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講的是在聞名中外的黃山景區,奇峰羅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認識」聞、名「等15個生字,會寫」南、部「等9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二至五自然段;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陡峭「等詞語的意思;能用積累的詞語說一處景物,仿照課文的句子,用」像「說說圖片中的石頭,並寫一寫。
緊扣這些目標,我們這樣展開學習: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黃山風景區圖片,導入:黃山有四絕,雲海、奇松、溫泉和怪石,吸引了許多遊客遊覽。今天讓我們跟著課文去旅行,去看看黃山的奇石。
「奇」是什麼意思?(奇怪、奇特、奇妙……)帶著對「奇」的理解,讀讀課題。
初讀課文,感受名字奇
1.初讀課文。
作者介紹了哪些奇石呢?讓我們讀一讀課文吧!出示自讀要求: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詞語多讀幾遍。
(2)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呢?圈一圈名稱。
2.識記生字。
(1)出示第一組詞語:聞名、風景區、安徽省、南部、秀麗神奇、尤其
這些詞語都出現在第一自然段,指導讀準前鼻音「聞」,「聞名」是著名、有名的意思。那「中外聞名」呢?讀準後鼻音「名、景、省」。
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中的哪句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聯繫「黃山四絕」圖片,說一說「秀麗神奇」的意思。
換詞理解「尤其」(特別),指導朗讀第一段。
(2)出示第二組詞語:陡峭、翻滾、金光閃閃、奇形怪狀。
讀一讀,讀準後鼻音「形、狀」。
補充成短語讀一讀:陡峭的山峰、翻滾的雲海、金光閃閃的雄雞、奇形怪狀的巖石,指導讀好「的」字短語:「的」字讀得輕而短。
(3)你圈出了哪些奇石的名字?
隨機出示第三組詞語:
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
讀一讀,你發現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有什麼特點?(有趣、跟動物有關、跟仙有關……)
圖片配詞,「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彈琴」,復現識記「仙」。
齊讀奇石的名字。
3.寫字指導
「巨」的第二筆是橫折,第四筆是豎折;「每」的筆順要注意,第三筆豎折,第五筆是點;「此」左部的筆順是豎、橫、豎、提、撇、豎彎鉤。
學習語段,感受形狀奇
這些黃山石為什麼會叫這些名字?自由讀2至5段,感受黃山石形狀的有趣、神奇。
交流,隨機點撥:
1.學習第2自然段「仙桃石」。
說說從哪裡感受到「仙桃石」的奇特。
(形狀像「一個大桃子」、「從天上飛下來」,「落在石盤上」)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梳理句式結構:這段話先介紹奇石的名字,再說它的形狀。
師生合作讀:師讀名字,生讀形狀。
藉助板書,試著背一背。
2.學習第3自然段「猴子觀海」。
師範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畫面。
交流畫面,朗讀提升。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
聯繫生活理解詞語:陡峭。你覺得「陡峭的山峰」指的是什麼樣的山峰?在插圖中指一指。
聯繫想像的畫面,讀好第一句。
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
圈畫描寫猴子動作的詞,做動作理解「一動不動」。
聯繫圖片,理解「翻滾的雲海」。猴子怎麼能望到翻滾的雲海呢?
做做動作,讀好第二句。
梳理本段句序:這段話先介紹奇石的位置,再介紹奇石的形狀,最後介紹奇石的名字。
男女生合作讀。
孩子們,剛才我們遊覽了「猴子觀海」,如果你是導遊,你會怎樣為大家介紹呢!
同桌自主練習,可以藉助板書或圖片介紹。
3.學法遷移,學習4、5自然段。
小結二、三自然段學法:
(1)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神奇有趣之處。
(2)聯繫上下文或插圖理解詞語意思。
(3)梳理本段句式結構。
(4)練習介紹景點。
(5)試著背一背。
小組合作,遷移學法,自讀自悟四、五自然段,感受自然景色之神奇。匯報交流。
4.課後練習,背誦寫話
引導學生關注各段句式結構的變化,(是先寫奇石的名字還是先寫奇石的樣子),藉助板書或圖片背一背。
小結:這幾段介紹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狀,在描寫形狀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出示課後第二題的兩個句子),讀一讀,仔細觀察課後第二題提供的圖片,展開想像用「像」描述它們的樣子,給它們起名字,再選一張圖片寫下來。
5.學習第六自然段。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如:——引讀第6自然段。
出示「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的圖片,欣賞。
根據這些有趣的名字想像奇石的樣子,結合圖片,選擇一個說一說。
課後拓展,積累語言
課後第三題讀一讀,選幾個詞語說說某處景物。不限詞語個數,可以選擇熟悉的公園或自己旅遊過的景點說一說。
我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