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顏慧敏(雙鴨山林業局醫院)
前段時間有句很流行的話:「擊垮成年人,一張體檢報告就夠了」。
很多女性朋友都非常重視自己的體檢結果,尤其是已婚女性,對婦科檢查的結果更是格外重視。
但是,當每當看到婦科檢查報告單上「宮頸糜爛、HPV 陽性、盆腔積液」的結果時,女生們就會很著急。
為了給自己吃一顆定心丸,第一反應就是:先去網上搜一下吧!不料彈出來的標題卻讓人觸目驚心:
圖片來源:網絡
今天,讓我們來扒一扒,這些令人擔心的「婦科病」,是不是真有網上說的那麼嚴重、到底需不需要治療。
一、「宮頸糜爛」,不是真的「糜爛」
「宮頸糜爛」這個詞聽著嚇人,但並不是說你的宮頸真的「爛掉了」。
實際上這是過去的舊稱,2008 年早已被國內醫學教科書刪除了[1],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科學的名字——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在我們的子宮裡,有一個部位叫做宮頸管,這個部位的組織是柱狀上皮;而宮頸的外端則是鱗狀上皮。
(宮頸的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
當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出現變化時,宮頸管的柱狀上皮就會長到宮頸外面,肉眼看上去像「糜爛」,其實卻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宮頸鱗柱交界處的細胞結構)
如果在宮頸檢查時看到這種現象,一些醫生習慣性沿用舊稱,就會下一個「宮頸糜爛」的診斷,前面可能還會帶著「1、2、3 度」。
女生一聽自己是「2 度宮頸糜爛」就很慌張。
但不管是「幾度」,都只表示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全是在正常範圍內,和「生活不檢點」「宮頸癌高危因素」更是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麼,查出「宮頸糜爛/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到底怎麼處理呢?
查了 TCT(宮頸膜片,也就是宮頸細胞檢查)沒問題、沒症狀,就不用治,每年定期做婦科宮頸檢查即可。
但如果你還有白帶增多、月經之外的陰道異常出血、下腹墜痛等症狀,可能提示有其他炎症、感染,也可能是宮頸上皮內瘤變的信號,這時候需要查 TCT 和 HPV,找到「真兇」。
另外還要提醒大家,某些無良的民營機構用「宮頸糜爛」騙女生去做所謂的「物理療法」,說可以「把糜爛的宮頸變得光滑」,千萬別上當!
這樣做不但花錢買罪受,還可能因外表光滑的宮頸掩蓋了內部潛藏的真實病變、耽誤正規治療。
二、感染 HPV 不治療會變成宮頸癌嗎?
這幾年,因為九價 HPV 疫苗的「一針難求」,越來越多的女性對開始重視宮頸癌的預防。
但同時也衍生出一種矯枉過正的觀念:一查出 HPV 感染,就想到「會變成宮頸癌、一定要儘快治療」。
1、感染了不同的 HPV 型別,危險程度不同
目前 HPV 共有 200 多個分型,不同分型導致宮頸癌的風險有高有低。
其中有一些常見的分型分類如下[2]:
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疑似高危型:66、68)
低危型:6、11、40、42、43、44、53、54、61、72、81、89
雖然有這麼多種,但我國最常見的 HPV 感染型別是 16 型和 18 型[3],此外還有 31、33、52 和 58 型也比較常見。
除了會導致宮頸癌,也有分型會導致尖銳溼疣、扁平疣等皮膚疣。
2、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 HPV?
目前,HPV 篩查的主要檢查手段是宮頸細胞檢查和 HPV 檢查。
如果沒有異常出血、白帶異常增多等情況,還沒有過性生活的女性可以不用開始 HPV 篩查。
即使是已經有了性生活,除去一些特殊情況,由 HPV 感染髮展到癌前病變到宮頸癌的時間也要 8~10 年左右。
因此,並不需要每年一次查一次,每 3 年篩查一次便已經足夠。
3、HPV感染是不是要儘快治療?
並不是!
HPV 是很常見的一種病毒,有研究統計,在有性生活的男女的一生當中,大約有 80~90% 的人至少有一次接觸到 HPV 病毒的機會[4]。
即使是婦科檢查發現 HPV 感染,大多也是在 1~2 年期間就可以被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掉了,也就是自行消退,無需治療。
當然,也有少部分感染會繼發成宮頸癌,所以如果發現感染時又不放心,可以聽從正規醫院的醫生的建議,需要做什麼檢查再去做,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4、有過性生活,還能打 HPV 疫苗嗎?
HPV 疫苗我們國家上市的目前分 3 種,幾價就表示這個疫苗能預防幾種 HPV 分型。
二價:16 型、18 型
四價:二價+6 型、11 型
九價:四價+31 型、33 型、45 型、52 型、58 型
其中,九價 HPV 疫苗能預防大約 90% 的 HPV 引起的各種癌變[5]。
如果因實際情況(如年齡超過 26 歲)打不了九價,二價和四價已經覆蓋了我國最高危的 HPV 型別,也是值得接種的。
對於已經感染 HPV 和有過性生活的女性,打 HPV 疫苗也能預防還未感染的其他型別,總體來看仍然值得接種。
但注意,疫苗只負責「預防」,對已經感染的 HPV 沒有治療作用。
三、盆腔積液不治療會導致盆腔炎?錯!
我們人體內,盆腔、腹腔等地方都有一層薄膜(腹膜、大網膜),它會分泌一些液體,來潤滑臟器及組織,防止它們之間產生摩擦。
所以正常情況下,盆腔內(子宮和直腸之間的凹陷處)本身就是有積液的。
(婦科 B 超檢查)
大多數盆腔積液發生在健康女性的月經期或者排卵期,只要沒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盆腔積液是不需要治療的。
如果盆腔積液量超過 3 釐米,要看是否有症狀,如果還伴隨有發燒、腹痛、後腰疼痛等症狀時,就要引起注意了,有可能是盆腔炎等疾病所致,要儘早去醫院看看。
參考文獻:
[1] 樂傑.婦產科學(第 7 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01
[2] 薛鳳霞, 劉宏圖, 劉朝暉. 女性下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診治專家共識[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 2015(10):894-897.
[3] 耿建祥, 黃華藝, 劉建華, 等. HPV 感染疾病相關問題專家共識 (2017)[J].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7, 30(12): 1238-1241.
[4] Michels K B, zur Hausen H. HPV vaccine for all[J]. The Lancet, 2009, 374(9686): 268-270.
[5] Alemany L, Saunier M, Alvarado-Cabrero I, 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prevalence and type distribution in anal carcinomas worldwide[J].Int J Cancer 2015; 136: 98–107.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