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張圖看懂股份行信用卡業務全景

2020-12-17 銀行家雜誌

7張圖看懂股份行信用卡業務全景

股份行是銀行信用卡業務創新活力最強的一個群體。多家股份行在信用卡線上化獲客、活客上,都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創新探索。

前期輕金融詳細對比了 六大行信用卡2019年各項業務數據,隨著上市股份行年報全部公布,本文我們來全面對比下9家股份行的信用卡的2019年發展情況。

一、信用卡中心人員與資產規模

這是一個被關注較少的數據:有5家股份行在2017~2019年報中,都公布了信用卡中心的員工人數與資產規模。

先從信用卡中心人員規模看,截至2019年末浦發是唯一一家人數在1萬以上的;此外,招行和中信銀行的信用卡中心人數分別為6360人、5864人;平安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為2329人和1044人,興業的員工人數最少;

從各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員變化看,招行、興業銀行近三年人員數量幾乎沒有變動;浦發銀行、平安銀行的人員均有擴充;中信銀行的人員數量略有減少。

接下來,來看各銀行信用卡中心的資產規模,截至2019年末,招商銀行的資產規模最高,達到了6000億元以上,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均在5000億元以上,浦發和興業分別為4114億和3435億。

從資產規模變化看,各家股份行的資產規模近三年基本上都有增加。

說明: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未公布相關數據,2019年末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人數為3014人。

二、信用卡賺錢能力

再來看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信用卡營業收入與佔比,這一數據能看出信用卡對銀行營收的貢獻度。

毫無疑問,招行的信用卡業務有同業最強的盈利能力:2019年信用卡營業收入達到了799.88億元。具體來看,招行實現信用卡利息收入539.99億元,同比增長17.44%;實現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59.89億元,同比增長25.42%。

其次是中信銀行,2019年的信用卡營收超過了600億元;浦發銀行的信用卡營收也較高,達到了530億元;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的信用卡營收分別為475.67億元、159.47億元、13.65億元。

從信用卡營收佔各銀行營業收入的比重看,光大銀行最高,達到了35.82%,佔比超過了1/3;中信銀行的信用卡營收佔比也接近1/3;招行、浦發的信用卡營收佔比也都超過了1/4;華夏銀行、浙商銀行的佔比分別為19%、3%。

說明: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未公布本部分相關數據

三、發卡量與貸款餘額

在信用卡的各個指標中,信用卡貸款餘額、信用卡交易量等,可以反映各家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體量、用戶粘性、忠誠度。

說明:招行、浦發、平安的公布口徑是流通卡數,其他為累計發卡量

1、累計發卡量

截至2019年末,招行的信用卡流通卡數達到了9530萬張,有望成為首家信用卡流通數破億的股份行;其次是中信銀行,累計發卡量也達8333萬張;平安銀行為6033萬張;此外,民生銀行與興業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卡量也均在5000萬張以上。

從2019新增發卡量來看,興業銀行新增921.51萬張,民生新增790.89萬張;浦發銀行流通卡數較上年末增長 17.30%;招行信用卡流通卡數增長13.04%,平安銀行流通卡量較上年末增長 17.1%。

2、信用卡交易額

從2019年信用卡交易額來看,招行是唯一一家突破4萬億的股份行;平安銀行的交易額也在3萬億以上,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均在2萬億以上。

從增幅看,有4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幅超過了20%:興業銀行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長29.87%,中信銀行較上年增長23.05%,平安銀行同比增長 22.5%,浦發銀行同比增長20.36%。

3、信用卡貸款餘額

從2019年末信用卡貸款餘額看,招行達6710億元,平安銀行與中信銀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也在5000億以上;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均在4000億以上。

從信用卡貸款餘額變化看,多數銀行2019年餘額都增加,興業銀行增幅超過20%,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的增幅也都超過了10%。

從信用卡貸款餘額佔零售貸款比重來看,股份行的增幅大大超過了國有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4家銀行這一數字都超過了30%;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4家銀行的佔比都在20%億以上。

從佔比變化看,2019年只有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佔比略有上升,意味著3家銀行的信用卡貸款仍在快速擴張中;其他股份行的信用卡貸款餘額佔比,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信用卡不良率:民生最高

從信用卡不良率來看,有兩家在2%以上。民生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最高,達到了2.48%,比上年末上升0.33個百分點。招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最低,為1.35%。

從信用卡不良率變化看,僅有中信銀行一家股份行2019年的不良率出現下降,其他股份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2020年第一季度,包括信用卡在內的零售貸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不良貸款壓力,據輕金融了解,部分地區的個別股份行信用卡不良貸款規模,一度出現了數倍的增長。隨著復甦期到來,這一現象可能會緩解,不過仍然值得跟蹤。

對於信用卡貸款不良貸款率上升,招行在年報中表示,「從短期看,目前行業仍處於風險釋放期,消費信貸類資產質量仍將面臨壓力,但從長期看, 本公司具備優質的客群基礎,與共債風險客群的交叉主要集中在小部分次級客群且規模有限,資產質量將保持相對穩定。」

