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評訴值 | 300 元以下也有「好耳機」?

2021-02-14 Referline 參考線

 

都說一分錢一分貨,價高的產品理論上能帶來更好的享受;可現實是,我們平民的置物預算不可能是無上限的,總想著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找到最好的產品。

 

音頻圈還流傳著一句話 ——「萬元以下聽個響」,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只有 300 塊的預算,我們到底能不能找到所謂的「好」真無線耳機?

 

 

恰好,手邊有三款現售 300 元以下的真無線耳機 —— 小米 Air 2、一加 Buds Z,還有低知名度的 Omthing Airfree pods,這裡想將它們分拆為設計、佩戴感、延遲、聲音表現這四個維度來聊聊。

 

 

01設計

 

三款耳機的充電盒就是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加 Buds Z 形似膠囊,小米 Air 2 像是稜角分明版本的 AirPods,Omthing Airfree pods 像是一個方型的粉底盒,外加一根編制提手繩。

 

 

三個充電盒中,要數 Omthing 最難打開,一來沒有防呆設計,二來天地盒設計直接導致施力不均;一加的 Buds Z 次之,雖然也屬天地合設計,但有凹槽作防呆處理,並降低了翻開難度;而小米 Air 2 的充電盒是最好開的,跟 AirPods 相近,即使是單手也能開啟。

 

▲ 左往右分別為:一加 Buds Z、Omthing Airfree pods、小米 Air 2

 

雖然造型不同,但三者都算挺便攜,而且都是用 Type-C 接口進行充電。

 

▲ 左往右分別為:一加 Buds Z、小米 Air 2、Omthing Airfree pods

 

而耳機本身,三者走的都是類似 AirPods 的長柄設計,其中 Omthing 和小米為 AirPods 類似的半開放式設計,它們從耳機盒取出戴上的動作挺自然的;一加採用入耳式設計,盒內交錯收納,取出佩戴和摘下收納的動作就不太自然了,甚至有點反人類。

 

 

02〡佩戴感

 

Omthing 和小米用的是半開放式設計,理論上佩戴舒適度要比入耳式的一加好些。

 

▲ 左往右分別為:小米 Air 2、Omthing Airfree pods、一加 Buds Z

 

就以我個人的主觀佩戴感受看來,最舒適的要數小米的 Air 2,進耳的異物感要稍稍弱於 Omthing 的 Airfree pods,而一加的 Buds Z 當然是當中異物感最強的,不過本人是十多年的入耳式耳機用戶,對入耳式耳機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的,會覺得 Buds Z 的入耳壓迫感要比一般的入耳式耳機小些 —— 但總的來說,這三款耳機的佩戴感對我來說都算比較舒適。

 

不過,不知是否為個例:手中這款 Omthing Airfree pods 出聲口處的收邊做得不夠好,會有輕微刮耳道的情況,做工上稍遜色於其它兩者。

 

 

03〡時延

 

時延,對於真無線藍牙耳機來說,是個重要的參數指標,一款耳機的時延越低就越接近有線耳機的體驗,觀影、音樂遊戲時,音頻和畫面就越同步。

 

 

為了測試三款耳機的時延程度,我選來了對三者藍牙傳輸協議兼容較好的小米 10 Pro 手機,使用 Superpowered 的 Latency Test 進行測試。

 

每款耳機都分別進行 5 次測試,每次測試前都會重新斷連一次,最終得到的數據會剔除最高和最低值,取剩下三個數值的平均,以儘可能排除隨機狀況,並儘可能地精確,最終得到以下成績。

 

小米 Air 2(AAC)  441ms

小米 Air 2(DHAC)  660ms

一加 Buds Z(AAC)  261ms

Omthing Airfree pods(aptX)  402ms

 

 

可見,一加的 Buds Z 是當中最低時延的,其次是 Omthing Airfree pods,而小米 Air 2 墊底,即使是使用 AAC 協議,時延也有 440ms 左右,而用上了最高質量傳輸的 DHAC,時延會達到 660ms 的水平。

 

對無線耳機時延看得重的讀者,上面的數據或許值得你參考。

 

 

04聲音表現

 

