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概況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據史載,茂名秦朝時分屬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時設置茂名縣。1959年設立茂名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茂南區、茂港區和電白縣,並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市陸地總面積11459平方公裡。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25.67萬人,其中市轄區128.91萬人。茂名「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在1996年「中華之最」評選活動中,茂名市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2000年,江總書記在茂名高州出席縣級領導幹部「三講」教育動員會,期間親手植下「中華紅」荔枝樹,使茂名荔枝更是名揚天下。

  

茂名市南部臨海,迂迴的海岸線長220公裡,擁有水東、博賀等多個天然良港。水東港是我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現已建成多個萬噸級成品油碼頭和雜貨、貨櫃碼頭,擁有全國最大的25萬噸級單點系泊原油接卸系統,年吞吐能力達到1450萬噸。博賀港是全省三大漁港之一,盛產龍蝦、對蝦、海參、鱸魚膏蟹等,全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一。

  茂名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山水與人文古蹟相輝映,粵西風情濃鬱,地方特色鮮明,一些資源在省內甚至國內有比較優勢,發展旅遊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一是海濱旅遊資源優勢。茂名南部臨海,海岸線曲折多灣,迂迴220多公裡,灘長、林綠、水清是這裡的資源特色。虎頭山、中國第一灘等處沿海沙灘長達12公裡,為省內第一,沙質潔白細軟,坡度平緩,適宜開展海水浴、海上運動項目;沿沙灘外側是寬500-1000米長達40多公裡的人工防護林帶,國內罕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電白人民的偉大創舉,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巨作《綠色長城》就取材於此;放雞島周圍水下海水能見度達8米,其水下風光奇特,是發展水下觀光和潛水旅遊的好地方。本區是我市開發最早、旅遊設施配套最齊全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也是全省首批2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之一,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影響力。二是生態旅遊資源優勢。茂名的中、北部地區多山地丘陵,適宜林木生長和發展水果種植業,生態旅遊資源豐富。信宜的大霧嶺屬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704米,為粵西最高、廣東第二高峰。那裡峰高林茂,珍稀動植物豐富,被譽為「動植物王國」。大霧嶺群峰聳立,層巒疊嶂,雲霧飄渺,景色無限,是開展森林生態旅遊和療養、避暑的好去處。茂名還是「全國水果第一市」,荔枝、龍眼、香蕉、芒果等水果種植面積大,且集中連片,茫茫果海,一望無際,適宜發展農業生態遊。本區的高州根子鎮,被稱為「中國荔枝第一鎮」,荔枝種植以面積大、品種齊、成熟早、產量高、質量好、市場廣而聞名,鎮內的紅荔閣、貢園早已是聲名遠播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著大批國內外遊客,是我省較有影響力的農業生態旅遊區之一。化州名富果園,集中了近百種國內外名優水果,是一個集水果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及旅遊觀光、休閒於一體的新興農業觀光基地。三是溫泉旅遊資源優勢。茂名地處華南地質斷裂帶上,溫泉種類多,分布廣,有西江溫泉、新時代溫泉、熱水溫泉、山閣溫泉等十幾處。其中西江溫泉經權威機構鑑定其綜合水質屬廣東第一,氡、氟、偏矽酸等三種元素及礦物質含量遠遠超過國家醫療用溫泉水標準,在國內十分罕見,極具醫療保健及旅遊開發價值。四是古蹟旅遊資源優勢。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時期始稱百越族。茂名大地歷經千年的風雨剝蝕,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高州的冼太廟、觀山寺、寶光塔、長坡舊城、信宜的鎮隆古書院群、化州的孔廟、電白的鐘鼓樓、冼太故裡、茂南的恐龍蛋化石等人文景觀引人入勝,文化底蘊豐厚。茂名,在歷史上還出過不少名人,如被周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嶺南著名才子陳鑑等都是茂名人。今天,大部分古蹟都被開發成景點,供遊人參觀遊覽。五是紅色旅遊資源優勢。茂名是江總書記對全國進行「三講」教育動員的地方,也是江總書記首次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地方,江總書記作「三講」動員的高州人民會堂、參觀過的高州冼太廟以及親手種植的優質荔枝樹「中華紅」等都成了國內遊客嚮往的旅遊景點。目前,國家旅遊局正式向海內外推出了100個紅色旅遊精品景點,我市的高州作為紅色旅遊的重要一站,必將帶來茂名旅遊的新一輪發展高潮。

  此外,茂名還有其他一些資源也頗有特色。如被譽為「人與生物圈公園」的珍稀植物園、茂名市郊有廣州「白雲山」之稱的浮山嶺、化州羅江沿岸風光、「國家園林城市」的茂名市區等自然與人文風光資源;信宜玉雕、竹編工藝品、化州的橘雕、高州的角雕、茄雕、電白的貝雕及市區的工藝蠟燭等旅遊工藝品資源;電白的紅心鴨蛋、信宜的山楂、化州的笪橋黃瓜、橘紅、高州的荔枝、龍眼等土特產資源等,都是茂名人引以為自豪的獨特資源,也是我市旅遊業發展的優勢所在。

  改革開放以來,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市旅遊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小到大,迅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2家;旅行社15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旅遊景點17個,其中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AAA級旅遊區3個;旅遊購物商場6家;大小計程車1000多輛,全行業從業人員20000多人,旅遊接待體系初步形成,可滿足遊客「行、住、吃、遊、購、娛」等方面的需要。近幾年來,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是我市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增長點之一。2008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56.59億元,增長5.5%。同時,旅遊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優化了經濟結構,刺激了消費,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資源環境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旅遊業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關心和支持旅遊業發展的自覺性大大增強,旅遊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

 

 

印發茂名市招商引資優惠試行辦法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茂名市招商引資優惠試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問題,請直接與市招商辦和市投資服務管理中心聯繫。

 

 

 

                          二OO八年十月十三日

 

 

 

茂名市招商引資優惠試行辦法

 

茂府〔2008〕71號

 

第一條  為進一步優化我市投資環境,鼓勵投資者來我市投資興辦企業,促進我市經濟發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新辦企業,是指本辦法實施後在我市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且稅收繳入茂名市市級財政的企業。 

第三條  用地優惠。

新辦企業用地,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2000萬元以上的,經主管部門審核,報市政府批准,免收市級權限範圍內土地出讓各項收費。 

在茂名石化工業園區新辦企業的,茂名石化工業區管委辦負責公共「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和平整土地)建設。供水、供電、電信部門負責將管網線鋪設到工廠用地邊緣(企業專用管線除外),優先安裝水、電和通訊設施。 

鼓勵集體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通過出租的方式提供建設用地給新辦企業。 

第四條  用水優惠。

在茂名石化工業區、博賀新港區的新辦企業,水資源費按現行標準20%收取;由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的企業,工業用水價格按75%收取。 

第五條  用電優惠。

新辦企業用電類別為工業用電項目的,實行峰谷平電價。新辦企業上繳的供電城市附加費,經市政府批准,予以退還。 

第六條  收費優惠。

對新辦企業實際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項目,實行收費優惠(具體減免項目見附件一、二)。 

