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陽光下的嫩芽,夜空裡的大樹,都是童年最美的夢境

2021-01-13 小月淺話

《龍貓》1988年在日本上映,時隔三十年後,201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是我國內地第一部正式引進的宮崎駿電影,也是大導演黑澤明個人百佳電影中的唯一一部動畫。

就連觀眾喜愛的大白角色也是借鑑龍貓的,大白角色的設計總監金進曾對借鑑一事直言不諱,並稱宮崎駿是自己的人生偶像。

不僅如此,我們熟悉的《千與千尋》當年(2001年)在《電影旬報》上位列第三,《幽靈公主》當年(1997年)位列第二,而《龍貓》卻登頂了1988年《電影旬報》之首。

就是這樣一部沒有任何反面角色的生活化動漫,卻收穫了無數期刊雜誌和觀眾的心。

一句話,因為它治癒了我們的童年。

接下來,我們就從童年入手,去分析《龍貓》"何德何能"能成為一代經典。

一.相似的童年,美好的重塑

宮崎駿的母親身患肺結核,在醫院治療長達九年,在這期間,宮崎駿一直處於一種母親隨時可能離開的憂傷情緒中,也因此,導致了宮崎駿童年裡母親角色的搖搖欲墜。

而《龍貓》裡的小月和小梅的母親也同樣是因為肺結核在醫院長期治療,小月和小梅也同樣在"沒有"母親的環境下成長。

不一樣的是,宮崎駿的母親最終也沒能戰勝病魔,離開了人世,而小月和小梅的母親卻康復出院,一家四口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與其說現實很無奈,不如說宮崎駿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安撫童年裡的那個小男孩(他自己),也是他對自己童年的救贖,並與過去不完整的生活握手言和。

在沒有母親參與的生活裡,宮崎駿為小月和小梅安排了龍貓,一種沒有任何話語的柔軟的動物,它的出現,一方面彌補了母親角色的缺失,一方面也滿足了孩童對未知的好奇,對黑暗恐懼的理解。

這表面上是宮崎駿對小月和小梅的柔軟,實則是對自己兒時的一種交代,因為母親的緣故,宮崎駿的童年在不停的搬家,同時也在不停的換學校。

而每到一處新的住所,孩童本能對陌生環境的害怕和生分就成了宮崎駿要不斷對抗的困難,而在這種不知所措和努力適應的情感切換之下,一個龍貓就是宮崎駿所能贈給小月和小梅最好的禮物,也是給他自己最好的憧憬,並將這份美好裝在了他童年裡窺探到的無盡的黑暗之中,以此來撫平那個瑟瑟發抖的小男孩,和如今的我們。

這也是為什麼說《龍貓》是一部童年治癒系動畫的原因,但它最讓人疼惜的並不是這些表面上贈予式的安排,而是藏在"大笑"和"大叫"下的堅強和樂觀。

二."大笑大叫"般的面對後,獨留下一片星光璀璨的夜空

小月和小梅剛到新家時的表現:欣喜歡愉。

她們像探索奧秘一般的"解鎖"新家,期間一直充溢著她們的笑聲,即使在發現新家有些破爛時,仍然不減熱情。

並且這期間,小梅是完完全全由姐姐小月引導的:

支撐房簷的柱子有些搖晃(房子破舊):兩個人發現後都立在原地不知所措,但很快姐姐小月就反應了過來,不僅沒有立刻離開,還做出一副好玩的樣子邊大聲笑邊繞著柱子轉,隨後小梅便跟著姐姐笑了。這樣"破舊"就被輕而易舉地被化解了。

剛打開浴室門時四處逃散的黑壓壓的煤煤蟲:兩個人還是愣在了原地,但隨後姐姐小月便對著浴室大叫,掩蓋住心底的害怕,妹妹小梅受到了鼓舞,跟著姐姐大叫,嚇走了煤煤蟲。勇氣就這樣從心底被喊了出來。

