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歲男孩腦袋越長越斜 醫生檢查後發現事情嚴重)
問:寶寶102天,頭總是向一邊斜,怎麼辦?
答:是不是有點歪脖子了?睡覺的時候把寶寶的頭放平睡,堅持睡,睡幾天就好。我家寶寶也是總歪腦袋,有時候厲害了就像掉下來似的。
答: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老往一個地方斜,睡覺的時候就睡另一邊。
……
以上是某知識問答網站上的一個問題和回答,很多人憑藉經驗認為孩子的頭如果「斜」的,只要睡「對」了就會好了。但兒科醫生要告訴你,這種認知是錯誤的,不重視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半歲男孩頭型越長越斜
來自貴州的豪豪,出生時就被發現腦袋是斜的,但家裡的老人憑經驗認為——睡「好」一點就可以糾正了。但是豪豪半歲時,家長越發覺孩子的頭型不對稱,眼眶和額頭一邊低一邊高,脖子也跟著斜向一側,於是便帶著豪豪在當地幾家醫院就診。醫生均診斷出豪豪是兒童較為常見的肌性斜頸,建議先行手法矯正。可是看著孩子的小腦袋日益長「斜」,並沒有好轉的趨勢,焦急的父母決定帶著已經11個月大的豪豪到重醫兒童醫院就診。
「第一次看到孩子時,孩子的顱縫已有不同程度的閉合,顱腔發育畸形,屬於症候群類型的顱腔畸形,由於兩側的顱縫閉合程度不同,導致孩子的眼眶歪斜、眼睛斜視,並合併有斜頸,的確很容易和兒童常見的肌性斜頸混淆。」重醫兒童醫院神經外科李祿生副主任醫師介紹說。
手術前
要趁早治療 嚴重可影響大腦發育
經過進一步檢查,CT報告顯示豪豪的顱縫早閉已導致嚴重的顱內高壓,並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鈣和骨質疏鬆,顱骨表面呈篩網狀。
「由於畸形持續加重,不但影響孩子的外觀、視力和運動發育,更重要的是三歲以內的兒童大腦正處於高速發育時期,如不及時解除這件『緊身衣』對大腦發育的限制,最終可導致孩子智力、語言、運動等腦功能發育落後。」李祿生說,豪豪目前的情況必須通過全顱腔整形術來改善,同時還要進行顱腔擴容。為了能讓顱腔恢復相對正常的形態,術中需要將眶骨、額骨、頂骨、顳骨及枕骨切開、截骨整形、移動,最後重新固定。
整個手術過程幾乎需要暴露整個頭顱,手術創面非常大,出血量也很大,而此時豪豪雖然處於手術的最佳年齡,但由於多顱縫早閉病情複雜,加上體重不足10公斤,術中風險隨之增大。
經過反覆討論,神經外科團隊聯合麻醉醫生、手術護士、手術醫生、重症監護醫護等多學科團隊,決定運用3D列印技術、計算機輔助模擬手術、自體血液回收、血栓彈力圖、低體重兒術後鎮痛等先進技術手段縮短手術時間、控制凝血功能紊亂。最後,李祿生和團隊克服困難,用時5小時,成功為豪豪實施了全顱腔整形+顱腔擴容術。目前,豪豪的顱腔已恢復相對正常狀態。
手術後
睡姿要正確!體位性顱腔畸形在我國發病率較高
據李祿生介紹,除先天性顱縫早閉,顱腔畸形還包括體位性顱腔畸形和腦發育不良造成的「小頭」畸形等。
體位性顱腔畸形是胎兒期或嬰兒期時不恰當的體位原因造成,寶寶的頭顱受到不均衡的局部壓迫導致顱腔形狀異常,常出現斜頭畸形、短頭畸形等。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影響,體位性顱腔畸形在我國發病率較高。
「有些父母喜歡讓寶寶睡個平頭,長期讓其採取仰臥位的睡姿,造成短頭畸形。」李祿生說,輕型和中型體位性顱腔畸形可通過早期調整體位及睡姿等人為幹預及時進行糾正,重型畸形除人為幹預,還需要佩戴矯形頭盔。如果體位性顱腔畸形不加幹預,除影響顱腔本身的形狀,還可對面部器官造成影響,如咽鼓管變形,可使中耳炎發病率提高等。
此外還有一類少見的「小頭」畸形,由於腦發育異常造成,這類孩子顱骨本身沒有問題,不需要外科手術,如神經功能落後,需要康復科和特殊教育機構介入。
李祿生提醒,單從外觀看,一些顱縫早閉造成的顱腔畸形與體位性顱腔畸形很難區分開來,需要專業的神經外科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鑑別,如果將顱縫早閉誤認、誤診為體位性顱腔畸形,將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