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啃老也比生賠錢貨強」,6旬老人的話引爭議,被人說無知

2020-12-20 芳芳育兒經

生男生女都一樣。

在過去的人看來,生兒子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生女兒就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為女兒將來要出嫁,而且女兒也不能傳宗接代,也不是社會勞動主力。

所以說,很多人都認為生女兒不是一件好事。那個時候的多數家庭,都是不生兒子就不罷休的,甚至他們還稱女兒為「賠錢貨」。

然而,現在人們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轉變,和那個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很多家長對於生男生女這事兒,也沒那麼在乎,覺得都一樣。

可就算是這樣,仍有一些人依舊留有過去的老舊思想,認為生兒子才好,生女兒就是生了個「賠錢貨」。

張大爺今年已經68歲了,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重男輕女」支持者。

張大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從小張大爺就更喜歡兒子多一些,總是對女兒很兇,而且常常指使女兒做事,女兒做不好就是一頓打罵。

如果是面對兒子的話,張大爺整個人的態度就會軟下來不少,會很溫和,對於兒子犯下的一些錯誤,張大爺也始終是保持一種縱容的態度。

也正是因為張大爺的這種縱容與溺愛,所以說,現在兒子雖然長大了,但卻是個不懂感恩與尊重父母的「啃老族」。

再反觀女兒,她在父親的嚴加管教下,變得格外獨立自主,雖然她明知道父親不喜歡自己,但是還是在努力為父親盡孝。

可張大爺仍然不領情,還會在別人批評他把兒子寵壞了,寵成了一個「啃老族」的時候,反懟對方說:「兒子再啃老,也比女兒強」。

之所以張大爺這樣執著地認為兒子比女兒強,當然也是有原因的。他批評女兒,說女兒雖然常常給自己買東西,但是女兒遠嫁以後回家次數很少,就是一個「賠錢貨」。

外人聽後,都覺得張大爺不知足,但也不好說什麼,就都不再和張大爺討論這些事兒了。

為什麼老人會覺得女兒是「賠錢貨」?

首先,女兒將來是要嫁到別人家去的,在很多人看來,女兒出嫁了,就是徹底離開家了。

雖然說,兒子將來也會結婚,但是按照傳統習俗的話,兒子就算是結婚,也是往家裡帶媳婦,不需要去別人家生活。

但是,如果生的是女兒,女兒結婚了的話,是要跟隨丈夫,嫁到丈夫家的。在過去的人看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了,就基本不回家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都覺得女兒是個「賠錢貨」,將來嫁到別人家就歸別人了,自己養女兒多年都白養了。

其次,女兒不能傳宗接代,女兒生下的孩子要隨別人姓。

人們之所以覺得女兒是「賠錢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覺得女兒將來生下的孩子,不會跟隨家裡的姓氏,而是要跟隨外人的姓氏。

也就是說,生了女兒就相當於自家的香火斷掉了。所以,在那些老人看來,女兒就是「賠錢貨」,生女兒就是賠了。

最後,因為生理原因,女兒不是社會主要勞動力。

之所以人們會覺得生女兒是「賠錢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女兒不是社會主要勞動力。這是因為生理原因,女性在體力上不如男性,所以說,很多人就覺得女性什麼也做不了,沒有工作能力,只能賠錢。

雖然說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仍有很多人留有這種思想,覺得生女兒比生兒子要好,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正確的思想。

如果家長繼續留有這種思想的話,最後不僅會害了女兒,也會害了兒子和自己。

因為留有這種思想的老人,會格外溺愛自己的兒子。在這種溺愛下,兒子就很容易成為一個無法獨立的「廢物」,將來老了以後還會成為一個「啃老族」。

所以說,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正視孩子的性別,平等對待孩子。不管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都應該盡到我們父母應盡的責任,應該給孩子愛。

只有這樣,我們老了以後才能安享晚年,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寄語: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正視孩子的性別,要學會平等對待孩子。

今日話題: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你是如何看待這種思想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探討。

