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網名叫「信小呆」的26歲女生中支付寶大獎,獎品價值超過百萬,豐厚程度讓信小呆當天直接激動的發微博說:「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
當時參與抽獎微博轉發的人數多達300萬,所以信小呆一夜之間成為概率只有三百萬分之一的「中國錦鯉」。
現在大半年過去了,這位2018年度的「頂級錦鯉」究竟過的怎麼樣呢?
在獲得了價值超過一億的「全球免單大禮包」後,她從國企辭職,開始了環球旅行。
半年過去了,她接受採訪坦言:這段經歷並沒有想像中美好。
旅行不能隨心所欲,只能去給她提供獎品的那些地方;為了趕景點,經常半夜三更坐飛機。
不喜歡拍照,但為了活躍社交網站的人氣,不得不天天修片,剪視頻。
獎品也很雞肋,很多項目需要自費,有的酒店只提供一晚免費住宿,一趟玩下來,需要花不少錢。
她還曾在阿拉斯加的郵輪上刷爆信用卡,窘迫到無法下船參加其他活動。
雖然平時也會接一些廣告,但僅能維持出行開支。
快節奏的忙碌,拖垮了信小呆的身體。
因為獎品必須在一年內兌換完,所以她需要充分擠壓自己的時間。每天只能睡2-3個小時,比工作壓力還大。
這半年去醫院的次數,比之前二十幾年加起來都多。
其實,她有機會繼續做一個博主,靠流量賺錢。可她不喜歡被束縛,也不太懂如何去運營。
半年之後兌獎就結束了,自己還沒想好何去何從。「也許會找個工作,歸於平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成了「錦鯉」的擁躉。認為只要「錦鯉附身」,人生就可以一路「躺贏」。
但信小呆的經歷告訴我們,天上掉的餡餅,或許只是黃粱一夢。曇花一現的美好,更充滿變數,無法預知。
茨威格在《斷頭皇后》中說,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有些快樂並非那麼唾手可得,令人豔羨的高光背後,常有我們想像不到的焦慮和艱難。
通過僥倖上位的人生,會在一定程度遭到反撲。
只有用強大的實力,為運氣兜底,才能給自己絕對的安全感。
這是一個全民信仰「錦鯉文化」的社會。
在「時代精神」的洪流中,我們裹挾著小小私心,瘋狂轉發楊超越,轉發奚夢瑤,期待一路躺贏。
然而,一夜暴富的人生,真的那麼美好嗎?
幸運的背後,又有多少人深陷漩渦,迷失在燈紅酒綠的名利場?
25歲的湖南打工仔陳某,休假的時候,隨手在街邊買了兩注福利彩票,沒想到居然中了1000萬。
但好運沒能重啟他的人生,反而將他拖入巨大深淵。
成為暴發戶後,他開始肆意揮霍。不僅買房買車亂投資,還迷上賭博,甚至拋棄了自己的結髮妻子。
4年過後,因為投資不善,陳某變得一貧如洗,房車都被抵押出去。
為了維持生活,他惡意透支信用卡19萬餘元。被警方抓住時,身上僅剩80塊錢。
陳某一夜暴富的快樂,我們可以想像。但短暫風光後的潦倒悔恨,更令人無限唏噓。
對於許多人來說,中大獎往往意味著人生的轉折,有機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人生就是一出悲喜劇。
當自身底氣敵不過好運的暴擊,德不配位的幸運,就成了甜蜜的負擔。最終留給自己的,只是生活的一地雞毛。
美國曾經做過一份研究,三分之一的彩票中獎者都在3-5年內宣布破產。
之後,諸如離婚、嗑藥、賭博、酗酒等一系列負面效應也會接踵而來。
這是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沒有能力消化如此巨額財富。這種被天降橫財砸中的喜悅,會以驚人的速度消散。
6600萬大獎得主羅伊-吉布尼,21年後宣告破產
所以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新聞:
單身媽媽中11億巨獎後因吸毒被捕;
警察中3000萬後離婚,暴揍新歡坐牢;
窮小子彩票中獎千萬,5年揮霍一空成為逃犯;
.
有的時候,自以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事實上,大部分人過得更落敗了。
因為財富需要運氣,更需要眼光、自律、智慧、勇氣,這不是一次中彩能夠解決的問題。
你永遠只可能得到你能夠配得上的東西。
十年前,一款沙盤遊戲風靡全球。
它的創始人馬庫斯·泊松,因為不想承擔巨大成功背後的責任,於是將工作室出售給了微軟。
馬庫斯·泊松表示自己並不開心,人生無趣,心中的空虛
他拿到了98.4億元的天價資產,同時在推特上收穫246萬名忠實粉絲,名利雙收。
一夜暴富後,泊松過上了極其奢靡的生活。
他結束了一年的婚姻,並開始流連於拉斯維加斯的酒吧、賭場和夜總會,常常豪擲千金。
為慶祝遊戲銷售量突破1000萬,他承包了私人飛機,買下超跑,組織員工免費參加豪華遊艇派對。
然而,人前有多光鮮,獨處時就有多麼空虛。
他在推特上說,巨額財富讓他感受不到挑戰,只有前所未有的孤獨。
「每天和一大堆朋友、名人開Party,我想要的都有了,但從沒覺得這麼無聊。」
「你沒理由繼續努力,也無法維持以往的人際關係.」
從「無聊的電腦編程員」到人人豔羨的億萬富翁,馬庫斯·泊松的一生何其幸運。
然而,這份幸運是加冕,也是枷鎖。
它為泊松帶來了一馬平川的後半生,也讓他漸漸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加劇了精神的焦灼。
知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裡格曼說,意義來自歸屬感,致力於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從內在發展出最好的自己。
人生的快樂從來不建立在金錢的多少,而在於自我實現的需要。
只有腳踏實地,不斷體驗生命的起伏,才能獲得精神的富足,才能抵達新的人生高度。
最近看到一則熱搜:全國福彩銷量,近十年來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有網友調侃說,中國人的智商提高了,「2元錢買個希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但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人們面對欲望的誘惑,更加理性堅定了。
他們不再把人生當賭注,將簡單的快樂建立在投機取巧之上,而是懷抱平常之心,看淡得不到的東西,也能珍惜已擁有的一切。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東西,年輕人千萬不能碰?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因為它打破了「付出—收穫」、「努力—進步」、「投資—回報」這樣樸素直觀的社會法則。
它弱化了奮鬥的過程,消弭了一路「升級打怪」的生命張力,讓成功之路似乎變得輕而易舉。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麻痺人的心智,磨滅大家的志氣熱情,漸而走入生活的誤區。
錦鯉也好,彩票也罷,都非常符合這個標準。
在電影《有完沒完》裡,範老師說過一句話,很耐人尋味:
幸福就是我餓了,看見別人手裡拿個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看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兒了,你就比我幸福!
金錢是一切生活的基礎,它的確不可或缺,但真正富足的人生,不該以此為唯一標準。
一旦衡量指標只剩金錢,陷入空虛迷茫就是必然的了。
就拿馬雲來說吧,他已經那麼有錢了,為什麼不把錢拿來遊山玩水,享受生活,反倒是一直夜以繼日的工作?
馬斯洛的一套心理學理論給出了很好的解釋:人有五種需求,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後再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五種需求,是人一生的發展歷程,每個人都不例外,馬雲也一樣。
你獲得金錢的方式,及使用金錢的方法,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後面的路。跌入深淵,還是飛得更高,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一個人想要長期保持快樂,只靠錢遠遠是不夠的。
自我實現,才是一個人快樂的起始和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