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頁:
《與恐龍同行——震撼舞臺》
這是一部超級震撼的舞臺劇,曾為英國廣播公司(BBC)贏得六座艾美獎(Emmy Awards)和三座英國影藝學會獎(BAFTA Awards)、全球七億觀眾收看過的同名電視系列片。
該舞臺劇由澳大利亞 The Creature Production 公司與BBC聯手打造,經過多年的策劃,自從在澳大利亞雪梨的宏基體育館(Acer Arena)首演以來,場場爆滿,至今已締造了超過142個城市的舞臺表演記錄,全球演出超過1,200場次,吸引了520萬名觀眾觀看,創造了2.75億澳元的驚人票房記錄。同時,還受邀參加了「今日秀」、「早安美國」和等著名電視節目;《新聞周刊》、《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全球知名媒體也進行了熱情的報導,好評如潮。其中,《紐約時報》還寫道,「在這場演出中,恐龍們完成了6500萬年之後驚人的重整旗鼓」。
《與恐龍同行》描述了恐龍的進化直至大部分恐龍品種滅亡的全過程,歷經數百萬年,大自然和氣候的變化以及地動山搖的震撼場景一一重現,讓人身臨其境的進入了恐龍世界。在《與恐龍同行》舞臺劇中,霸王龍、恐怖的暴龍、三疊紀時期的板龍和流連龍、侏羅紀時期的劍龍和異特龍、白堊紀的牛角龍和巨龍等,都栩栩如生。其中體積最大的腕龍高達36英尺,鼻子到尾巴長達56英尺。觀眾將再次目睹草食恐龍如何擊退強悍的獵食者,肉食恐龍如何進化到以兩腳走動等等,一幕幕恐龍搏鬥的精彩場面,而暴龍媽媽和小暴龍依偎溫馨場景讓人體驗到恐龍的別樣柔情。這些栩栩如生的恐龍製作團隊,包括工程師、裝配工、恐龍表皮的製作人員、演員和畫匠以及機動專家等,共計50人,花了一年時間才大功告成。如此浩大的製作工程,其場地甚至足以停靠一部波音747飛機,相信必能使觀眾留下難忘的96分鐘的回憶。
據The Creature Production公司行政總裁卡門·帕夫洛維奇介紹:「BBC製作的電視系列片是特效、幻境、刺激和新知的最佳綜合體。而我們的舞臺匯演不僅僅集合了這一切的元素,更加上了現場版帶來的震撼!20隻咆哮著的『活』恐龍第一次在地球上行走,仿佛置身史前時代恐龍首次踏足地球時一樣,令觀眾目瞪口呆,驚嘆不已。」他還表示,「劇裡的恐龍都是一比一仿真大小,使得整個演出氣勢磅礴。這是前所未有的規模和質感,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被舞臺的場面深深吸引。我們相信,《與恐龍同行》已經為舞臺表演創建了嶄新的一頁。」
舞臺劇的幕後製作班底陣容強大,這個經驗豐富且才華橫溢的團隊包括了導演斯科特·法裡斯,他是百老匯的資深人士,曾導演經典音樂劇《芝加哥》;演藝總監威廉 • 梅爾,他在過去30年與拍檔馬金 • 曲克於全球製作了多個著名舞臺演出,包括《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 ) 和《魔幻王國:獅子、女巫和魔衣櫥》;造型設計宋尼• 泰達斯是著名的Jim Henson’s Creature workshop 的首席電子動畫工程師之一,曾參與電影《星球大戰前傳 III - 黑帝君臨》、《小飛俠》、《魔鬼騎士》和《魔幻王國》的製作。
與恐龍同行 演出介紹
恐龍將再次漫遊在壯觀的戲劇舞臺上。「與恐龍同行」在2009年7月開始在英國巡迴地球,這個獲獎多次的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系列將讓你看到有史以來在英國最令人興奮和突破性的恐龍的生活。
在2007年1月,籌劃多年的「與恐龍同行」在雪梨宏基競技場證明了這種感覺。在美國,門票在開始之後僅3個月售罄。
「與恐龍同行」由一家澳大利亞公司與英國廣播公司協會聯手打造。澳方總裁卡門帕夫洛維奇說:「英國廣播公司的系列有一種特殊效果,讓人興奮,融知識於輝煌的舞臺效果。我們的節目匯集了所有這一切,加上額外的東西 - 它們是活的!15隻咆哮著的「活」恐龍震撼觀眾,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地球上行走。「
帕夫洛維奇接著說:「恐龍是真人大小,它只能適合在舞臺上。這是前所未有的規模和質量,舞臺場面深深吸引年輕人和老年人。「與恐龍同行」,我們真的相信我們創建了一個新的娛樂風格,我們希望繼續將多年經驗帶到新的領域來「。
15恐龍,96分鐘的表演展現了這些龐大的野獸進化過程,從他們的出現,經過數百萬年,到他們的滅絕。陪同它們的旅程的生物學家赫胥黎為觀眾講述故事,用事實和資料讓觀眾更為興奮。
蒂姆海恩斯,本劇和原英國廣播公司系列的作者,曾擔任一個700萬的全球觀眾看到的節目的項目顧問。「與恐龍同行」獲得6個艾美獎和3個英國電影學院獎。
「在其核心,壯觀場景要像電視連續劇做得這樣成功,這讓人們想像他們是在尋找真正的恐龍。」
