於野外的環境中,其植物區系性質上與第一天剛出發時的Khudi非常相似,不過由於Pokhara是旅遊城市,其公園裡栽培的植物裡熱帶成分顯得更多一些。

公園裡栽培的彩葉蘇

公園裡栽培的Euphorbia pulcherrima cv. Albida一品白

公園裡栽培的夜花樹

公園裡栽培的Mesua ferrea鐵力木

Pokhara費瓦湖上的Nymphoides indica

Pokhara費瓦湖上作業的當地人

區系成分分析:植物學上尼泊爾處於一個東喜馬拉雅(主要是中國- 喜馬拉雅成分)與西喜馬拉雅(主要是西亞與地中海成分)的連接地帶,加上北部來的中亞植物區系成分及恆河平原來的熱帶植物成分,造成了尼泊爾內植物區系的複雜性,更重要的是喜馬拉雅山本身一系列年輕山脈的隆升事件,給物種的分化及在冰期的物種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些條件造就了尼泊爾本身植物物種的多樣性。本次考察的Annapurna地區位於尼泊爾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處於東喜馬拉雅與西喜馬拉雅的連接處,大部分區域處於海拔較高的位置,其主要成分為中國- 喜馬拉雅成分,其西部含有一些西亞-地中海的成分,在南部的溝谷地帶,有一些恆河平原的熱帶成分。

與我國藏東南的異同:本次考察的Annapurna地區與我國的藏東南相比,在垂直高差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大多數的區域都處於高海拔地區,兼具高山與河谷。但從降雨量來看,這一區域的降水量除南部外,中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降水量都沒有我國的藏東南地區高,因而也造成了植物種類數量上的差異。從屬的水平上來看,兩地植物物種屬上都差不多,但由於天氣的原因,看起來物種豐富度上我國藏東南則要豐富得多。當然由於尼泊爾特殊的生境,其也生長有一些特有的植物,其全國共計有特有植物246種,這些特有植物是研究與我國相近屬種植物之間關係非常重要的材料,有助於研究喜馬拉雅山隆升過程中物種的分化與形成。

後記:雖然已從尼泊爾回來三個多月了,但在泥泊爾考察中的所見所聞,雄偉的雪山、聖潔的冰湖、震撼的雪崩、可愛的巖羊、淳樸的人民、美麗的Pokhara等等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回來後好幾次夢裡都仍是在尼泊爾的雪山聖湖中遊蕩。這些年一直在高原上跑,雪山與聖湖不可謂見得不多,但真正給我覺得震撼的是這次的尼泊爾之行,看來心真的是留在了喜馬拉雅山的高原之上。此次考察留下了不少遺憾,但願有生之年,仍然能進行尼泊爾的喜馬拉雅之行,再次親近雄偉壯觀的喜馬拉雅山!最後,以一張隊友們一起合作,在Thorong-La 埡口模仿人類進化過程的一張圖對本次考察以記之!

編輯:黃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麗江高山植物園網址:http://labg.kib.cas.cn/

