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跨存先生新近的教育理論著作《學校管理與育才文化》就要出版了, 我認真通讀了一遍,感覺郭跨存先生辦學的很多理念與做法,與我的教育理想相近。圍繞《學校管理與育才文化》,我想談談對當前學校教育的一些感悟。
近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任務,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育人方式的轉變,要更多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五育融合」、全面發展。改革不是紙上談兵,改革更多的是將思想、認識轉變到行動上,也就是落實到如何培養人。
郭跨存先生創辦的雲南育才教育集團作為雲南省最早的教育集團,不滿足已經取得的辦學成績,率先扛起自我更新、突破變革的大旗。在 26 年的艱辛辦學過程中 , 始終堅持「辦真教育 , 育真人才」的辦學理念 , 以「高質量 , 有特色」為辦學目標,在「做學研考激」合一管理模式下,踐行以學生「五會 1000 分修煉」全面育人方法,走出了一條集團化民辦學校管理的新路子。
我認為,育才教育集團作為首批全國「五育融合」聯盟學校,用實際行動踐行「化知識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化實踐為神奇」,已經走在全國「五育融合」校本化的前列,極具樣本意義和示範引領價值。
首先,育才的教育文化有高度。一所學校辦學理念決定著學校的高度、溫度與方向,育才教育文化從陶行知教育思想典化而來的「辦真教育, 育真人才」的真諦,即一個「真」字。同時也在與時俱進,體現「五個正」,即正德、正智、正體、正行和正美。育才的辦學目的,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第一位,「先成人後成才」,在複雜多變的教育生態中努力規避教育的形式主義和浮誇風氣,全方位提高教育效益,是相當難得的。
其次,育才的教育文化有深度。經過幾次現場考察與學習,我發現雲南育才教育集團的「五會 1000 分修煉」數據化育人管理模式,是「五育融合」的具體實踐;同時也是推進教育「過程性評價」改革的寶貴探索。把認準的理想的東西具體做,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做,把無序的東西規範做,把制度的東西日常做,把行動的問題創新做。
再次,育才的教育文化有厚度。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社會效益最終是落實在人才的培養上。育才教學工作就成為學校工作的中心和重點。教師教學素養的深淺,教學方法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著學校管理水準的高低,由雲南育才教育集團獨立研發的「四步教學法」,則是一種紮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索。
最後,育才的教育文化有溫度。育才教育集團教育服務精神文化(心中有人,把學生、教師、家長和教育專家放在心中)值得許多公辦學校學習。作為半封閉、寄宿制管理的民辦學校,生活後勤管理尤為重要。學生在校時間長,對學校有著強烈的依附心理和依附作用,生活後勤必須構建全方位的科學服務系統,而育才教育集團強有力的後勤文化管理則是促進後勤工作質量管理的有效保障。
認真梳理和反思近些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教育發展的表述,能夠發現從 2013 年的「繼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到「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公平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我們要發展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家庭實現希望」,再到 2019 年的「優先發展教育,大力推進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從這些表述中能夠看出教育改革發展的焦點越來越凝練,越來越聚集到公平和優質兩個關鍵詞上。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教育公平上發力,並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進行保障。其實有質量的公平應該也可以是一種可選擇的教育公平。我們所追求的不應該僅僅是教育「同質」,更要強調「多元」。因為對學生個體來說, 只有符合其個性發展的、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高質量的、有效的教育。雖然教育個性化在現行的教育中很難進行,但是從全方位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是可行的。《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就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一條即為「更加注重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簡單地可以理解為「五育融合」,合力育人。因此我們更加要注重「五育融合」,不能像過去那樣只注重「智育」,只注重學生分數的提高、學歷的取得等,而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其整體提升,實現多元化發展,獲得適合自己的教育。
同時,「多元」所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所接受到教育的多種類別,同樣也強調教育的主體、教育的路徑等都是多元化的,也就是說不僅僅是人才培養目標中能力結構的多元,同樣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我們不能僅僅只依賴於學校的教育教學來促進全面發展,「五育融合」不應該也不能僅僅體現在學校的教育中,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真正地將育人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做好生活教育。要通過日常活動,將「五育」的因素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在家做家務促進個人的動手能力,培養勞動意識,同時還能強身健體等。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應該據此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要實行多元化的培養路徑對全面發展起到保障作用, 做到「五育融合」於生活中,才能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家庭、社會要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發展。
以上所述,我期待而且相信,雲南育才教育集團在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再接再厲,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既要塑造學生共通性的社會人格,也要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更要培育學生獨特性的創新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領跑的基礎上,要從育人活動、育人體系、育人評價系統等方面不斷研究、突破、創造,讓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和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成為面向未來教育的育才新常態;同時,聚焦教師的
「五育融合」基本功修煉,用以「真」為本,向「美」而生,向「上」而行的未來發展美好願景,催生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要用學校現有的文化再新,引領教師自我革新;同時也要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催生教師突破自我。總之,要不斷完善教師發展激勵機制,保證教師在新時代,新變革的背景中能保持激情可持續發展。
寧本濤
2020 年 12 月 24 日
於山東省曲阜市闕裡賓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