準備爬上黑漆漆的二樓去開窗戶:對著眼前的黑暗,小月和小梅齊聲高喊,灰塵精靈請你現在出來吧!灰塵精靈請你現在出來吧!此時的小梅已經漸漸地跟上了姐姐小月的步調,一種隱形的發自內心的鼓舞,用大喊大叫去化解害怕和黑暗,喊出來的不僅僅是虛張聲勢,還有真正的勇氣。

這一點在父親的教育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們入住的第一晚,颳起了大風,大到仿佛能將不牢實的房子扯碎,而這個時候他們三個人正在洗浴,隨後父親為了化解孩子們的恐懼,便提議一起大笑,果真就沒那麼害怕了,並且還將屋子裡的煤煤蟲盡數嚇走了。

這便是"大笑大叫"的前因後果,也是影片最為感動的部分。

也從側面講述了有悖於傳統觀念下面對膽怯的另一種角度,悄無聲息和大笑大叫,前者是逃避躲藏,後者是坦然面對,如果將這種面對膽怯的方式縮小化,那便是兒時對黑暗的恐懼,但遺憾的是,黑暗大多數時候都被逃避對待了。

記得李玫瑾老師曾說過,她小的時候和母親走夜路,母親看出了她的害怕,便讓她看天上的銀河和星座,慢慢地,她忘記了害怕,記憶裡只有一片星光璀璨的夜空。

這便是面對的魅力,和"大笑大叫"一樣,讓人留住美好,忘記膽怯。

三.龍貓是夢裡的期盼,是裝點童年的美好

家庭:母親角色的缺失成就了姐姐小月的懂事和乖巧,她不僅照顧妹妹小梅,還為全家人做好便當,遇上下雨天,她還會去車站給父親送傘,她不僅充當著女兒、姐姐的角色,還替母親承擔了部分責任。

用小月母親的一句話說:小月越是懂事,我就越覺得心疼。

而總是跟在小月身後的小梅,當需要母愛的情緒無處寄託時,姐姐小月便擔當了母親的角色,最形象的一點便是,小梅要跟正在上課的姐姐在一起,最後因為如願以償而一副高興滿足的神態。

和上面提到的"大笑大叫"的樂觀一樣,這種懂事乖巧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小梅本身。

小梅因為聽到鄰居婆婆說她種的玉米吃了不會得病,便抱著玉米要去給母親送去,雖然這種任性的行為讓家人很擔心,但孩童的天真固執卻讓人感到疼惜。

動畫裡龍貓的出現填補了她們童年裡很多的不足,包括這些心底的渴望和委屈,但我更相信龍貓是一個美好的相信,相信我們童年裡做的夢,夢裡的小精靈,或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其實是有精靈守護的,這便是這部動畫能夠治癒童年的根本原因。

夢裡龍貓讓種子一夜之間長成了參天大樹,但第二天只有小芽的土地,也同樣讓小月和小梅高興,這部分的設計更證實了那是一場夢,可並不是說夢不重要,相反,這種充滿期盼的夢才是裝點童年最美的東西。

四.小草從根部生長,人類從自然探索

關於自然,一直都是宮崎駿動畫裡永恆的主題,這不僅與他個人愛護環境有關,還與動畫的主題兒童有很大的關係。

周軼君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曾出現過關於兒童和自然的關係的探討,大概的意思是,我們受自然庇佑,換句話說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根本,探索根本,不僅是在滿足孩童對探索世界的好奇,同時也是在告訴人類我們的生存不能脫離自然。

同樣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探討,宮崎駿在《幽靈公主》裡講的更深刻。

而《龍貓》對自然部分的描述與《千與千尋》裡誤闖入另一片境地的方式很相似,都是不小心踏入了不同於現實的一塊土地。

這種對自然的熱愛最直接的表現在《哈爾的移動城堡》裡,為了保護植物免受戰爭的迫害,哈爾利用魔法將小草移到了遠離戰爭的地方。

無處不透漏著宮崎駿對自然的傾心和熱愛。

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需要傳承,比如說當小梅稱自己看見了龍貓,但懊惱自己沒有辦法證明時,父親的做法是相信小梅,並說小梅遇見的一定是森林的主人,這不是誰都可以遇見的,並帶著小月和小梅去拜訪森林。