相關焦點

  • 尼泊爾專家:中國科學家嚴謹治學的態度讓我受益匪淺
    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地理環境複雜,氣候多變,地震頻發。尼泊爾對國土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研究相對滯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尼泊爾尋求科教合作提供了機遇和平臺。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尼中科教合作駛入快車道。
  • 一個人去尼泊爾徒步,可能是我做過最勇敢的事
    安娜普納為世界第十高峰(8091m),而安娜普納地區一共三條知名的線路,分別是 Poon Hill(布恩山環線)、ABC(安娜普納小環線)、以及 ACT(安娜普納大環線)。尼泊爾10月到次年3月是旱季,這段時間最適合徒步,其中10月-12月最好,基本很少下雨也不會特別冷,但偶爾會下雪。
  • 尼泊爾 讓你不再憤世嫉俗
    尼泊爾(度假) 是一個能讓人忘記憤世嫉俗的地方 心安理得等待日落,做一個永不憤世嫉俗的人。行走在尼泊爾,我常常執有這樣的私念。加德滿都杜巴廣場 奇旺在尼泊爾因為國家公園而出名,位於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120公裡的雷普提谷地,奇旺國家森林公園是亞洲最大的森林公園之一,它也曾是尼泊爾皇家公園(也是尼泊爾第一個國家公園
  • 尼泊爾穿越紀行(六):日出博卡拉
    編者按:應尼泊爾駐華大使和尼泊爾國家旅遊局邀請,陝西媒體代表團一行5人於1月19日至26日赴尼泊爾採訪。目前西安-尼泊爾加德滿都有直航班機,通過這次出訪,西部網記者有機會與這個神秘國度有一次穿越之旅,也把世外桃源般的尼泊爾帶給陝西網友。
  • 尼泊爾最浪漫的大湖:單身女子的孤獨之旅,一人一島一木舟
    尼泊爾之旅最有收穫的兩件事就是看文物古蹟和享受自然,而在博卡拉,最浪漫的兩種享受就是去看安納普爾納雪山日出,和在費瓦湖上看日落。曾經有個流浪詩人跟我說,尼泊爾最浪漫的地方不是去看寺廟,而是在費瓦湖上坐著小船,於夕陽下迎著微風,享受孤獨。費瓦湖是尼泊爾第二大湖,曾是古代尼泊爾的皇家度假勝地。它是博卡拉境內最迷人的風景之一,與魚尾峰是絕配。
  • 從加德滿都到博卡拉,感受尼泊爾的「野趣」
    從加德滿都到博卡拉,4天感受不同的尼泊爾。尼泊爾的南北平均寬度不到200公裡,可就在這樣短短的距離內,從北部的世界屋脊到南部的萊特平原,地勢高度遞降之急劇,地形變化之巨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正是這種罕有的地形上的懸殊對比,造成了尼泊爾今天這般獨特的自然風光。如果說,加德滿都是看寺廟的好地方,那麼博卡拉必然是戶外冒險和悠閒度假的天堂。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20年南海綜合航次海洋科學考察船舶租賃...
    廣東省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有限公司受中山大學的委託,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2020年南海綜合航次海洋科學考察船舶租賃服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692-209C0558004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0692-209C05580041   項目名稱: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 武漢巖土所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
    2020年10月26日至11月4日,武漢巖土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同濟大學、四川省地震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共7家單位聯合組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地質災害科考隊」,在四川省境內開展了為期10天的實地考察。
  • 尼泊爾中西大學校史簡介
    由於尼泊爾政府的政策,以建立區域高校擴大到該地區的人容易進入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尼泊爾政府在07-12-2007建立中西大學在比蘭德拉納加爾通過2009. 它是一所自治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其使命是通過擴大高等教育的優勢為尼泊爾人民服務並豐富全球學習社區。尼泊爾政府於2010年6月17日根據多元大學系統的概念制定了《議會法》,該法案是由尼泊爾政府捐贈的基於土地的國家支持機構。
  •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數字科技館
    /t20191029_929278_taonews.html 《科學通報》
  • 我國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交船
    新華社上海5月30日電(記者賈遠琨)5月30日,我國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船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交船。這是我國自主創新研發和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科學考察實習船,是國內首艘、世界第4艘獲得船舶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靜音科考級(Silent-R)證書的科考船,是世界上獲得這一等級證書的排水量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船。
  • 尼泊爾公開大學校史簡介
    工作隊與尼泊爾駐加拿大和美利堅合眾國大使密切合作,擔任尼泊爾政府的代表,負責協調初期工作。後來,NRNA與尼泊爾教育部籤署了一項協議,該協議規定了為NRNA制定OUN議程的正式授權。全世界的尼泊爾散居國外學者在OUN倡議的支持下集會起來,該倡議成為一項重要的散居海外項目。
  • 「雲上科學營」全國活動——「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活動成功舉辦
    8月24至26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承辦的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全國活動——「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活動順利舉辦。活動通過雲遊「科學」號科考船、與船長和首席科學家面對面、海洋科學考察連線、邀請航次首席科學家作專題報告等形式,讓營員們了解海洋科學考察,探索海洋科學奧秘,感受海洋科技魅力。
  • 高中生散文式科學考察報告:常莊,一個染著紅色的古村莊
    強基計劃招生「堅持育人為本,探索在招生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價,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引導中學更加重視學生成長過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綜合素質指什麼?首先是指學生要有較強的探究、研究能力。而探究的成果要讓他人看得見,就要寫成論文。
  • 去完尼泊爾,我再也不相信歲月靜好
    按照尼泊爾曆法,2020年4月13日應該是尼泊爾2077年的新年。在這個充滿未來感的年份,也出現了科幻電影才會有的情節,一場災難席捲全球,即使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尼泊爾也無法倖免。1月23日,尼泊爾確診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該患者為尼泊爾當地人。
  • 長島綜合科考報告成果發布
    長島綜合科考報告成果發布 2020-09-24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哪種「綜合能力」是讀公辦或考民辦時都能派上用場的?| 考察報告
    手手君個人覺得,在這麼多「綜合能力」興趣班裡,強調動手探究、科學素養和理科思維的STEM可能是在應試和素質中最遊刃有餘的一項。不僅如此,各大私立名校的面試也越來越注重考察孩子的知識面與綜合素養,強調動手能力、協作能力、科學素養,而這些其實都是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STEM相關的考題也頻頻出現,比如上外附小去年的那道發電題。
  • 尼泊爾發現數百名兒童失蹤 尼泊爾將在與印度和中國接壤的邊界地區...
    尼泊爾發現數百名兒童失蹤 月失蹤兒童約兩、三百人絲合國際在線訊 據尼泊爾當地媒體報導,上周,在尼泊爾邊境城市伯爾古尼有兩名六年級學生在周六早上的補習課後沒有回家,後證實這兩個孩子失蹤了。尼泊爾每年成千上萬的兒童從該國的不同地方失蹤,大多數找到並已經回家,但至少有數百人沒有找到,他們的家人遭受痛苦,擔心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