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章,中國軍人的幾代記憶

2020-12-27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徐平

我軍從紅軍時期起,就佩戴紅領章。建國後,又先後佩戴55式、65式和85式領章。紅領章曾是我軍軍服的特徵之一,給幾代中國軍人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象徵革命的旗幟——紅軍的紅領章

紅軍初創時期,沒有統一的服裝,有什麼穿什麼,更沒有統一的識別標誌。1929年春,紅四軍打下閩西重鎮長汀後,趕製了4000套灰布軍裝,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兩塊紅布領章,象徵革命的紅旗,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作為紅軍的識別標誌。由於當時適逢列寧逝世5周年,為紀念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紅四軍前委決定將4000套灰色軍衣的紅領章上都綴上黑邊,表示紀念。這是紅軍歷史上最早出現紅領章。

關於紅軍紅領章的起源,也有不同的說法。蕭勁光大將在回憶錄中寫道,1930年他在閩西彭楊軍事學校時,「學員、教職員一律穿細布列寧裝。我學習蘇聯的被裝樣子,為部隊設計了紅領章,用兩塊小紅布綴在衣領上,先在學校中實行,後來推廣到部從中去。」

不管怎麼說,紅領章和紅帽徽成了紅軍特有的標誌,各地紅軍也紛紛效仿,穿上了佩戴紅領章的統一軍服。

紅軍的領章為長方形,通常為紅布製成,規格和材料沒有統一規定,也有用呢子、氈子等材料。領章多數為全紅色的,也有的有黑色鑲邊,甚至到1937年在陝北的紅軍主力不少領章還有黑色鑲邊。

紅軍副總參謀長兼紅一方面軍參謀長葉劍英的紅領章比較厚,應該是毛呢一類材料。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的紅軍女戰士,紅領章鑲有黑邊。

但是,不是所有的紅軍都戴紅五星和紅領章。據原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中將回憶: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我們(一方面軍)穿淺灰色衣帽,有紅領章、紅帽徽;四方面軍穿的是黑色衣帽,無紅領章、紅帽徽;所以隨便走到哪裡,一看就非常分明。」

紅軍中的「綠領章部隊」

不過,紅軍的領章也不全是紅色。1930年5月,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的《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規定:領章分步兵、騎兵、炮兵、航空兵、技術兵和職員6種,各以底色和邊色相區分。如步兵為深綠色底黑邊,炮兵為黑底紅邊。有人肯定會問:紅軍哪來的航空兵呀?其實這個草案是為將來紅軍發展提前準備的,這是為加強工農紅軍正規化建設而仿效蘇聯紅軍的做法。當時蘇聯紅軍領章(1924年式)領章分軍服、軍大衣兩種制式,軍服領章為長方形,軍大衣領章為菱形,底色按不同的兵種勤務區分:步兵、騎兵、炮兵、航空兵、技術兵、行政/經濟部門,用邊線區分軍人類別:指揮人員用金色邊,政工人員用紅色邊,技術人員用黑色邊。

蘇聯紅軍24式領章

《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中關於領章兵種色的規定,基本上就是參照蘇聯紅軍領章的區分,只不過領章只有長方形一種。但是,由於部隊分散和戰爭頻繁,加上根據地經濟條件的限制,編制草案規定的此種領章末能實行,紅軍仍普遍佩戴全紅領章。

中央蘇區時,紅軍中曾有過一支佩戴綠領章的特別部隊,它就是成立於1932年、直接隸屬於「國家政治保衛局」的紅軍隊伍中肩負鋤奸保衛工作的「內衛」——「綠領章部隊」。為了跟紅軍中的普通指戰員有所區別,保衛局的工作人員採用了特殊的符號和標誌。他們的領章是綠底紅邊,並且胸前還戴一枚用錫鐵皮(個別的用銀子)做的長30毫米、寬10毫米,刻有「KBU」三個俄文字母的胸章。但時間不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前,綠領章已經停用。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勝利到達陝北後,政治保衛局的機構撤銷,「綠領章部隊」也隨之解散。