五、信用卡業務創新

1、做大信用卡APP

信用卡APP是股份行信用卡創新最為重要的突破口,其中以招行掌上生活App為代表。2019年,招行信用卡推出掌上生活App8.0版本,以「連接億萬人的生活、消費和金融」為願景,探索拓展內容生態、品質電商、汽車生活等生活場景。

在股份行中,招行與中信銀行均公布了信用卡APP的月活數據。

截至報2019年末,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9126.43萬戶,其中非信用卡用佔比31.51%,掌上生活App期末月活躍用戶數4664.34萬戶,客戶規模和活躍度持續領跑同業信用卡類App。

2019年末,中信銀行動卡空間APP月活用戶為1340萬,增長了19%。2019年,該行通過持續優化信用卡APP,發力數位化經營能力,為客戶提供優質交互體驗。

2、金融科技創新

信用卡更大的亮點是科技與服務創新、跨行業合作等帶來的積極改變。

一是加快數位化獲客。

以招行為例,2019年末,掌上生活App累計用戶數達9,126.43萬戶,信用卡數位化獲客佔比達64.32%。招行從信用卡第三方渠道(主要為微信、支付寶服務窗和官方QQ)獲取的粉絲量累計達1.39億。

二是積極探索拓展生活場景,提升網絡獲客和經營能力、客戶體驗。

如招行採用「端到端客戶旅程方法論」,重點對零售客戶首面經營旅程、MGM(客戶推薦客戶) 旅程、代發業務旅程和信用卡帳單分期旅程進行全流程體驗重塑,改進效果顯著。

2019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持續深化與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企業的經營合作,推動場景獲客效能同比提升76%;同時,積極整合線上支付生態,2019年網絡交易額同比增長35.5%,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6%。

浦發銀行在年報中也提到,創新發行國內首張以「浦發銀行——長三角自己的銀行(從長三角走向全世界)」 為主題的信用卡。

結語

2020年,對於信用卡行業來說應該是一個轉折點:在前所未有的資產質量壓力之下,發卡量、交易額、營收貢獻等關鍵指標的增幅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對於銀行來說,要把握好風控水平與擴張的平衡點。也就是說,增長不再那麼重要,只有可持續的穩健經營,才能最終平穩穿越這輪難熬的周期。

