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陶瓷的概念與應用

2021-02-18 高埠腔社群

生物陶瓷材料可分為生物惰性陶瓷(如Al2O3,ZrO2等)和生物活性陶瓷(如緻密羥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等)。

生物惰性陶瓷主要是指化學性能穩定、生物相溶性好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鋁、氧化鋯以及醫用碳素材料等。這類陶瓷材料的結構都比較穩定,分子中的鍵合力較強,而且都具有較高的強度、耐磨性及化學穩定性。

1. 氧化鋁生物陶瓷

單晶氧化鋁C軸方向具有相當高的抗彎強度,耐磨性能好,耐熱性好,可以直接與骨固定。已被用作人工骨、牙根、關節、螺栓。並且該螺栓不生鏽,也不會溶解出有害離子,與金屬螺栓不同,勿需取出體外。由於氧化鋁陶瓷植入人體後表面生成極薄的纖維膜,界面無化學反應,多用於全臀復位修復術及股骨和髖骨部連接。通過火焰熔融法製造的單晶氧化鋁,強度很高,耐磨性好,可精細加工,製成人工牙根、骨折固定器等。多晶氧化鋁,即剛玉,強度大,用於製作人工髖關節,人工骨,人工牙根和關節。單晶氧化鋁陶瓷的機械性能更優於多晶氧化鋁,適用於負重大、耐磨要求高的部位,但其不足之處在於加工困難。中國陶瓷在實驗室研究水準上完全可達到ISO標準,但用於臨床仍有一定差距,材料未達到ISO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於醫用氧化鋁植入製品的要求)

物理特性

氧化鋁陶瓷

ISO標準

6474

氧化鋯陶瓷

緊質骨

松質骨

質量分數/%

氧化鋁>99.8

氧化鋁>99.5

氧化鋯>97



密度/(g·cm-3)

>3.93

>3.90

6.05

1.6-2.1


平均粒徑/mm-3

3-6

<7

0.2-0.4



表面粗糙度Ra/mm-3

0.02


0.008



硬度/HV

2300

>2000

1300



壓縮強度/MPa

4500


2000

100-230

2-12

抗彎強度/MPa

595

>400

1000

50-150


楊氏模量/GPa

400


150

7-30

0.05-0.5

斷裂韌性K/(MPa·m1/2)

5-6


15

2-12


單晶氧化鋁臨床應用

它用作人工關節柄與氧化鋁多晶陶瓷相比具有比較高的機械強度,不易折斷。它還可以作為損傷骨的固定材料,主要用於製作人工骨螺釘,比用金屬材料製成的人工骨螺釘強度高。可以加工成各種齒用的尺寸小、強度大的牙根,由於氧化鋁單晶與人體蛋白質有良好的親合性能,結合力強,因此有利於牙齦黏膜與異齒材料的附著。

2. 氧化鋯陶瓷

氧化鋯陶瓷(Zirconia Bioceramics)是以ZrO2為主要成分的生物惰性陶瓷,其顯著特徵是具有高斷裂韌性、高斷裂強度和低彈性模量。氧化鋯(ZrO2)具有極高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Tm=2953K),在生理環境中呈現惰性,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純氧化鋯具有三種同素異型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晶型轉變(相變)。在承受外力作用時,其 t 相向 m 相轉變的過程需吸收較高的能量,使裂紋尖端應力鬆弛,增加裂紋擴散阻力而增韌,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斷裂韌性。

部分穩定的氧化鋯和氧化鋁一樣,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人體內穩定性高,且比氧化鋁斷裂韌性、耐磨性更高,有利減少植入物尺寸和實現低摩擦、磨損, 用以製造牙根、骨、股關節、複合陶瓷人工骨、瓣膜等。

(用於外科植入的氧化鋁、氧化鋯陶瓷性能比較)

性 質

氧化鋁

氧化鋯

密度(g/cm)

3.98

6.05

顆粒大小(mm)

3.6

0.2-0.4

抗彎強度(MPa)

595

1000

抗壓強度(MPa)

4200

2000

楊氏模量(GPa)

400

150

硬度(HV)

2400

1200

斷裂韌性KIC(MN/m)

5

7

生物醫學應用:基於氧化鋯陶瓷優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斷裂韌性、高斷裂強度和低彈性模量,適合製作需承受高剪切應力的人工關節。氧化鋯/氧化鋯對磨時,其磨損率是氧化鋁/氧化鋁對磨的磨損率的5000倍;但形成氧化/UHMWPE摩擦副時卻表現出良好的摩擦磨損性能。