都說萬元以下的耳機聽個響,300 元藍牙耳機的聲音表現就不要奢求太多了,三款耳機的聲音表現會有所不同,這裡想給大家簡單聊聊我對這三款耳機聲音表現的主觀印象,供大家參考。

 

 ▲ Omthing Airfree pods

 

個人覺得,跑在高通 aptX 傳輸協議上的 Omthing Airfree pods,表現是相對均衡的,三頻的表現並不會有過分的偏袒,可以說是三款耳機中聽久了也不會覺得膩的一款,不過耳機整體的能量有所欠缺,更適合挺一些編曲相對簡單的音樂,因為當音樂的樂器豐富起來後,Airfree pods 的勁就提不上來,特別是 Live 版音樂,表現就比較拉跨。

 

▲ 一加 Buds Z

 

而跑在 AAC 協議的一加 Buds Z 會將更多的能量集中在低頻,高頻不夠明晰,中頻相對突出,而聲音稍偏暖,個人感覺解析力稍弱於 Omthing,在聽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會更有優勢,但它的低頻並不是一股腦地轟腦袋。

 

▲ 小米 Air 2

 

至於小米 Air 2,跑在品質最高的 DHAC 協議上,個人覺得它擁有三者最闊的聲場表現,在音量較小的時候,三頻均衡,解析力也挺不錯,駕馭的風格也是比較豐富的;但有個比較致命的缺陷,音量在大於一半時,高頻部分會聽到些許毛刺感,聲音會顯得有些廉價 —— 只要音量不要太大,Air 2 的表現是三者之中,本人最喜歡的,Omthing 次之,一加稍稍墊底;如果音量較大,個人更喜歡 Omthing,其次是小米 Air 2。

 

 

05特色功能各有出彩

 

說來也巧,在撰稿的時候我才發現 Omthing Airfree pods 其實是出自萬魔之手,也就是說它跟小米 Air 2 雖然是不同的品牌,實際都是出自同一家廠商。

 

 

Omthing Airfree pods、小米 Air 2、一加 Buds Z 現官方售價分別為 249 元(原價 399 元)、299 元(原價 399 元)和 299 元,價格相差其實並不大;而當中小米 Air 2 已上市一段時間,一加 Bus Z 和 Omthing Airfree pods 才上市不久。

 

作為手機品牌的音頻產品,小米和一加都支持自家產品的快速配對功能,小米 Air 2 更是可以配合小愛同學(即使是非小米手機)實現一些功能的聯動,例如場景播報、自動報時、來電自動接聽等功能,所謂的「智能」屬性其實要高於其它兩款耳機。

 

 

而一加 Buds Z 雖然在所謂「智能」屬性上略輸一籌,但它擁有 IP55 等級的防水性能,運動屬性要強於其他二者;而三者中,唯 Omthing Airfree pods 獨佔無線充電功能,特色功能上也不甘示弱。

 

 

經過一番對比,三款耳機在不同維度表現上有著不同表現,並不能一錘敲定哪款更值 —— 這裡我只是將手頭上三款售價 300 元以內的真無限耳機產品分拆為多個小項來進行對比,為了能讓你對所傾向的項有更明顯的感知;希望能幫到預算有限,最近又想要購置一款真無線藍牙耳機的你。

 

 