第七條  人力資源扶持。

㈠ 新辦企業引進中、高級職稱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經市人事部門審核同意後,允許其本人、配偶及直系親屬在我市入戶,除工本費外,免收其他一切費用,其子女入學免收借讀費和擇校費。 

㈡ 我市財政供養的在職人員,被新辦企業聘用為管理層人員的,其人事檔案,由市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代理服務,免收三年人事代理費。 

㈢ 新辦企業一年內需要培訓勞動用工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免費協助。 

㈣ 政府積極幫助新辦企業引進各類人才,定期舉辦人才招聘會,為新辦企業招聘員工提供服務;對新辦企業急需的科技人員,人事、勞動、公安部門優先辦理有關手續。

 第八條  財政獎勵。

年稅收繳入茂名市市級財政100萬元以上的新辦企業(含100萬元),在本辦法有效期內,每年按當年繳入茂名市本級財政總額的10%獎勵給企業。 

第九條  融資扶持。

對進入茂名石化工業區、博賀新港區經營的新辦企業,政府優先定期向金融部門推介,優先申報省、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項目計劃。 

第十條   高效優質服務。

㈠ 提供「一條龍」代辦服務。新辦企業的設立,實行代辦制和並聯審批制度,由市投資服務中心負責為企業協調辦理投資項目的立項、規劃、用地、環評、安評、消防、發證、登記和年審等業務,做到程序簡化,手續方便。審批部門做到隨到隨辦,對材料齊全、符合法律及政策要求的,有關部門在投資服務中心規定的期限內辦完本部門審批手續。 

㈡ 提供「特事特辦」服務。對重點新辦企業實行「特事特辦」。由政府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召開協調會,現場審批,及時解決問題。 

㈢ 提供「一個口」收費服務。新辦企業需繳交的有關費用,在市投資服務中心內銀行窗口繳交,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直接向新辦企業收費。 

㈣ 提供「保姆式」跟蹤服務。市各有關部門按自身工作職能,制定並公布優質服務措施,為新辦企業的政策諮詢、初步選址、項目談判等前期工作以及從項目籌建到建成投產後企業的生產提供全程跟蹤服務。投資審批督察辦公室公開投訴電話和其它聯繫辦法,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及時處理企業投訴;對企業關於行政失當的投訴,查證屬實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並限期改正。 

㈤ 全天候服務。市投資服務中心開通企業服務專線電話,為新辦企業提供全天候服務,做到有呼必應,竭盡所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滿意。 

㈥ 新辦企業因業務需要派遣管理及技術人員赴港澳及出國考察學習的,外事僑務和公安籤證部門按國家有關政策給予優先辦理證照。 

㈦ 禁止強制服務。任何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強制新辦企業接受指定的經營服務、購買指定的商品;嚴禁各行政職能部門把行政職能轉移給下屬企事業單位、協會、商會或其他團體,變相強制服務、強制收費、亂收費。 

㈧ 禁止行業壟斷。凡涉及消防、技改、供電、供水、環保、衛生、防雷、防蟻、地質等需審批或驗收的工程設計、勘察、監理、施工及安裝設備、商品購置,一律由新辦企業按相關規定自主選擇符合技術標準的商品和服務,任何部門不得指定設計、施工、安裝等服務機構,禁止行業壟斷。 

第十一條   新辦企業經國家、省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更為優惠的扶持。 

第十二條  新辦企業要求兌現本辦法規定的優惠政策的,向市招商辦提出申請。市招商辦接到申請後,通知項目立項審批(核)部門,由項目立項審批(核)部門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審核,市招商辦予以協調。對符合優惠條件的新辦企業,項目立項審批(核)部門出具確認文件,有關部門根據確認文件兌現優惠政策。 

第十三條  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新辦企業,從汙染發生之日起,即停止適用本辦法,並追回已減免的費用和財政獎勵。 

第十四條  市招商辦、市監察局、市外經貿局、市物價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投資服務中心、市法制局等部門要恪盡職守,加強監督。對影響我市招商引資工作,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敷衍塞責、服務態度惡劣的單位及工作人員,由市監察局牽頭查處,嚴肅追究有關單位領導及當事人的責任。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市投資服務中心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為五年,所有減免費用等優惠均只在本辦法有效期內實行,五年後優惠辦法另行制定。此前市政府制定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 

附件:

一、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列管經營服務性收費和基金目錄

     二、減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列管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

 

附件一

 

 

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列管

經營服務性收費和基金目錄

 

 

    一、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1、綠化補償費

2、城市道路臨時佔用費

3、建築工程質量監督費

4、房屋拆遷管理費

5、房屋安全鑑定費

6、環境監測費

7、使用流動人員調配費

8、勞動爭議仲裁費

9、勞動合同鑑證費

10、勞動年審證照費

11、義務植樹代勞費

12、水土保持費

13、商標業務費

14、對外經濟貿易文件認證費

15、對外經濟貿易單證認證費

16、機動車抵押登記費

17、治安聯防費

18、氣象專業服務費

19、公路運輸管理費(物流、客貨代理企業) 

二、免收政府列管經營服務性收費

房屋租賃手續費 

三、免收附加費和基金

1、城市建設附加費

2、再就業基金

3、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

 

 

附件二

 

減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列管

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

 

 

    一、減收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1、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按現行標準減收50% 

2、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  按現行標準減收50% 

3、鍋爐壓力容器檢查費  按規定標準的減收50% 

4、橋式起重機檢測費  按規定標準的減收50% 

5、水資源費  從水廠取水的按現行標準減收50% 

6、疾病控制、衛生檢驗與技術服務收費  按現行標準減收50% 

7、房屋所有權登記費  按規定標準的減收50% 

二、減收政府列管經營服務性收費

1、測繪工程產品收費  1萬平方米以下的0.3元/平方米;1~5萬平方米部分0.2元/平方米;超過5萬平方米部分0.1元/平方米 

2、建設工程招標發包交易服務費  按市規定標準減收50% 

3、建築工程施工圖技術審查費  按省規定標準減收50% 

4、建築工程質量檢測費  按最低規定標準減收50%。 

5、地基及樁基礎質量檢測費  按規定標準的減收50% 

6、受委託編制工預結算  按省規定標準減收50%  

7、受委託覆核複查工程預結算  按省規定標準減收50%  

8、土地價格評估(含一般宗地評估、抵押評估和清產核算評估)收費  按規定標準減收50% 

9、土地使用權交易服務費  按省規定標準減收50% 

10、代理土地使用權轉讓登記費  按省規定標準減收50% 

11、房屋測繪費  按規定標準的30%收 

12、職業介紹中介服務收費  按省定最高標準減收50% 

13、機動車輛安全性能檢測費  按規定標準減收50% 

14、白蟻防治費   按規定標準減收50% 

15、環境影響諮詢費(評價費和評估費)1萬平方米以下的按0.3元/平方米,1~5萬平方米部分按0.2元/平方米,超過5萬平方米部分按0.1元/平方米 

16、防雷設施定期檢測費  按規定標準的減收50%  

17、工業用水費自來水公司按現行價75%收

 

