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重溫校史 推動航海教育發展

2020-12-15 廈門網

  ●集大舉行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倒計時100天活動

  ●抗戰爆發後,集美學校遷至三明大田,被譽為「第二集美學村」

  集大發布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活動主題「乘風破浪,毅行百年」的紀念活動標誌。 (劉金昆攝)

  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陳列館裡模擬還原內遷時期的上課場景。(本報記者林桂楨攝)

  ▲集美航海校友參觀「第二集美學村」,拍照留念。(本報記者林桂楨攝)

  抗戰時期,內遷大田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學生上課。 (資料圖影居提供)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陳自發)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當天,集美大學、集美校友總會、集美校委會代表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集美航海校友,相聚於三明市大田縣的「第二集美學村」,共同參加集美大學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倒計時100天活動。

  今年是陳嘉庚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100年裡,集美航海教育堅持辦學,哪怕是在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對集美學村進行瘋狂轟炸,經請示陳嘉庚先生,1931年,集美學校的水產航海、商業、農業等專業輾轉遷移至大田,繼續辦學。

  因此,這裡被譽為「第二集美學村」、戰時的福建「西南聯大」,在中國航海教育史上一枝獨秀——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是抗戰期間國內唯一一所未停止辦學的航海學校,使戰後中國的航海事業避免了航運骨幹的斷層之殤。

  據悉,今年10月,集美大學將舉辦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慶祝大會和校友聯歡晚會等系列紀念活動。

  銘記 遠離大海深山中辦航海教育

  「這次大田之行讓人震撼,沒想到在距集美160多公裡外的玉田村,還有這麼一段艱難辦學的歷史。」7月11日上午,參觀過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後,寧波校友會的鐘波把照片發到校友群,很多校友表示也要來「第二集美學村」看看。

  「第二集美學村」位於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內,保留著抗戰時期集美學校內遷於此的部分校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海內外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天,來自五湖四海的集美航海校友們相聚於此,重溫動亂年代集美師生艱苦辦學的動人事跡,追思前輩們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培養專才,力挽海權」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門口,寫著這八個大字。一百年前,陳嘉庚目睹舊中國「門戶洞開,強鄰環伺」「海權均操洋人掌握」而深感痛心,於1920年創立集美水產科,1925年改稱水產航海部,1927年定名為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大田縣關工委副主任範立洋介紹:「當年陳嘉庚視察大田水產航海學校時就對學生們講,抗戰一定會勝利,國家一定會用到大家,我們要牢記肩上的責任。」

  改造廟宇、民居作校舍,填平池塘作為操場……在遠離大海的群山中辦航海教育,雖是無奈之舉,卻創造了航運史上的奇蹟——抗日戰爭期間,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是唯一沒有停辦的航海學校,為新中國培養了360名航海人才,為我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航運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嘉庚先生傾資辦學的愛國情懷,是集美校友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辦學,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讓人敬佩。」集大1996級輪機校友林忠從事船舶保障、海洋產品開發,他表示,將積極傳承嘉庚精神和航海人的擔當,拿出課題項目與航海、輪機工程學院合作,為母校航海教育發展做貢獻。

  展望 弘揚嘉庚精神培養海洋人才

  當天,大家站在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前,共同開啟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活動倒計時100天。

  之所以把啟動儀式放在大田,集美大學黨委書記沈燦煌表示,是為了銘記這段烽火歲月中艱苦辦學的歷史和大田人民的深厚情誼,繼承和發揚師生的家國情懷與堅守擔當、艱苦創業與百折不撓的品格精神,「集大將大力推動航海類專業與學科建設,為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集美航海在大田縣玉田村堅持敵後辦學的歷史,是集美航海百年奮鬥史的最好詮譯。」年過八旬的集美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航海老校友任鏡波不辭辛苦多次到大田調研,他說,要不忘過去、珍惜今天,譜寫新時代大航海教育的新篇章。

  集大航海學院院長楊神化表示,將大力弘揚嘉庚精神,秉持「誠毅」校訓,積極服務經濟社會建設,持續推動航海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啟動儀式上,集美大學發布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活動主題「乘風破浪,毅行百年」的紀念活動標誌。紀念活動標誌由集大航海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小白樓」——允恭樓、一根錨和數字「1920-2020」組成,寓意集美航海教育歷經百年,將不忘初心、繼續乘風破浪前行。

  現場,集美航海校友代表與集大航海學院、集大輪機工程學院領導籤署了多項捐贈及合作共建協議,並舉行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座談會,共同為集大航海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獻計獻力。

  連結 推進對口協作 續寫歷史情緣

  回望烽火歲月,集美師生與大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水產航海學校要搞淡水養殖,鄉親們幫忙物色了地盤,挖掘魚池;航海訓練要搭跳水高臺,鄉親們幫忙選定河段,掏築深池,還從自家山上砍來木料;農林學校農科所辦實驗農場沒土地,鄉親們讓出了20多畝水田……在大田人的無私支援下,集美學校才能得以延續。