電視劇《鐵血紅安》中的「綠領章部隊」(劇照)

八路軍也曾有自己的領章

紅軍改編八路軍、新四軍後,少數人員因工作需要佩戴過國民革命軍的領章,主要是個別高級將領和在國統區的辦事處、通訊處工作人員。

新四軍軍長葉挺佩戴中將領章。

不過八路軍也有自己的領章。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下面這張著名照片是石少華拍攝於1939年5月26日延安楊家嶺抗大門前,照片題名也叫「毛澤東在延安和兩個小八路親切談話」。照片中的兩個小戰士大個兒的叫安定寶,小個兒的叫劉長貴。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個小戰士都穿著八路軍服裝,戴著領章。有些人以為是兒童團,其實他倆可是正規部隊,當時都在抗大(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當通訊員。抗大學員和工作人員均穿著八路軍服裝,所不同的是還佩戴一副抗大領章。領章是黃銅做的,紅底金字,「抗大」兩個字凸出來,分列左右。

毛澤東和兩個小八路。

佩戴「抗大」領章的抗大副校長羅瑞卿。

照片中,羅瑞卿時任抗大副校長,他就佩戴抗大領章。

網上曾有一篇署名何麗的文章《抗大的紅領章》(2012-10-13),回憶她母親在抗大:入學後,母親最興奮的是領到一副嶄新的紅領章。她拿在手裡,覺得沉甸甸的,左看右看,愛不釋手。因為母親心裡明白這幅領章所代表的意義……母親當時是怎樣珍惜她的紅領章呢?那就是,她的上衣永遠整齊,衣領永遠平整,風紀扣永遠扣緊。在她的心目中,紅領章是軍人精神和作風的標誌。母親說,紅領章代表革命。抗大的這幅紅領章,給自己留下的不僅只是回憶,還有刻在心中的革命信念、永不動搖的意志和不懈的人生追求。

許世友將軍在抗大學習時佩戴「抗大」領章。

1944年,美國著名戰地記者哈裡森·福爾曼在延安拍了很多照片,從照片上看,八路軍官兵既有臂章,也有領章。

當時在延安的八路軍部隊為留守兵團。1944年11月,三五九旅南下之前,留守兵團轄三八五旅、三五八旅、三五九旅、警一旅、警三旅、獨一旅、新四旅等部,總兵力52000餘人。留守兵團部隊均有領章,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但除此之外,一般八路軍部隊是沒有領章的。

佩戴紅領章的三五九旅旅長王震。

哈裡森·福爾曼所拍攝的1944年延安一支八路軍隊伍,可以看出指戰員們都有領章。

我軍領章的全盛時期——55式領章

自紅軍時期結束後,我軍在全軍就沒有統一佩戴領章。直到1955年,我軍才重新佩戴領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頭幾年,我軍裝備的是50式軍服,識別標誌為「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也稱符號),沒有領章和肩章。1955年為配合實行軍銜制,全軍換裝55式軍服,佩戴新式帽徽、領章、肩章。

55式領章的種類繁多,是我軍領章的全盛時期。1955年剛授銜時領章分軍銜領章和軍兵種勤務符號領章兩種,士兵佩戴軍銜領章,軍官佩戴軍兵種勤務符號領章。

軍官、士兵領章均為平行四邊形。領章版面顏色:陸軍(防空軍、公安軍)紅色,海軍黑色,空軍天藍色。

軍官領章 沒有軍銜標誌,綴軍兵種及專業勤務符號:

海軍——鐵錨

空軍——八一軍徽和飛鷹兩翼

公安軍——盾牌

炮兵——交叉的古炮

裝甲兵——坦克

工程兵——交叉的鐵鍬和鐵鎬

通信兵——電話、電波和鐵塔

鐵道兵——五星、飛翼、鉗子、鐵錘和錨

汽車兵——汽車頭

騎兵——交叉的馬刀、騎槍和馬蹄鐵

化學兵——氧氣筒

探照燈部隊——探照燈和電光

軍醫——金色襯底的紅十字

獸醫——銀色襯底的紅十字

軍法——盾牌和兩把交叉的寶劍

軍需——紅五星外圍麥穗和齒輪

技術——交叉的鉗子和扳子

文工團——古笙外圍松枝

軍樂——銀色的軍鼓和兩把交叉的銀色小號

體工隊——交叉的劍戟外圍松枝

陸、空軍軍士、兵領章(包括著陸軍服樣式的防空軍、公安軍和海軍岸勤軍士、兵)

上士:1條縱線,3顆小星徽;

中士:1條縱線,2顆小星徽;

下士:1條縱線,1顆小星徽;

上等兵:底版無縱線,2顆小星徽;

兵:底版無縱線,1顆小星徽。

軍士和兵的領章縱橫線為黃色。士兵領章除星徽外,還綴有軍、兵種符號。

另外,當時還設計了一套軍官、士兵的戰時肩章和戰時領章。戰時領章底版及橫線顏色,仍與各軍種、兵種平時領章同,但各軍種、兵種及勤務符號用無光澤的金屬製成。但戰時領章未在實際中使用。

參加1955年國慶觀禮的陸海空三軍軍官,佩戴不同的領章。

體現勤儉節約的58式領章

55式軍服裝備不久,針對新式軍服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部門即提出了修改意見。1958年1月18日,國防部向全軍發布了修改部分現行軍服和肩章、領章的命令。

命令說,根據勤儉建國、勤儉建軍的精神,並使官兵便於勞動操作,適應戰時要求,發揚我軍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節約國家開支,使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服裝質料和制式儘量趨於一致,縮小差別,以增進團結,對我軍部分現行服裝和肩章,領章進行了修改。

陸、海、空軍、志願軍的軍官、學員、文工團員、體工隊員、軍樂團(隊)員,平時佩戴新制式領章,代替原肩章、領章。現行的肩章和領章,仍予保留,在節日、集會、出國或外交等場合佩戴。著領章服時、仍扎武裝帶。新制式領章1958年在全軍內逐步實施。

新制式領章規格、制式的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領章:正紅色底、三面邊沿為金黃色,上綴國徽與一枚金黃色星徽。

將官領章:陸軍為正紅色底,海軍為黑色底,空軍為天藍色底,三面邊沿均為金黃色。

大將——4顆金黃色星徽;

上將——3顆金黃色星徽;

中將——2顆金黃色星徽;

少將——1顆金黃色星徽。

校官領章:陸軍為正紅色底,海軍為黑色底,空軍為天藍色底,上有兩條縱線,三面邊沿均為黃色。

大校——4顆銀白色星徽;

上校——3顆銀白色星徽;

中校——2顆銀白色星徽;

少校——1顆銀白色星徽。

尉官領章:陸軍為正紅色底,海軍為黑色底,空軍為天藍色底,上有一條縱線,三面邊沿均為黃色。

大尉——4顆銀白色星徽;

上尉——3顆銀白色星徽;

中尉——2顆銀白色星徽;

少尉——1顆銀白色星徽;

準尉——無星徽。

學員領章:陸軍為正紅色底,海軍為黑色底,空軍為天藍色底,上有一條縱線,周邊均為黃色。中間綴軍種、兵種或勤務符號。

文工團、軍樂團(隊)員領章:陸軍為正紅色底,海軍為黑色底,空軍為天藍色底。上有五條縱線,周邊均為黃色。中間綴勤務符號。

體工隊員領章:陸軍為正紅色底,海軍為黑色底,空軍為天藍色底,周邊均為黃色,中間綴勤務符號。

海軍軍士、兵大衣及海軍海上(海航)軍士、兵冬常服領章:海軍領章為黑色底,海軍航空兵領章為天藍色底,加綴軍種、兵種或勤務符號。

上士——1條黃色縱線,3顆銀白色星徽;

中士——1條黃色縱線,2顆銀白色星徽;