 

 

 

茂名市四縣(市)二區:

茂南區概況:

地 理 位 置

  茂南區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粵西地區,隸屬於茂名市。茂名市是粵西主要城市,東與陽江市、雲浮市相連,南面濱臨浩 瀚的南海,西接湛江市,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玉林市接壤。茂名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煉油基地,有南方油城之美譽。茂名市轄茂南區、茂港區、電白縣、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茂南區位於茂名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茂名市黨政機關所在地,總面積487平方公裡。區內交通四通八達,鐵路有三茂線、河茂線分別接入京廣線、黎湛線連通全國鐵路網;高速公路有茂湛線、陽茂線,是廣湛高速的一部分;經區內的高水一級公路向東16公裡進入325國道、向北20公裡進入207國道;距國家一類口岸——茂名港僅20公裡。

茂 南 區 特 色 經 濟

  茂南區經濟以石油化工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高嶺土開採提煉最具地方特色,服務於市區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商品流通和飲食服務也頗具特色。

  茂南區是中國南方的煉油基地,被譽為南方油城。區內石油化工生產行業非常興旺,有中國石化茂名公司、茂名乙烯廠兩家國家級特大型企業,其它中小型石油化工企業星羅棋布。區內高嶺土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達3億噸以上,適合露天開採 ;茂南區是全國著名的高嶺土精選加工基地及造紙塗料的主要供應基地。茂南區的飼料生產加工也很有名氣,是粵西著名的飼料生產基地。

 

 

茂港區概況:

茂港區位於廣東省茂名市區東南部。東與電白縣交界,南瀕南海,北臨高州,西與茂南區和吳川市接壤。羊角鎮的南香、石曹等村委會與茂名市中心區毗鄰,緊靠油城八、九等路。總面積372平方千米/420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南海街道,郵編:525027。代碼:440903。區號:0668。拼音:Maogang Qu。

基本概況

茂港區位於茂名市南部,以高水公路和325國道為軸線,呈帶狀由北向南延伸,東與電白縣交界,南瀕南海,北臨高州,西與茂南區和吳川市接壤。區內羊角鎮的南香、石曹等村委會與茂名市中心區毗鄰,緊靠油城八、九等路,使茂港區與茂名市區連成一體,是一個典型的港口和城郊結合型新區。全區陸地面積420平方公裡,海岸線12公裡。現轄羊角鎮、坡心鎮、七逕鎮、沙院鎮、小良鎮五鎮和一個經濟開發區(轄南海、高地兩個街道辦事處)。2004年末全區總人口為48萬人。

   茂港區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其中公路有茂湛高速公路、325國道、高水一級公路和七那線;三茂鐵路橫跨我區東西。海運方面擁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水東港,年吞吐能力1700萬噸,是西南地區通往港澳和 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出海口。

   茂港區境內擁有110KV變電站6座,與茂名電網連接;區內有自來水廠一間,主要由茂名市河東水廠供水,其處理能力為20萬噸/日,可滿足區內用水需要。

   茂港區自然資源豐富,盛產荔枝、龍眼、香蕉等嶺南佳果,礦產資源主要有油頁巖、高嶺土、鋯英砂等;交通便利,三茂鐵路、廣湛高速公路、高水一級公路貫穿全區,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茂名港位於區內;以白沙、綠林、藍天、碧海為基調的「中國第一灘」是省級旅遊度假區,農業生態遊、工業觀光遊獨具特色。

 

經濟概況

2003年茂港區生產總值實現3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人均生產總值8614元,比上年增長9.3%。財政總收入1.51億元,比上年增長29.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5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27.5:41.9:3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6億元,比上年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4%,第三產業增加值12.10億元 ,比上年增長1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1%。

  工業主導作用得到增強。茂港區工業企業達到1838家,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在建高新科技工業園區、乙烯後加工區、石化工業區等11個,進園區企業533家,其中外資企業13家。全年新進園區企業40家,工業產值達2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南洋油脂、中潤陶瓷等停產企業實現了復產。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農業結構逐步優化,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比例為3:1。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引進特色禽畜養殖,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建設了羊角黎明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外向農業、生態農業呈現出基地化、規模化、特色化趨勢,建成美味加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實現農民增收。

  第三產業發展加快。郵政、電信業迅速發展。旅遊業興旺,交通、物流、金融、房地產業穩步發展。雖受非典影響,第三產業增加值仍比上年增長12.4%。

  民營經濟成為重要支柱。茂港區個體工商戶達到4073戶,註冊資金1.08億元;私營企業423戶,註冊資金7.56億元;民營經濟佔全區生產總值的比例已達80%以上,成為我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洋經濟顯示區域特色。海洋養殖業不斷擴大,養殖優質水產品。海產品加工業發展加快,已經形成海參、魚肚、海蜇等一批加工企業。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在水東灣種植紅樹林已達4800畝,人工魚礁工程首期礁體已經投放入海。

 

基本概況

電白縣轄16個鎮,縣城所在地是水東鎮,全縣共有327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293個(內含8個漁委會)、居委會34個。電白縣人口較稠密,2003年末全縣總人口123.4萬人,其中漢族人口佔全縣人口總數99.6%,壯族等38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人口總數0.4%。電白縣流行的漢語方言主要有粵語方言、俚(黎)方言、客家方言等三大系列。其中還有大約30萬人在使用涯話,主要分布在沙瑯、望夫、黃嶺、羅坑、那霍,基本說涯話,觀珠大部分,大衙、馬踏、林頭、羊角等鄉鎮的小部分。委會293個(內含8個漁委會)、居委會34個,縣城所在地是水東鎮。電白縣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北、東北部高,南、西南部低,南部南海環繞,港灣迂迴全縣陸地面積1840平方公裡。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電白縣地勢背山面海,山地、平原、沿海面積各佔1/3。 電白縣海岸線長220多公裡,海域遼闊,放雞島、竹洲島、南士島、青洲島、大洲島、三洲島、嶺仔嶼等七大島嶼有如天然屏障。全縣可開發利用的灘涂面積1047平方公裡,有水東、陳村和博賀港等多個天然港灣多個天然港灣,其中廣東省最大漁港--博賀漁港年捕撈量達15萬噸以上。沿海盛產龍蝦、對蝦、膏蟹、魷魚、石斑魚、金絲魚、海參、魚翅、鮑魚、貝類等。主要河流有沙瑯江、龍記河、龍灣河等14條。其中沙瑯江是電白最大河流,年徑流總量為11.9億立方米,幹流全長112公裡,匯鑑江入海。電白縣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年無霜期362.2天,年均降水量為1942.3毫米,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電白縣植被覆蓋率達80%,森林覆蓋率為48.4%。全縣山地、丘陵地帶基本種上水果與南藥。電白縣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完善,是粵西南的重要門戶,325國道、廣湛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三茂鐵路穿過西北部六鎮。蓮頭25萬噸單點系泊油碼頭,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碼頭;博賀港是對外開放港口,正在建設大型貨運碼頭。電白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7類40多個品種,其中高嶺土、鉀長石、獨居石、鋯英石、玻璃砂等儲量頗多。荔枝、龍眼、花生、海鮮等產品久負盛名,是全國最大的連片早熟優質荔枝生產基地和廣東省花生主產區。旅遊勝地眾多,虎頭山海濱浴場被譽為「南方北戴河」,放雞島是中國潛水旅遊勝地,冼太夫人故裡、熱水溫泉、龍頭山、浮山嶺、莊山等都別具特色。以及龍盤綠海、荔林石柱藏古迷、莊山碧嶂、錦蓋磻坑、浮山傳說越千年等旅遊景區,以「山--海--島」為軸線的現代農業觀光和濱海旅遊正在崛起。電白縣出臺免稅、保稅和加快工貿小區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和建設沿海高新技術經濟帶,因地制宜,已建起一批有明顯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開發性農、林業產品、海產品等農、林、牧、漁各業一系列商品生產基地。全縣水果種植面積80多萬畝,其中荔枝42萬畝,龍眼10萬畝,橄欖16萬畝,各類水果大部分已投產。每年種植花生22萬畝,北運菜14萬畝。海水養殖面積為12萬畝,網箱1萬多個,分別養殖蝦、蟹、貝類及各種優質魚類,年產量16萬噸,海洋捕撈業發展蓬勃,經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水產總量列為全國第八位。商貿發達,商品購銷兩旺,城鄉市場十分繁榮。教科文衛體等社會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電白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百強縣,全國水果總產值百強縣,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百強縣,全國郵電經濟效益百強縣,全國治沙先進縣,全國水產先進縣,全國物價系統先進縣,全國「鄉鎮企業辦得好,對社會貢獻大」先進縣。電白縣的建築工人的貢獻和成就在廣東省也是名列前茅,電白人的一級建築公司也是廣東最多的!

