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的富豪,許多人都會提到四大富豪,分別是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跟郭得勝。這4個人也是公認最有錢的人。不過劉鑾雄也說了,香港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很多富豪的財富都被大大低估了。
香港的隱形富豪可以說是非常多,有兩個隱形富豪的財富就不亞於四大富豪,其中一個擁有3萬畝地皮,一個則坐擁3萬棟樓。這兩個人一個就是霍英東,另外一個就是邵逸夫了。
霍英東在廣州南沙擁有3萬畝地皮,這些地皮是霍英東在80年代買下的,當時花費了幾十億。這些地皮都位於南沙灣,是南沙最精華的一段。如今南沙的地價大約是1畝1千萬,如果按照1畝1千萬計算,那麼這3萬畝地皮的價格就高達3千億了。
李嘉誠的帳面資產也才2千億,還不及霍英東在南沙的這些地皮。邵逸夫則在中國很多地方擁有3萬棟樓。這些大樓大部分都是很多年之前建設的,如果按照1千萬一棟樓的均價計算,那麼這3萬棟樓就價值3千億了。同樣比李嘉誠的身家更高了。
邵逸夫一生可以得享高壽,霍英東可以患上癌症之後還治療好,那就是因為他們都是大慈善家,正所謂善有善報就是如此了。
邵逸夫跟霍英東其實都不是真正的香港人。他們都是從內地過去的。邵逸夫其實是浙江人。年輕的時候,邵逸夫跟著哥哥在上海發展電影事業。邵逸夫家族是中國電影工業史上最重要的家族之一。
邵逸夫後來又去了南洋發展,在南陽開電影公司,投資電影院等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真正讓邵逸夫成為大企業家,還是他後來到香港發展。邵逸夫到了香港之後,成立了邵氏電影。那個時候邵氏電影就代表了香港電影的一切。邵逸夫在香港投資電影城,開始了香港電影工業化製造的先河。
邵逸夫的才華讓香港進入了東方好萊塢的時代。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的製造水準非常高,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跟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才。邵逸夫也靠著電影積攢了龐大的財富。嘉禾等等電影公司,其實都是後來從邵氏那裡分出來的。
60年代之後,邵逸夫又入股了TVB,開始了香港電視臺的時代。TVB製造的電視劇,曾經引領了中國一個時代。邵逸夫一生不僅僅貢獻給了中國電影跟電視劇,還貢獻給了中國慈善事業。
邵逸夫累計捐款超過了百億,去世之前,邵逸夫還建立了邵逸夫慈善基金,繼續為慈善發揮重要作用。邵逸夫留下的150億資產沒有留給子女,而是全部捐給了邵逸夫慈善基金。
霍英東則是廣州人。他的父親當年是香港的一個船家,他們一家人最初也是生活在船上。霍英東的父親因病去世之後,霍英東的兩個哥哥也在海難中去世了。霍英東不得不撐起了整個家庭。當時霍英東才13歲,他去碼頭上當苦力賺錢養家。
不過因為年紀太小了,所以霍英東的身體被壓壞了,只能放棄了當苦力。母親把船賣掉了,然後一家人上岸了,在岸邊開了一個小小的雜貨店。幾年之後,霍英東年紀大了,於是決定重操父親舊業,他買了一條船,然後跟何鴻燊合作。
霍英東負責去東海挖海草,然後何鴻燊負責在澳門銷售。後來霍英東找到了一批戰後物資,他先找到了買家,然後再出手買下,一來一回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巨款3萬多元。
霍英東只能不斷利用戰後物資賺錢,同時把賺來的錢用來擴充自己的船隊,到了50年代的時候,霍英東已經擁有幾十條帆船了,成為了香港最有實力的船老大了。幾年之後,霍英東又看準了香港人口暴漲的機會。霍英東開始進入了房地產領域,並且發明了賣樓花。
霍英東最多的一年,足足賣出了100多棟樓,一躍成為了香港最強的華人地產商。70年代之後,霍英東開始到內地投資。其實在韓戰中,霍英東就跟內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霍英東當時為內地運送了很多戰略物資。
霍英東後來看中了南沙,為了發展南沙,霍英東可以說是傾其所有,前前後後投資了60億。那個時候南沙不過是一片荒蕪之地。經過了霍英東的發展,南沙開始變成了一個海濱新城。如今南沙的很多道路、大橋都是霍英東修建的,另外南沙的碼頭、學校、酒店、科技館也都是霍英東修建的。霍英東為了支持南沙發展,同時也買下了南沙灣7公里海岸線的地皮,足足是3萬畝地皮。這些地皮一直沒有開發,整個跟南沙整體規劃。
其實這些地皮霍英東家族也不會用來謀利,而是為了推動南沙發展。他們家族三代人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南沙可以成為第二個香港。霍英東跟邵逸夫都是香港最值得尊敬的慈善家跟企業家,在他們的眼中,賺錢從來都是第二任務,慈善才是第一。
曾經有人問過霍英東,知道自己一生捐了多少錢麼?霍英東說不知道。記者跟霍英東說,你已經捐了100多億了。要知道在20年之前的100多億,至少等於現在的幾百億,甚至是近千億。
霍英東卻說,自己其實做得很少,談不上貢獻什麼,只是儘自己的力量而已。如此低調謙虛的霍英東跟邵逸夫,真的值得我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