下一次,我將帶大家來到千元左右的價位,給大家看看、評評那個價位的真無線耳機又會有怎樣的表現。

相關焦點

  • 2.4G耳機續航橫評
    本文我們將進行此次橫評項目的最後一項測試,續航能力對比測試。2.4G耳機續航橫評2.4G無線耳機橫評回顧:2011年12月7日:差距竟達3m 2.4G無線耳機傳輸距離橫評2011年12月23日:細節決定成敗 2.4G
  • 有你參與才完整 7款現役頂級耳機大橫評
    三年後回過頭來再看那次橫評,除了感慨當時讓人崩潰的工作量,同時也反思了工作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將靜電耳機與動圈耳機和平板耳機的並置,其實在今天看來還是略顯不公,畢竟參考前端都不一樣。遺憾總是會有的,所以我們也一直打算再來一次更加嚴謹超級橫評以饗讀者。這次,我們選擇的橫評對象是7款現役頂級非靜電式頭戴大耳機,並且統一了參考前端。
  • 差距竟達3m 2.4G無線耳機傳輸距離橫評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 2011年2.4G無線耳機橫評從今日起正式啟動,本次橫評我們選擇了2011年上市的6款主流2.4G無線耳機產品,橫評將從外觀、做工、佩戴舒適度、功能操控、傳輸距離以及基礎音質等方面展開,具體細節說明可以查看《8項權威測試!2.4G耳機年度橫評預報》。
  • 16款空氣炸鍋大橫評
    三、橫評匯總  四、產品推薦和點評容量對比  作為一口「鍋」,最重要的指標當然是容量,畢竟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跟電飯煲一樣,容量也是選購空氣炸鍋時首先要考慮的指標。一般來說,如果是三口之家的話,3L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容量。
  • 199-399元誰最強? 5款便攜耳機音質PK
    然而,隨著2012年春季的到來,新一輪的可攜式耳機大戰即將打響,同樣是熟悉的199-399元,同樣的戰場,你們準備好了嗎?    相比於耳塞來說,199-399元的便攜耳機擁有足夠的成本去打造一個時尚的外觀,和HiFi耳機相比,這個價位的耳機擁有出色的性價比,不會給用戶造成價格的門檻。同時,極佳的便攜性和中肯的聲音也迎合了當下年輕用戶的需求。
  • 300左右的藍牙耳機哪個好,漫步者和NANK南卡Lite Pro橫評對比!
    打開APP 300左右的藍牙耳機哪個好,漫步者和NANK南卡Lite Pro橫評對比! 發表於 2020-12-10 17:45:07 隨著蘋果airpods流行,越來越多的國產無線耳機風靡街頭, 地鐵上公交車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有真無線藍牙耳機。
  • 300元以下的真無線耳機哪家強?客觀參數+主觀測評的全面對比
    真無線耳機經過數年的技術進步與產品迭代,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連接遲鈍、使用體驗不佳、價位虛高的雞肋產品。很多既好又便宜的TWS產品從今年年初開始集中爆發出現,而其中又分為了千元高端產品與百元性價比產品兩個有一定差異的發展方向。其中高端TWS產品使用體驗開始無限逼近「標杆產品」AirPods,並在音質、功能性與顏值上都有更佳表現。
  • 500元級別耳機橫評
    500元級別耳機橫評    也有不少網友反映千元級別入門還是稍有點高,能不能再出個500元級別的耳機橫評對比?我們覺得這個建議提得很好,實際上500元以下的耳機是各大耳機品牌主力銷售的一個價格區間,更準確一點說,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耳機是絕大多數消費者覺得能夠在價格上負擔得起、並且對其音質有所期待的一類產品。
  • 百元以下耳機哪個好 百元以下入耳式耳機推薦
    百元以下耳機哪個好呢,耳機的好壞,個人認為音質、佩戴、耐用性、顏值、價格是我們購買耳機的幾個重要因素。
  • 魅族 HD60 耳機是如何「觸動心聲」的?
    外觀方面,不同於上一代的 HD50,HD60 採用了橢圓形的包耳式耳罩設計;不鏽鋼滑動支架算是 HD60 整個耳機結構設計中的點睛之筆,不但為耳機提供了較為堅固的支撐結構,對於質感的提升也有正面作用。這次魅族 HD60 是以藍牙耳機的形態出現,配備了 40mm 高靈敏度驅動單元,支持藍牙 5.0 協議及 aptX/AAC/SBC 音頻編碼,Hi-Res 認證,軟硬配置在 500 元以下的頭戴式藍牙耳機裡沒什麼可挑剔的
  • 魅族POP2s真無線藍牙耳機,299元值不值得選擇?