 

旅遊景點

     冼太勝跡名遐邇 山兜冼夫人墓城和娘娘廟是省級保護的文物單位。

     荔林石柱藏古迷 在霞洞的荔林中有九條古石柱,它的由來尚未破解。

     莊山古寺飄紫煙 在莊山的密林中,有一座佛教聖廟。善男信女上來朝聖,香火不斷,鐘聲頻傳。

     錦蓋山中景萬千 青山藏古蹟 綠樹掩奇觀

     熱水溫泉生瑞氣 祖龍聖地出靈源, 瑞氣氤氳滿寺前。

     浮山傳說越千年 高力士曾將浮山的荔枝進貢給楊貴妃品嘗。

     龍頭山上觀綠海 博賀林帶環繞著龍頭山

     虎頭山上彩傘嫣 夏日銀灘彩傘朵朵,遊客如雲。

     水庫繞山浮綠影 羅坑水庫處處青山綠水,景色宜人。

     放雞海底多奇珍 周圍海底有座環形的「水晶宮」,奇珍甚眾,環島海域珊瑚礁千姿百態。

     東湖畫卷長十裡 美麗的東湖與十裏海堤相傍,海堤內外風景如畫。

     西湖麗水臥雙橋 西湖中心有雙島與雙橋相通,環境幽雅,景色秀麗。

 

高州市基本概況

  高州市,位於粵西南部,靠近南海,是廣東省省轄縣級市。海陸空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齊全,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人傑地靈,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粵西重鎮。

  高州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史稱潘州。地理座標東經110°36′46″—110°22′45″,北緯21°42′34″—22°18′49″。東西最大距離79公裡,南北最大距離65公裡。全市總面積3276平方公裡,其中山地面積377萬畝,耕地面積80萬畝,現有人口150萬,市府駐中山街道。轄23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437個村委會,40個居民委員會,5770個村民小組,市人民政府駐潘州街道,郵編:525200。代碼:440981。區號:0668。拼音:Gaozhou Shi。

 

歷史沿革

  「高州」這個地名概由「高涼郡」演變而來,「高涼」兩字可能是「高高的涼爽的山崗」,高州為梁大通中(公元527--528年)正式命名。

  高州府禹貢楊州南境,秦為南海郡地。漢為合浦郡高涼縣地。三國晉宋為高涼、高興郡地。梁為高州地(梁大通中(527—528年)正式命名高州)又分置電白郡,隋平陳郡廢為高涼,永熙二郡地,時茂名電白屬高涼郡,良德屬永熙郡。

  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涼移治良德。天寶初(742年)改高州曰高涼郡,潘州曰南潘郡,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涼郡,屬廣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廢屬竇州,三年(1006年)復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撫司。十九年(1280年)改總管府屬湖廣行中書省。明曰高州府屬布政司使。

  本朝(清)因之屬廣東省領州一(化州)縣五(茂名、電白、信宜、吳川、廉江)。茂名縣(即今高州市)漢為合浦郡高涼縣地,隋置茂名縣(開皇18年公元578年)屬高涼郡。唐初屬高州,貞觀元年(627年)改屬南宕州。八年(634年)於縣置潘州。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改曰越裳,後唐同光初(923年)復故。宋開寶五年(872年)州廢,以縣屬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屬竇州。三年(1006年)還屬高州。元復屬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來治(茂名縣)。明為高州府治本朝因之 。

 

地形地貌

  高州位處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分布著一江十河,及眾多的湖泊山塘,丘陵、盆地、平原交錯,其中,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為種植樹農作物的和經濟作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高州市地形複雜,地勢大體是東北高,西南低。從高空腑瞰,南狹北寬,像展翅飛翔的彩蝶。境內東北部是連綿的山地,中央腹地是起伏的丘陵,西部、南部的臺地、小平原,山地及河谷小盆地相互交錯,山川糾結。錦山地面積佔51.5%,丘陵面積佔31.9%,平原面積佔16.6%。地勢最高點是東北部的棉被頂,海撥1627.3米,最低點是西南部祥山鑑江河床,海拔11.5米,高低相差1615.8米。

  雲霧大山、雲開大山和大榕山伸延入來,構成大體為東北—西南走向的7條山脈:尖峰嶺—馬頭嶺山脈,棉被頂—大細垌山脈,棉被頂—青山嶺山脈,尖峰嶺—崩山嶺山脈,王江坑嶺—蜈蚣塘大嶺山脈,大近嶺—那射嶺山脈,雞公嶺—豆腐嶺山脈。高州市地貌類型可分為如下5個區。(1)東北淺切割低山區。海拔500—1627米,相對100—1000米,包括馬貴鎮、古丁鎮、深鎮鎮、大坡鎮以及長坡鎮、石龍鎮、雲潭鎮、新垌鎮等4個鎮交界區。(2)東北高丘陵區。海拔300—500米,相對100—200米,包括大潮鎮北部,深鎮鎮、古丁鎮西南部,平山鎮東部,石龍鎮東北、東南、西南部,新垌鎮東部、雲潭鎮北部及大坡鎮一部分。(3)中部中丘陵區。海拔50—300米,相對50—100米,包括東北高丘陵區以西,竇江—鑑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東地區。(4)西北部中丘陵區,海拔100—300米,相對50—200米,包括竇江—鑑江高州城往上河段的以西地區。(5)西南淺丘平原區,海拔11—50米,相對5—40米,包括分界鎮、泗水鎮、石鼓鎮、祥山鎮、鎮江鎮大部及頓梭鎮、沙田鎮南部。其中石鼓小平原是高州主要的平原地區,與茂南相接。

