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最怕社交,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障礙.
自己就先入為主了。
自己從心理上、精神上給自己就貼上了最怕、不行等的標籤。
這樣的結果,只會被自己的這種心理障礙所限制住了,凡事總是遲遲不敢去行動,從而會錯過許多機會,最終就會懊悔不已。
人生中或許我們要了解的一個最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就是先入為主、自我設限。這種心理模式會極大的限制我們自己的潛能,將會一直阻礙我們成長與進步。
晚清名人曾國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16個字,但是卻道盡了努力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
其實這四句話的背後就是在暗示我們一個道理:要「活在當下」。
曾國藩自己對於以往,就是不計較得失。他在帶領湘軍攻打太平軍的過程中,一開始每次總是打敗仗,為此他曾經自殺過三次。
雖然這樣,對於前期不斷的失敗,他都不去多想,專注於打贏眼前的仗。並且他總結出了「結硬寨,打呆仗」的攻防策略,經過多年的努力,攻克了強悍的太平軍。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很多時候,真正使我們疲累的並不是工作或生活本身,而是許多「無效社交」。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參加一個聚會,與一群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滿屋子客氣話,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幾天之後就記不清對方是誰了。
其實真正的社交,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你能影響多少人。你自己沒有能力,認識再多的人也沒有用。
你有能力,你自己的層次,就會決定你所處的層次。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在一個圈子。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地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