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航空大學由原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第七飛行學院和第二航空學院於2004年6月9日合併組建成立,是一所以培養飛行人才為主的綜合性高等軍事學府,是中央軍委批准的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空軍主體戰鬥力生成的重要源頭。2017年8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再次進行整編,學校調整為10個校區,分布在4個省的5個城市,主校區坐落「北國春城」吉林長春。
學校前身是1946年3月1日成立的東北老航校,70年來,先後培養14萬餘名軍事航空人才,其中飛行學員近8萬名,有300多名成長為軍職以上領導幹部,湧現出王海、張積慧、劉玉堤、杜鳳瑞等一批空戰英雄,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英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劉洋、張曉光、王亞平等都是我校學員的優秀代表。大學被譽為「飛行員的搖籃」、「英雄的搖籃」、「航天員的搖籃」和「將軍的搖籃」。
學校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近300人,特級飛行員1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近100人;數十人獲評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政府特殊津貼、軍隊高層次人才、全軍優秀教師、軍隊院校育才金銀獎等榮譽,200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教學成果獎等重要獎項。擁有完備的學科專業體系,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構建了與空軍主體戰鬥力建設相配套的學科專業體系,擁有良好的硬體保障條件,一流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各類實驗室、專業教室,信息網絡覆蓋面廣,藏書總量51萬餘冊;擁有豐富的開放辦學資源,先後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聯合培養飛行員。
學校是全軍對外開放單位之一,曾承辦空軍飛行人才培養專題研討會、飛行安全發展建設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定期舉辦飛行學員開學典禮暨航空開放日活動。多層次、多類別對外訪問交流形成良性機制,承辦空軍國際學員周和中外空軍院校長論壇,美國、法國、英國、巴西、印度、朝鮮等國家先後派代表團到我校訪問,學校每年也積極派遣各類技術人員出國考察、進修、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大學現設有軍事學、工學兩大學科群,設有航空飛行與指揮、空中戰勤、航空救生、電子對抗技術與指揮、無人機運用與指揮、裝備仿真技術、情報分析整編、作戰目標保障、部隊組訓管理等多個專業。形成了基礎教育、專業教育、飛行訓練三大教學體系。
專業介紹
航空飛行與指揮
本專業培養適應空天作戰需要,系統掌握軍事航空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航空飛行與指揮人才。首次任職培訓專業為航空飛行與指揮,培養目標為空軍航空兵部隊飛行軍官,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偵察情報
偵察情報專業(航空偵察情報分析整編)是培養適應未來聯合作戰情報保障需求,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和軍官基本素質,能夠系統掌握圖像情報的獲取、處理、分析以及作戰運用的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夠勝任圖像判讀員、軍事情報軍官、情報分析整編和偵察情報參謀等崗位工作的初級指揮軍官。學員畢業授予軍事學學位,招生對象為應屆高高畢業生,學制4年,體檢要求其他專業合格。目前,情報分析整編專業已建成2110專業實驗(習)室3個,並在校外設立供學員崗前培訓的實習基地,師資力量雄厚,多年來已為部隊輸送了大量的情報尖兵。
作戰目標工程
作戰目標工程(作戰目標保障)專業是培養適應未來聯合作戰目標保障需要,培育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和軍官基本素質,系統掌握作戰目標保障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作戰目標分析與應用工作能力,勝任作戰目標保障崗位工作的初級軍官。學員畢業授軍事學學士學位,第一任職崗位為作戰目標參謀或目標保障助理工程師。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學條件優越,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單位。招生對象為高中應屆畢業生,學制4年,體檢要求其他專業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