 

旅遊景點

  高州具有悠久的歷史,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高州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自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30年)置電白郡,郡治今長坡鎮舊城。隋開皇十八(598)另設茂名縣,縣治在今高州城,高州城成為歷代郡、州、府、道、專署行政治地。1958年茂名縣改為高州縣,1993年6月8日撤縣設市。漫長的歷史歲月,給高州留下豐富的文化古蹟和大量的文物遺存,為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它也有美麗怡人的自然風景。市區有三塔、觀山、南宮庵群、南皋學舍等名勝古蹟,北部有長坡舊城、冼太廟、高涼嶺、長坡水庫、深鎮仙人垌,東、西部有萬畝荔枝、龍眼生態果園。

  高州城冼太廟:位於文明路,建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廟分三進格局,進深49.96米,面闊9.5米,正殿為樓閣式建築,前殿南面有石船,左側有煉丹爐。江澤民2000年春節期間曾來此參觀,稱冼夫人為維護中國統一的民族英雄。

  潘州公園:位於文明路,國民革命軍二十四師長蔣光鼐、副師長陳維遠、縣長黃詠臺建於1929年,有人工湖、暇趣廊、九曲橋、逸雅齋、得春亭、分湖亭、榕月閣等景,市政府即將把它與冼太廟合建為冼太文化公園,冼太文化公園將由冼太廟、潘仙祠、昭忠祠、冼夫人紀念館、陳列館、電教館、冼夫人石像、將軍像、文化碑廊等十五個富有嶺南特色的主題建築群組成。

  高力士故宅遺址地:位於集賢街、寶榮二巷一帶,宅前有高力親手種植的兩棵椰子樹,毀於明朝後期。還有據說是高力士創建的靈惠寺,解放後被毀。

   緬茄樹:國道舊廣海北路旁西岸村,我國稀有樹種,植於明萬曆年間,以其悽美的傳說和精美的緬茄雕聞名於世。

  寶光塔:城區沿江西路,省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塔高62米,為全國第二高塔,九層呈八角形。高州市決定在寶光塔旁建設一個佔地約20000平方米的寶光公園,使寶光塔和寶光公園形成「紅花綠葉」效應。

   觀山:位於城西鑑江大橋旁,海拔64.5米東臨鑑江,南對南宮嶺,山青水秀,古木參天,風景迷人,古蹟眾多。現存有觀山寺、潘仙殿、玉泉寺、呂祖殿、報德祠,和山腳下北面水滸處斷崖的釣魚臺、對奕臺和石刻,及藥樹(見血封喉樹,植於清代中期),山頂中旅社為江澤民總書記來高州住宿的地方。山的西側是革命烈士陵園。觀山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為三間兩進建築,面闊12.1米,進深23米,懸山頂,抬梁式木架構,木雕飛簷。

  南宮庵群:城區南關街的南宮嶺,與城西觀山遙遙相對。有復龍庵、寶蓮庵、廽水庵、潘仙祠、清虛觀、雷神廟、天后宮(建於1836年)和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的文興古橋,南宮嶺臨江是瀛洲島,為高州城八景。

  高涼嶺:距高州市區18公裡的銀塘村,海拔282米,相傳是冼夫人的戍兵之地。以秀麗的風景聞名遐邇。山以奇石和冼太廟著稱。

  長坡舊城:在高州北20公裡,原為電白郡、縣所在地,南朝肖梁時期(503—557年)置電白郡,建城於此。到成化四年(1468年)遷離。有重建的城牆和西城門樓、舊城冼太廟、馮寶公祠、古窯址、蓮花井、陳倉米遺址等景及舊城四景「寶雞升天」、「大榭通天」、「鰲魚吸水「、」石井生蓮「景。高州市政府準備把這裡城牆恢復,並建城內古商業步行街,同時建一條沿江路至長坡水庫,使這裡成為優美的高級住宅區和旅遊區。冼太廟東門200米田垌高突處有唐宋窯址。

  高州水庫:位於長坡、石龍、平山、東岸、大潮等鎮。分長坡庫區和良德庫區,庫容11億立方米。長坡庫區有石狗嶺、棲龍嶺、大壩、石骨冼太廟、三帝廟、綠水山莊及玉湖等勝景。風景優美,是高州最美麗宜人的地方。

  根子柏橋荔枝貢園:位於根子鎮柏橋管理區嶺腰村,據史載,高力士就是從這裡進貢荔枝給楊貴妃的,這兒便出產一種荔枝妃子笑。園內有600多年的古荔枝樹,貢園入口有一棵相傳是高力士拴馬的千年古樹。

仙人垌: 高州城60公裡,位於大田頂的東坡,仙人垌河流此而過,百年古松環繞。蒼松、老藤、清溪、飛鳥,構成難得一見的自然勝景。景區綿延數裡,與禾倉村景區相連接。此外東塘河和深坑河流經的景區有二十多公裡長的寨溝,巨石群疊,流水潺潺,群山擁抱,山巒起伏,杉柏翠綠,古木參天,盆景叢林點綴,1790多級臺級伸向雲霄,更有落差130米的響水瀑布。有「獅子望日」、「美女仰睡」景。景區有密集的天然的瀑布群,有的落差達200多米,分布著大片的杜鵑林、千畝竹海、原始森林和罕見的禾雀花。杜鵑林花開時節,漫山紅遍,十分壯麗。這裡海拔1300多米,氣候宜人,氣溫舒適,是避暑勝地。

 

   高州」的由來

   高州地處粵西山區,秦以前為百越民族中西甌和駱越兩部族雜居地。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涼縣,屬合浦郡。三國吳從合浦郡分出高涼郡,依舊設高涼縣。南朝宋國將高涼郡廢去高涼縣。梁武帝時置高州。隋朝設茂名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高州為高涼郡,轄茂名。唐設潘州,治茂名縣。宋朝並潘州入高州,治電白。元朝改高州為路,仍治電白。明、清年間茂名縣為廣東省高州府臺。民國時期,縣名仍舊,初隸高雷道,後隸第七行政區,道尹和專員公署均設於高州城。新中國建立後於1958年在茂名境內分置茂名市,同時改茂名縣為高州縣。1993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高州縣,設立高州市(縣級市)。

 

 

化州市概況:

廣東省化州市,於1994年撤縣建市,總人口142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東山街道。

轄5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試驗區,17個鎮和13個國有農林場,截至2005年12月31日,化州市轄5個街道(東山、河西、下郭、石灣、南盛)、17個鎮(麗崗、寶圩、同慶、長岐、楊梅、良光、笪橋、新安、官橋、中垌、平定、文樓、林塵、合江、江湖、那務、播揚)。

 