就像宮崎駿老師帶著我們一步步地拜訪自然一樣。

曾有傳言說《龍貓》是一部恐怖片,是根據日本的狹山事件所改編的,片中確實也多次出現了這方面的暗示,可對它恐怖動畫定義的背後其實是對死亡狹隘的認識,與其說因為幾個暗示而把它定義為恐怖片,不如說這是一種懷念。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對死亡未知的恐懼,時至今日仍無法正確面對。

宮崎駿用《龍貓》安撫了沒有母親參與的童年,也安撫了母親過世對他造成的缺憾,從另一種層面上說,不參與不僅僅代表著過世,也有可能是不在身邊、沒有時間、不願相伴等,而滿篇下來便是宮崎駿老師贈予給我們與過去和解的方法,以使我們同樣可以平和的撫慰內心深處的幼小的他或她。

相關焦點

  • 嫩芽與大樹|致一位高考美術生
    當昨天在雨中遇見這枝嫩芽,突然想起了他,也想起了許多美朮高考生及從前自己,於是借這枝雨中的嫩芽,寫了一段文字與他們共勉,……戊戍年正月廿一日鄭泰均攝並記於梧桐山前 冰冷的雨擋不住伸展而開的夢我知道春雷過後陽光將再次燦爛大地我一點點地向上一點點地向上努力向上一場場風雨雷電
  • 《龍貓》童年的幻想
    我從小都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對他的了解只來源於那胖乎乎極為討人喜愛的龍貓卡通造型,以及裡面時不時被網友截出的可口美食短片。整個《龍貓》講述的故事,是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因為媽媽病重,所以來到了鄉下的老屋,以方便照顧母親,在這樣的一座老屋裡,孩子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小生靈,比如灰塵精靈,龍貓,也只有孩子這樣心靈純潔的人,才能夠觸碰到他們。
  • 《龍貓》宮崎駿30年最愛,龍貓是童年深處的記憶?
    抬頭仰望著蔚藍色的天空和廣闊的沙漠,尋找一切未知世界上,兩個可愛的精靈,宮崎駿大師職業生涯隨著音樂節奏帶動世界的腳步,好像我的靈魂似乎已經離開了我的身體,漂浮在童年蔚藍色的天空和清澈見底的湖水當中,露珠、幼苗。我似乎高興幾乎快要哭了。這是我們所有人的童年。我很高興我有這樣的童年。在這個美麗的、充滿陽光,溫暖,環境當中,當然不會讓孩子們遭受到傷害,孩子就是點綴的橋梁。
  • 我的童年,有一隻名叫龍貓的生物,我很愛很愛
    在很小的時候家裡還有舊電視連著卡拉ok的時候,看的第一部動漫電影就是天空之城,最喜歡在晴朗的午後躺在床上透過玻璃看天空上的雲彩,每天都在想自己飛到空中是否可以見到那個裝有飛行石的大樹,宮老爺子真的無人能及,從那開始我就愛上了動漫。
  • 一部《龍貓》為何會成為幾代人童年的回憶?
    但這樣一部劇情簡單的動漫,為何會成為幾代人的童年回憶呢?世間多薄涼,而我們渴求溫暖這張中國版海報一經曝出,就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關注。第一眼望過去,不免以為姐妹倆是在「麥田」裡奔跑,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那是龍貓毛茸茸的肚皮!
  • ——《龍貓》
    年在日本公映,該影片講述的是由於母親生病,小月和小梅跟隨父親搬到鄉下居住,在那裡她們遇見了傳說中的大妖怪龍貓以及與龍貓之間發生的溫情故事。《龍貓》能戳中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對孩子的世界的刻畫,影片中的美好場景不知道出現在多少人童年的夢裡。
  • 《龍貓》裡哪些場景,喚醒了你的童年記憶
