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蔡志忠至今讀過3萬本書。然而在他的家中,比書籍更吸引人視線的,是牆面上很大一部分用完的筆記本和檔案夾,蔡志忠讀書和別人不同,他讀書很快,且瘋狂記筆記,就像他善於把高深的東方智慧、禪宗化為簡約的語言和畫面一樣,他最想講的是自己如何總結規律和尋找方法。
他書櫃中有1600本的筆記夾,內容從微積分、物理、佛學到古文訓詁,甚至每天的工作時數,都化作一本本厚實的筆記檔案,記錄下他這一生豐富的閱歷。
「我看書特別快,20分鐘就可以看完一本漫畫,200頁的物理書只需3個小時。」他認為一般人不會看書,只是在逐字閱讀,並讓文字沉浮於浩瀚腦海之中,且看完即沉入海底。
看書,應該要像建構房子般,讓每本書的知識,一點點構築成鋼梁、牆壁,並逐步建造成一座完整的房舍。」他看了1000多本的物理書籍,並非將書中的內容完全熟記,而是遇到不一樣的論點、知識,才停下細看。
「新的或錯誤的論述,我要完全搞懂、搞清楚,才會繼續。」這樣的讀書方式,只會讓原有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且鞏固。
看小說,反而慢,因為所有的內容都是新的。」雖然小說需要較多的時間融入、吸收劇情,他依然能融會貫通並解構出幾項結論:
《水滸傳》《封神榜》《太平廣記》等結構,是以一個主角的故事帶出另一個主角的故事。
而有些小說是類似的風格,例如《天方夜譚》也是一個個故事相銜接的構成。
另一種敘述形式,是一人發問多道問題,或眾人發問的方式,例如《散財童子》的「五十三參」或紀伯倫的《先知》《小王子》。
還有一種形式,是以旅行為主軸,沿途上卻不知會遇上什麼怪事,例如《山海經》或《西遊記》。
蔡志忠說,無論看什麼書,都要讓自己的底層功夫更顯紮實,增長智能。很多人讀書,只能叫掃描文字,把書背進大腦,再通過嘴巴講出來,卻完全沒有理解書中的智慧。
他說讀書要進行主題性閱讀。先設定一個主題,然後去閱讀。
他研究物理,先閱讀了160本物理方面的書,然後才開始自己的研究。
「當我選定了主題,就會閱讀相關書籍、深入研究,再轉化成圖畫與文字為心得,無形中更加深了這門學識的印象。」
閱讀的過程,像在建大樓的鋼架,會形成自己的結構體系。
看書學習,就可以找出規律。當他想畫第一本漫畫佛經時,是在閱讀了50多本經書,並前往寺院、道場與法師們談論禪理,之後才匯整出一本《禪說》。
「你如果找到了規律,可以使銀行的鈔票變成自己的戶頭,可以使一個漂亮的女生變成自己的老婆,使一本書暢銷100萬本,使橋牌冠軍的獎盃拿到自己手上……」
蔡志忠特別提醒年輕人,「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刷手機,那個是信息,信息創造不了財富。信息、知識、智能都換不了錢,流動的智慧才能換到」。
「看書,像看電影一樣看著玩,是可以的。但你也可以從書中學會自己需要的技能,然後行動,把自己培養成專家,你就可以比別人厲害100倍。」
/ 劃重點 /11月28日14:00-15:30杭州慶春路購書中心
活動免費對外開放,歡迎小夥伴們前來參加
杭州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將對此次活動進行全程直播(可在天貓搜索店鋪)
關鍵詞 >> 蔡志忠,杭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