基本概況

化州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鑑江中遊,地理座標為東經110°21′-- 110°45′、北緯21°29′-- 22°13′,南北距80公裡,總面積2354平方公裡,地形狹長,狀若坐獅,地勢由北向南傾斜。耕地面積65.9萬畝,林地面積161萬畝,果園面積90萬畝,淡水魚塘面積10萬畝,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理環境條件優越,是我國著名的南菜北運基地之一,北與廣西北流縣交界,南與廣東省吳川市接壤,東與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區相連,西與廣西陸川縣及廣東省廉江市毗鄰。礦產資源豐富,據初步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20多種,礦產資源有、鈦礦、高嶺土、白石、硫鐵壙、鋁鋅、金礦、銅礦、錳鏟、雲母石、石灰石、花崗巖、鉀長石等資源。其中,

化州歷史沿革

一、化州古名稱
  化州古稱高興郡、羅州縣、石龍郡、石龍縣、羅州、南石州、辯州、陵水郡、勳州、化州路、化州府,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盛產橘紅,橘紅明清時列為貢品又稱橘州。

  附:《廣東省﹒地名志》:「南朝梁設廣州、新州、瀛州、成州、靜州、瀧州、建州、高州、羅州(今化州市境內)、東衡州、西衡州、南合州、越州、崖州共14州」。

  

二、歷史沿革(南朝至清朝)

  ·南朝宋(公元420年)於今化州境置高興郡,旋廢。南朝齊再置高興郡,郡治所在高興縣(在今化州城,一說郡治宋和縣,亦在今化州南境),屬越州。

  ·羅州,始置於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檀道濟築石城於陵羅江口(即今化州市合江鎮),置羅州縣,縣治所在陵羅江口。屬廣州高涼郡。

  ·梁大通中(公元527--529年)置石龍郡、石龍縣。又升羅州縣為羅州,置刺史,領石龍、高興二郡,轄境為今化州、吳川、石城全境,高州西南部,及與廣西博白、陸川、北流接壤地帶。州、郡治所均在今化州城東北舊城嶺。

  ·陳沿梁制不變。

  ·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滅陳,廢高興、石龍二郡,以州統縣。羅州領石龍、吳川、茂名三縣。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高州、羅州,立高涼郡。石龍縣屬高涼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羅州,治所在石龍(今化州城),領石龍、吳川、陵羅、龍化、羅辯、南河、石城、招義、零綠、慈廉、羅肥等十一縣,屬嶺南西道邕管經略使。

  ·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南石州(今化州),析出羅州徙治石城(今廉江)。南石州州治於石龍(今化州),領石龍、陵羅、龍化、羅辯、慈廉、羅肥六縣。此後,屬縣或省或並。

  ·貞觀九年(635年),南石州更名辯州。

  ·天寶元年(742年)辯州更名陵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辯州。

  ·天佑元年(904年)更名勳州,後復名辯州。五代·南漢,沿唐制,辯州領石龍、陵羅二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廢羅州入辯州,以吳川來屬,省陵羅入石龍,辯州領石龍、吳川兩縣。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辯州改稱化州,此乃化州命名之始。因州治所西南三裡石龍崗有石龍勝跡,以龍能變化,故名化州。

  ·乾道三年(1167年),析吳川西鄉為石城縣,化州領石龍、吳川、石城三縣。

  ·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日丙即位於硇洲,升硇洲為翔龍縣,隸化州。化州領石龍、吳川、石城,翔龍四縣。

  ·元,為化州路,領石龍、吳川、石城三縣,屬湖廣行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化州路為化州府,隸廣東行省。洪武七年降化州府為州,並附郭縣石龍入化州,石龍縣從此撤銷。化州領吳川、石城二縣。九年,化州降為化縣,屬高州府。

  · 洪武十四年,縣復改為州,仍領吳川、石城二縣。化州上屬府而又下轄縣,地位在府縣之間。

·清,沿明制,化州領吳川、石城二縣,屬高州府。

 

區位優勢
  化州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鑑江中下遊,地處兩廣(廣東、廣西)三地市(湛江、茂名、玉林)的交匯中心,具有獨特的地緣發展優勢,處在粵西地區中心位置,扼粵西走廊的咽喉,是粵西對外經濟的重道。黎湛鐵路、207國道和廣湛高速公路橫貫化州,成為連結大西南、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海南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是各類物資的大型集散地。屬我國沿海開放區範圍,所轄19個鎮均是廣東省重點工業衛星鎮。

  國家公路[G15]沈海線廣(州)湛(江)高速公路分別橫貫南部,國道G207線、省道S284線、S285線、S372線縱貫橫穿全境,與縣道、鄉道連結成網。公路客運交通是化州最主要的客運交通方式,化州市區有河東508、河西、北岸508三個客運站,客運班車每天數百班車往返省內外各大城市、市縣。市內新建有化州市物流配送中心,能及時高效地將貨物配送發至全國各地。

  黎(塘)湛(江)鐵路河(唇)茂(名)段橫貫化州南部,境內路段全長39.5公裡,有化州站、山底嶺站、米山站、新安四個鐵路站,路線經新安、笪橋、良光等鎮和城區、鑑江開發區,年客運吞吐量30萬人次。東接三茂鐵路可通穗(廣州)、(北)京、深(圳)、(香)港、汕(頭)、廈(門)等, 西連湘桂線接通西南各省(區),南達湛江港。

  化州距離最近的湛江機場約80公裡,可提供國內中近距離支線飛行服務;距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約470公裡、距香港赤臘角約620公裡,可提供國內支線及國際航線服務。

 

經濟概況

  化州全市耕地面積66.5萬畝,宜林山地180萬畝。礦產資源豐富,據初步探明,金屬和非金屬礦20多種。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化州以農業為依託,大力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城鎮建設和其他各項事業發展迅猛,該縣社會經濟主體逐步由農村轉向城市,形成以城區為中心,輻射全縣的城市經濟區域。

  1994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化州撤縣設市,這既是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國家對化州城市功能和地位的確認,同時還標誌著化州經濟進入了城市化發展的新時期。化州撤縣設市,提高體制規格,放寬各種審批權限,發揮中心城市的經濟吸引力和輻射作用,成為粵西經濟走廊的經濟增長極,對於影響和促進粵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加速實現廣東經濟發展戰略,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化州設市產生了良好的效應。在申請設市期間和被批准設市後,化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經濟建設走上了「快車道」。改革開放以來,化州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七五」時期,化州已成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社會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93年,全縣社會總產值達53.51億元,比1987年增長了6.85倍;國內生產總值26.1億元,比1978年增長子5.03倍;國民收入23.2億元,比1987年增長了4.95倍,工農業總產值44.1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5.6億元,分別比1978年增長了6.74倍和34.39倍。財政收入1.18億元,比1987年增長了5.5倍。