    但後來觀看《龍貓》時,裡面兩個小姐妹的故事讓我瞬間感覺年輕了十幾歲,好像自己又回到了童年。那時我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什麼都想嘗試,什麼都想玩兒一下。影片開頭,爸爸帶著姐姐妹妹搬家到鄉下,開場畫面就是一輛三馬子(常用的農用車)。由於我就是農村的,對三馬子太熟悉了,跑起來發出的噪音,又討厭又親切。
  • 《龍貓》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有一個自己的童年
    《龍貓》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有一個自己的童年當年,《龍貓》與《螢火蟲之墓》計劃同日上映,鈴木要求兩部片都控制在六十分鐘左右。《龍貓》這是講小孩子的夏天裡遇到的奇幻故事,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有童年,這樣的美好每個人都有出來的時候,如同忽然有一天我不再覺得自己對動畫片愛不釋手,媽媽開始跟自己講家長裡短,突然之間就長大了。夏天的故事是夢幻的,童年的故事是美好的,導演好像一直沉浸在這樣的氛圍裡,所以才創造出了供大人們可以回憶的電影。
  • 《龍貓》中只有姐妹倆才能看到多多洛和龍貓巴士嗎?
    多多洛和龍貓巴士是否存在,網友們一直都有爭議。甚至有人說,多多洛是死神,只有死去的人才能看到它,也因此推斷姐妹倆其實早就死了。爸爸與姐妹倆的互動只是他的幻想而已。這樣的恐怖版故事實在是枉費了宮崎駿老爺子的一番心思。
  • 《龍貓》宮崎駿最好的作品,人生必看佳片,致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02劇情簡介因為女主們的媽媽生病在鄉下靜養,在暑假裡小月和小梅姐妹倆跟隨爸爸到鄉下看望媽媽。、真摯的情感和奇幻的故事,讓《龍貓》如一個溫暖初心的童話夢境一樣,讓看過的人回味無窮。父女三人在歡聲笑語間彼此關愛,姐妹兩人在龍貓的陪伴下成長,即使是陌不相識的路人也充滿了暖暖人情。宮崎駿還用溫馨的細節,表現出姐妹倆天真童趣和質樸人性,讓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被龍貓獨特的暖萌氣質圈粉。
  • 《龍貓》感謝宮崎駿先生,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
    在幫爸爸找樓梯時,兩個小鬼在屋子裡跑來跑去,別提多高興了,而那時的音樂是頑皮的、愉快的。不得不說音樂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個關鍵! 在畫面上《龍貓》也和宮崎峻大師以前作品的風格一樣,給人的感覺是清新、唯美的。大片大片的自然風光、一大塊一大塊的農田,綠色的山林和藍天白雲,可愛的TOTORO更是給這田園風光添了不少童話的色彩。
  • 解析《龍貓》的恐怖與美好兩種相反結局,龍貓是真實存在的嗎?
    《龍貓》再回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孩子的天真無邪,一家人的溫情四溢一個大學教授和他的兩個女兒搬進了一個鄉村老房子,之所以搬進鄉村老房子,因為教授的妻子靖子得了大病,正在恢復,這樣可以使整個家庭更接近靖子所住的醫院。剛搬進來,兩個小女孩都很好奇,當女孩們在探索他們的新家時,她們發現有小生物在房子黑暗的角落裡遊蕩。
  • 龍貓終於來了!欠宮崎駿的這張電影票,30年了,也是時候該還了
    偶爾踏進幽閉的林中小徑,通往大樹的洞穴裡,奇妙的花草紛繁生長,蝴蝶飛舞,龍貓就躺在那裡,偶爾滾動圓滾滾的身軀,你可以藏在它毛茸茸的肚子裡發呆、睡覺。下雨天的公交車站,多多洛就站在你的身邊,如果把傘借給他的話,你們就是朋友啦!
  • 宮崎駿動漫系列之《龍貓》:龍貓三十年,宮崎駿最好的作品
    一個深愛宮崎駿動漫的人《龍貓》是必看之經典,個人認為是宮崎駿最好的作品,小編的電腦壁紙都是龍貓。貓巴士車帶著小梅和小月來到媽媽的病房外的大樹稍上,遠遠的看到媽媽一切平安,幸福的笑了,小梅也把迷路時摘的玉米送給了媽媽,希望她早日康復。
