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舉行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倒計時100天活動
●抗戰爆發後,集美學校遷至三明大田,被譽為「第二集美學村」
集大發布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活動主題「乘風破浪,毅行百年」的紀念活動標誌。 (劉金昆攝)
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陳列館裡模擬還原內遷時期的上課場景。(本報記者林桂楨攝)
▲集美航海校友參觀「第二集美學村」,拍照留念。(本報記者林桂楨攝)
抗戰時期,內遷大田的集美水產航海學校學生上課。 (資料圖影居提供)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陳自發)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當天,集美大學、集美校友總會、集美校委會代表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集美航海校友,相聚於三明市大田縣的「第二集美學村」,共同參加集美大學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倒計時100天活動。
今年是陳嘉庚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100年裡,集美航海教育堅持辦學,哪怕是在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對集美學村進行瘋狂轟炸,經請示陳嘉庚先生,1931年,集美學校的水產航海、商業、農業等專業輾轉遷移至大田,繼續辦學。
因此,這裡被譽為「第二集美學村」、戰時的福建「西南聯大」,在中國航海教育史上一枝獨秀——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是抗戰期間國內唯一一所未停止辦學的航海學校,使戰後中國的航海事業避免了航運骨幹的斷層之殤。
據悉,今年10月,集美大學將舉辦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慶祝大會和校友聯歡晚會等系列紀念活動。
銘記 遠離大海深山中辦航海教育
「這次大田之行讓人震撼,沒想到在距集美160多公裡外的玉田村,還有這麼一段艱難辦學的歷史。」7月11日上午,參觀過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後,寧波校友會的鐘波把照片發到校友群,很多校友表示也要來「第二集美學村」看看。
「第二集美學村」位於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內,保留著抗戰時期集美學校內遷於此的部分校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海內外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天,來自五湖四海的集美航海校友們相聚於此,重溫動亂年代集美師生艱苦辦學的動人事跡,追思前輩們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培養專才,力挽海權」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門口,寫著這八個大字。一百年前,陳嘉庚目睹舊中國「門戶洞開,強鄰環伺」「海權均操洋人掌握」而深感痛心,於1920年創立集美水產科,1925年改稱水產航海部,1927年定名為集美水產航海學校。
大田縣關工委副主任範立洋介紹:「當年陳嘉庚視察大田水產航海學校時就對學生們講,抗戰一定會勝利,國家一定會用到大家,我們要牢記肩上的責任。」
改造廟宇、民居作校舍,填平池塘作為操場……在遠離大海的群山中辦航海教育,雖是無奈之舉,卻創造了航運史上的奇蹟——抗日戰爭期間,集美水產航海學校是唯一沒有停辦的航海學校,為新中國培養了360名航海人才,為我國和東南亞地區的航運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嘉庚先生傾資辦學的愛國情懷,是集美校友寶貴的精神財富,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辦學,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讓人敬佩。」集大1996級輪機校友林忠從事船舶保障、海洋產品開發,他表示,將積極傳承嘉庚精神和航海人的擔當,拿出課題項目與航海、輪機工程學院合作,為母校航海教育發展做貢獻。
展望 弘揚嘉庚精神培養海洋人才
當天,大家站在大田集美水產航海學校舊址前,共同開啟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活動倒計時100天。
之所以把啟動儀式放在大田,集美大學黨委書記沈燦煌表示,是為了銘記這段烽火歲月中艱苦辦學的歷史和大田人民的深厚情誼,繼承和發揚師生的家國情懷與堅守擔當、艱苦創業與百折不撓的品格精神,「集大將大力推動航海類專業與學科建設,為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集美航海在大田縣玉田村堅持敵後辦學的歷史,是集美航海百年奮鬥史的最好詮譯。」年過八旬的集美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集美航海老校友任鏡波不辭辛苦多次到大田調研,他說,要不忘過去、珍惜今天,譜寫新時代大航海教育的新篇章。
集大航海學院院長楊神化表示,將大力弘揚嘉庚精神,秉持「誠毅」校訓,積極服務經濟社會建設,持續推動航海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啟動儀式上,集美大學發布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活動主題「乘風破浪,毅行百年」的紀念活動標誌。紀念活動標誌由集大航海學院的標誌性建築「小白樓」——允恭樓、一根錨和數字「1920-2020」組成,寓意集美航海教育歷經百年,將不忘初心、繼續乘風破浪前行。
現場,集美航海校友代表與集大航海學院、集大輪機工程學院領導籤署了多項捐贈及合作共建協議,並舉行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100周年座談會,共同為集大航海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獻計獻力。
連結 推進對口協作 續寫歷史情緣
回望烽火歲月,集美師生與大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水產航海學校要搞淡水養殖,鄉親們幫忙物色了地盤,挖掘魚池;航海訓練要搭跳水高臺,鄉親們幫忙選定河段,掏築深池,還從自家山上砍來木料;農林學校農科所辦實驗農場沒土地,鄉親們讓出了20多畝水田……在大田人的無私支援下,集美學校才能得以延續。
2017年7月14日,集美大學與大田縣籤訂對口支持協作框架協議,續寫集大師生與大田人民的歷史情緣,傳承與弘揚嘉庚精神。
在7月11日的活動啟動儀式上,集大表示,將繼續推進對口支持協作框架的落地見效,確保在人才培養、經濟發展規劃、科技服務、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社區服務等重點服務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共謀發展。
母校內遷大田 校友支援任教
集美學校內遷大田期間,校友同心協力支援母校,湧現出了陳維風「千裡走單騎」和俞文農「離船從教」等感人故事,被傳為佳話。
1940年,在廣東工作的集美水產航海校友陳維風接到陳嘉庚的電報,戰亂內遷的母校專業師資奇缺。他毅然放棄穩定的工作,忍痛告別病榻上的妻子,買了一對籮筐,一頭挑著5歲的幼女,一頭挑著行李被窩,一路風餐露宿、艱難跋涉了20餘天抵達大田,出任水產航海部主任。原來,在他從集美水產航海科畢業後,陳嘉庚曾資助他赴日本留學四年。
集美水產航海學校畢業生俞文農,曾是世界為數不多的萬噸遠洋輪船長。1938年起,俞文農在英國「尼爾斯莫拉」號萬噸遠洋輪上接陳嘉庚電報,希望回國從教、為母校分憂。船舶靠岸後,俞文農放棄高額的工資,並賠付了巨額違約金,只帶了幾本航海專業書漂洋過海回國,到大田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