自2007年7月開始的美國巡迴賽,與恐龍同行 - 在競技場晚會演出已售出了破紀錄的門票,在迄今的票房銷售1.1億元,超過240萬人次。 「今日秀,早安美國」,「裡吉斯和凱利的生活「等都登上了新聞周刊,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
本劇贏得了傑出的旅遊活動(2007年)和旅遊創意內容獎(2008年)以及Pollstar音樂會行業最具創意獎,舞臺製作(2009年)的THEA成就獎。THEA雜誌讚賞了本劇在教育,歷史,娛樂上的成就。
「與恐龍同行」聚集了藝術家的創作才華和經驗豐富的團隊,集合了導演斯科特法裡斯,百老匯資深顧問哈羅德普林斯,林菲,麥可布雷克摩爾,基因薩克斯,約翰凱爾德。湯米和傑裡扎克斯調整動物的設計,桑尼蒂爾德斯負責設置和投影圖像,彼得英格蘭設計圖象,約翰雷蒙和詹姆斯布雷特負責照明,以及華納布朗負責寫腳本。
藝術總監威廉5月在原有基礎上發展了企業家布魯斯麥克塔格特節目的創造性構想,創造了電視連續劇和舞臺版本的「與恐龍同行」。
本劇包括了10個恐龍物種,整整200000000年的統治。演出內容包括了霸王龍,,來自三疊紀時期板龍,理理恩龍,劍龍,侏羅紀時期的異特龍,牛角龍以及白堊紀的猶他盜龍。其中最大的是腕口36英尺長,從鼻子到尾巴56英尺長的一隻恐龍。本劇共有50人,包括工程師,製作者,皮膚製造商,藝術家,畫家,及動畫專家小組參與製作,在墨爾本建造了船塢車間大小的公園
本劇描述了恐龍的演變,由於氣候和地形構造發生變化,導致許多物種消亡的故事。 「與恐龍同行」的恐龍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場景幾乎像一部寫實電影,觀眾看到的食肉恐龍是如何進化到兩條腿走路,以及食草動物如何抵禦了更加靈活的食肉動物。
本劇包括了在世界歷史中地球的大陸分裂,並從三疊紀時期乾旱沙漠過渡給了鬱鬱蔥蔥的綠色草原和後期的侏羅紀時期,包括海洋的形成,火山爆發,森林起火 - 所有導致大規模的彗星撞擊地球的影響,迫使恐龍的滅絕。
紐約時報說,在這次展示恐龍作「異乎尋常的六千五十萬年之後的再現」。
新聞周刊稱 「這是罕見的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娛樂節目」。
在過去30年,馬爾科姆庫克的節目,包括在哈比和獅子,女巫和魔衣櫥都獲得了成功。他製作瑪麗蓮在百老匯大受歡迎並組成倫敦西區的音樂劇。
製片人斯科特法裡斯執導的EFX在拉斯維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演出,這在當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舞臺製作設想。法裡斯已計劃了在芝加哥的16場演出。其中包括了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語言的音樂。最近他主持了在拉斯維加斯Caesars Palace的新月演出。
法裡斯說:「我們的旅程顯示恐龍如何實際上在他們的鼎盛時期- 作為巨大的,有時是可怕的,有時滑稽的怪物 - 爭取生存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恐龍和真正的恐龍一模一樣的移動-所有的怒吼,激動地打著呼嚕等等。」
蒂爾德斯說:「我們在『與恐龍同行』使用的許多技術是從電影借來的。我們開發的基礎是用來控制電子生物動畫故事片的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系統。「
「這些動物十分龐大,甚至20萬噸,我們用所謂彈力網眼面料,填充聚苯乙烯球,在移動時對身體延伸點連接,以用來模仿實際的生物肌肉,脂肪,皮膚。
華納布朗寫了「與恐龍同行」的腳本 - 壯觀的競技場。他是一位很有造詣的作家,其作品包括百老匯樂劇音樂黑白球,由科爾波特和有關書面與作曲家吉米羅伯茨合作而成的。其他作品還包括了在2008年倫敦西區上演的「嘉寶」,並在戲劇和音樂劇「醜聞」中創作了音樂六便士的新版本。
舞臺整合是由曾獲得過多個獎項的設計師彼得英格蘭擔任的。他設計了2000年雪梨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雪梨新年城市活動,同時他也是國際設計比賽決賽的長期合作夥伴。
燈光設計師約翰雷蒙曾經點燃了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香港的大規模的城市景觀照明,新加坡2002年國慶遊行和新加坡每年一度的濱海灣跨年活動。雷蒙還經常參與澳大利亞的歌劇作品,並曾經與超過30家雪梨舞蹈藝術公司合作。
(責任編輯: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