生物活性陶瓷包括表面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吸收性陶瓷,又叫生物降解陶瓷。生物表面活性陶瓷通常含有羥基,還可做成多孔性,生物組織可長入並同其表面發生牢固的鍵合;生物吸收性陶瓷的特點是能部分吸收或者全部吸收,在生物體內能誘發新生骨的生長。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傳導性,它作為一個支架,成骨在其表面進行;它還可作為多種物質的外殼或填充骨缺損。生物活性陶瓷有生物活性玻璃、羥基磷灰石陶瓷、磷酸三鈣陶瓷等幾種。

1. 生物活性玻璃及玻璃陶瓷(Bioactive Glass & Glass-ceramics)

生物玻璃陶瓷的主要成分是CaO-Na2O-S iO2-P2O5,比普通窗玻璃含有較多鈣和磷,能與骨自然牢固地發生化學結合。它具有區別於其他生物材料的獨特屬性,能在植入部位迅速發生一系列表面反應,最終導致含碳酸鹽基磷灰石層的形成。生物玻璃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好,材料植入體內,無排斥、炎性及組織壞死等反應,能與骨形成骨性結合;與骨結合強度大,界面結合能力好,並且成骨較快。目前此種材料已用於修復耳小骨,對恢復聽力具有良好效果。但由於強度低,只能用於人體受力不大的部位。目前製備生物活性玻璃的方法主要是採用溶膠- 凝膠法製備,採用該方法製備的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學組成,納米糰簇結構和微孔,因而比表面積較大,生物活性比其他生物玻璃及微晶玻璃更好。由於溶膠- 凝膠法製備的材料純度好、均勻性高、生物活性好和比表面積大等特點,具有更好的研究及應用價值,特別是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材料在用作骨組織工程支架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生物活性玻璃及玻璃陶瓷最顯著的特徵是植入人體後,表面狀況隨時間而動態變化,表面形成生物活性的碳酸羥基磷灰石(HCA)層,為組織提供了鍵合界面。

A、組成:生物活性玻璃的組成主要為:SiO2、Na2O、CaO、P2O5等。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是在生物活性玻璃的基礎上,控制晶化得到的多晶體。與傳統鈉鈣矽體系玻璃相比,具有三大組成特徵:SiO2含量低;Na2O、CaO含量高;CaO / P2O5比例高。

B、性質:快速的表面反應;無定形二維結構使強度及斷裂韌性低;彈性模量(30-35MPa)低,與皮質骨接近;可切削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C、製備工藝:生物活性玻璃的製備工藝與傳統的玻璃製備工藝基本相同,包括稱重、混合、熔合、熔化、均勻化、玻璃形成等。玻璃陶瓷則還需在一定的熱處理制度下控制玻璃成核與晶粒生長。

D、臨床應用:a) 45S5生物活性玻璃用於中耳小骨置換、頜骨缺損修復、牙周缺損修復、骨嵴維護植入體,不引起細胞損傷、無降解產物、無感染性。b) Ceravital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用於中耳外科手術,是一種低鈉、鉀的生物活性玻璃陶瓷。c) 磷灰石-矽灰石活性玻璃--A-WGC,用作脊椎假體、胸、額骨修復以及骨缺損修復,已成功應用於數萬名患者。d) 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MBGC],主要用在頜面、脊椎、牙槽硬組織修復以及 口腔修復,其特點是優良的可加工行及骨結合性。

2.磷酸鈣生物活性陶瓷

磷酸鈣陶瓷(CPC)是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中的重要種類,目前研究和應用最多的是羥基磷灰石(HA)和磷酸三鈣(TCP)。磷酸鈣陶瓷含有CaO和P2O5兩種成份,是構成人體硬組織的重要無機物質,植入人體後,其表面同人體組織可通過鍵的結合,達到完全親和。其中,HA在組成和結構上與人骨和牙齒非常相似,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在人體生理環境中可溶解性較低;TCP與骨的結合性好,無排異反應,在水溶液中的溶解程度遠高於HA,能被體液緩慢降解、吸收,為新骨的生長提供豐富的鈣、磷,促進新骨的生長。除了這二者,磷酸鈣生物陶瓷還包括可降解、吸收的鋅-鈣-磷氧化物陶瓷(ZCAP)、硫酸鋅-磷酸鈣陶瓷(ZSCAP)、磷酸鋁鈣陶瓷(ALCAP)和鐵-鈣-磷氧化物陶瓷(FECAP)等。