相關焦點

  • 福州:兒子長期啃老不工作,8旬老父親有點絕望:退休金不夠用
    ,往往會把孩子給寵成啃老族在家裡啃老得久就越是不會出門工作,在父母年輕時還好說,有收入足夠提供孩子花銷,等到老得不能工作,退休金就不一定夠孩子啃的,在福州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有位8旬老人被啃得有點絕望了,退休金都不夠自己生活用,還要拿出來給兒子花,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一家三口抱團「啃老」,6旬老人痛哭:都別來找我了!
    因為結婚和生孩子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扛得住的,畢竟現在大部分的八十、九十後,都是獨生子女。這就意味著,年輕的夫婦在結婚和生完孩子之後,不僅需要養育自己的家庭,還需要養育雙方父母,應該就是三個家庭。這樣的壓力是很大的,不僅要養育四個老人,還要養一個孩子,經濟上的壓力是很容易讓人受不了的。如果家庭的收入不高,就沒有辦法支撐起一個家,畢竟老人和小孩兒,都是碎鈔票的機器呀。
  • 7旬夫婦不忍兒子帶一家三口啃老,將其告上法庭:眾人搬出
    7旬夫婦不忍兒子帶一家三口啃老,將其告上法庭:眾人搬出父母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這看起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沒想到的是,在生活中的一些繁瑣小事卻壓垮了多人。近些年出現了一些啃老族,光看字面意思也就是說啃食老人,而事實也是這樣,孩子在成年成家後仍住在家裡花著老人的錢,讓老人幫助自己做任何事,這不就成為一個巨嬰了嗎?
  • 不是非讓老人出錢才是啃老,隱形啃老是壓垮老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感同身受的老人給老人帶娃為子女付出的現象寫了一個打油詩,幾分嘲諷之下,卻是現實的殘忍:是主人吧,說了不算;是客人吧,啥活都幹;是保姆吧,一分不賺;志願者吧,沒人點讚。明著問老人要錢,那是啃老;但是用另一種方式讓老人帶娃和付出體力,同樣也是啃老,只不過比較隱形。那麼,你身邊,有沒有隱形啃老的現象?
  • 「兒子帶媳婦、孫子一起啃老」,這種新型啃老模式,簡直防不勝防
    明明年紀不小,卻依然在家中不願意工作,花父母的錢,更有些人不光自己啃老,更是帶著一家子啃老,那麼這就是所謂的新型啃老模式。,但是依舊有一部分人帶著孩子在家中啃老,花著老人的退休金,試想一下子女啃老已經讓老人感到無奈,那麼再加上孫輩。
  • 奶奶抱著孫子從樓上跳下,老人起訴讓兒子一家搬走,莫再隱形啃老
    隱形啃老之前看到另外一則報導,一對老夫妻將自己的兒子兒媳 告上法庭,要求他們帶著孫子搬出去。原來,老兩口為了兒子辛苦奮鬥多年,給其買了一套兩居室房子 ,為其操辦完婚禮後,因為年齡比較大 ,本想清清靜靜地休息一下。沒想到,隨著孫子的出生 ,小兩口帶著孫子搬到老人家一起住。
  • 兒子一家三口在家「啃老」,7旬夫婦起訴兒子,法院判其搬離
    在上海海澱法院審理的一起家庭糾紛案件中,原告是一對年滿七旬的老夫婦,被告是一對夫婦的兒子,一家三口。老兩口難為兒子一家三口繼續啃老,才下定決心下定決心要將兒子告上法庭,判他一家搬出自家。老兩口都是退休教師,他們在大學校園裡結識、相戀,畢業後也去了同一所公立中學工作,張老師教英語,張老師教音樂。
  • 70歲老人自述:人到晚年,寧願請保姆照顧也不去兒子家被啃老
    導讀現在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想要在社會上和職場上混得像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雖然說科技越來越發達,社會越來越文明,但是機會卻不那麼容易獲得,不想過去的年代可以說是遍地黃金,就出現了許多年輕人在打拼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不容易就開始混日子,或者是尋求家裡的幫助,成為啃老族。
  • 忍受不了「隱形啃老」,7旬夫妻將兒子一家趕出門,日子終於清靜
    「啃老族」是遭人唾棄的人群,可是有一類人,他們有正經的工作,還和父母住在一起,美其名曰照顧父母。可實際上這類人被歸為「隱形啃老」,用一種不為人知的方式,剝削著年邁的父母。一、七旬老人退休十餘年,金錢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兒子李阿婆和丈夫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外人看來,她有些不近人情,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居然要把兒子一家三口趕出家門,甚至要斷絕來往。其實李阿婆也是有苦說不出,年輕的時候李阿婆和丈夫都是體制內的教師,工作體面還受人尊敬。退休以後,兩人的退休金也足夠養老了。
  • 一位70歲老人的心裡話:人到晚年,寧願僱保姆也不去兒子家被啃老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把老人當老人來孝順和尊敬,相反,有些兒女不僅把老人當免費保姆、花老人的錢,還嫌老人付出的不夠、心生怨恨。老人一邊付出著、一邊委屈著,還得一邊擔憂著自己的未來,久而久之,心寒下來,老人也就無論如何都不再願意「伺候」兒子小家了。
  • 一家3口組團「啃老」,60歲老人無奈落淚:兒子,我不用你養老了
