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賜福》動畫已經到半月關副本了,在去尋找半月古國的途中他們遇上一陣沙漠妖風,於是南風,扶搖,謝憐,花城一行進入一個巖洞躲避,意外發現了一個被人遺忘的將軍冢。
根據花城和謝憐倆人的聯合翻譯,墓碑上的文字講述的是一個將軍的故事:其實他本不是將軍,只是一個帶兵的小將,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手下的士兵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直到自己孤身一人戰死沙場(並沒有),直到他在戰亂中被自己絆倒然後被亂腳踩死。
何為將軍冢?
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按道理來說這樣的無用之人甚至是到處添亂的人是不該被銘記的,卻偏有人為他立了冢,還提咖為「將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有人受到了他的福澤。作為一名帶兵小將他沒有打壓「敵方」,同時保護己方,他就跟唐僧一樣不斷地給雙方的軍民「洗腦」:你們不要打架,要和平相處,打架是不對的……
所以,他並無戰功,不被當成間諜就已經是幸運的了。這就是為什麼他手下人越來越少的原因,沒人能理解作為一個軍人竟然有不報效自己的國家不殺敵的道理。但是作為老百姓,不管是哪一方都在他的庇護下求得了一絲存活的機會。
為什麼死因是自己絆倒自己這麼離譜?看似好笑,可細想只有一種情況:勸完左邊勸右邊,來回往復的阻攔,腳的速度跟不上腦子結果把自己給絆了。
誰人會為他立冢?只能是受過他保護的流民們。己方的士兵都會認為他窩囊,敵方士兵會覺得他是傻子,雙方百姓會覺得這也許是個好人,這都是人性使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歸屬裡思考自己的利益。只有這位「將軍」,他思考的和所有人都不一樣,他似乎沒有歸屬也不希望有戰爭,他想所有人都能活,這樣的想法似乎失去了「人性」。
這樣的傻子並不少
好巧不巧,幾百年前,仙樂古國也出了這麼一號人——仙樂太子。永安地域受災是仙樂國走向滅亡的號角,這位太子想到的依然是希望大家都能活,他既想仙樂國不滅也想永安永世平安。可是人心難測,這位太子殿下救不了所有人,所有人也沒辦法全心全意相信他。結果國沒救成,災也難平,自己倒被信徒萬劍穿心。
仙樂滅後永安國立,永安國又出了一個禍國妖道芳心國師,他同樣做出了看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事情,只是這樣的人結果都不好,他被當朝太子用桃木釘死棺中。
就像是扶搖說的,像這一類人「他最後一定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吧!」
沒有人性,只因具有佛性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而謝憐的心卻是可以捧出來看了又看的。歐陽修曾經寫了一篇文誇人,叫做《晝錦堂記》。看了這篇文,我們大概就能猜到為什麼謝憐會如此的與眾不同。文化人誇起人來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誇出身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之士,聞下風而望餘光者,蓋亦有年矣。
魏國公根正苗紅出身不凡,從小名利伴身,自身也是優秀到無人可及,這樣的人設和太子殿下謝憐幾乎一模一樣,他是人間正道,他是世界中心。所以謝憐為人時與世人是不同的。
誇仕途
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倖得志於一時,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誇耀之也。
富貴名譽於魏國公來說是素來有之,就猶如謝憐第一次飛升一樣,他飛升太順,於太子殿下是錦上添花,不像其他神官飛升耗盡所有力氣。所以謝憐為神時與天界神官也是不同的。
誇志向
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後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
對於魏國公來說德被生民,功施社稷才是正事兒。而謝憐的夢想則是拯救蒼生,不是宮觀八千也不是明燈三千。蒼生是所有人,不是一國之人也不是一方水土。
看歐陽修多會寫,人心瘋狂的,難以駕馭的,只有從頭到尾都沒有汙點又意志堅韌的人才值得他這麼誇。
普羅提諾也說過: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謝憐之所以能成為神,最後唯一的真正的神,是因為他沒有人性,他有的是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