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蔡英文。(合成圖)
作者 成溪
近日,「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新館落成典禮,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時,刻意用英語而非中文致辭,與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伊斯在臺上親熱地交頭接耳;在會見AIT主席莫健時不忘「狀告」大陸「打壓」,感謝美國對臺灣的支持,讓臺灣民眾感受到「美國挺你」。很多事實證明,蔡英文的觀感與臺灣民眾往往南轅北轍。當蔡英文覺得「美國挺你」的時侯,臺灣民眾真實感受可能恰恰相反。
的確,這兩年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比如美國總統川普在就職前與蔡英文通電話,去年美國國會通過「2018年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今年川普又籤署了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交往法」等,嚴重衝擊中美關係,屢屢向蔡當局發出錯誤信號。美國一張接一張地打「臺灣牌」,智力稍正常的人都看得出來,商人特性的川普政府是以臺灣作為制衡和挑釁大陸的棋子,用以勒索大陸,換取「美國優先」的利益,而非蔡英文標榜的「民主」與「價值同盟」,美國對民進黨當局的「臺獨」夢並不買單。但是美國的「臺灣牌」卻讓島內的「臺獨」勢力欣喜若狂,讓蔡英文在否認「九二共識」,親美抗中的路上越走越遠,以為可以從中美關係摩擦中撈到渴望已久的「臺獨」機遇。只是對臺灣人民而言,蔡當局毀棄兩岸關係,一昧倒向美國,卻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最明顯的是旅遊業。由於兩岸關係不好,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大減,飯店、遊覽車、旅行社及零售業皆受衝擊,臺灣的旅行收入在去年降至123億美元,創下近四年來最低,與旅行支出相抵之後出現56億美元的逆差,此一逆差之大,也打破了歷年紀錄,與馬英九時期順差逐年升高的狀況正相反。蔡英文執政兩年來,年年都在慶祝來臺觀光人數達千萬。但真相是,2017年,到訪臺灣的遊客遠低於香港、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相比起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到訪旅客人數,臺灣幾乎下滑至墊底。
其次,臺灣投資環境惡化,外資不來,民間投資不振,投資率跌破20%。日前,臺北市美國商會就發出警告,民進黨當局限制、嚴審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將影響跨國企業在全球布局。投資低迷,直接影響民眾就業和薪資收入,導致年輕人和勞工低薪,人才出走。
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開倒車也害慘了臺灣農民。今年臺灣水果豐收,價格卻暴跌。無論是蔡當局一昧卑躬逢迎的美日兩國,還是天天掛在嘴邊「新南向」國家市場,都沒能救臺灣果農於水火之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果農的勞動成果爛在地裡,或是低價收購後拿去餵豬、堆肥。回想在2008年到2016年期間,兩岸在 「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和平發展,大陸對臺灣農產品的採購、合作暢旺。有大陸這個世界最近最大的市場,臺灣水果不愁銷路。
民進黨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和「親美抗中」路線,對臺灣的經濟民生已經造成巨大傷害,對臺灣的對外交往也毫無幫助。無緣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會議等,兩年丟三個「友邦」,其他「友邦」對臺灣的需索更加赤裸裸,除了走回李登輝「金錢外交」的老路,也讓臺灣的尊嚴更受傷害,更令民進黨當局的執政能力備受質疑。
蔡英文上臺以來,民調一直跌跌不休。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6月17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施政僅獲3成3的民眾贊同,不贊同者達5成2,而贊同者多為70歲以上老人、低學歷的鐵桿綠,連南臺灣綠營傳統鐵票都生了鏽。與此同時,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持續上升,首度超過反感的比例,特別是在25-54歲青壯年族群、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民眾中都有過半數的人對大陸有好感。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這真的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演變」。這也顯示出蔡當局的「聯美抗中」路線得不到大多數臺灣民眾的認同。正如國民黨前民代孫大千才所言:「在美中對奕格局中,臺灣只能處處看著美國的臉色,成為華府『擄人勒贖』的肉票」。對臺灣而言,當蔡英文感受到的「美國挺你」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害你」!
臺灣的經濟民生與兩岸關係有著緊密的關係。兩岸關係好了,臺灣才會更好。民進黨當局惟有改弦更張,順應民意,回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來,當前面臨的許多困局才能迎刃而解。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開打,民進黨當局切勿固執己見,對美國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繼續倒向美國,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甚至火中取慄,企圖從中美搏奕中撈取所謂有「臺獨」機會,因為這樣的機會不存在。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大陸的核心利益所在。為了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大陸會不惜成本來粉碎分裂臺灣的任何圖謀,而美國則只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會不惜一切代價為「臺獨」買單。 (作者 成溪 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