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農3期」的羊,正在吃飼料。 (南方周末記者 敬奕步/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5月23日《南方周末》)
在眾牧寶養羊,即使羊死亡,投資人也完全感受不到,「到期只需要贖回本金和利息」。
農戶魯大海在五原縣當地一家牧場飼養了三千隻羊。在散戶中,算中上規模。如果按照眾牧寶12%的資金成本來計算,他根本用不起這麼貴的錢。
眾牧寶合作的5家牧場均為內蒙古力農集團的直屬或關聯公司,而力農集團董事長吳長江正是眾牧寶的創始人。
在雲聯牧場公布的企業債務追償名單中,吳長江與其名下的五原縣力農產業化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赫然在列。
2019年5月18日上午10點,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眾牧寶」開放了第1648期投資標的,開標不久即告售罄。
與普通理財產品不同的是,眾牧寶的投資標的是羊。眾牧寶對外宣稱,投資人可以在平臺上購買真正的羊,每隻羊1000元,而這隻羊正生長在內蒙古河套平原的牧場裡。
眾牧寶創始人之一哈子良不久前在自媒體上公開表示,通過這種模式,社會資金可以進入養羊實體,令養殖業解決流動資金不足的難題;而城市人坐在辦公室就可以享受養羊收益——120天的養殖周期結束後,可贖回本金,並賺取約12%的年化收益率。
自2015年成立以來,眾牧寶靠著「賣羊」生意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哈子良稱,眾牧寶註冊用戶已達15萬人,其中付費用戶約2萬。與此同時,眾牧寶APP顯示,截至2019年5月20日,平臺累計交易額17.39億元,為用戶賺取了6749.97萬元。
「人人都是牧場主」,這一口號聽起來十分美好,但投資者可能不知道的是,眾牧寶合作的5家牧場均屬於內蒙古力農集團,而該集團董事長吳長江正是眾牧寶的創始人。
更危險的是,吳長江以創始人身份代言的另一家類似理財平臺「雲聯牧場」已經爆雷。吳長江及其牧場曾通過雲聯牧場融資,如今卻無法返還投資者。
網際網路「養羊」,究竟是商業模式創新還是理財騙局?
蔡欣在眾牧寶上投資已經一年多了。蔡欣家住河北承德,年近三十,除了上班,日常生活就是帶娃和追星。
2018年,蔡欣剛攢了一筆錢,想去銀行買理財產品,但許多產品設置了「5萬起步」的門檻。蔡欣的錢不夠,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投資了眾牧寶。她第一次只買了一隻羊,120天後贖回成功,嘗到甜頭後,開始大筆買入。
「那會兒年化(收益)率是13.5%,現在降到12%。」蔡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但眾牧寶的收益率仍比大部分理財產品高得多。上周,她剛贖回80隻羊,準備過幾天帶上老公一起買羊。
蔡欣自稱是個「理財傻瓜」,而眾牧寶的收益方式「簡單粗暴」,很適合她——在平臺上輸入買羊數額,系統會直接顯示未來收益。
如今,蔡欣在眾牧寶裡面累計投資近二十萬,但她還是羨慕那些能買幾百隻羊的大客戶,「只有他們有資格免費參加眾牧寶的牧場參觀活動」。
說罷,她主動邀請南方周末記者買羊,並填寫她的「邀請碼」——這是眾牧寶一種吸引流量的辦法,如果成功邀請新人註冊眾牧寶並買羊,平臺將返還邀請人少量金額作為獎勵。
眾牧寶聲稱,牧場在羊圈上方安裝了攝像頭,進行全天拍攝,投資人可通過APP實時觀看。同時,為了與其它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