A、組成和物化性能概述

磷酸鈣化合物的分類通常是按照具有的Ca/P原子比(鈣磷比)進行,磷酸鈣陶瓷是具有不同鈣磷比磷酸鈣陶瓷的總稱。

(磷酸鈣按照Ca/P進行分類)

鈣磷比

分子式

名稱

簡寫

2.0

Ca4O(PO4)2

磷酸四鈣

TTCP

1.67

Ca10(PO4)6(OH)2

羥基磷灰石

HA

<1.67

Ca10-XH2X(PO4)6(OH)2

無定形磷酸鈣

ACP

1.5

Ca3(PO4)2

磷酸三鈣

TCP

1.33

Ca8H2(PO4)6.5H2O

磷酸八鈣

OCP

1.0

CaHPO4.2H2O

二水磷酸氫鈣

DCPD

1.0

CaHPO4

磷酸氫鈣

DCP

1.0

Ca2P2O7

焦磷酸鈣

CPP

1.0

CaP2O7.2H2O

二水磷酸鈣

CPPD

0.7

Ca7(P5O16)2

磷酸七鈣

HCP

0.67

Ca4H2P6O20

磷酸二氫四鈣

TDHP

0.5

Ca(H2PO4)2.H2O

一水磷酸一鈣

MCPM

0.5

Ca(PO3)2

偏磷酸鈣

CMP

各種磷酸鈣化合物高溫下的結構與其鈣磷比、溫度、加熱速度、氣氛等因素有關;合成工藝的不同,也將影響其熱特性(主要是其熱穩定性)。

各種磷酸鈣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溶解性,磷酸氫鈣、磷酸三鈣和羥基磷灰石的溶度積如下:

磷酸氫鈣 pK=6.57

磷酸三鈣 pK=28.7

羥基磷灰石 pK=57.8

在水中磷酸氫鈣的溶解能力最強,磷酸三鈣次之,羥基磷灰石最穩定。因此,由磷酸氫鈣及磷酸三鈣製作的骨修復材料可以逐漸溶解,同時沉澱結晶為羥基磷灰石。

B、羥基磷灰石陶瓷

羥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簡稱HA或HAP)組成與天然磷灰石礦物相近,是脊椎動物骨和齒的主要無機成分,結構亦非常接近,呈片狀微晶狀態。它作為骨代替物被用於骨移植。HA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體內不僅安全,無毒,還能傳導骨生長。HA能使骨細胞附著在其表面, 隨著新骨的生長,這個連接地帶逐漸萎縮,並且HA通過晶體外層成為骨的一部分, 新骨可以從HA 植入體與原骨結合處沿著植入體表面或內部貫通性孔隙攀附生長。HA生物活性陶瓷是典型生物活性陶瓷,植入體內後能與組織在界面上形成化學鍵性結合。HA生物活性陶瓷和骨鍵接的機制不像生物玻璃那樣需要通過在其表面形成富矽層,進而形成中間鍵接帶以實現鍵合。緻密羥基磷灰石陶瓷植入骨內後,由成骨細胞在其表面直接分化形成骨基質,產生一個寬為3~ 5 μm 的無定形電子密度帶,膠原纖維束長入此區域和細胞之間,骨鹽結晶在這個無定形帶中發生。隨著礦化成熟,無定形帶縮小至0.05~ 0.2μm,羥基磷灰石植入體和骨的鍵合就是通過這個很窄的鍵接帶實現的。

經HA表面塗層處理的人工關節植入體內後,周圍骨組織能很快直接沉積在羥基磷灰石表面,並與羥基磷灰石的鈣、磷離子形成化學鍵,結合緊密,中間無纖維膜。HA 生物陶瓷植入肌肉或韌帶等軟組織或被一薄層結締組織緊密包繞,無炎性細胞和微毛細管存在。作穿皮種植時,能在頸部和上皮組織密合,無炎症和感染發生。因此,HA生物活性陶瓷也適用於穿皮器件及軟組織修復。

