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改變,"男女平等"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社會上還逐漸流行起"女兒奴"風。在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男同事們在聊天時,說起自家孩子時,生了女兒的男同胞難掩興奮神色,誇讚自己的女兒是貼心小棉襖,生兒子的男同胞總是羨慕不已,感嘆自己要為兒子將來娶妻生子擔負百萬壓力。生女兒的壓力真的會小嗎?對於生過女兒的父母來說,卻並不贊同,他們給了我們一些忠告,養女兒首先要過四大難關!
生女兒的開支就一定小嗎,對於生了女兒的家庭來說,很有可能說"不"!我的閨蜜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她家生了女兒,從小就把這個女兒當成公主養,不僅日常生活錦衣玉食,而且在女兒三歲的時候就帶她去上舞蹈班,之後更是報了音樂班、畫畫班,以及其他興趣特長班。她認為女兒不僅要身體好,更要多才多藝,所以在女兒的教育上下了"大血本",平日裡也經常帶女兒出去旅行。在她的思想裡,女兒一定要富養,才不至於將來被男人的三言兩語的情話和一點恩惠就"拐跑了"。
反觀我的另外一位閨蜜文文,她養兒子就處於一種"放養"的狀態,平日裡,孩子都是在室外玩耍,也沒有給他報什麼特長班。在文文的思想裡,她並不認為兒子需要有什麼興趣特長,只要身體健康,熱愛運動就已經足夠了。在日常養育方面也有些粗枝大葉,平日裡很少給兒子買什麼新衣服,相比於小敏給女兒的支出,就已經省下很大一筆開銷了。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城市中交通縱橫,人們可以輕易的在短時間內到達想去的任何一個地方,但也同樣出現了一個問題:年輕男女成家立業的落腳之處,並不是在省內,他們很有可能是到外省謀生。有些女兒出嫁時嫁到了遠方,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改變;也難免與婆家產生思想碰撞,心理要做很多調整。尤其是女性在處理婆媳關係之間,遠遠比男性處理與嶽父嶽母關係要複雜的多。
生女兒的父母總是免不了要考慮到,一旦女兒遠嫁到外地,長期不見面,與女兒的關係總會有些許疏遠。如果女兒遇到了麻煩,作為父母能否第一時間去幫助她,而在父母自身,隨著年齡逐漸老去,身體也會漸漸衰弱,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孩子也很難時刻陪伴父母身邊。父母與孩子之間如果距離太過遙遠,恐怕沒有多餘的精力相互照顧。
不少地區,年輕人結婚時,有著明碼標價,男方出多少彩禮,女方出多少嫁妝。很多生了兒子的家庭,已經開始早早的為兒子將來買房買車做準備。那麼,生女兒在嫁娶方面就沒有顧慮?實際上不然,對於很多養女兒的家庭,在女兒成長過程中,也已經開始為她準備房產。
隨著新婚姻法的頒布,法律越來越傾向保護婚姻人的婚前財產。隨著時代的不同,生女兒的父母更需要為女兒將來的安全感與歸屬感考慮。不少家庭也在為自己的女兒準備資產,早早的在城市中買下房子。不求其他,只為將來女兒步入婚姻時有更多的底氣,即使與丈夫吵了架,受了委屈,也有一個地方能夠居住,而不至於為了一個房子而默默忍耐。
對於一個家庭,孩子是重中之重。孩子出生以後,安全問題是首要擔心的。孩子的成長中,身邊的安全風險無處不在。父母們總是提心弔膽,擔心孩子,會出什麼意外。即使孩子順利完成學業,步入社會,父母們仍然不敢掉以輕心。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更加複雜,對形象的要求也更多。從我國的社會大環境看,同樣的工資,女性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努力。如果女性想要有更好的突破,難免會面臨著工作與家庭雙方面的抉擇。如果想在工作中表現優異,就需要把更多精力用在工作,難免就會一定程度的忽略家庭、孩子和父母;如果想照顧家庭,精力過多分配在家庭中,又難免在工作中精力不夠。想要在事業上出人頭地,就會困難重重。
由此可見,決定家庭生活品質的高低,並不是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就能夠決定的,關鍵還是在於如何的養育孩子。各位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