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哥今天帶大家看看園林的植物是怎樣栽培的。栽培是園林植物後代和保存種質資源的一種手段。由於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不同物種的特徵不同,所用的育種方法也不同。例如,一二年生的草本園林植物主要利用種子繁殖,球莖園林植物大多用球繁殖,木本園林的植物使用切割,分株,嫁接等方式繁殖。總之,應根據園林植物的不同類型和特點採用不同的育種方法。
有性的繁殖,也稱為種子繁殖,就是有性繁殖獲得種子然後培育具有種子的新個體的過程。有性的繁殖操作簡單,繁殖係數比較大,幼苗根系強壯,生長旺盛,適應性強,壽命長,種子易循環等優點。
一、種子的收穫和儲存
1.種子收穫。在種子收穫前,有必要選擇適合育種的幼苗,只有純品種,生長旺盛,沒有病蟲害的良好發育的植物才能收穫優質種子。其次,它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收穫,並且當種子完全成熟時通常最好收穫。對於大型種子,它們可以在收集後立即從地面收集,或者在果實破裂後立即從植物上分離。然而,對於小顆粒和易於破裂的乾果和果實,它們一旦分離就不容易收集,並且容易被鳥類吃掉,或者它們很容易在植物上發芽,因為它們不能幹燥。時間,導致質量下降。如果實施將破裂,將在早晨空氣溼度高時收穫。同時,開花結果期長,種子成熟脫落,應分批收穫;對於那些在成熟後掛在植物上的植物,它們不會長時間破裂或散落,並且可以在整株植物完全成熟後收穫一次。
2.種子處理。種子的處理主要取決於果實的類型。收穫後,乾果種子應儘快乾燥。首先,均勻地晾曬外殼,或將其覆蓋並乾燥,或在通風處烘乾(不要直接暴曬)。通常,水含量低用「陽幹法」,例如丁香,樟樹等;水含量高的「陰乾法」,如柳樹,楊樹,杜仲等。在初步乾燥後,然後將其脫粒並通過空氣分離或篩選來選擇以除去殼和雜質。最後,進一步乾燥,直至水含量達到安全標準; 8%至15%。
肉類和水果種子果肉中含有較多的果膠和糖,易腐爛、發黴、加深種子休眠。因此,收穫後必須及時處理水果,如山楂、木蘭、柿子等。首先,加入適量的水,或進行短期發酵(21℃下發酵4天),或直接粉碎,然後打捆,去除雜質,乾燥。
種子是混合的,即在淨播種或淨播種後,種子通常通過風選擇,篩選和穀物選擇來分類,以確保植物的出苗和形成整潔和均勻以便於管理。
3.種子儲存
儲存的目的是保持種子的生存能力並延長種子的壽命,以滿足生產,銷售和交換的需要。根據種子的性質,儲存方法可以如下:
(1)幹儲存方法
1.在室溫下乾燥將自然乾燥的種子放入紙袋,布袋或紙箱中,並在室溫下存放在通風處。它通常可以儲存數周或數月,溫度稍低。適用於大多數園林植物的生產性種子貯藏。
2.低溫和密封乾燥將已經乾燥至安全水分含量(10%至13%)的種子置於密封容器中並在0至5℃的低溫下儲存。適用於小顆粒,薄種皮,易吸水的種子,特別是楊樹,柳樹,桑樹等生命短的種子。
3.超幹貯藏將種子水含量降低至5%以下,然後真空包裝,在常溫庫中長期貯存種子的方法是國內外種子貯藏的新技術。
(2)溼儲存方法
1.層壓溼儲存種子和溼砂(15%水)以1:3的質量比混合,然後在低於0~10°C的低溫下儲存,適合長期休眠且需要發芽的種子,或含水量高。幹種子效果不佳。
2.水藏方法一些水生花卉的種子,如睡蓮和王蓮的種子,必須儲存在水中以保持其發芽力。
二,種子萌發的條件
1.水分。種子發芽首先需要吸收足夠的水分。水分膨脹後,種皮破裂,呼吸強度增加,各酶活性增加。蛋白質和澱粉的儲存被分解轉化,分解後的營養物質被運送到胚胎中,胚胎開始生長。種子發芽所需的土壤水分根據物種而變化,並且通常是田地中最大持水量的約60%。水分過多,通風不良,容易腐爛;當水太低時,種子發芽緩慢,甚至發芽。播種後,當種子發芽時,特別難以缺水,這將導致「芽幹」並且不能被挖掘到幼苗中。
2.溫度。種子中營養物和其他生化過程的分解應在某些溫度條件下進行。溫度過低或過低都不利於發芽。太高會導致黴變,太低而不能發芽。適合於園林植物發芽的溫度取決於物種和來源地。通常,源自熱帶的植物需要更高的溫度,而亞熱帶和溫帶的植物則需要第二。溫帶北部的植物需要一定的低溫。容易發芽。?一般來說,園林植物的發芽溫度比其生育力高3~5°C。
3.氧氣。種子萌發需要足夠的氧氣供應。當種子存儲時,它總是經歷非常微弱的呼吸。然而,當種子遇到水分時,內部物質會分解,呼吸會增加,並且需要呼吸足夠的氧氣並呼出二氧化碳。對於水生花卉,種子發芽只需要少量的氧氣。
4.光照。對於大多數植物物種,有夠用的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量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