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院士:極簡微積分

2021-03-01 和樂數學

編者按:我們曾推過林院士的一些文章,如 《找出酵母,由厚變薄|林群院士談數學教材減負的哲學》,《林群院士:我在廈大的老師李文清(附李文清傳)》。實際上,我們還推過林院士對漫天帽子飛亂象的批評(可惜後來刪除了)。現在國家領導人強調科研評價不惟論文。林群院士有個外號叫「微積分爺爺」。他近年來傾盡全身心血普及微積分。感謝林院士授權推出。

讓我們從微積分書堆爬出來,究竟它在幹什麼?多則惑,主題應集中到一點(即主要矛盾),那應是阿基米德開始抓的面積問題,也是當今日常話題,應屬大眾數學,應滲入中小學教材,列入義務教育。

回顧:

長方形面積=長×寬.

弧形地板(下左)面積怎麼算?若用長方條鋪地板(下右)怎麼也蓋不滿∴ 

弧形面積≠長方條面積之和

微積分破解這道難題,給出精準解法:利用轉換公式,將面積一下轉換到求高(一根高勝過萬根長方條)

油餅的面積 = 另一油條的高(萬物皆數) (1)

(行話:曲線下的面積=另一曲線的高)

這個微積分一個主題(面積)、一個定理(油餅=油條),將用最少概念(如角度)與最短證明(僅2句). 打的閃電戰、速戰速決,屬極簡主義

秘訣何在:究竟油餅轉到哪油條(或曲線下的面積轉到哪曲線的高)?

先猜後證(數學兩種本領:既會猜測,又會證明——這正我們提倡的教學方式)

1. 大眾數學大眾一起猜

第一步:生活體驗、真情實景:求樹高

發明有偶然,或天時地利:旅遊團參觀一棵老樹,導遊說它年年在長高,有測繪人員來測高。樹高怎麼測呢?砍樹量高?爬樹量高?


光明日報(1997-06-27)人民日報(1997-08-06)科普欄目

我用過三角板,知道構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例如取45度角,便得:高=底,不用砍樹或爬樹(數學的力量:未知變已知,精神變物質)


沒想到,樹下的體驗,竟成了微積分的導火線. 這就是

第二步:由求樹高到微積分(量變)

什麼是微積分?千頭萬緒,不必過問細文末節,只要知道它研究曲邊三角形,就會聯想到將它剖分,使之還原為許多小三角板(陰影部分)或「微分的」直角三角形,讓它們緊貼相應的小曲邊三角形. 畫成像就是

再把這些微分(一個個三角板的高)全部加起來代替曲線全高。當剖分不斷在加密,猜想那些縫在迅速減小(如上右),「微分求和」應變成全高。 這時「求和」(已有確定的值)又說成「積分」(不必糾結於積分的囉嗦定義),於是猜出基本定理:

微分的積分=曲線的全高

(憑畫像來猜,看圖識字,終生難忘)。所以基本定理不過是曲線下的「求高術」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觀正是依靠微積分基本定理:

「只有採取無限小的觀察單位,歷史的微分,並且運用積分的方法(就是得到這些無限小的總和,或微分的積分),我們才有希望了解歷史的規律。」

有人將我們的求高術引入教材與科普書。

微積分「爬山圖」,簡晰易懂,用看不用想

見張景中《不用極限的微積分》以及《全民科學素質學習大綱》(遊春光、謝滿庭執筆)。

以上「微積分求高圖」,想像為「爬山圖」:當山(或上山的纜繩)非常高,這高難算。單體彎彎曲曲,只能走一段再測一段,然後加起來就是總山高。但即使這樣,每一段的高仍然是未知的——把山體看作一個函數,它的具體形式並不知道。於是採取的辦法就是在當前位置作一條切線,然後以切線代替一小段彎曲的山體,進而計算後者的高。還可以看出一個情況:誤差的出現是因為每一小段上用切線代替曲線。如果小段取得特別小,那麼近似的切線就接近真實曲線。更進一步,從變化的角度看,如果小段越來越小,那麼近似山高就越來越接近真實山高。

HKTV《仁心解碼2》

CCTV1《思想的聲音》

https://v.qq.com/x/page/n05502x1u55.html

《科普中國》

https://v.qq.com/x/page/g0533s7rur5.html

第一步求樹高,第二步由樹高帶出山高(量變),但主題(或重點)是面積。

第三步:由山高帶出面積(質變)

求山高靠微分,既然微分=斜率×小底,兩個數相乘,那麼微分就引出一個小長方形面積=斜率×小底。

這裡斜率就是這個小長方形的高。所以每一個微分引出一個小面積.隨著小三角形不斷增多,微分也就不斷增多,小面積也就不斷增多,把這些小面積都加起來應該得到總面積。

或者直接用第二步的求高術:山高,或微分的積分,就是這些小長方形面積的積分,或斜率曲線下的總面積。

下面將山高曲線(上方)對應於斜率曲線(下方),如同一對「連體嬰」

放大後

 