  2017年7月14日,集美大學與大田縣籤訂對口支持協作框架協議,續寫集大師生與大田人民的歷史情緣,傳承與弘揚嘉庚精神。

  在7月11日的活動啟動儀式上,集大表示,將繼續推進對口支持協作框架的落地見效,確保在人才培養、經濟發展規劃、科技服務、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社區服務等重點服務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共謀發展。

  母校內遷大田 校友支援任教

  集美學校內遷大田期間,校友同心協力支援母校,湧現出了陳維風「千裡走單騎」和俞文農「離船從教」等感人故事,被傳為佳話。

  1940年,在廣東工作的集美水產航海校友陳維風接到陳嘉庚的電報,戰亂內遷的母校專業師資奇缺。他毅然放棄穩定的工作,忍痛告別病榻上的妻子,買了一對籮筐,一頭挑著5歲的幼女,一頭挑著行李被窩,一路風餐露宿、艱難跋涉了20餘天抵達大田,出任水產航海部主任。原來,在他從集美水產航海科畢業後,陳嘉庚曾資助他赴日本留學四年。

  集美水產航海學校畢業生俞文農,曾是世界為數不多的萬噸遠洋輪船長。1938年起,俞文農在英國「尼爾斯莫拉」號萬噸遠洋輪上接陳嘉庚電報,希望回國從教、為母校分憂。船舶靠岸後,俞文農放棄高額的工資,並賠付了巨額違約金,只帶了幾本航海專業書漂洋過海回國,到大田任教。

