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張的兒子今年讀小學一年級,就讀的是對口的公辦學校。期中考試後,老師沒有公布任何排名,但公布了單科和總分的各分數段人數。家長只要把孩子的成績對照下,很容易就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班級裡排到什麼位置。
由於是公民同招,班級裡的孩子差距非常大。小張的兒子沒有上過任何學前班,也沒有上過幼小銜接課程。所有的知識全是幼兒園學的,期中考試成績自然是不理想。
單科成績基本全在倒數5名之內,總分倒數第二。這個成績看得小張心驚肉跳,倒數不怕,問題是和平均分的差距有點大,總分比平均分少了近20分。
小張拿到成績後第一個思考的是,是否需要給孩子報課外班補習一下,一年級就這麼大差距,到5年級那還不直接廢了?於是小張專門去學校徵求了班主任老師的意見。
班主任老師坦率地和小張說,這個班孩子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有的孩子入學時的水平直接去讀二年級也一點問題沒有,但也有和小張兒子一樣什麼都不會的,考試成績有差異很正常。
但小張兒子的問題並不是沒有提前學,班級裡一樣有沒有提前學的,但這些孩子考試成績卻不差,更不像小張兒子這樣連最基本的運算都錯得離譜。
他們只是在一些需要邏輯思維等開拓型題目上丟分,問題在眼界不夠開闊,基礎的東西還是學得不錯。這部分孩子和其他孩子雖然有一點差距,但問題不大。
而小張兒子則是完全沒有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具體體現在上課坐不住,經常走神,不專心聽老師講課。而在課後,因為減負,學校沒有布置回家作業。一般情況下,僅靠上課時候的練習,而沒有一定的作業量的練習,要牢固掌握學到的知識是不現實的。
顯然,小張兒子回家也沒有相應的練習,幾個方面加起來,成績墊底也是很正常的事。
小張問老師是否需要報課外補習班的時候,老師給出了否定的意見。
班主任老師不建議小張給兒子去報課外補習班。她的意見是,小張兒子目前最主要的是需要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也就是要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所謂良好的學習習慣很簡單,上課認真聽講,不走神,除了學校的練習外,回家適當地做一些課外練習就可。但要注意回家做練習要高效,不能磨時間。這些需要家庭配合。如果可能的話能做一些課外閱讀就更好。
而如果去報課外補習班,除了提前學,對於學習習慣的養成沒多大的幫助。而以小張兒子這樣的學習態度,上補習班多半是浪費時間,能聽進去多少真的是只有天知道了。
只要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跟上大部隊,不被拉下,到三年級發下力,實現逆襲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相反,一二年級沒有養成好習慣,隨便混到三年級,到三年級依然被大部隊甩開一大截的話,想在4-5年級翻身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她的教學經驗上還沒碰到過這樣的事。
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小學低年級的成績。會覺得一二年級的成績不算什麼,隨便混混就行,到了小學高年級發下力就行。這種觀念是極其錯誤的。
為什麼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落後,無非是兩個原因。
一個是其他孩子提前學了,但要知道,這些孩子一年級提前學了,三四年級一樣也會提前學,他們並不會停下來等你。
另一個是如果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不如那些提前學的孩子,也不至於落後這麼多,有心的家長隨便看下孩子平時的作業,考試的卷子,分析一下就很容易得出結論。
既然落後了,無論什麼時候想要趕上,無非是兩個辦法,一個是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學,一個是用比別人更高的效率學。只有這樣,才能把差距縮短,乃至超越。
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學,無非是課後補習,多做練習等等。但幾乎所有的老師都不會贊成這個做法。原因很簡單,時間是有限的,你用更多的時間學,你怎麼知道別人花的時間會比你少?這樣的比拼是惡性競爭,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身體。
只有用比別人更高的效率學才是王道。這也是所有的老師一直要求的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的。
因此,小學低年級成績差點,這不要緊,關鍵是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才是以後逆襲的資本。是以後翻身的保障。
事實上,任何一個有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成績就不可能差到哪兒去,即使不在班級名列前茅,至少也是中遊偏上。
那些一二年級成績墊底的孩子,不可能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這部分孩子,家長一定要和學校配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不然別說以後逆襲,不被拉得更遠已經算是幸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