所以,下方就是油餅,上方就是油條,油餅的面積=油條,便一目了然。

總結: 以上只用兩個中學公式:斜率=高/底,長方形面積=長×寬,當取:長=斜率,寬=小底,便使:小長方形面積=斜率×小底=微分,所以猜出總面積=億萬個小面積相加=億萬個微分相加=一條全高,即以一頂億。

:有許多人,一聽「微積分」三個字,就嚇住了……那是因為許多書塞滿了定理與證明,不講道理與發明.以上微積分之旅,由導遊一席話開始,最後又請導遊來講解,只用兩個中學公式,只有說理沒有定理,這應該就是新教學方式的價值所在!

以下細說,針對學過函數 f 與導數(或斜率)f』 的中學生:

曲線 f 的微分=斜率×小高=以斜率為高的小長方形面積

以上兩邊求和:微分相加=小長方形面積相加。

當剖分不斷在加密,左圖那些縫在迅速減小,猜出基本定理的另一解釋:

曲線 f 全高=斜率 f』 曲線下總面積,後者已有一個確定的值,就被表示成積分

或轉換公式(1):油餅 f』 的面積=油條 f 的高。

總結:斜率圖的面積=山高圖的高(所以求面積用斜率的概念)

相關焦點

  • 梁晉陽書記走訪閩籍林群院士
    7月15日,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梁晉陽帶隊赴京走訪部分閩籍院士。恰逢閩籍林群院士迎來80周歲生日,梁晉陽書記對林群院士的壽辰表示祝賀;感謝林群院士長期以來對故鄉福建發展的關心和支持;希望林群院士對福建數學科技人才的培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林群院士對故鄉福建的祝福表示由衷的感謝,非常關心福建當前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願意為福建的發展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 北京實習第2天 – 採訪數學家林群院士
    林院士今年已經八十多歲,卻依舊神採奕奕、健步如飛,帶記者去房間準備採訪時走得比他們還快。  林院士雖然是國寶級的數學家,卻十分謙虛,訪問前他強調自己是普通人,他的數學研究只是針對前人開創的數學理論作出延伸,如果換成別人去努力研究也會有成果。
  • 林群院士:科普工作不賺錢,可我實在放不下—新聞—科學網
    位於中關村東路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裡,中科院院士林群正在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生數學夏令營的學生做演講,內容是一張微積分卡片,卡片上只有一些簡單的圖形和數學關係式。   一說起微積分,談到數學科普,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林群就像回到了年輕時代,渾身充滿了激情。     林群在講解微積分原理   1935年,林群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 教科書把簡單的東西講得太複雜,學微積分只需要一個案例 | 林群院士
    林群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各位聽眾,今天很有幸能跟各位談論一點有關數學的事情。數學知識太多了,我們不可能統統掌握,所以只能在眾多的數學分支裡面,挑選那些最重要的進行學習。你翻開一本教課書,講解微積分要用好幾百頁。我從50年前就開始學微積分了,但是看一些教課書,我看得暈頭轉向,講的內容太多了。許多教科書很煩瑣,大家要警惕。所以我們要把微積分學好,不是讀萬卷書,不是走萬裡路,而是儘量「投機取巧」。
  • 林群院士|怎樣學好數學
    林群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各位聽眾,今天很有幸能跟各位談論一點有關數學的事情。數學知識太多了,我們不可能統統掌握,所以只能在眾多的數學分支裡面,挑選那些最重要的進行學習。什麼是最重要的呢?你翻開一本教課書,講解微積分要用好幾百頁。我從50年前就開始學微積分了,但是看一些教課書,我看得暈頭轉向,講的內容太多了。許多教科書很煩瑣,大家要警惕。所以我們要把微積分學好,不是讀萬卷書,不是走萬裡路,而是儘量「投機取巧」。
  • 林群院士告訴你數學其實很可愛!
    在首都科學講堂,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員林群院士說:"數學很可愛」。 林群中科院院士、數學家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想認識數學,你一定很關心它是從何而來的。變量數學產生於17世紀,大體上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Calculus),即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的數學分支。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曲線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討論。
  • 林群院士 | 教科書把簡單的東西講得太複雜,學微積分只需要一個案例
    林群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各位聽眾,今天很有幸能跟各位談論一點有關數學的事情。你翻開一本教課書,講解微積分要用好幾百頁。我從50年前就開始學微積分了,但是看一些教課書,我看得暈頭轉向,講的內容太多了。許多教科書很煩瑣,大家要警惕。所以我們要把微積分學好,不是讀萬卷書,不是走萬裡路,而是儘量「投機取巧」。
  • 【林群院士】教育和科普都是報國之道
    「無論是教育還是科普,都是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基礎,都是為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這是學者報國的一條途徑。」林群說,「要做的太多,現在我們還只是做了一點點而已。」來源:中國科學報林群, 男,1935年7月生於福建,於1956年廈門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隨即來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
  • 手機QQ如何查看群等級頭銜、群馬甲、群積分
    經常群聊天的朋友就會發現,有些手機黨群成員,喜歡在群裡問自己的群等級,因為在目前的手機QQ群聊窗口界面是看不到自己等級頭銜,所以他們喜歡在群裡問,其實呢,手機QQ可以看自己的群等級馬甲,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手機上看積分不僅電腦上可以看到QQ群的等級頭銜,在手機QQ上也是可以的,以安卓版手機
