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博士漫談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

2020-12-13 佛教在線


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博士(左)與副所長金澤研究員


會場

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2年3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博士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大會議室作了《漫談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的報告。李建欣博士於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間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進行學術訪問,這次訪學他所關注的即是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

在報告中,李建欣博士首先強調指出中國宗教研究早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研究領域,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沙畹、伯希和為代表的法國漢學已經把中國宗教作為其研究的重要領域並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其後法國的漢學研究代不乏人,葛蘭言、馬伯樂、戴密微、康德謨等等,在中國宗教研究中都留下可觀的學術成果。其後,日本的中國宗教研究以其先天的優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於20世紀70年代真正崛起,與法國、日本的中國宗教研究鼎足為三。

其次,李建欣博士提出「我們為什麼要關注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呢?」因為歐美學者以異質文化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宗教,會提出身在其中的學者意想不到的問題。他引用日本著名的道教研究專家酒井忠夫的話:「歐美以異質文化的眼光看中國,對異於自己的文化現象特別敏感,故而常常能發現不少問題,而日本卻常常以同文同種、亞洲一體的思想去看中國,卻往往不能像歐美人一樣注意到問題。」(葛兆光:《域外中國學十論》,第63頁)

李建欣博士在報告中借用我國著名學者葛兆光的話對一些本土學者的封閉、狹隘的學術意識提出批評。「總是懷著閉門造車,出門合轍的心理,甚至研究中國文史的學者中,至今還殘留著『天下中央』的感覺,覺得在中國文史這一畝三分地裡,似乎少了那個西洋農夫,也不會長不出莊稼來。反正自給自足。至今在這個歷史悠久的行業中,還有很多人對外面精彩的世界一無所知,儘管在二三十年代中國對西洋人的中國研究已經很熟悉,儘管八九十年代中國學者要伸頭了解西洋研究已經比較容易,可是確實是很多人仍在『畫地為牢』,反正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葛兆光:《域外中國學十論》代序《缺席的中國》)

李建欣博士強調指出:我們在了解、熟悉北美的中國宗教研究中,切莫忘記社會背景的不同,即中國與北美具有相當不同的社會背景,由此決定了學者們研究宗教的不同樣式。他引用康奈爾大學亞洲研究系中國佛教教授丹尼爾·布歇(Daniel Boucher)的話以證明這一觀點:「歐美背景下的宗教研究是一系列特殊歷史動力的產物,它們帶來對宗教傳統在一種文化中發揮作用之性質進行探究的特別形式。我認為李博士能從包括但並不只限於文本的、人類學的和社會學的一系列學科視野中多角度審視這些問題是十分有益的。」

美國真正的佛教學術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20世紀70年代故去的芮沃壽(Arthur F. Wright)是美國第一代治中國佛教史的學者。他的博士論文發表時篇幅不足50頁,內容是關於十六國後趙時的神僧佛圖澄的傳記,基本屬於敘述性作品。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中國宗教研究呈繁榮之勢,無論是中國佛教、道教,還是中國民間信仰之研究,都呈現後來居上之勢。無論是從其博士研究生畢業的數量、中國宗教研究成果、與中國宗教相關的教學與研究機構的數量,還是每年舉國與中國宗教研究相關的國際學術會議,每年出版的中國宗教研究著作,發表有關中國宗教研究論著的世界著名刊物,在全世界範圍內非美國莫屬。

李建欣博士在報告的主體部分主要介紹了新一代中國宗教研究的代表人物太史文教授。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198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宗教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6年出版的《實踐中的中國宗教》一書,由他撰寫名為《中國宗教精神》(The Spirits of Chinese Religion)的長篇導論。1994年他的又一部專著面世,題為《十王經與中國中世紀佛教冥間的形成》。

李建欣博士首先介紹了太史文教授譯成中文的著作《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侯旭東譯。該書展現了一位當代美國學者對鬼節這一古老中國節慶的理解。太史文教授採用了社會學者楊慶堃首倡的分析框架,即將社會中的宗教區分為「制度型」與「彌散型」兩種,並加以修正來為鬼節定位,視之為涵蓋了從彌散型宗教到制度型宗教的所有形式。太史文教授將節日置於唐代社會的大背景下加以把握,透過鬼節可以看出不同人對節日的不同理解,種種不同理解賦予節日多重意義,自這些理解又可以發掘出宗教與社會的諸多信息,從而展現唐代社會多彩畫面。

