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發疫情
讓深圳各地的城中村
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隨著大面積復產復工
深圳的城中村也正在找回以前的狀態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訪下坪洲
用鏡頭記錄下如今的城中村現狀
01
疫情期間的坪洲
坪洲,這裡住著大量在科技園上班的人們,每天早上的地鐵站大排長龍,都快排到了西鄉。
在這裡的生活非常簡單,公司和租住的房子每天兩點一線,有些人住了半年可能都沒有好好逛過坪洲的街頭巷尾。
工作日的坪洲幾乎看不到人,整個村子特別安靜,只能偶爾聽見幾聲貓叫或者路過的車輪聲。
因為疫情管控,原先四通八達的出入口只留下了幾個供人們進出,崗亭裡工作人員輪番值守,給通行的人員測量體溫,只為了守護村裡人的安全。
地鐵C口的大鐵門,是這條街上的商戶們集資請來了測量體溫的人員才得以開放。
原先繁花熱鬧的街道現在變得稍顯冷清,少部分商鋪沒有如期回歸,店鋪的閘門依舊緊閉著,還有些商戶直接轉讓出租,以後是看不到了....
開放的鋪面生意也沒有以前紅火,能看到店裡的工作人員無聊地坐著刷手機。
地鐵B口的麻布新村比C口還要冷清些,原先街邊全是賣烤雞、滷味、水果等等的小攤販,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
但是令小編欣慰的是最愛吃的冷鍋串串和麻辣燙沒有受到影響,依舊開放,讓寂寞的胃有了些許慰藉。
02
熟悉的煙火氣息還在
雖然村內的店鋪有些沒有如期開放,但是臨近大街的美食商鋪基本都回來了!每天看著食物升騰而出的嫋嫋炊煙,感覺生活又回到了正軌,令人安心極了。
C口旁邊的這家牛雜和水煎包,是小編光顧最多的小吃了,買份入味爽口的牛雜搭配幾個煎包,能治癒繁忙了一天飢腸轆轆的腸胃和內心。
而這條著名的茶飲一條街,現在每天晚上燈火輝煌,每一家店面仿佛都在向人們展示著勃勃生機,期待著人們的光臨。
熟悉的鵝良魚粉、牛肉湯粉、舉個慄子、三及地.....統統都在,還是原來的味道。
而有些店面還是逃脫不了更新換代,原先的一芳水果茶改成了久久丫,喵滋味改成了喜姐炸串.....
而有些商鋪依舊堅挺,比如這家王婆我愛串串,美食種類多樣又好吃。
啤酒小龍蝦常年買一送一,串串是重麻重辣的地道川味,葷素都有,可以自由搭配。
還有超實惠的啤酒鴨飯和平時煲劇必備的滷雞爪,這裡的麻辣燙湯底是雞湯,真材實料,就是略有點貴。
還有這家皇冠蛋糕,麵包多樣價格實惠,小編都是等到晚一點來買,那時候麵包買二送一,超級划算~
茶飲三巨頭:益禾堂、一點點、厝內小眷村依舊人流量最多,每家店門口都站滿了排隊的人。
煌上煌、周黑鴨、絕味鴨脖、久久丫等滷味店漸漸和這條街上的奶茶店分庭抗禮,開的店鋪越來越多,都快成為滷味一條街了。
正新雞排、缽缽雞也是小吃人氣選手,勾人的炸雞香味飄出老遠,讓人禁不住誘惑。
鐵門進來的這條街更新換代比外面的還快,有些商家鋪面轉讓,有些商家新店開業。
小編經常吃的物美價廉的湘嶽蒸菜,和肉餡滿滿的邱記鍋盔都回來了。
前幾天才開業的鐵板魷魚,鴨腸、牛肉、羊肉、掌中寶、雞翅、麵筋等食材擺滿了冰櫃,看起來非常誘人~
雖然市場環境在疫情影響下整體下降,但還是有人逆流而上,抓緊一切機會掙錢生存。
還有離B出口不遠的烤麵筋店,散發著濃鬱的燒烤香氣,路過就忍不住要來幾串!
路邊的烤地瓜攤簡直是最令人想念的存在,香甜的地瓜在陰雨天裡能讓人身心一起溫暖起來~
03
美食街現在如何了?
坪洲是個令人發胖的地方,因為無論哪個地鐵口出去,都有超級多好吃的!
| 坪洲海城路 |
特別是這條海城路,簡直是坪洲的「墮落街」。小編很久以前還寫過這條街的商鋪,來看看和現在對比有什麼變化沒有?
△18年11月的海城路每家店裡都坐滿了人
△20年4月的海城路店裡只有零散的幾個人
能看出來有些商家已經換成了其他店面,但是大部分商家依然還在,看著熟悉的美味陪伴著我們一起度過,心裡有種莫名的感動。
威威炆鴨、小郡肝串串香、拾貝樂、和興砂鍋粥.....都還在!聚餐、宵夜都可以安排起來了~
| 坪洲新湖路 |
而新湖路上的這條美食街,同樣大批商家都已經恢復營業,雖然客流量不大,但是開著就證明有希望。
| 西鄉鹽田夜市街 |
西鄉的這條鹽田夜市街,以前每天晚上都超級熱鬧,是西鄉人民的「美食天堂」。
而現在因為疫情管控,不讓出攤,連夜市街的牌子都撤走了,只能等疫情結束後才能吃到熟悉的美味了。
雖然疫情並未完全結束,但是坪洲和深圳各處的城中村已經慢慢回到正軌,店鋪開業,人流增多,一切都是那麼地熟悉。
等能徹底脫下口罩的那一天,一定要去腸粉攤點一份剛出爐肉蛋腸,去菜市場和老闆討價還價,去燒烤攤和朋友一口串,一口酒談天說地.....
希望疫情徹底結束那一天能快點到來,真的很想念以前那種人流如織、煙火縈繞的平平淡淡、令人安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