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迪培訓機構
哈爾濱市不足40家社會辦學外語機構有聘請外教資質 可在網站查詢學校是否有聘請外教資質 賽爾少兒教育中心、吉的堡少兒英語學校和啟迪培訓機構沒有聘請外國專家資質
近日,媒體報導了一名菲律賓女子籤證過期8年多,仍然在哈爾濱市一家幼兒園授課,非法就業被查出。在哈爾濱市,不少外語培訓機構打出「1對1外教」「雙語教育」等廣告,推出的「全外教」課程很受追捧,而且外教授課學費比中國老師一堂課甚至高出一二百元,外教成了外語學校的招牌。但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省範圍內,包括在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和科研機構任教的正規外教人數不到2000人,哈爾濱市僅有不到40家社會力量開辦的外語機構可以聘請外教。
沒有聘請外教資質 也敢稱證件齊全
很多家長衝著外教而來,每堂課多花上百元學費,這錢是否花得物有所值?記者走訪一些培訓機構,提出想看看外籍教師的相關資質證件,有的機構稱這些證件一般不會出示,還有的機構稱想看資質得交完學費再說。
在佳音英語學校,記者詢問能不能看看外教的相關證件,接待老師說:「我們不敢保證每個外教都有《外國專家證》,但是我們的外教肯定都是發音純正、口語超級棒的。」
在位於南崗區一曼街80號的賽爾少兒教育中心,記者提出要看一下外教的相關資質證明時,接待老師說:「我們這裡的外教都是有證書的,可以給您看,但是必須報名之後才能給看,這是對外教進行保護,我們只針對內部學員才給看。」記者問接待老師,講課的外教來自哪裡,這位老師說:「要是教的好的話,也不用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
贛水路30號的吉的堡少兒英語學校、果園街30-3號的啟迪培訓機構的「口徑」一致:學校和外教的相關資質肯定都有,但屬於個人隱私,得確定在該學校學習之後才能看。然而,記者查詢黑龍江省外國專家局網站了解到,有聘請外國專家資質的學校中,並沒有賽爾少兒教育中心、吉的堡少兒英語學校和啟迪培訓機構。
記者在其中一家培訓學校遇到一位諮詢的家長。她說,學費不低,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當然要了解清楚後才能交錢,外教是否有資質是學校應該給家長提供的信息。連老師是否有資質都不知道,家長怎麼能放心交錢,交完錢後才看有意義嗎?
另一位家長劉女士說,已經給孩子換了3家外語學校了。在上一個外語學校學習時,兒子上了一個月的課程後,她發現「外教」發音不標準,經打聽才知道,「外教」是個俄羅斯留學生,當劉女士要求培訓機構出示「外教」相關證明時,工作人員表示,外教都是經總部招聘、培訓的,證件也都在總部。
業內人士:黑龍江省「黑外教」超過2000人
外語學校聘請外教以及外國人在國內任教,是否需要相關資質呢?記者從省人社廳外國專家工作處了解到,從事外教的語言教師應具有大學學士以上學位和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或具有國際認可的專業教師資格證書,才能在省人社廳外國專家工作處取得《外國專家證》和由省出入境管理局頒發的《外國人員就業證》,並有資格在我省範圍內從事外教工作。另外,外語機構也要取得聘請外教資格認證後,才有資質聘請外教。
當前,一些外語機構雖具有聘請外教的資質,但卻聘請一些沒有資質的外教授課,而一些外語機構連聘請外教的資質都沒有,也在聘請外教。據介紹,截至2013年末,我省有聘請外教資格的213家教育機構中,除中小學外,哈市僅有不到40家社會力量開辦的外語機構可以聘請外教,其中還包括同一所培訓機構的好幾家分校。
據相關人士介紹, 一些西方國家待業青年以旅遊籤證等方式來到中國,與外語培訓機構籤訂短期勞務合同,搖身一變成為「外教」。然而,很多「外教」並無任何教學資質,僅憑母語優勢混飯。由於這些「黑外教」比正規外教工資低,使一些培訓機構鋌而走險。「黑外教」不但加劇了培訓市場的良莠不齊,甚至帶來社會治安問題。「由於一些『黑外教』是非法就業和非法居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隨時可能被驅逐出境,加上他們沒經過省外國專家局的審核,其學歷、工作經歷以及身體是否健康都得不到保證,自然教學質量就沒有保證,學生學習勢必會受影響。」該人士表示,我省範圍內,包括在大中專院校、中小學和科研機構任教的正規外教人數不到2000人,「黑外教」超過2000人。
培訓機構是否有資格聘外教可上網查
哈爾濱市公安局南崗分局出入境管理科鍾震宇警官說,外教授課的培訓機構僅限於證書上所對應的培訓機構,不能在其它培訓機構授課。省人社廳外國專家工作處工作人員表示 ,如果學校及外教無法出示相關行政許可證書和《外國專家證》以證明他們的合法性,學生家長可以通過黑龍江省外國專家局網站http://longjiang.caiep.org/faq/查詢,網站公示了所有有資格聘請外教的學校。
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外國人管理科唐雷科長介紹,《外國專家證》和《外國人員就業證》,二者少其一,都屬於非法就業。對於非法就業的外教,按照相關規定,根據情節不同,將被處5000元罰款,拘留、或是驅逐出境的處罰;對於非法聘請外教的機構,將被處5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罰款。(見習記者 張楊 記者 石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