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蜂蜜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糖、果糖、多種有機酸以及有利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甜美可口,有排毒養顏的功效。可是,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日本媒體日前報導說,一個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在被連續餵食了1個月的蜂蜜離乳食品後,上月中毒死亡。
肉毒桿菌芽孢產生毒素 1歲以下寶寶沒有免疫力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張敏表示,蜜蜂在採取花粉釀蜜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把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花粉和蜜帶回蜂箱,所以蜂蜜中含有的肉毒桿菌芽孢非常高。而為了不破壞蜂蜜的純天然成分,許多蜂蜜不會經過高溫殺菌,肉毒桿菌的芽孢適應能力很強,在100℃高溫下仍可以存活。「1歲以上的寶寶就會對肉毒桿菌芽孢產生免疫力,而1歲以下的寶寶沒有,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張敏表示,肉毒桿菌的芽孢很容易在嬰幼兒的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
會使各種肌群麻痺 是最兇險的細菌性食物中毒
跟我們平日接觸到的整容時打的肉毒桿菌不一樣,蜂蜜中的這種肉毒桿菌是天然的,在食物中經常出現,它主要棲息在土壤和灰塵中。
據了解,肉毒桿菌中毒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兇險的一種,症狀常發生在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後的8—36小時。症狀起初表現為頭暈、頭痛、全身無力,然後出現四肢麻木、舌頭髮硬的症狀,接著可發生各種肌群麻痺。而孩子常表現為面部無表情、視物模糊、睜眼困難,有時還有斜視,眼球運動受限等。肉毒桿菌致死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使負責吞咽的肌肉麻痺,口腔分泌物聚集在咽部,極容易被誤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最終可因呼吸機麻痺造成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非特殊情況別餵蜂蜜 1歲以上寶寶也不要多吃
在寶寶4—6個月後,母乳已經不能滿足嬰兒發育時所需要的營養,這個時候媽媽們都會選擇純天然適合寶寶吃的輔食作為離乳食品。而寶寶添加輔食,應按正確的方法和順序,先加穀類,其次是蔬菜和水果,然後再是肉類。每次只能加一種新食品,並且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在加輔食期間,要細心觀察寶寶是否出現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若有應及時停止餵這種食品。隔幾天後再試,如果嬰兒對該食物過敏,應避免再次進食。
而蜂蜜在寶寶1歲後也並非必須添加的輔食,張敏建議,如沒有特殊需要,沒必要給寶寶吃蜂蜜。此外,父母在購買蜂蜜時一定要到正規的商店購買,不要自行去蜂場購蜜,因為有時蜜蜂採集了有毒植物的花粉,所釀之蜜就含有毒素,吃了也是會中毒的。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邵潔表示,「當時有人問我,嬰兒的輔食裡要不要增加點蜂蜜。我說千萬別!」
邵主任說,6個月以前用母乳。實在沒母乳,要用配方奶粉,連牛奶也不能喝。6個月以後到一周歲,增加輔食、米糊一類的,再接著吃蔬菜泥,逐漸增加肉泥,要求是少量到多量,從一種到多種,以天然食物為佳,不加任何添加劑,包括糖和味精。
多個國家都曾警告
美國
早在1978年就發出警告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首先發現嬰兒食用蜂蜜導致感染肉毒桿菌死亡的事件。從那以後,蜂蜜中的肉毒桿菌逐漸被重視。
1978年,美國加州對蜂蜜樣品進行了檢測,發現當時10%—15%的蜂蜜樣品中含有肉毒桿菌的芽孢。
同年,美國加州衛生部門發出通告,勸告家長不要給未滿1周歲的嬰兒食用蜂蜜。
英國
1歲以下嬰兒還無法抵禦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文簡稱NHS,這個體系一直承擔著保障英國全民公費醫療保健的重任)的網站上有對肉毒桿菌的專門介紹。
網站說,肉毒桿菌的芽孢在密封的罐頭和瓶子中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蜂蜜中可能存在芽孢。這些芽孢對成人和大於1歲的兒童無害,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有抵禦芽孢的防禦系統。但是,肉毒桿菌芽孢能在1歲以下嬰兒的胃腸道裡生長,能產生毒素。
因此,NHS也建議,為了安全起見,應避免給12個月以下的嬰兒吃蜂蜜。
(綜合金陵晚報、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