相關焦點

  • 【百年航海④】人物篇——集美航海「總教頭」和漁航二組的「三劍客」:張君一與陳維風、巫忠遠和黃文灃
    1929年,張君一鑑於冷藏庫與水產品關係巨大,我國冷藏事業尚未發達,建議省建設廳於1930年建築冷藏庫,但未等落成,張君一就離職了,又回集美學校工作,擔任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校務執行委員會委員兼事務科主任,後前往臺灣。張君一1921年4月來集美擔任水產科教員、兼任「集美一號」「集美二號」船長,為學校的發展作出明顯的貢獻,在水產航海界也有相當的名望,對集美水產航海教育影響深遠。
  • 福建省雙一流高校,集美大學分數線,航海類特色重點大學!
    導讀:福建省雙一流高校,集美大學2019年錄取分數線,航海類特色重點大學!學校簡介:集美大學地處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原國家海洋局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
  • 建設一流大學!集美大學與航空協會籤訂協議,集美大學真的極美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業,中國航空學會秘書長姚俊臣,集美大學黨委書記沈燦煌,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清彪,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於洪亮,裝備研究院院長楊立保及相關部處、學院負責人,教師代表參加了籤約儀式。
  • 科技對高等航海教育的推動
    科技對高等航海教育的推動 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不斷地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更高層面。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強烈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教育。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技與教育的發展,鄧小平同志曾經審時度勢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同時教育也作用著科技發展。
  • 集美大學101歲,生日快樂!
    1918—2019 集美大學 101周年校慶1918年3月10日,集美師範、中學同時開學。從此,集美大學便開啟了歷史輝煌篇章。
  • 廈門啟動陳嘉庚創辦航海教育、財經教育100周年紀念活動
    「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紀念活動」啟動。供圖中新網廈門10月23日電 (楊伏山 林嫦娥)在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誕辰145周年和集美大學校建校101周年之際,集美大學陸續啟動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財經教育100周年紀念活動,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集大師生代表向陳嘉庚先生銅像敬獻花籃。
  • 集美大學,校名看似民辦,實則百年名校
    說起集美大學,估計一些人一看校名,會想當然以為是一所民辦大學,其實,集美大學是一所擁有厚重歷史底蘊的百年名校,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為什麼叫集美大學呢?可能一些福建本地人也不太清楚,更不要說外地人。
  • 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開課
    圖說: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 學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焦玉玲)昨晚,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第二季「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開課。
  • 集美大學,名字怪怪的,來頭可不小
    相信不少人聽到「集美大學」會有點懵懵的感覺,它在哪裡、有什麼特色、實力如何,怎麼感覺名字有點「野雞」味……可能大家會發出一大串的疑問來,其實集美大學是根紅苗正的公辦重點院校呢,而且它的名字大有來頭,實力也非常強。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一下集美大學。
  • 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示範黨課開講
    今天下午(12月9日),市教衛黨委系統第二季「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上海海事大學「學校史習四史 建設航運強國」示範黨課在該校大禮堂正式開課。該示範黨課共分為憶史鑄魂、學史勵行、知史愛校、以史育人四個篇章,融入了校史、校訓、校歌、校船等元素,展示了校旗語隊、校儀仗隊等學校特色,結合朗誦、話劇、演講、訪談等形式,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深入淺出,為廣大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 【船員培訓機構介紹】集美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船員培訓中心
    集美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學校根據事業發展需要,於2014年12月5日在原集美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和船員培訓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學院堅持「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的辦學理念,全面依託學校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和科研儀器設備,充分發揮多科性大學的整體優勢,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各項業務。學院是福建省知名的繼續教育基地、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我國航海教育和船員培訓的重要基地、我國大陸唯一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授權開展臺灣地區海船船員適任培訓的機構。
  • 集美大學體育教育60載 成為閩省體育專才培養基地
    中新網廈門12月8日電 (楊伏山 林嫦娥)由著名僑領陳嘉庚先生創建的百年名校集美大學,在創校之初就非常重視體育教育。8日,該校舉辦體育教育六十周年紀念慶典,回溯篳路藍縷60載發展歷程。集美大學體育教育的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創辦的福建省體育專科學校,翌年7月,在福建體育專科學校和省體育訓練大隊基礎上成立福建體育學院,是福建省歷史上第一所高等體育學府,奏響福建體育發展史的一個嘹亮音符。1994年10月,福建體育學院與集美學村其他四所院校合併組建集美大學。
  • 集美大學2020高考招生問答!
    集美大學安排在各省提前批的海上專業(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是培養從事海上航運工作專門人才的專業,由於工作性質特殊,不適宜女生報考。2.學前教育:是培養主要從事幼教工作的專業,本專業需要修讀琴法、美術、舞蹈、聲樂等課程,歡迎有上述技能特長或愛好的同學報考。學校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方向如何?有何特色?
  • 百年航海 弦歌悠揚丨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財經教育100周年紀念大會直播預告來啦!
    陳嘉庚目睹舊中國「船舶川行如織,但航權均操洋人掌握」的可悲狀況,發出「開拓海洋 力挽海權」的吶喊,1920年在集美學校開辦水產科,培養多數之漁業行業中堅人才,以「內利民生,外振國權」。這一時期,集美航海教育經歷了開創、改進、播遷以及復員四個階段,歷經滄桑依然弦歌悠揚,櫛風沐雨而又英才輩出。
  • 大連海事大學參加首屆青少年航海教育論壇
    9月19日,首屆青少年航海教育論壇在山東日照嵐山區文化中心隆重召開。來自航運業界和教育業界關心支持青少年航海教育、致力於航運業可持續發展的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院校機構、企業組織等近150位嘉賓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就我國青少年航海教育展開深度研討。
  • 校史館裡的公開課:南京農業大學四史教育有「校」
    12月23日,一堂以「大學與大地」為主題的「四史」教育公開課在南京農業大學校史館開講,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教育》主編董維春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葛笑如教授聯合授課,通過生動詳實的校史史料與人物故事,結合館藏實物與圖片,在校史中串聯起「四史」,為在場師生鋪展開一幅大學與大地的歷史長卷。
  • 2020「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舉辦嘉庚讚歌專場
    師生自編自排 原創作品講述嘉庚故事  一段聲情並茂的朗誦《永遠的陳嘉庚》拉開了本次音樂會的序幕,集美區青少年宮的小朋友們帶觀眾們重溫陳嘉庚的光輝事跡;緊接著,歌曲《老鄉,我是集美郎》登臺,講述集美區弘揚嘉庚精神、對口幫扶甘肅省和政縣的感人故事……集美師生群眾用自己擅長的文藝形式,唱響了一曲曲動人的嘉庚讚歌
  • 上海海事大學新開兩門通識選修課:《中國航海史》和《中國航運史》
    上海海事大學新增兩門通識選修課《中國航海史》《中國航運史》,正式開課。 《中國航海史》課程從通史與專題史的雙重角度,構築中國航海活動的「經線」、「緯線」,講述中國航海活動的興起、發展、衰落及再興的歷史過程。
  • 集美工業學校與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共建優質生源基地
    中國教育在線訊 5月29日上午,集美工業學校與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優質生源基地」籤約儀式在集美工業學校舉行。集美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領導、集美工業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本次籤約儀式。雙方就共建優質生源基地項目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 職業教育百年傳承 為國育才改善民生
    如今,重溫集美學校抗戰內遷的烽火弦歌歲月,我們仍然感佩於師生們克服困難、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航海訓練要搭臺跳水,師生們選定河段,集體掏築深池;水產科要搞淡水養殖,大田鄉親們幫忙物色地盤,挖掘魚池;農科所辦實驗農場沒土地,鄉親們讓出20多畝水田……烽火歲月裡,兩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大田縣玉田村因此被譽為「第二集美學村」、戰時的福建「西南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