在傳統的漢學、佛學研究方法之外,太史文教授直接受益於社會學、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選取節日作為研究對象本身就是受到人類學的啟發,宗教節日一向是人類學關注的重要課題。從唐代史料來看,上達皇帝下到百姓,各個階層的成員七月十五日均歡度鬼節,節日乃是一種跨階層的文化現象。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書記一行參訪龍泉寺、雍和宮
    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曹中建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龍泉寺住持學誠法師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曹中建與北京佛教協會會長、雍和宮住持胡雪峰大喇嘛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6年7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黨委書記曹中建,《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主任李建欣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東方哲學研究室主任成建華研究員一行參訪龍泉寺
  • 英文季刊《中國宗教研究》創刊
    中國日報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徐偉)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消息,英文季刊《中國宗教研究》17日正式創刊。英文學術季刊《中國宗教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與英國Taylor & Francis Group共同創辦,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學術期刊資助計劃的重要成果之一。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卓新平簡介(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卓新平教授,出生於1955年,湖南籍,土家族。現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副主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任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研究會副主席。
  • 世界宗教研究所召開「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世界宗教研究所召開「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網際網路宗教問題是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之一,也是宗教學界面臨的新的研究課題。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講話,加強網際網路宗教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於2016年6月17日召開了「網際網路宗教數據分析與統計方法」學術研討會。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張總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張總 2014年05月04日 19:22 來源:中國宗教學術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易學盛會|中國宗教學會易道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首屆易學文化高峰論壇圓滿成功!
    一、出席本次大會和論壇的專家與學者(按姓氏拼音排序)白文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辦公室主任陳  峴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陳進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陳  明: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儒教研究中心主任陳粟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招聘公告(2)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招聘公告(2)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20年度第二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公告
    一、單位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宗教學術研究專門機構我所目前設有十個研究室,並有兩個專業期刊《世界宗教研究》和《世界宗教文化》。
  • 2018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人才引進招聘6人公告_北京中公...
    事業單位招聘公告:2018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人才引進招聘6人公告,報名截止時間為2017年2月26日止。更多事業單位考試題庫請點擊事業單位考試網。 推薦閱讀>>>2018年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信息匯總(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宗教學術研究專門機構。
  • 2019世界宗教研究所人才引進公示
    2019世界宗教研究所人才引進公示 2019-10-16 11:38:04| 中國社會科學網
  • 樓宇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樓宇烈(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樓宇烈簡歷:樓宇烈,男,浙江省嵊縣人,1934年12經歷:1960年7月至1979年5月,北京大學哲學系助教;1979年6月至1980年11月,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1980年12月至1985年8月,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85年9月至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90年起,中國哲學博士導師。
  • ...重大項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研究」開題報告會...
    (記者曾江)2月 17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順利召開。記者了解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宗教風險研究」是鄭筱筠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在2015年度開始啟動, 2016年申請並正式立項,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鄭筱筠研究員主持。
  • 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擬聘用...
    本次招聘研究崗位擬招聘5人,編輯崗位擬招聘1人,其餘崗位應聘人員業務考察得票未達到規定票數或實習未通過,僅確定3個崗位擬聘用人員。公示時間:2020年12月18日-2020年12月28日受理電話:010-85195489來信地址及郵編: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855室,100732點擊下載>>>2020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二批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擬聘用人員名單
  • 73歲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儒教研究室研究員鄒昌林逝世
    12月4日,中國宗教學術網刊發訃告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退休幹部、原儒教研究室研究員鄒昌林同志,因病於2020年11月30日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73歲。遵照鄒昌林先生家屬意願,喪事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
  • 「中國宗教研究方法的新視野」工作坊在復旦大學舉辦
    在此學科建設的內在要求之下,如何做到既能用整體的眼光看待包括儒、道、佛以及民間信仰在內的中國宗教傳統,又找到適合各自研究對象的具體方法,並且能認真地回答社會各界提出的信仰和宗教問題,是擺在中國宗教學者面前的重大問題。為此,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聯合發起系列研討,共同反思和推進中國宗教研究的方法論。
  • 新時代宗教學學科體系建設芻議
    在中國宗教學未來發展中,一方面一如既往地重視宗教人文科學,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視宗教社會科學的開拓與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宗教學學科體系  宗教人文科學  宗教社會科學      【作者簡介】李建欣,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聚焦「當代東南亞的宗教與政治」,第九屆東南亞宗教研究高端論壇在昆明舉行
    2020年10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雲南大學主辦,雲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承辦的第九屆東南亞宗教研究高端論壇在昆明舉行。
  • 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六屆青年論壇在北京紅櫨山莊舉行
    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0年12月27日至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六屆青年論壇在北京昌平區紅櫨山莊舉行,來自世宗所各研究領域的6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這次論壇。所長卓新平、所黨委書記曹中建及副所長金澤出席本次論壇並致辭。
  • 「宗教」概念的確立與「中國宗教」基本研究範式的形成
    故現代學術視域上的「中國宗教」研究於清末民初肇始,首先是「宗教」這個新概念的確立,以及要確定哪些中國傳統學說可納入其範疇;其次是繼承了中國古典學術方法的合理成分,構成了其研究的基本範式。這些基本問題貫穿於近百年之中國宗教學術史,迄今仍有餘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