    誰知兒子一家不是這麼想的,兒子心想老人身體還算硬朗,於是讓妻子帶著孫子來了老房子居住。王大爺想想這也沒什麼,兒孫繞膝,一家人倒是很熱鬧。不過,兒子一家卻從來沒有出生活費,就連孫子的學費也是老兩口掏出的。平時就連洗個碗洗衣服,這些家務也都落在了老人的頭上。沒過多久,兒子因為好吃懶做被公司辭退了。王大爺勸兒子早點找工作,兒子卻大發脾氣。
  • 河北「立法禁止啃老」:賦予老年人說「不」權利
    這部《條例》引人關注之處在於其明確規定了「已成年且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贍養人要求老年人給予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此規定被諸多媒體解讀為「立法禁止啃老」,繼而引發輿論關注。記者梳理發現,立法向「啃老」說不,河北的此番規定在全國並非首例。
  • 父母嫌兒子一家人啃老,要求兒子搬出房屋,兒子不同意可以嗎
    老漢一紙訴狀將兒子告上法庭,原因竟是不能接受兒子一家人啃老。起訴狀請求法院判令兒子趙先生及妻子牟女士一家人遷出自己家,並要求趙先生返還生活費10萬元。法院審理認為,趙老漢及老伴年事已高,與兒子一家人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兒子脾氣暴躁,經常惹老人生氣不利於老人身心健康,沒有盡到贍養義務,不利於家庭和睦。為緩解家庭成員矛盾,經徵求趙老漢及老伴的意見,老人願意資助趙先生一家人出去租房生活,遂本院判決趙先生一家人在一個月內遷出房屋。
  • 「新型不孝」悄然興起,比啃老更令人痛心,90後子女卻不以為然
    兒子兒媳一家的開銷、孩子日常的生活費用也都是王阿姨承擔,有一次兒媳和王阿姨鬧矛盾,兒媳直接埋怨王阿姨:都怪她讓自己生孩子,才沒有了自由,失去了工作上的晉升空間。這番話卻讓王阿姨傷透了心。王阿姨自認為自己盡心盡力,貼人又貼錢,不顧自己身上的病痛去全力幫助兒子帶孫子,最後卻落得讓人埋怨的後果,真是傷透了心。
  • 不孝子女又出新「套路」,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蒙在鼓裡還不知
    對於老人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孝順自己,不希望自己養出不孝子女。但不孝子女的新套路很多,這些不孝子女的行為比啃老還無恥,老人被蒙在鼓裡卻猶然不知。老人年邁無法幫兒子兒媳帶娃,兒子兒媳不願給老人養老小區的陳大爺和李奶奶已經六十歲了,他們共育有一個兒子,由於兒子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受盡陳大爺與李奶奶的寵愛。
  • 賠錢貨=女兒?雅虎雙關語翻譯引爭議
    [內容速覽]在島內查詢使用率很高的雅虎奇摩字典,,因輸入「賠錢貨」3個字卻出現「a girl」(女孩)或「a daughter」(女兒)的翻譯而引發爭議,島內師生紛紛表示:這種雙關語有性別歧視的感覺
  • 一家三口組隊「啃老」,7旬老人無奈落淚:求求你們別來看我了!
    老王夫妻倆今年70多歲,鄰居都非常羨慕他們,老兩口感情特別好,兒子兒媳和孫女也時常來看望他們,但老王夫妻卻有苦說不出。想當初兒子兒媳剛結婚的時候,面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既要工作還要還貸,老夫妻倆有時候也會拿出錢來幫助他們。
  • 「新型啃老」正悄悄興起,老人毫無察覺,還以為子女「孝順」
    啃老族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個詞,說的是明明到了經濟獨立的年紀,但是仍舊用非常頹廢的姿態應對生活,並且不願出去工作,在家裡面靠著父母坐吃山空,而這樣的人就被稱之為啃老族。不過,隨著啃老族的出現,更多種形式的啃老族"應運而生",並非僅限於這種不出去工作的啃老族。有一類"新型啃老"便是在老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正悄悄興起,甚至還讓老人以為子女非常孝順。
  • 6旬老人不領兩個孫子,卻遭兒媳咒罵,每個月只給老人生活費150元
    6旬老人不領兩個孫子,卻遭兒媳咒罵,每個月只給老人生活費150元作為一個成年人,有了掙錢的能力,卻還要伸手給父母要錢。父母年紀大了,做子女的應該盡本分去贍養照顧老人,而不是從父母的身上榨取其血汗。就像接下來要講述的這位汪老伯一樣,年過六旬,兒子還有逼迫他老兩口帶孩子。兒媳婦還揚言,老棺材,老媽子,你們只有等死了。汪老伯說,之所以和兒子鬧翻,是因為小孫子的原因。之後汪老伯先說了一下,兒子的婚姻情況。他說「兒子汪明在十幾年前結了第一次婚,生下了一雙兒女後,雙方感情不和離了婚,離婚後兩人一人帶一個孩子,於是老人的大孫子便留了下來,這些年跟著她老兩口過日子。
  • 兒媳生女兒婆婆罵賠錢貨,兒子直接把婆婆踹出門:咱們家你最賠錢
    #情感#幾千年來,中國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人們的心中,就算是現代社會倡導男女平等,依然有一些人抱有重男輕女的觀念,認為生女孩就是賠錢貨,生男孩就是吉利。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一個生命,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重,不論是男是女,都擁有被公婷對待的權利。兒媳生女兒婆婆罵賠錢貨,兒子直接把婆婆踹出門:咱們家你最賠錢楊婷和丈夫陳軍是在一個單位工作的同事,因為工作關係,兩個人時常來往,慢慢的有了好感,在一起了,在一起後沒多久,他們就選了一個好日子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