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出了這麼一個新聞,真是讓當媽的揪了一把心。
6個月大的女寶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外公堅持用當地的土方子,用浸泡了高濃度白酒的毛巾包裹住孩子,覺得可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外公的這個錯誤做法,直接讓孩子休克、意識模糊。
據新聞中報導,接診的燒傷科醫護人員看到孩子的情況,十分震驚:「女孩全身通紅,一股酒味很嗆人。」若不及時送醫,孩子可能會因酒精中毒而休剋死亡。
哎,看得咱真的是又心疼又氣憤,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迷信用酒精來「治」燙傷呢?
相信大多數家長平時都儘可能小心翼翼地照看著寶寶,但還是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兒,稍不留神,寶寶不是被燙了,就是哪裡受傷了。
尤其是夏天,孩子穿的少、接觸的東西多,意外傷害發生率明顯上升。
家長如果能進行正確的急救處理,能很大程度地減少寶寶所受的傷害。但是處理不好,比如像新聞中的外公,迷信一些民間偏方、土方子,反而會讓寶寶受到更大的傷害。
今天,小武就來給大家講講一些燙傷、割傷等兒童常見的意外傷的處理吧!(PS:文中的所有方法同樣適用於大人)
講完這些寶寶意外傷的科學應急辦法,小武今天還想叨幾句:
我們平時總說,要跟老人搞好關係、對幫忙帶娃的老人心存感激和敬意。
但「孝敬」和「堅持原則」這兩件事,並不矛盾。態度和相處方式上當然要尊重老人,但在科學問題上,作為新時代的媽媽,咱們應該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對於毫無道理的「老偏方」,該拒絕時就拒絕;覺得自己搞不定時,該送醫院就送醫院。
大家平時還見過什麼奇葩的土方子、民間偏方?
來源:年糕媽媽育兒(bb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