下士——1條黃色縱線,1顆銀白色星徽;

上等兵——無縱線,2顆銀白色星徽;

列兵——無縱線,1顆銀白色星徽。

黃克誠大將的55式將官冬常服,佩戴58式軍銜領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館)。

老紅軍回來了——65式全紅領章

1964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取消軍銜制。為適應取消軍銜制後新的著裝要求,總參謀部、總後勤部有關部門提出了修改軍隊帽徽、領章和服裝的設想,並搞了幾個方案。軍委常委、辦公會議比較傾向於紅領章、紅五星,恢復老傳統。1965年4月21日,軍委辦公會議審定了新的服裝方案和由總參謀部代軍委起草報送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革現行帽徽、領章和軍帽樣式的請示》的報告。指出「海、空軍領章,不用紅色而分別用黑色和藍色,在群眾中早有牴觸。」「領章上的軍、兵種識別符號,更是十分繁瑣,既不利於保密,又無實際用處,還每年白白浪費二三十噸銅,實在沒有必要……」

5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的帽徽、領章和部分軍裝樣式的決定》,規定從1965年6月1日起,陸、海、空軍和公安部隊,一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

5月25日《解放軍報》發表社論,題為:《促進我軍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其中有一段話:

軍銜制度取消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公安部隊所有部隊人員,一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全紅領章。新的帽徽、領章非常大方、樸素,突出了鮮紅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顆紅星頭上戴,象徵著黨和毛主席的領導;領章是革命紅旗掛兩邊,象徵著我軍非常無產階級化、非常戰鬥化。這種非常鮮明地非常形象地體現了我軍的革命本質和光榮傳統。

1965年6月1日,所有軍人摘下佩戴了將近10年的55式帽徽、領章和肩章。全軍上下無論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從而體現官兵一致的革命傳統。6月1日前後,為配合軍隊換裝,《解放軍報》、《人民日報》等各大報刊發表了許多文章,盛讚紅帽徽、紅領章:《永遠閃光的紅星》、《紅軍的帽徽和領章》、《紅色的星徽紅色的旗》、《一顆紅星頭上戴》《讓紅星永遠放射光輝》、《發揚紅軍老傳統》、《紅光閃閃永不褪色》,等等。

65式全紅領章尺寸比55式領章大,面料為紅色棉平絨布,鮮豔醒目,深得廣大官兵和全國人民的喜愛!

65式全紅領章

領章背面為白棉布,白布上蓋有紅色印戳,註明部隊代號、姓名、血型,為戰場上傷亡軍人採取救護、統計措施提供依據。1974年以前的領章四周為匝線,以後改為膠裱。

領章背面

由於65式領章與55式領章(55式領章面料為呢子)的面料不同,洗後容易褪色和起皺變形。為此,1965年6月10日《解放軍報》專門刊登一篇文章:

怎樣愛護新領章

新領章是用棉平絨製成的。棉平絨的性能和舊領章的呢絨不同,要保持它鮮豔美觀,經久耐用,使用中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平絨的絨毛短,彈性較差,當受到壓力或磨擦以後,絨毛會倒伏。洗時,最好用毛刷或毛巾順著絨毛的倒伏方向輕輕刷洗。不要搓揉,免得變形起皺,或絨毛的倒伏方向不一致。

二、用肥皂洗,洗後要保持平展,放在陰涼處晾乾不要曝曬或烘烤。

三、領章受到磨擦以後,會產生絨毛倒伏方向不一致的現象。這樣一來,由於反光關係,就會顯得顏色深淺不一。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只要順著絨毛的倒伏方向用手理一理就可恢復原狀。

四、縫領章時,要先察看兩隻的顏色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可以把其中一隻調換一下方向再縫。因為調換方向以後,就可以使絨毛倒伏方向一致,顏色相同。

(總後勤部工廠管理部技術處供稿)

