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兩年看過最糟心的電視劇是哪個?
《如懿傳》一定榜上有名。
雖然和《延禧攻略》講的是同樣朝代的後宮故事,卻沒有《延禧攻略》中女主角一路披荊斬棘、各種神仙運氣。
相反,《如懿傳》中的如懿,一直活得隱忍克制,執著於年少時的情意,最終卻看盡人心變幻,發出了「蘭因絮果」的感嘆。
如懿為什麼活得如此「窩囊」?
其實,褪去主角光環後的如懿,像極了現實中陷入愛情的女人。
相知
在電視劇中,「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這個詩句,貫穿全劇,也是青櫻弘曆感情的寫照。
他們二人相識於年少,那時候的青櫻出身顯貴,活潑率直,而弘曆因為生母的緣故不受父親待見,性格頗有些敏感。
他們的相戀,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為了能和青櫻一起,弘曆不惜違逆養母的意見。在青櫻姑母獲罪全家受到牽連後,又不顧一切跑到父皇面前一再求情,執意娶了青櫻做側福晉。
雖然不能給她正妻的名分,但是在弘曆心裡,自己最愛的只有青櫻一個。
那時候的他們多美好呀,少年相識,青年相知,在爾虞我詐的後宮之中,他們二人之間卻有著極為難得的純真的感情。
嫁給弘曆後,青櫻的日子並不好過。
前有妃嬪之間的爭風吃醋,後有皇太后的提防不喜。
但是青櫻不怕,因為她知道,不管發生什麼,弘曆都會自始至終相信她,和她站在一起。
為了和弘曆相守到老,青櫻學會了收斂鋒芒,主動化解太后和皇上之間的矛盾,又請求太后給自己賜名。
太后問她:「你最盼望什麼?」
青櫻幾乎想也沒想就回答:「情深義重,兩心相許」。
太后微有動容,便給她賜名「如懿」,並告訴她:「你還年輕,所以不懂得這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難得,能夠如懿,便很不錯。」
那時的如懿怎會知道太后這名字中的深意?
她心裡眼裡,全是弘曆的影子,弘曆說過的那句「有我在,你放心」。不管後宮如何人心叵測,甚至後來她被阿箬出賣,掉入嘉貴人慧貴妃的陷阱,被打入冷宮,她也依然沒有放棄過心中的希望。
她告訴惢心「日子再苦,也要體面」,還在冷宮中種下一株攀援而上的凌霄花。
這個橋段,像極了現實中的愛情。
艱苦時,女人往往會因為男人的承諾,而安於清貧,拼盡全力和男人一起為美好的未來奮鬥。
然而等到一切塵埃落定後,卻往往並沒有活得像自己期待的那樣。
相守
從冷宮出來後,如懿和弘曆並沒有因為生活的磨難出現嫌隙。
尤其是知道了弘曆暗地裡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懿的心中更加認定了,自己沒有愛錯人。
不久,富察皇后去世,弘曆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如懿扶植為皇后,他要和自己所愛的女人一起,俯瞰江山、縱覽天下。
太后對如懿說:
「君心,從來就是這個世上,最難揣摩,最難把握的東西,也是最不可信賴的東西。」
如懿卻對太后剖白心意:
「臣妾不喜歡孤寒高位,可皇上說他孤單,臣妾就只想到他身邊去。」
即便一直走到了皇后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如懿的心中依然沒有絲毫的權勢謀求,她依然守著心中的美好,滿懷期待地和弘曆一起共擔風雨。
她對惢心說:「雖說宮裡的恩寵,今日來,明日走。可我相信皇上跟我的情意,皇上讓我放心,我也盼著能與皇上知心。」
那時的她並不知道,將來等待自己的,會是什麼。
封后大典後,如懿弘曆同遊江南,一路上你儂我儂,就像民間最平凡的一對夫妻。
弘曆對如懿說:「夜霧消散,你我情分不散。」
如懿看著他深情的眼神,滿心歡喜。
但是萬物盛極而衰,此時的如懿沒有想到,他們的愛情,會走到最後那般田地。
相離
後宮之中,佳麗三千,美女如雲。
人到中年的弘曆,漸漸沒有了年少時的模樣,開始變得昏庸、縱情聲色。
尤其是衛嬿婉極其會討皇帝開心,和如懿常常直言勸諫完全不同,弘曆慢慢討厭如懿對自己的各種管束。
如果說迷戀衛嬿婉、懷疑凌雲徹和如懿有私情,弘曆的這些行為傷透了如懿的心。
那麼後來,弘曆對寒香見的痴迷,則徹底讓如懿的幻想破滅。
尤其是當弘曆對如懿訴說自己對寒香見的種種愛意,為了寒香見不惜打了如懿一巴掌後。如懿的心,徹底死了。
在船上,兩個人爆發了劇烈爭吵。
如懿終於受夠了這一切,割下自己的一縷頭髮,對皇上說:「皇上與臣妾曾經結髮為夫妻,如今臣妾,斷髮為祭,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曆。」
這一段,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卓文君的《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或許如懿在最初的歲月裡,有過無數的期冀,但是當一切夢醒後,她選擇了直面現實,和曾經的最愛訣別。
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這何嘗不是放自己一個自由?
弘曆和如懿最後一次相見時,如懿說了這樣一段話:
「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
不久之後,在一個清冷的月夜,如懿寂然離世。
如懿的死給弘曆帶來了很深很深的打擊,但是一切都悔之晚矣。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失去了才後悔當初沒有珍惜。這部電視劇帶給我們的思考,又豈止是一個愛情故事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