    耳機包裝中不含數據線,有點「環保」了,今年這可不是什麼好詞,當然也不含充電頭了。耳機盒採用的充電接口是type- C,這也是目前安卓陣營主流的接口了,所以你可以使用手機的數據線直接給它充電。雙主機同步連接這款耳機採用的是藍牙5.0的協議,連接的便捷性和穩定性還是比較有保證的。很多分體式藍牙耳機都採用的是主從連接,也就是兩隻耳機中有一隻作為「主機」跟手機連接,然後另一隻耳機也連接到這隻「主機」,這樣,整個音樂的傳輸就變成了先從手機傳到「主機」,然後再同步到另一隻耳機,帶來的問題就是延時。
  • 9款知名耳機對比評測 AKG/鐵三角/JBL/森海塞爾/索尼/小米/魅族/...
    也有不少網友反映千元級別入門還是稍有點高,能不能再出個500元級別的耳機橫評對比?我們覺得這個建議提得很好,實際上500元以下的耳機是各大耳機品牌主力銷售的一個價格區間,更準確一點說,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耳機是絕大多數消費者覺得能夠在價格上負擔得起、並且對其音質有所期待的一類產品。
  • 300元以下,這3款無線頸掛耳機值得一看!
    TWS耳機太小太容易丟,頭戴式無線耳機太大又容易悶,大小合適、容易攜帶的頸掛式無線運動耳機才是最優解。下面,一起來看看300元以下值得一看的無線頸掛耳機吧! 1.一加雲耳Z
  • 藍牙耳機什麼牌子好,300元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藍牙耳機什麼牌子好,300元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2020年12月16日 15:51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打電話,聽歌,追劇,遊戲,每一個項目都離不開藍牙耳機了,關鍵是,不管是音質還是藍牙穩定性,藍牙耳機都不比有線藍牙耳機差了,面對市場上許多藍牙耳機品牌,哪個品牌藍牙耳機好呢?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款性價比高,口碑好,300左右的藍牙耳機。  Xisem西聖藍牙耳機
  • 索尼MDR-1AM2 頭戴式耳機對比體驗:「索尼之聲」的最佳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和大多數「年貨」產品相比,MDR-1 系列更新換代的速度要慢上許多。2012 年,該系列首款機型 MDR-1R 發布,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為索尼耳機的聲音風格創立了一個基準。2014 年,第二代機型 MDR-1A 發布(以下簡稱 1A),它加入了索尼的高解析度播放技術,並同期推出了藍牙、內置 DAC 等不同的版本。
  • 「開學季」|宿舍桌面「平替」好物
    想要讓這個私人空間整齊清新,同時還能提高幸福感,就需要好好挑選一下「桌面好物」了。今天為大家推薦幾件數碼平替產品,以及一些實用的桌面好物,它們大多平價,但在使用頻率上又極高,悄然無聲地影響著我們的桌面體驗。藍牙鍵盤 —— 有線機械鍵盤無論你是肝論文、肝剪輯,還是肝遊戲,鍵盤都是你與電腦「交流」的窗口。
  • 漫步者藍牙耳機好不好用,南卡和漫步者藍牙耳機橫評對比
    2020年是TWS耳機大放異彩的一年,各種品牌型號的真無線耳機比比皆是,高端品牌的主藍牙耳機還是以Boss、索尼等品牌為代表,但一直以來價格居高不下,只有收入較高的消費者群體才更傾向於購買這些大牌。
  • 750W電源橫評:389元至899元的實力PK
    極速鯊橫評第二季:750W電源橫評 電源橫評目的及選品: 在新顯卡和新CPU發布上市,玩家對高功耗平臺的需求不斷提升的環境下,中關村在線評測中心聯合極速鯊帶來2020年年終企劃:750W市售電源抽檢橫評。
  • 我可能發現了「300精選酒店」80%的秘密
    每年指定周期內,指定高端卡(百夫長黑/白金、Visa無限、銀聯鑽石、經典白金)持卡人歸戶享受全球6次精選酒店貴賓價入住間夜權益(以下簡稱「300權益」)。今年這個周期比較詭異,有13個月,從6月1日到明年6月30日。「300權益」近年一直小有爭議,引發爭議的焦點,多集中在「值與不值」問題上。
  • 「全面橫評」國內外最火的十大真無線藍牙耳機
    比如:JEET、1more、FILL、漫步者等品牌,都是比較專業的,在耳機聲學領域耕耘多年,性價比很強,技術積累深厚,口碑都比較好。不過配置非常高,採用千元耳機才用到的高通QCC3020晶片,再結合LDS鐳射雷射雕刻天線,藍牙穩定性非常好,親測,連接距離可達20米。再加上全頻HIFI動鐵單元、aptX無損編碼的加成,讓這款耳機的音質還原度超高。除了配置高、音質好,JEET藍牙耳機的服務是同價位裡非常出眾的,擁有少見的APP,更新頻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