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古代的繪畫中,描寫的自然景物就更多了。古埃及王朝貴族墓室壁畫的內容豐富,有祭祀、宴樂、歌舞耕耘、收割、漁牧、狩獵等畫面。這些生活中的人物與大自然的花鳥蟲草、山林樹木描繪一體,把人與自然的各種現象都表現出來了。第四王朝伊泰特墓壁的《耕田圖》和二十五王朝的僧侶孫留最姆的墓室壁畫《孫留最姆在天國耕耘圖》,用自由純熟的手法,單純明快的色彩描寫出人物耕耘的各種動態,和人物所處環境的地形、花草、禽鳥。
古希臘泰林斯宮殿壁畫,有一個表現狩獵壁畫殘跡。表現群獵人手持長矛,領著獵犬,在追捕野豬的場面,還有兩個婦女站在車上沿著林蔭道走著觀賞這一緊張的場面。特別是兩個女人之身後呆板、裝飾味極強的幾棵樹,就點畫出林蔭道的感覺,把觀看緊張捕獵者活動的場所襯託得活生生的。更有勝者,是在斯巴達之南、巴菲沃附近的墓中出土的一對鑽花金杯。其中一隻的浮雕紋樣刻畫的是牧者和四隻牛在林中悠然行走,另一隻表現的是用繩絆牛的場面。畫面上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樹林和草地交錯茂密之感。充分反映出工匠們的寫實技巧和深刻觀察能力.
古代壁畫的人物和景物在構圖形式上是「正面律」,色彩程式化,都是幾種顏色的交錯平塗。但線條簡練、顏色沉穩明快。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在各方面都有偉大的成就,其中最為繁榮的還是繪畫。當時繪畫主要內容多為描寫宗教題材,但人物的形象來自生活中義大利的普通婦女的形象,畫面的景物是現實生活中的自然風光。
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1519年)的《蒙娜麗莎》是幅比真人還生動的肖像傑作。肖像神態生動而自然體態豐滿端莊,畫家刻畫出一個非常典雅、恬靜、悠思而多情,高尚的性格。整個人物完整性強,塑造感突出,又被身後縹縹緲緲的自然風光烘託得更為突出畫家用提高視平線的方法,使近、中、遠的山水錯落有致,再加上色彩的微妙變化使畫面更加深遠。充分表現出人物內心的平靜、博大純淨、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對未來充滿自信的心境。
達·文西還製作過不少素描風景畫。在很多作品中真實地畫上大自然形形色色的變化,平靜秀麗的山川河流,比例正確透視嚴謹的宮廷建築,從萬籟無聲到狂風暴雨這些都是與他到自然中、生活中觀察,搜集素材分不開的。
喬爾喬內(1478—1510年)的《酣睡的維納斯》、《音樂會》,作品中構圖平穩比例嚴格,色彩協調色調深沉的風景為人體的背景。使以輕快光瑩的各種濃淡色彩描繪的人體燦爛輝煌。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了優秀的人們的理想與美麗的繁榮昌盛的世界和諧一致。喬爾喬內把美妙和富有詩意的大自然風景及具有非凡優美的人體結合起來。這富有詩意和美妙的畫面,優秀的繪畫技巧,明快的色彩效果,堅實的素描功力突出表達他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反宗教精神。
又如提香(1477—1576年)《人間的愛與天上的愛》,它所展示給人的就是柔和的深沉的風景襯託著生動的人體質感。他的作品不太重視故事情節,重在表現現實生活中人的完善精神與純潔之美,他畫面上那富麗堂皇的色彩效果,充分反映人的崇高境界和自然完美結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大師們不少的作品中都具有這種特點:把人與自然這種完美的表現發揮到了明顯的高度。這些畫面的景物目的在於襯託人物,起一個背景的作用。它的構圖、明度、色彩以人物主體的需要來設置,就像舞臺、照相館的布景,光感也弱,當然這與科學的發展和人對光的認識有關。在文藝復興同一時期較晚的尼德蘭繪畫雖然有遜於義大利的成就,但在反映本民族特色的風俗,反映現實生活方面邁進了一步。風景畫也有了獨立的趨勢。
勃呂蓋爾(1527—1569)就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畫家。他是一位同情人民,歌頌勞動生活,熱愛自然的畫家。他的風景畫《暴風雨》是歐洲繪畫史上最早描寫海暴的畫。勃呂蓋爾曾畫過許多描寫農村景色和農民生活的畫面,其中最有名的有《收乾草》、《收割》、《牧歸》《獵歸》《暗日》等。在這些風俗風景畫中,以深厚的情感描寫尼德蘭的風景和農民的生活。他把自然和人的生活勞動聯繫起來加以表現,每幅作品都是來自生活,都是現實社會內容的再現。
畫家用不同的色調和手法,描寫不同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生活的場面。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炎熱,秋天的蕭瑟,冬天的嚴酷,莫不在畫面情調和色調的統一中,人和自然的聯繫中反映出來。畫家努力表達一定季節的自然變化特點和尼德蘭風景特色。他筆下的風景宏偉而廣闊,人和動物生氣昂然,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戲劇誇張性。就連山石、樹木都刻畫得很有性格、情趣、和趣味,使人觀之有一種親切感,和愉悅的心情。
勃呂蓋爾經常到農民中去和他們一起生活,立足於現實社會努力表現自然的特徵和四季的特點。他以自然中的人為中心,把人生活的自然性格化。在今天我們讀他的畫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人們把他稱之為「尼德蘭的民主主義風景畫的真正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