說明:本文數據均由輕金融整理自公開資料,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任何評價依據

來源:輕金融

相關焦點

  • 7.46億張信用卡刷出驚人的數十萬億消費大市場!股份行交易額領先...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隨著進入2019年年報季,上市銀行過去一年的信用卡經營數據也相繼浮出水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6家國有大行及招商、平安等6家股份行披露的數據發現,僅這12家銀行的信用卡規模,已佔全國信用卡的絕大部分份額,其中,6大行的信用卡規模已達6.4億張。
  • 透視銀行信用卡業務
    股份行爭相競逐信用卡業務,信用卡佔零售貸款比重穩步提升,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佔零售貸款比重19年末較15年末分別提升8.08、9.45個百分點。大行和股份行為信用卡貸款市場主體,19年信用卡貸款增速較低。
  • 專題:我國信用卡業務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四大行信用卡佔零售貸款比重提升較小,其中工行、交行和中行均為負增長。股份行爭相競逐信用卡業務,信用卡佔零售貸款比重穩步提升,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佔零售貸款比重19年末較15年末分別提升8.08、9.45個百分點。
  • 三家外資行激進推信用卡分期業務
    由於國內監管限制,目前外資行信用卡業務多與中資行聯名發行為主,截至目前,在國內獨立發卡的外資行僅有東亞銀行、花旗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中資行的「錢荒」給了外資行們機會,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到,南洋商業銀行即瞄準時機推出掛鈎信用卡的貸易寶產品,劍指分期業務。
  • 招行浦發信用卡死卡超千萬張
    據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9月7日發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統計,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63.47億張,同比增長8.90%,環比增長1.35%。其中,借記卡在用發卡數量58.28億張,同比增長8.82%,環比增長0.95%;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5.20億張,同比增長9.82%,環比增長6.02%。
  • 「打包」推信用卡違反人行規定 業務人員堅稱「4張起步」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7.9億張,當年新增發卡量1.6億張,同比增長25.9%。數據狂奔的背後,是部分銀行或代理機構過度營銷,爭取客源、增加信用卡發卡數量。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北京市某繁華商圈對「打包」推銷信用卡進行了暗訪。
  • 打包推銷信用卡違反人行規定 業務人員堅稱4張起步
    近年來,我國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已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的重要收入來源。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7.9億張,當年新增發卡量1.6億張,同比增長25.9%。數據狂奔的背後,是部分銀行或代理機構過度營銷,爭取客源、增加信用卡發卡數量。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北京市某繁華商圈對「打包」推銷信用卡進行了暗訪。信用卡「打包」推銷「辦信用卡嗎?填份表格就行」——上周末,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商圈,信用卡推銷進行得如火如荼。
  • 辦理十幾張信用卡行不行?一個人辦十幾張信用卡有什麼危害?
    辦理十幾張信用卡行不行?一個人辦十幾張信用卡有什麼危害?信用卡好用,於是有些人申請了十幾張,互相套著刷,那麼這樣使用信用卡有什麼危害呢?金投信用卡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多張信用卡倒刷套現的危害。
  • 信用卡行業:零售轉型著力點,中間業務生力軍
    目前取得發行信用卡資質的銀行有五大行、股份行、郵儲銀行及部分城商行、農商行,信用卡業務收入已成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空間:量價均有提升可能,制度改革再添紅利中國信用卡行業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 2018年信用卡業務再現高增長
    封面新聞(記者冉志敏)2018年多家年報顯示,大部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表現不俗。數據顯示,累計發卡量進入「億張俱樂部」的成員擴容至5家,分別是工行、建行、中行、招行以及最新加入「俱樂部」的農行。交行和郵儲銀行雖然累計發卡量離「億張」尚有距離,但是刷卡交易額增幅雙雙超過30%,高出其他大行約一倍。尤其是交行,截至2018年末,該行累計發卡量7155萬張,增幅15%,但是交易額猛增,超過3萬億元,高於工行和建行,僅次於招行,交易額增幅達35.19%。
  • 7.56億張信用卡持卡人!銀行提示:這樣做會被降額
    (原標題:@7.56億張信用卡持卡人!郵儲銀行進一步提醒稱,為保證用卡正常,請持卡人規範用卡、合理消費、妥善保管與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憑證,包括但不限於交易發票、收據、購買憑證等,以便配合銀行進行核實。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56億張,環比增長0.99%。
  • 外資行信用卡調查:收入靠年費 南洋銀行最高
    花旗中國信用卡和無擔保貸款業務總監邱豐凱介紹。  差異化背後,實際上也是外資行面臨的真實市場生態:95%左右的市場被中資行佔領,發行規模、營業網點寡難敵眾,盈利模式水土不服。  生存之道:與中資行聯名發行  「目前信用卡想要盈利,仍舊依靠規模效應,發卡量在300萬張左右才能盈利。」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介紹。
  • 招行、平安、浦發、中信、光大:信用卡業務大PK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見財經 國內信用卡業務做得最有特色、能力建設較強的銀行多集中在股份行梯隊;而股份制銀行中,又以招行、平安、浦發、中信、光大的信用卡業務最為有聲有色,對零售業務的帶動作用也更為明顯。
  • 滙豐宣布與百行徵信展開信用卡業務徵信服務對接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驕)1月15日,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已與百行徵信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基於數據查詢業務進行信用卡業務徵信服務對接,由此成為首家在產品應用、智能風控等方面與百行徵信開展深入合作的外資銀行。
  • 廣發信用卡分期業務屢遭投訴 「樣樣行」怎麼成了「還不清」?
    其中,廣發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投訴達到2267件,幾乎為廣發銀行投訴量的一半。《商學院》記者了解到,除了暴力催收等投訴,聚投訴上還有不少用戶反映廣發銀行信用卡私自給用戶開通「樣樣行」自動分期業務。持卡用戶賈丹丹(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員,並表示,「信用卡也有好幾張,別的還了多點利息就還完了,廣發永遠還不清。」
  • 名下有7張信用卡算多嗎?可能會有這些後果!
    很多人為了能獲得足夠多的周轉資金,就去辦了多張信用卡。但是卡萌信用卡小編要說的是凡事都要有個度,辦信用卡也是如此,並非你持卡數量越多越好,否則很容易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裡有人會問,名下有7張信用卡算多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外資行信用卡生存調查:收入主要靠年費 南洋銀行最高
    來自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國內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3.31億張,較上年末增長16%,增速放緩8.3%。雖然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均表示將不再單純追求規模,但到一季度末,國內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又達到3.43億張,同比增長17.85%,信用卡人均持卡量達到0.26張。
  • 帳單被分期 銀行信用卡業務頻遭投訴
    2月份以來,僅涉及信用卡「被分期」的業務投訴就達數十條,其中涉及多家國有行及股份行。《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多數信用卡持卡人帳單「被分期」投訴的背後,大都存在對業務未完全了解清晰的情況下辦理自動分期業務的情況,尤其是電話營銷渠道。部分銀行已停止電話營銷的自動分期辦理。
  • 51信用卡年中虧損7.52億,新業務盈利能力未卜,現金流吃緊
    增長停滯,營收大跌虧損擴大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錄得營收1.65億元,同比下降88.2%;調整後淨虧損達7.52億元,而去年同期的經調整淨利潤則為3.09億元,同期對比虧損嚴重。換一種對比方式,2019年51信用卡調整後淨虧損達8.47億元,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的虧損程度就已經快追上去年全年的虧損額。
  • 7.66億張信用卡用戶注意!央行放大招,影響透支利率
    近期,央行發布《關於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發卡機構與持卡人自主協商確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此前,央行規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下限為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如今,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將產生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