HA陶瓷的製備一般可從分解動物的骨組織和人工合成獲得,後者又分溼法和固相反應。最常用的方法是反應共沉澱法,它是將鈣質原料和磷酸鹽或磷酸,分別配製成合適濃度的液體,按鈣磷原子比1.67,在pH > 7的環境下,控制適當溫度進行反應合成,沉澱物經脫水乾燥,高溫煅燒得淺綠色合成晶體的團聚體,純度達99.5% 以上,其化學組成主要為:CaO,P2O5。單一的HA成形和燒結性能較差,易變形和開裂。加入ZrO2+ Y2O3,ZnO和含鎂鹽的CPM 複合試劑等,可使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足夠機械強度,且無毒。連續熱等靜壓燒結是製備理論密度的高緻密HA 的有效方法。這種材料主要用作生物硬組織的修復和替換材料, 如口腔種植,牙槽脊增高,牙周袋填補,額面骨缺損修復,耳小骨替換等。由於機械強度不夠高,只限用於以上不承受大載荷部位。由於自然骨優異的強度和韌性,人們想到通過仿生的途徑來提高生物陶瓷修復骨修復材料的性能。Landis等人提出的骨微結構的模型已經廣為人們所引用,儘管其中尚有一些細節沒有實驗驗證。

在磷酸鈣化合物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磷灰石,其化學通式為:M10(XO4)6Z2。M --為二價金屬離子,XO4--為五價陰離子,Z --為一價陰離子。下面將詳細論述羥基磷灰石陶瓷。

羥基磷灰石陶瓷的性能應用

合成的羥基磷灰石的結構與生物骨組織相似,因此合成羥基磷灰石具有與生物體硬組織相同的性能。如Ca:P≈1.67,密度≈3.14,機械強度大於10MPa,對生物無毒,無刺激,生物相溶性好,不被吸收,能誘發新有的生長。

國內外已將羥基磷灰石用牙槽、骨缺損、腦外科手術的修補、填充等,用於製造耳聽骨鏈和整形整容的材料。此外,它還可以製成人工骨核治療骨結核。

3.磷酸三鈣

目前廣泛應用的生物降解陶瓷β-磷酸三鈣( 簡稱β-TCP),屬三方晶系,鈣磷原子比為1.5,是磷酸鈣的一種高溫相。β-TCP的最大優勢就是生物相容性好,植入機體後與骨直接融合,無任何局部炎性反應及全身毒副作用。

鈣磷比在決定體內溶解性和吸收趨勢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和HA相比TCP更易於在體內溶解,其溶解度約比HA 高10~ 20倍。常用的β-TCP植入體內可逐漸降解,降解速率可因其表面構造,結晶構型,含孔率及植入動物的不同而異,其強度常隨降解而減弱。已證實改變孔徑和材料純度能減緩降解速度,提高生物強度。

與其他陶瓷相比,β-TCP陶瓷更類似於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質和結構在生物體內,羥基磷灰石的溶解是無害的,並且依靠從體液中補充鈣和磷酸根離子等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產生分解、吸收和析出等反應,實現牢固結合。

β-TCP陶瓷的缺點是機械強度偏低,經不起力的衝擊。將β-TCP與其他材料混合,製成雙相或多相陶瓷,是提高其力學強度的方法之一。通常認為雙相鈣磷陶瓷( biphasic calc ium phosphate,BCP)的骨傳導效應優於單一的HA 或TCP,可以結合HA的強度高和TCP生物降解性能好的優點,而且化學成分與骨相似。Bruder等將骨髓基質細胞(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 BMS)接種於多孔BCP上,修復21mm 長的犬股骨節段性缺損獲得成功。傅榮等發現, BCP上培養BMS能更好地表達成骨細胞特性,表明BCP更適用於骨組織工程的基質材料。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已不再滿足簡單模仿人體器官的形狀,而是追求功能盡善盡美的新型材料。生物陶瓷已成為當今醫學領域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 材料科學界已經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很多的研究。隨著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技術上的改進不斷完善,生物陶瓷的製備方法也越來越向著可行性發展。多種C a- P陶瓷與有機材料複合作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在臨床試驗中,如TCP+ 膠原,納米晶HA + 膠原, TCP+ 富血小板血漿等。形狀記憶合金製備,有自膨脹和球囊擴張式兩類。主要用於晚期惡性腫瘤引起的膽道狹理想的生物醫用材料應該是對人體無毒性、無致敏性、無刺激性、無遺傳毒性和無致癌性等不良反應。因此,了解生物醫用材料對人體的生物學反應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些反應主要包括組織反應、血液反應及免疫反應。

通過不斷的研究開發,生物陶瓷更多的優良性能將被開發並應用。總之生物陶瓷有著很大的研究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關焦點