  • 院士林銀杏葉黃如金,金銀富貴,不妨銀杏林下走一走
    1999年9月,寧波市邀請寧波籍的兩院院士到寧波開會,會後到月湖公園,每人種下了一棵銀杏樹,成為了寧波的院士林。寧波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當時有86位寧波籍院士,到2017年底,寧波已經有115位兩院院士了。現在,寧波院士林的銀杏葉,黃了,黃如金。前人載樹,後人乘涼。這銀杏樹就是。
  • 林群院士:數學不止是拿來「買菜算帳,買房子算平方米」
    中青在線北京7月27日電(實習生 蘇琬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天,在中國科學院聯合湖南廣播電視臺舉辦的「體驗未來」暨《我是未來》看片會活動上,數學家、中科院院士林群講了一則有關數學「未來有什麼用」的故事。    一次上了計程車,司機問他,「你是做什麼的?」
  • 碑林名人之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宗虎
    為了宣傳報導全區文化、教育、科研及企業管理等領域名人的先進事跡和卓越貢獻,更好發揮他們時代標杆和排頭兵的模範帶頭作用,激發名人效應,努力營造尊重名人、學習名人、爭做業界翹楚的濃厚氛圍,近期,區委宣傳部牽頭將全區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兩院院士和文化名人、企業精英進行了梳理,並組織作家採訪撰稿。
  • 《dnf》第七套極天幻翼套上架積分商場怎麼樣 積分商場介紹
    最近遊戲中在積分商場推出了第七期稀有裝扮禮盒,還沒有齊的,差一件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哦。這裡小編就給大家來詳細的介紹一下這次的天空套裝情況,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dnf第七套極天幻翼套上架積分商場詳解 積分商城商品調整:
  • 【南京】浦口區橋林街道林山村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
    中國江蘇網訊 為持續提高轄區居民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及積極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呼籲轄區居民能走出大門、促進消費意識,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林山村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  活動中,居民們自行把家中的廢棄紙盒、衣服、舊手機、舊電器、壞鐵鍋等可回收廢棄物送來,現場稱重並按照10:1的積分兌換衛生紙、醬油、牙刷等生活必需品。
  • ...福建省南方投資有限公司、林聖欽、林群、林有炳、林文盛、林敏...
    原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與被告開封市文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省南方投資有限公司、林聖欽、林群、林有炳、林文盛、林敏、楊鶯合同糾紛一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 告(2019)粵01民初1430號林文盛:    本院受理原告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與被告開封市文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福建省南方投資有限公司、林聖欽、林群、林有炳、林文盛、林敏、楊鶯合同糾紛一案,因你下落不明,
  • ...學院資源與城鄉規劃系首席教授林初昇當選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據英國社會科學院(Academyof Social Sciences)於10月12日正式宣布的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名單,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資源與城鄉規劃系首席教授林初昇當選為英國社會科學院(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中科院院士林群:數學教育面臨「公式太多,思想太少」的難題
    12月22日,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中科科技培訓中心理事長林群在題為《數學的科普之道》的主題演講中這樣說道。「具體到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教授重點和教授難題也不竟相同。大學主要學習的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因為一切高級的數學都是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的各種變化。我們如果把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講清楚了,那大學數學乃至整個數學就比較有譜了。
  • 林群院士告訴你——做數學是倒過來的
    二、數學的用處   微積分有什麼好處呢?   一般我們把彎的東西用切線來代替的時候,我們能做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我們搞了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運用的方法是什麼方法呢?逐家逐戶登記人口,把全國人口加在一起是12.9億,可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很大。
  • 中科院陳木法院士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木法,這位和數字、概率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著名數學家昨日走進南京師範大學的「敬文講壇」,異常「感性」地聊起了數學的魅力,在他眼裡有數學「成癮症」:就像「上了賊船下不來」。講座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追捧」,甚至不乏很多文科專業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