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備考造價離不開看教材,但是如果只想通過看教材就像通過造價考試,這種想法還是有點勉強,有句老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天都按你這樣看書到最後頂多就是大概記得這個知識點,但是一動筆,什麼都給忘了。造價師考試各科目得最佳學習順序能夠讓考生花費更少得精力更快得通過造價師考試。
以下就從四個科目得各自特點和相互之間的聯繫上分析造價師學習順序。
管理&案例
管理和案例的聯繫是最為緊密的,甚至是所有科目中聯繫極其緊密的兩個科目,案例中既有管理中的計算,比如流水施工和工程網絡計劃,又有管理中的理論內容,比如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方案經濟評價,是個比較綜合的科目,這一科可以多看看佑森的趙飛老師,講得點比較細,不過從學習的難度上來看,主要還在於計算方面,所以管理的學習有利於促進案例的學習,專家分析考生同一年報考這兩門是比較合適的。
管理又是很多基礎知識的組合,就是說你要考試,基本的法規和基本的知識都要掌握好,這只是一個基礎,所以這門課放在最開始學。
計價&管理
計價和管理兩者的共同點就是招投標和變更索賠的內容,但是計價中,主要側重於價款的確定,而管理中更側重於相關的程序。不過兩個科目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相對於其他兩個科目都比較簡單。兩者配搭多少有點兒給考生建立自信的味道,他們說「如果報這兩門你都通過不了,那好像也不用考註冊造價工程師了」,這話似乎有些極端,但也頗有道理,雖說註冊一級造價工程師每個科目都很難,但業內一直都覺得計價和管理是其中略為簡單的。計價其實有很多的記憶口訣,很多人都推薦聽楊潤東的課,精準使用,突破死記硬背的誤區,迅速拿下這門科目。
造價計價控制的理論,裡面有很多財務評價的問題,還包括定額編制問題。如果第二門計價與控制學不好,那麼之後案例就會非常的麻煩,很多答題,包括一些表格說法都沒有印象沒辦法理解,這兩個科目的先後順序一定要把握住,就是先學相關知識,然後再學計價控制。
土建&案例
無論土建中的工程量計算還是案例中的工程量計算,都是緊密相關的,土建和案例雖然都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學習可以相輔相成,花費的時間要少於單獨學習兩門的時間。當然,這個組合只適合毅力比較強,悟性比較高和精力比較旺盛的考生。
專業計量這門課,一個是土建,一個是安裝,我們根據大家的專業選報一門就可以了,報這門課的學習和前兩門課基本沒有什麼關係,在知識上沒有衝突跟鋪墊的過程,可以將這門科目安插在中間,或是放什麼地方學習都行。
計價&土建
計價和土建的聯繫就不是很緊密了,計價中主要講解的是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種價款的確定,而土建中主要講解的是與工程相關的地質、構造、材料和施工技術的相關內容。雖然這兩個科目的聯繫不是很緊密,但是這兩個科目都是案例的基礎,其中有很多基礎知識在案例中經常用到,需要考生將其中的知識點牢牢把握。
最後說到這個增項,有的同學問,到底該不該報呢,在新版《造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中有這麼一句話:
考生在報名時可根據實際崗位需要確定報考專業。所以建議,請考生按照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來選擇報考的專業,因為最新政策規定是土木建築工程、安裝工程專業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由交通運輸部負責;水利工程專業由水利部負責。並且,交通運輸工程和水利造價工程師分別是由交通運輸部和水利部進行註冊執業管理。
掌握複習綱要
1、合理安排備考時間
備考一級造價工程師的考生多數都是上班族,學習時間有限,因此就需要科學安排好備考時間,只看書不做題,或者只做題不看書都是不行的;考生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自己的複習內容,善於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複習。
2、以教材為核心緊緊圍繞大綱
一級造價工程師備考要以教材為核心展開,要以考試大綱為標準將教材的內容弄懂學透。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的範圍一般不會超出考試大綱和教材,因此我們的輔導資料或者課件都應該緊扣教材和大綱進行學習。
3、在理解基礎上靈活掌握
一級造價工程師備考的過程中要善於歸類總結,要對知識點融會貫通,梳理各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並加強練習。一級造價工程師四科當中,有一部分是需要記憶的內容,而這些內容都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無需死記硬背。
學會巧答題
一級造價工程師兩門公共課都是選擇題,認真審題,細心勾選。專業課中計量卷面和公共課一樣,也都是選擇題。但是奧妙在最後的40道不定項選擇題,分別為20道管道,20道電氣,考生只要選做其中的20題。建議考生在複習的時候管道與電氣通盤考慮,答題的時候選擇其中最有把握的20道,按單選題做。最後是專業課中的實務,實務是造價最難的一門考試,雖然只有6道題。但全是主管問答題。前5題,20分一道;最後一道「識圖算量」40分,稍有不慎就全軍覆沒了。
備考造價,就是跟時間跟搏鬥,備考一年就已經很艱辛了,您還真準備熬四年嗎?
根據多年數據顯示,考試通過率與學習周期時間長度成正比,尤其是從前一年12月份就開始著手備考的考試,平均一次取證率高達90%。
越早備考,學習越輕鬆,越是臨近考試,就越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別人一天學兩小時,你可以需要學五個小時或是更多才能彌補,相信大部分考友都是工作繁忙的職場人士,想要抽出大量時間其實並不現實,所以,只靠看書真的很難通過考試,不僅要看教材,還要做好備考計劃,配合教學課件、建立知識體系、配合大量習題練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