  • 生物陶瓷材料的分類與應用
    生物陶瓷是經高溫處理工藝所成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金屬、高分子材料無法比擬的優點:(1)良好的機械強度、硬度、壓縮強度高,極其穩定,在體內難於溶解,不易氧化,不易腐蝕變質,便於加熱消毒、耐磨,和人體組織的親和性好,因此能滿足種植學要求;(2) 陶瓷的組成範圍比較寬,可根據實際應用的要求設計組成,控制性能的變化。
  • 生物陶瓷材料的應用及其發展前景
    本文介紹生物陶瓷的分類、生物學特性及其在醫用領域的應用,並展望其未來十年發展方向。生物陶瓷是指用作特定的生物或生理功能的一類陶瓷材料,即直接用於人體或與人體直接相關的生物、醫用、生物化學等的陶瓷材料。作為生物陶瓷材料,需具備如下條件:生物相容性,力學相容性,與生物組織有優異的親和性,抗血栓,滅菌性並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學穩定性。
  • 第三代生物材料——生物陶瓷
    ▪1928年,Leriche和Policard開始研究和應用磷酸鈣作為骨替換材料。▪1930年,Naray-Szabo和Mehmel獨立地應用X-ray衍射分析確定了氟磷灰石的結構。▪1963年在生物陶瓷發展史上也是重要的一年,該年Smith報告發展了一種陶瓷骨替代材料。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直到1971年才有羥基磷灰石被成功研製並擴大到臨床應用的報導。
  • 納米陶瓷定義概念
    實際應用中,往往是以多種化合物一起配製成複合材料。如用三氧化二釔穩定二氧化鋯(Y-ZrO2),用二氧化鋯增韌的氧化鋁(ZTA),以及更複雜的Sialon、鋯鈦酸鉛(PZT)等。此外,一般將碳和石墨也劃歸為陶瓷材料。從使用功能來劃分,陶瓷可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兩大類。
  • 生物陶瓷之惰性陶瓷材料篇
    生物陶瓷(Bioceramics)是指用作特定的生物或生理功能的一類陶瓷材料,即直接用於人體或與人體相關的生物、醫用、生物化學等的陶瓷材料。廣義講,凡屬生物工程的陶瓷材料統稱為生物陶瓷。生物陶瓷材料根據與組織的結合情況分為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和生物惰性陶瓷材料。
  • 新型陶瓷材料的發展與應用
    陶瓷與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當今社會應用最廣泛的三大材料。陶瓷製品分為普通陶瓷與先進陶瓷兩大類,先進陶瓷按其特性和用途可分為結構陶瓷與功能陶瓷。其中,結構陶瓷主要是基於其力學性能和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性能等而應用的陶瓷材料;功能陶瓷主要是基於其電、熱、聲、光、磁等特性而應用的陶瓷材料。
  • 陶瓷材料分類與應用
    而新型陶瓷則採用人工合成的高純度無機化合物為原料,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經成型、燒結和其他處理而製成具有微細結晶組織的無機材料。它具有一系列優越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能,其應用範圍是傳統陶瓷遠遠不能相比的,這類陶瓷又稱為特種陶瓷或精細陶瓷。
  • 生物陶瓷秘訣的發現者--鮑勃•皮列
    生物陶瓷材料用於修復人體硬組織歷史悠久,從生物惰性材料發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鹽和矽酸鹽生物陶瓷、矽基生物玻璃等
  • 氮化物陶瓷及其典型應用
    不同的氮化物陶瓷擁有其自己獨特性質從而在不同領域得以應用,例如氮化鋁(AlN)以其優異的導熱性能和良好的耐化學性能而聞名;六方氮化硼(BN)因其柔軟性和潤滑性能而聞名;氮化矽(Si3N4)則具有良好抗熱震性和極高的斷裂韌性。氮化物陶瓷材料家族龐大,應用範圍極廣,下文將對氮化物陶瓷的部分家族成員及其應用進行概述。
  • 先進陶瓷材料的應用
    1.1   先進陶瓷定義      先進陶瓷,又稱為高性能陶瓷、精細陶瓷、高技術陶瓷等,是指採用高純度、超細人工合成或精選的無機化合物為原料,具有精確的化學組成、精密的製造加工技術和結構設計,並具有優異的力學、聲、光、熱、電、生物等特性的陶瓷。
  • Tecnargilla及IED聚焦陶瓷行業的明天_陶瓷門戶 陶城網|全球陶瓷...
    環保意識和可再生能源將成為2010裡米尼國際陶瓷技術博覽會(Tecnargilla)歐洲設計學院(IED)實驗展的主題。與往年一樣,本屆世界最大規模陶瓷及制磚業用品交易會將展出米蘭IED學生的設計概念。交易會上展示的各項目,由來自世界各地就讀工業設計課程的大三學生創建。這些項目曾是正規學術考試科目,因此在品質方面有額外保證。
  • 材料系列科普3:先進陶瓷材料發展及應用