65式軍服

當然,由於全紅帽徽、領章過於醒目,不利於隱蔽,近戰時容易成為敵人的瞄準點,1979年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時,有過這方面的教訓,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以至於有些部(分)隊在上戰場前一律把帽徽領章摘掉。

佩戴全紅帽徽、領章的戰士。

具有中國特色的85式領章

上世紀80年代初,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提高軍服質量,我軍組織了軍服改革論證。1980年9月8日,總後勤部呈中央軍委《關於軍隊服裝改革問題的請示》,正式上報軍服改革方案。這次軍服改革是圍繞實行軍銜制進行的,參照1955年實行軍銜時的肩、領章,新設計了一套軍銜肩、領章的樣品,隨同這次改革的服裝一併呈上。

1983年1月27日,總後勤部上報中央軍委《關於恢復軍銜制服裝方案》。3月18日,軍委常委會議審查恢復軍銜制服裝,確定用領章區別軍兵種,用肩章區別軍銜。7月13日,總後勤部向中央軍委請示《關於軍官常服領子樣式和領章綴軍種符號問題》,建議領章綴軍種符號為好。7月14日中央軍委批准總後的請示。

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從1983年8月1日起正式配發新式禮賓服和演出服,佩戴新式領章。這是我軍這次服裝改革的開始。

穿新式軍服的儀仗兵

1984年1月10日,中央軍委批准了服裝改革方案,正式定型生產。新式軍服計劃1985年正式裝備全軍,因此定名為「85式」軍服。

1984年10月1日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受閱部隊全面展示新式軍服。1985年5月1日,全軍正式裝備85式軍服。

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上三軍幹部(軍以上)夏常服,正式配發時改為銀灰色帽風帶。

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女兵方隊

85式領章為呢子底板,陸軍正紅色,海軍黑色,空軍天藍色。幹部領章底板三邊沿鑲金黃色邊,正中綴一顆金黃色五角星;戰士領章無鑲邊,正中綴釘軍種符號。

85式陸海空軍幹部領章

佩戴85式領章的陸軍戰士

未實行的87式領章

1984年1月,中央軍委在批准85式服裝定型生產的同時,指示我軍服裝逐步實行禮服、常服、作訓服系列。1985年初總後勤部組織了被裝總體論證小組,開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986年3月,以三總部的名義將《關於軍服改革方案和定型生產的請示》正式上報中央軍委。這期間,總後勤部有關部門將新服裝主要樣品以模特穿著的形式拍成圖冊,在一定範圍內繼續徵求意見。當時的服裝改革方案大多數都按計劃實行了,也有一些品種、樣式後來修改調整或是取消了。

原方案軍官和士兵夏常服佩戴領花,冬常服佩戴領章。領章與85式相同,只區分軍種,不區分軍銜。後來在實際實行時冬常服也改成與夏常服一樣的領花了。

男將校官冬常服、大衣方案。

女士兵仿毛料冬常服方案。

士兵軍銜標誌有兩個方案:第一方案(左圖)為套式布肩章,用橫條區分軍銜;第二方案(右圖)是採用1955年的士兵軍銜領章。實際採用了第一方案。

最終,87式領章方案沒有實行。

士兵軍銜標誌方案

1987年8月26日中央軍委批准軍銜服裝定型生產,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87系列服裝」。

1988年10月1日,全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同時裝備87式軍服。87式軍服以領花代替了領章,我軍常服從此告別領章。但是客觀地講,從美觀角度看,還是領章效果好。

87式軍服用領花取代了領章

07式作訓服領章——堅守領章的最後陣地

2007年全軍裝備的07式軍服,其中作訓服配用領章。

07迷彩作訓服領章,採取粘貼式平行四邊形領章,領章的邊長為56mm,高是29mm。使用起來很方便。

領章的等級:

軍官:上將至少尉,共10個級別;

士兵:一級軍士長至列兵,共8個級別;

文職幹部:專業技術三級以上,專業技術四級以下,共2個級別:

學員(生長幹部,士官學員)1個級別。

一共是21個等級。

領章底色:陸軍為草綠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天藍色。

07式陸軍作訓服領章

佩戴領章的叢林迷彩和荒漠迷彩作訓服。

曾幾何時,領章是我軍軍服的重要識別標誌,現在的作用似乎越來越小。客觀地講,領章比領花更加鮮明,標識效果更好。當時決定取消領章時,主要是因為領章的綴釘(線縫)太麻煩,現在看來也早已不是問題。

(作者系軍史專家)

相關焦點

  • 承載了幾代青島人記憶的「鈣奶餅乾」要上市了
    伴隨了幾代青島人乃至山東人成長的青島食品創建於1950年,目前已擁有先進的食品生產線22條,主要產品為鈣奶餅乾、休閒類餅乾、花生醬等。其中青食餅乾在2006年獲得「中國名牌」稱號,「青食」商標於2012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 一代中國軍人的記憶:解放鞋 倔老頭穿著它攻克世界難題雷射陀螺
    解放鞋是中國軍人揮之不去的記憶,在中國軍史上應當濃筆重彩地寫上一筆。一雙小小的解放鞋,伴隨中國軍人走過了50多個春秋。解放鞋誕生於1948年,由於國民黨軍隊的全面圍剿,解放區物資供應困難,軍鞋多為農村婦女手工生產的粗布鞋,為了滿足作戰需要,解放鞋就悄然誕生了。
  • 在美國軍人的記憶裡,這些穿著膠鞋,走路悄無聲息的中國士兵,像叢林...
    中國威武之師的軍事裝備,短短幾十年所融入的科技含量,不僅讓我們的士兵無堅不摧,更是讓中國軍事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列裝的第一雙軍鞋就出自這條生產線,在沒有硝煙的大後方,就是在這個略顯侷促的車間裡,為雄赳赳跨過鴨綠江的將士們,生產了幾百萬雙解放鞋,築起了保家衛國的另一道防線。中國的步兵則穿著膠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滲入我方陣地。」,在美國軍人那一年的記憶裡,這些穿著膠鞋,走路悄無聲息的中國士兵,像叢林中的美洲豹一樣可怕。
  • 軍裝見證:三代軍人的青春模樣
    對於出生在軍人家庭的陳萌來說,姥爺姥姥、父親母親,長輩們與軍裝的故事,她從小聽到大。長大後,陳萌時常翻看影集,那些被家人小心珍藏的閃光記憶,深深吸引著她——從黑白照到全彩照,從50式軍服到07式軍服,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70年後的今天,一家三代人的青春模樣,濃縮在一張張軍裝照裡。
  • 記憶中這些軍人喝水的茶杯,你用過哪一款?
    但每次拿出它泡茶喝水時,就會想起:60年前,世界上有一支軍隊,用最劣勢的武器在朝鮮戰場上打得天昏地暗,二戰的王牌遇到了中國王牌的強力抗衡,上甘嶺、下碣隅裡、金城……都離不開使用它們的主人「志願軍」。一杯子一輩子,它雖然沒有現在水杯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怕磕碰、不保溫,但它的激勵作用卻是獨一無二的。所謂軍品搪瓷杯即部隊配發的「軍用茶缸」。
  • 「林記正泉茂綠豆餅」——承載幾代閩南人記憶的中華老字號
    歷經百年風雨洗禮的中華老字號「林記正泉茂」,曾是泉州綠豆餅的代名詞,其獨特口感融進幾代閩南人的記憶。如今,經營「林記正泉茂餅」鋪的是第五代傳人林新章。  記者走進綠豆餅鋪,只見作業臺上,林新章80多歲的老母親、50多歲的太太以及林新章的弟弟、弟媳婦正在忙著製作綠豆餅。  「我們綠豆餅的口味,甜而不膩。
  • 敬禮,中國軍人
    向中國軍人敬禮,這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 一個有著軍人夢想的未來戰士,在心裡一次次重複演練著舉手,敬禮;禮畢,放下。只是為了希望有一天,可以向心中的神聖致以崇高敬禮! 中國軍人,一個聖潔的稱呼;一個光榮的名字。
  • 日本軍人和美國軍人,是如何評價中國軍人的?答案有些出人意料
    所以,在自己最為難的時候,只要有軍人站在身旁,總能感覺非常有安全感。在火車站,如果丟了車票或者是忘了帶身份證,這時候找到軍人,向他們說明原因,總能給人一種特別的安全感。
  • 另一種方式實現軍人夢,蘇州這個「80後」對橄欖綠很痴迷
    一身卡其色的軍便服,剃著和軍人一樣簡短幹練的髮型,撲面而來的硬漢風格,這是陳歡給人的第一印象。幾乎每個男孩從小就有一個軍人夢,「80後」的陳歡當年最喜歡的就是和一群小夥伴端著玩具槍玩「打仗」的遊戲。也就是從那時起,和軍事有關的玩具、書籍成了陳歡的最愛。