  化州市共有工業企業5099家,其中市屬工業102家,鎮屬工業1150家,其他工業企業4047家,初步形成了以建材、輕紡、化工、機械、陶瓷、食品、製糖、釀酒為主要門類的工業生產體系。隨著經濟的發展,文體、衛生和環境保護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1993年年底,全縣從事第二、三產業人口增加到37.86萬人,佔總人口的32.32%(其中,縣城人口14.53萬人)。城區公共設施日臻完善,街區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學校、醫院及文化體育活動場所齊備。有國營、集體商業1369家,個體商業3489家,農貿市場6個,大型綜合批發市場一個,擁有酒家、賓館、旅社16家。水電供應充足,已成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化州市按照「以工業立市為突破口,突出發展工業,鞏固發展農業和第三產業,大興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招商引資,努力增加財稅收入,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經濟發展思路,積極實施「工業立市、產業互動、城鎮帶動、外向拉動、環境竟爭」五大發展戰略,走「辦園區、扶民營、廣招商、擴城鎮、興科技、創環境」的發展路子,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全力建設以交通和市政為重點的「八個三」工程項目;實施「一擴三改」工程,展開新一輪城區建設和改造,加快城鎮化進程;建立招商引資責任制、「經濟建設一票否決制」和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鎮級財政超收分成辦法、工業立市「十佳公務員」評選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機制,大力整頓機關作風,制定《化州市工業園區優惠辦法》、《化州市鼓勵民營工業發展若干規定》等優惠措施,率先實行「三零一先」工業園區優惠辦法,招商引資,新上了一大批工商企業,全市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經濟建設浪潮,呈現了財稅大幅增收、勞動崗位明顯增加、市民收入全面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初步形成了以資源加工型、農副產品深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工業體系,不少新產品獲省優、部優稱號,絲綢、羽絨製品、橘紅製品、農藥等遠銷歐美、中東、日本和港澳。果、菜、蔗、漁、畜、藥、林等八大農業支柱產業不斷鞏固優化,培養了一批國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化州紅楊桃和無核黃皮果分別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橘紅談咳液、橘紅咳煎膏獲國際優質產品最高金獎,獲準在美國上市。化州市先後獲得全國鄉鎮企業先進縣、全國水果百強縣(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市)、國家無菸草廣告城市和省衛生先進城市等國家(省)級榮譽稱號,南盛地稅所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職工之家,化州人民醫院、電信局被評為省文明單位,名教村被評為省文明示範村。

 

 

信宜市概況

被譽為「南國玉都」的信宜具有1490多年歷史,1995年9月撤縣設市。信宜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北及東北與羅定市接壤,東南與陽春市相鄰,南連高州市,西及西北與廣西自治區北流市、岑溪市、容縣毗鄰。總面積3080.5平方公裡,70%是山地,屬全省50個山區縣(市)之一。轄23個鎮,2002年總人口123.3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6.5萬人。信宜市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之一,有旅居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53萬人,歸僑、僑眷39萬人。是全省最大的竹器、玉器、松香、花崗巖板材的出口基地之一,全省山地雞、三華李、荔枝、龍眼、南藥、反季節蔬菜生產的重要基地。
  信宜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大霧嶺自然保護區,廣東第二高、粵西第一高的大田頂,以及西江溫泉度假村,大仁山、太華山風景旅遊區等。

【公有企業改革、個體私營經濟進展良好】 全市235家公有企業累計完成轉制208家,其中破產終結31家;通過整合,盤活了原公有企業的有效資產。至2002年底,全市個體私營業戶已發展到2.49萬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3家,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54.4%,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總產值99.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資源型加工業發展壯大】 依託礦產、林業、山地、水力、僑力五大資源和勞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其中竹器編織、山地養雞、小水電、玉器加工、水果種植、林產化工等六大資源型支柱產業,分別達到年產值5-15億元規模;木製品、花崗巖板材、電子電器、服裝、皮具、陶瓷等產業也取得較快發展。
   【新興旅遊城市格局逐步形成】 粵西第一峰大田頂及大霧嶺自然保護區的旅遊開發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鎮隆古書院群開始施工建設;西江溫泉首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二期開發已在進行。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名山、名泉、名院為主的旅遊景區,周邊還在開發旺將、大仁山、丁堡九龍山等風景區;城區則有包含「六橋三湖一廣場」在內長達20公裡的「一河兩岸」風光和兩個市區森林公園——梅崗公園及玉都公園。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國道207線信宜段擴改全部完工,並通過省的驗收;省道4段40公裡改造,已鋪設硬底化路面23.1公裡;縣通鎮公路和縣道改造18段172.2公裡,2002年已完成路基工程量的51.2%,鋪設水泥路面24公裡;動工改造鄉道180公裡,已完成水泥硬底化93公裡。新建大中橋梁13座。水利電力方面,完成第一批農網改造掃尾工程,新投入4050萬元,完成了第二批農網改造;新建、維修改造水輪泵站86宗,解決了666.7公頃「望天田」和1.33萬公頃旱地的灌溉問題,新建成投產電站16座,新增裝機容量1.55萬千瓦。市政建設方面,紹秀體育館、市區「一河兩岸」城北段、梅崗公園、玉都公園等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動工興建市公安局遷建工程、新信宜中學建設工程、市人民醫院遷建工程、綠鴉河南堤改造工程、達北線新信中至西環島公路擴建工程、華僑大道建設工程、竹山路二期擴改工程、市區三橫街建設工程、玉都新城高尚住宅區工程等8大重點工程項目。
  【教育文化事業發展迅速】 高中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新辦了信宜一中,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走在全省山區市縣的前列。20座鎮級文化樓相繼建成,實現了鎮鎮有文化樓,通過了省山區文化建設工程的驗收,《前夫前妻》等一批作品獲國家、省級獎勵。