    材料性能 由於如上各點不同,導致傳統陶瓷和先進陶瓷性能上有著極大的差異,先進陶瓷豐富了陶瓷材料的應用範疇。打破傳統陶瓷一般僅限於日用陶瓷及建築衛生陶瓷的圈子,基於優秀的力學性能特別是高溫力學性能和各種光、電、聲、磁的功能,可以在工業各個領域得以應用:石油、化工、鋼鐵、電子、紡織和汽車等行業中應用,同時在許多尖端技術領域如航天、核工業和軍事事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和潛力。 目前國外先進陶瓷發展處於領先地位的主要,有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
  • 一文了解新型結構陶瓷材料及其應用
    功能陶瓷主要基於材料的特殊功能,具有電氣性能、磁性、生物特性、熱敏性和光學特性等特點,主要包括絕緣和介質陶瓷、鐵電陶瓷、壓電陶瓷、半導體及其敏感陶瓷等;結構陶瓷主要基於材料的力學和結構用途,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耐腐蝕、抗氧化等特點,主要包括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等。
  • 一文了解玻璃、陶瓷、玻璃陶瓷、透明陶瓷的區別
    (你分得清哪個是玻璃,透明陶瓷,玻璃陶瓷嗎?)但是,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新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與陶瓷又有了更豐富的概念。因為現在功能玻璃材料,有很多已經摒棄了傳統的矽酸鹽或者石英,而是轉向氟化物、磷酸鹽、硫族化合物、重氧化物等方面;功能陶瓷材料則更是如此,很多與矽酸鹽根本就不沾邊。
  • 德國研製出能被人體吸收的生物陶瓷螺絲釘
    而由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和應用材料研究所(IFAM)與吉森-馬爾堡、波恩大學醫院以及不萊梅大學合作研製出的一種新的生物陶瓷螺釘將使之成為歷史。這種新材料由磷酸鈣或羥基磷灰石組成,與人體骨骼成分基本一致,可代替迄今使用的金屬部件。它很容易與骨骼融合,而且不必再被移除。該項技術將於2016年11月14日-17日在杜塞道夫舉辦的國際醫療器械及設備展覽會(MEDICA)上進行展示。
  • 納米金剛石在生物醫學的應用
    現在的時代,既不是金屬材料時代,也不是高分子時代、新陶瓷時代、複合材料時代,而是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開發和應用新型材料的新時代,這就是納米材料的時代。生物醫學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用於人工器官、外科修復、理療康復、診斷、檢查、治療疾患等醫療、保健領域,而對人體組織、血液不致產生不良影響的材料。
  • 陶瓷纖維在高溫煙氣過濾中的應用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 文章介紹了陶瓷纖維用於高溫煙氣過濾的可行性,概述了陶瓷纖維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國內的研究現狀,將陶瓷纖維和其它無機纖維進行了對比分析,探討了陶瓷纖維在高溫煙氣過濾中的優缺點,為陶瓷纖維的進一步研究開發提供一定參考.
  • 膠粘劑在陶瓷材料上的應用
    二、陶瓷膠粘劑陶瓷膠粘劑與古代陶瓷的興起、與用黏土製成陶器並存,是最古老的的膠粘劑。而自四十年代以來航空、航天技術的急速發展,迫切需要具有塑料無能為力的耐高溫性能的、新的非金屬材料,於是促成了新一代無機材料的發展。
  • 陶瓷大板:解鎖空間應用的千變萬化
    但人們對現代家裝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通規格的瓷磚已經無法滿足高端消費群體的需求,於是,陶瓷大板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瓷磚市場的主流產品。 打破固有規格的尺寸界限,給家居空間帶來與眾不同的空間美感。這便是陶瓷大板在一眾瓷磚產品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而陶瓷大板所特有的超大規格尺寸、無縫銜接、天然質感等亮點,決定了其在空間應用上的千變萬化。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AM是一種面向材料的製造技術,因為材料固化機制,列印結構精度,後處理過程和功能應用均是基於列印材料的。但是,用於製造生物植入物的三維(3D)可列印材料仍然非常有限。在這項工作中,對用於生物植入物的2D/3D AM材料進行了調研。此外,在呂堅教授課題組先前開發的4D列印陶瓷前驅體及陶瓷材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概念,並對其在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結構上的潛在應用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