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在說話內容裡,如何避開「話題終結」這個坑?
有朋友在評論裡留言說道「話題終結者」這回事,來盤點一下都是什麼情況。
大概的分了以下三種類型:
一、權威專家型。
面對「權威型」專家,在聊天時,我們可能多遭遇批判,被理性的「專家們」找到邏輯漏洞,並及時填補,然後被科普了很多正確知識。
除非是吵架,特別是菜場吵架,邏輯學者們吵不過大媽(因為聲音夠大就可以不講理),不然任何和和氣氣的場合,感性的聊天都敵不過認真的講科學道理,因為只要你們一講道理,必然是我做錯的地方,我說的越多,就錯的越多,難道我還要保持說話,讓你們接著「挑刺」嗎?自然就沒人說話了。
二、嗯,哦,呵呵。
對方這麼回信息,會讓人覺得他不想跟我聊天了,識趣一點我也甭說了。
要麼就是,想接話也沒法接。你總發這些,難道要我自己唱獨角戲嗎?信息像踢皮球,有來有回才好玩,一個人把球踢出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球彈回來,這個球就是踢丟了。
如果你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參考我昨天發的文章《手把手教你跟異性聊天——如何發起對話》跳過心態建設那段,直接看實操指南,和另一篇《私聊環境》兩篇都在講說什麼。
三、乾脆利落的被拒絕
比如說,我以前經常找豌豆逛街、看電影,後來不找了,因為每次找她都是「不」。
我:看電影嗎?豌豆:不去。我:逛街不?豌豆:不去。
每次都吃閉門羹,我咋可能還會找她嘛。
道理是一樣的,我們每次接到的回覆都是:不知道,不玩,不去,沒時間。我們直接性的體驗就是:被拒絕,被乾脆利落的拒絕,很容易話題終結。
(當然了,我的發起邀約過於簡單粗暴,這個也是原因之一,解決辦法下期再聊。)
由拒絕引發的話題終結,核心問題在於體驗到較強的「被拒絕感」,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表達出我拒絕你的是這件事,但不是你這個人。可以怎麼調整?
1,解釋原因,為何拒絕——事出有因;2,發起下一場的邀約——真實度;3,表示適當的歉意——誠意,重視你的誠意。
不好意思啊,我今天要加班呢,老闆同事都在這,我想走也走不了,下周吧,我再約你好吧。
注意:發起下一場的邀約,一定是真實的,不要「晃」人家,時間長了會形成不靠譜的印象。如果這段時間真的不行,沒法約起來,你可以跟他說清楚你的安排。
老闆都在加班,我想走也走不了,我看看下周哪天有空,下周一要出差去培訓,三天周四回來,晚上要做ppt準備第二天的組會,周末跟客戶約了去打球,唉我好累啊,排這麼滿都沒有休息的時間......
無需多說,對方會理解你的辛苦,不會體驗到強烈的被拒絕。
發起邀約最好加上你的安排過程,表示你是認真思考了這件事,把它放在心上。
下周一出差去個三天,回來要休息一下,周五約你如何?
總之,可以拒絕的,但要講清楚,拒絕不是針對你,是針對事。
四、總結性陳述
辯論的四辯,就是幹這個工作的,總結陳詞,讓後面的人不要再講話了。
聊天裡,經常使用總結性的陳述句,也能起到這個嚴肅效果。
你看現在美國好亂,黑人在街上打砸搶,結果白人也去趁火打劫,然後嫁禍給黑人,可憐他們明明有些鍋不是自己的,卻要背上。人性就是如此。卒
這個就是把開放的話題,鎖死了。如果你喜歡思考點人生,思考點人性,說不定你還會說出,世間一切皆虛無,這類的話。
既然一切皆虛無,還有啥好聊的嘞?
勸愛思考的朋友們,你們愛思考這一點,足夠讓你們腦袋裡有很多想法,可以說出來琢磨切磋,擺脫不要當那個總結陳詞的人,雖然你說的對,而且也不傷人,但確實是把發散的東西鎖死了。
解決辦法:如果你喜歡總結,當然不是不可以。但請總結完了之後,拋出個新的話題。
人性就是如此。但我還看到有白人警察,把一個正在哭泣的黑人孩子摟在胸前安慰他......
五、尬聊
1 純問候類尬聊:
早安晚安在幹嗎忙嗎
2 查戶口式尬聊
你多大了?為什麼這個歲數還不結婚?家裡人不催你嗎?你這個年紀,在我老家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這樣問問題,不怕得出一個「關你屁事」的回答嗎?
如果你真的對答案感興趣,要保證對方可以接受,怎麼發問能讓對方更能接收?
消除敵意的最好方式,是統一陣營。我快被催瘋了,就為結婚這點事。那你呢,家裡人不催你嗎?你這個年紀,在我老家孩子都能打醬油了。每次我媽都這麼催我,她就是盼著早點有個孫子。
每天早晚安:可以問候,但是純粹問候完了沒內容,也是會沒有下文的,要加上信息,問候不是重點,信息才是重點。
總結,話題終結是因為,沒有辦法發生新的信息流動。要允許對方和自己,產生新的信息交流。
如何聊天是個大的話題,也是有關個人幸福感的長久功課。我會持續更新。
如果你有這類困惑,可以關注我,免費獲得深度諮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