相關焦點

  • 茂名政府與東輝集團等籤署丙烷脫氫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茂名政府與東輝集團等籤署丙烷脫氫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慧聰化工網訊:茂名市人民政府與山西東輝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世紀金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丙烷脫氫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他指出,當前,茂名正圍繞省委提出的「建設產業實力雄厚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新增長極」的目標,以更大力度推進「茂名機會」共享。東輝集團及金沙江資本強強聯合,投資建設丙烷脫氫及下遊產業綜合利用項目,撬動新能源及新材料下遊產業鏈,充分體現了卓越的市場把握能力、果敢的戰略眼光。
  • 粵臺青年嶺南行走進茂名 聯誼互動促進兩岸交流
    摘要:10月12日下午,廣東省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及臺灣嘉義農業考察團100餘人到茂名開展文化交流。  海上運動擂臺賽促進粵臺青年交流互動  茂名網訊 10月12日下午,廣東省第六屆臺灣青年嶺南行及臺灣嘉義農業考察團100餘人到茂名開展文化交流。
  • 2018南國書香節茂名分會場觀展指南
    【活動概況】 一、活動名稱:2018南國書香節茂名分會場暨茂名書展二、活動主題:南國書香節閱讀嘉年華三、年度口號:新時代心悅讀四、活動時間:2018年8月10日至14日,圖書展銷延至19日。《好心賦》詩歌朗誦會時間:8月12日20:003、茂名市首屆「我愛我家」現場書法揮毫活動時間:8月10日9:00-10:154、茂名優秀書香之家頒獎時間:8月10日上午 5、廣播欄目《信是有緣》啟動儀式時間:8月12日9:30-10:306、印象茂名畫冊暨茂名城市形象宣傳口號發布儀式
  • 茂名景點排行榜,茂名十大必玩旅遊景點
    一個有很多美景的地方,浪漫的南中國美麗濱海城市,茂名好好玩!那麼,茂名最好玩的景點又是哪些?小編按照景區等級、兼顧類型,以及其網友關注度等,為您盤點出茂名十大旅遊景點排名,不知你覺得如何,歡迎發表你的觀點。
  • 廣東茂名旅遊景點介紹,茂名好玩地方推薦,茂名旅遊必去五個景點
    廣東茂名是我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城市,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茂名有哪些好玩地方,茂名旅遊必去的五個景點介紹。以上是關於廣東茂名旅遊必去的五個景點介紹,大家還知道廣東茂名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打卡廣東茂名美麗景點。
  • 盤點茂名商圈變遷史,見證茂名商業中心區域格局大變化!
    茂名商業中心的變遷最近幾十年茂名商業中心也數易其址,不斷升級換代。我們倒帶看看當年的商業中心。百貨大樓,當年茂名市民購物場所的第一選擇,這裡商品豐富,每天熙熙攘攘,那熱鬧的場景,至今仍為老茂名人津津樂道。茂名百貨大樓建於1958年,是茂名市建市初期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位於河西紅旗路及油城路交匯口,今油城三路310號,屬混合四層結構,總建面積3162平方米,是茂名國營商業第一家百貨大樓,也是粵西國營商業第一高樓。
  • 茂名荔枝熟了
    「茂名有兩片海,一片是真正的海,另一片就是荔枝果海,歡迎大家來茂名旅遊參觀。」茂名市電白區人民政府區長譚劍鋒向廣大網友發出誠摯邀約,實地實景向廣大消費者推介茂名荔枝。每年5月上中旬開始收穫上市,比茂名周邊產區早熟7-10天,比珠江三角洲產區早熟15-30天。電白荔枝營養豐富,肉質爽脆、味甜汁多、是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新鮮荔枝一般在48小時內就到達消費者手中。譚劍鋒介紹。電白區致力抓好荔枝標準化生產,致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 茂名英文網站上線運行
    這是茂名打造「濱海綠城好心茂名」城市品牌和實現「建設產業實力雄厚的現代化濱海城市,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新增長極」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舉措。新上線的英文網站旨在助力茂名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助力茂名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茂名積極推進向東向南靠海發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努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深水大港、興現代產業、造濱海新城」的夢想正在從藍圖化為現實。
  • 茂名三居室樓盤關注度排行出爐:茂名保利天寰登最受歡迎榜首
    截至今日茂名新房關注度數據已出爐。房天下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當前,三居室關注度TOP10分別為茂名保利天寰、金科&美的·集美萬象、茂名恆大御湖城、盛璟花園、樂天海珀御庭、綠地四季印象、金科集美風華、金源海灣城、信宜敏捷瓏山源著、茂名恆大外灘商住小區。
  • 湛江和茂名,誰才是粵西中心城市?從歷史上看兩者親如兄弟
    人口數量——湛江戶籍人口數836萬,常住人口數733萬;茂名戶籍人口數803萬,常住人口數631萬。數字是湛江多幾十萬,但明顯看到兩個地區都是人口流出大市啊!其實之前我一直以為湛江的人口流出數高過茂名,但看這個數據茂名似乎更高。不過2018年茂名新增人口數排全省前5名,說明茂名近年在加快產業升級、加速城市擴容、改善用工環境方面的工作有明顯的效果。
  • 茂名駕駛證年審指南
    茂名駕駛證年審應該如何辦理呢?辦理手續是怎麼樣的?茂名小編為你提供茂名駕駛證年審辦理指南。辦理條件1、持有準駕車型為A、B、N、P駕駛證的駕駛員,準駕車型為C並從事營業性運輸的駕駛員,以及年齡超過60周歲的駕駛員,每年年審一次。2、持有其他準駕車型駕駛證的,每兩年年審一次。
  • 廣東茂名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茂名簡介】茂名,廣東省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部,瀕臨南海。全市總面積11458平方千米,下轄茂南區、電白區,代管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2018年常住人口為631.32萬人。2019年GDP為3252.34億元,總量居於粵西首位。
  • 茂名 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茂名的山,能讓你領略春的生機和秋的燦爛;茂名的海,能讓你享受夏的酷爽和冬的暖陽。一座城市重要的不在於有多少高樓大廈,而在於它有趣的靈魂。茂名的山海,能滿足你對生活的嚮往。晨曦,日出之時,立於浮山嶺上,極目遠眺,看旭日東升,荔林紅浪,南海歸帆,天地遼闊。
  • 好心茂名 浪漫海岸(行天下)
    紅紅綠綠,鑼鼓喧天,龍舟賽成為茂名鄉村的靚麗風景。茂名城市夜景。好心茂名,一個響亮的品牌。一句好心,看似簡單,實際上茂名有太多我不知道的東西,她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這種氣息像潮水般向我湧來。起初,我試圖與那種神秘的氣息溝通,融合。
  • 打造未來城市 茂名的北部灣機遇
    2017年,茂名在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競演中脫穎而出,榮獲「最受觀眾喜愛魅力城市」和「十佳魅力城市」稱號,打響了「濱海綠城,好心茂名」的城市品牌。  一戰成名,為茂名贏得了先機。2018年7月,華僑城集團與茂名市政府籤訂《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未來五年投資500億元全力打造茂名濱海旅遊島,助力茂名打造中國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
  • 茂名:加快促進傳承創新發展,走獨具茂名特色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之路
    茂名:加快促進傳承創新發展,走獨具茂名特色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0-11-07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是2020年茂名的「最美教師」
    茂名網訊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去書寫茂名教育的輝煌篇章,奮戰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他們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他們是茂名的「最美教師」。1月8日,我市在市教育局舉行2020年尋找茂名「最美教師」發布會,20位「最美教師」出爐。
  • 來茂名「森呼吸」!點讚茂名創森:用「繡花」功夫,提城市品質
    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生態旅遊區為主體,建設了茂名濱海公園、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等具有特色的生態旅遊示範基地10處,發揮了森林旅遊品牌集群效應,突顯茂名生態旅遊品牌。依託茂名市豐富的森林資源,打造6處森林康養基地和19處森林人家,實現林業產業新的增長極。
  • 茂名有哪些特色小吃?
    家鄉坐標:茂名化州南盛街道辦蒲山長山村。茂名下面可是有好幾個區:電白、茂南、化州、高州、信宜。因為我比較宅,我主要說說,我們南盛有什麼特色小吃吧,因為化州的特色小吃就是茂名的特色小吃。蓋籺,又稱為簸箕吹。這絕對是茂名的特色小吃,不管你在茂名的哪個地方,都可以吃到這個。
  • 廣東茂名玩什麼,來茂名御水古溫泉度假區看看
    你來過廣東茂名嗎?你知道這座城市嗎?茂名,位於南海之濱,廣東省西南部。東接陽江,南臨南海,西連湛江,東北連雲浮,西北與廣西玉林交界。這裡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位置,同時也體現出與眾不同的自然資源,今天帶大家去感受一下這裡的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