  • 童年如夢,我買了一部和《龍貓》裡一樣的木製掛壁式電話……
    「卡通片」是每個兒童童年築夢幻想的啟蒙,特別是那些機械科幻卡通片。回想我的童年,卡通片也是伴隨我成長的日常娛樂。《機動戰士高達》、《銀河鐵道999》、《千年女王》、《IQ博士》、《足球小將》、《叮噹》等等,其中《銀河鐵道999》我追得最勤,常因錯過收看而惋惜。
  •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隻《龍貓》,這是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我們都是從無憂無慮的童年慢慢長到青蔥少年,童年是一顆大樹,上面結著我們美好的回憶,童年是一本繪畫本,上面畫滿了我們的歡樂,童年是一座橋,穿過它,我們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每個人都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時光,它是五彩斑斕的、是豐富多彩的、是無憂無慮的。長大後的我們才開始明白,童年是一場無法回放的動畫片。
  • 毀童年?代表著無數人童年的龍貓,居然是一部恐怖片
    毀童年?代表著無數人童年的龍貓,居然是一部恐怖片當你跟本人講起「龍貓」這個電影的時候很可能會瞬間暴露你的年齡。沒錯,這是一部1988年四月份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由著名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操刀。在電影中有很多十分經典的場景,比如姐妹兩個跟龍貓一起在路邊等公交車的情景。兩個人類小女孩,跟一個只有他們兩個能看見的龍貓相映成趣。龍貓拿著一個還蓋不住自己的小傘的樣子也是憨態可掬,這段雨中的場景也成為龍貓的經典片段之一。
  • 《龍貓》這一家人,體現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和互相依賴的親子關係
    一、創作初衷據說,宮崎駿創作《龍貓》的初衷,是為了表現自己家鄉一個有趣的傳說:「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龍貓》講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沒有太多愛恨情仇的糾葛。
  • 龍貓出場次數不多,有一次最可愛,還有一次卻令人疑惑不解
    雖然這部電影裡讓人感覺龍貓無處不在,印象深入人心,但其實它出現的次數以及在場的時間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有幾處龍貓出現了是顯而易見的事,但也有些場景作者設有懸念,讓人不知道是現實還是夢境。還有一次,其實龍貓出現了,但如果不看到最後多半不能意識到,甚至有些觀眾看完也不知道。
  • 《龍貓》這部動畫講了怎樣的故事?它喚醒了我們童年的記憶
    我們的童年之所以可以那麼美好,其實都是因為站在我們身後的父母永遠含辛茹苦的撫育著我們,給予我們最好的。故事裡的爸爸願意相信姐妹倆的無稽之談,願意陪兩姐妹在雷電交加的夜晚哈哈大笑。一次妹妹梅去姐姐的學校找姐姐,回家的途中下起了大雨,然後姐妹倆遇見了森林裡的龍貓,姐姐也終於相信妹妹梅沒有騙人,這個時候,五月還給了一把傘給龍貓讓它可以躲雨,而龍貓也讓姐妹倆搭了一趟順風車回家,從這個時候開始,姐妹倆和龍貓的交集就越來越頻繁。梅種了一棵種子,每天在等它發芽長大,五月在給媽媽的信中寫道,梅每天盯著種子看,它有沒有發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