  • 八一,致敬「中國軍人」
    93年前,伴隨著南昌城頭的槍聲,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創建和領導人民的光輝歷程。93年光陰似水,93載初心不忘。在93年的不懈奮鬥中,有一群人,他們站在雪域高原的邊防哨所保家衛國,他們站在危險的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的一線守護萬家燈火,他們站在太空探險的最前方扛起中國科技擔當,他們......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中國軍人」,是中華民族永遠不屈的脊梁。  軍旗下面宣誓言,築牢聽黨指揮的忠誠血脈。軍旗獵獵,誓言錚錚。
  • 美日兩國軍人對中國軍人有何評價?出乎預料的中肯與客觀
    在中國的很多場所都有軍人優先的字樣,要知道這四個字是有分量的,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項特殊權利,其他人群無法享受。相信很多人要說為什麼讓軍人優先呢?甚至還有人說當兵的有什麼了不起,現實中的確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 中國女排原創節目《奪冠那一天》,聽幾代女排人講述故事情節
    騰訊體育出品的《奪冠那一天》是一個女排系列訪談的節目,本節目將於3月20日起每周五播出,節目中邀請了幾代女排人,其中有五連冠時期的孫晉芳,楊希;黃金一代的陳忠和指導、隊長馮坤、副攻趙蕊蕊、主攻楊昊;裡約奧運時期的隊長惠若琪;還有老女排陳招娣的女兒郭晨以及著名解說宋世雄等參與錄製。
  • 2020這些和中國軍人有關的瞬間值得銘記!
    轉眼之間2020年已進入尾聲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見證了太多這一年中國軍人一如既往守護著人民無數感人至深的瞬間被定格記錄今天我們一起回顧中國軍人給我們留下的那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畫面除夕夜,解放軍出徵特殊的軍禮今年,來自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的老兵塗伯毅的軍禮,讓無數網友淚目。老人1949年入伍,是首批入朝參戰的志願軍戰士。在1951年農曆大年初九的一場戰鬥中,塗伯毅被美軍飛機投擲的凝固汽油彈嚴重燒傷。
  • 中國軍人高原記憶:寫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中國軍人的高原記憶——寫在第一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之際    新華社拉薩3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 梅世雄、白瑞雪、王逸濤)半個多世紀以來,被稱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發生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巨變;    在120多萬平方公裡的雪域高原邁上富裕
  • 2020,這些和中國軍人有關的瞬間值得銘記
    轉眼之間2020年已進入尾聲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見證了太多這一年中國軍人一如既往守護著人民無數感人至深的瞬間被定格記錄今天解放軍報微信帶大家一起回顧中國軍人給我們留下的那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畫面抗洪一線定格的身影,讓我們看到「00後」軍人拼搏的模樣。他們的肩膀,扛住了責任。
  • 2020,中國軍人帶來滿滿的安全感!
    那一道熟悉的迷彩身影 總是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動 抗疫「戰場」上 他們是扛起使命勇敢衝鋒的逆行者 肆虐洪水中 他們用臂膀築起一道道衝不垮的堤壩 這一年 中國軍人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