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音箱homepod國行版評測:音質出眾的全面手

2020-12-20 閩南網

­  經歷過智慧型手機群雄割據時代的洗禮,行業已經被"風口"這個詞教育得萬分敏感,以至所謂下一個"風口"還未真正形成,嗷嗷待飛的"豬兒"們已經提前插上翅膀。IT 之家小編觀智能家居領域,亦復如是。這兩年,被認為是智能家居中樞所在的智能音箱猶如雨後春筍,彼此廝殺,已經將這片未來戰場提前割成碎片。

­  就在這個時候,智慧型手機時代以產品和生態見長的蘋果也殺了進來。

­  2017 年,蘋果在當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推出了由 Siri 坐鎮的智能音箱 HomePod,不過直到今年初,HomePod 國行版才準備就緒,雖然 HomePod 要等到 1 月 18 日才開售,但 IT 之家小編已經拿到了兩臺國行版 HomePod。那麼曾引領智慧型手機時代的蘋果在 HomePod 上能夠為我們帶來哪些不同體驗?對於行業又有哪些潛在的影響力?值不值得購買?我們不妨通過這篇評測來進一步了解。

­  一、典型的蘋果式工業設計

­  先不說其他,當你第一次拿到蘋果 HomePod 的時候,相信定會輕呼一聲"哇,好重"。別看它身材只有不到兩桶泡麵的大小(高度 172mm,寬度 142mm),重量卻達到了 2.5kg,趕得上一臺普通遊戲本的重量了,單手舉起是比較費勁的,小編沒事的時候就會在辦公室拿他當槓鈴耍耍。

­  再看 HomePod 的整體造型,簡單,敦實。音箱整體為圓柱體造型,發布之初網友將它類比家裡常見的桶狀捲紙,也是比較貼切了,不過這只是個形象的玩笑,HomePod 遠比捲紙精緻多了,其機身被一層精細的織物材質包裹,官方稱作無縫網格織物。織物表面的網眼大小適中,並不是很細密,根據蘋果的說法,選擇這樣的材質和網眼設計,也是綜合考慮了表面材質對音箱音質的影響,目前的設計能夠讓揚聲器的聲音均衡地從箱體周身傳播出來,不受阻隔。

­  實際摸起來,你會發現 HomePod 表面的這層織物是有明顯厚度的,可以按下去,手感有點像海綿泡沫,很實在,而不是織物和揚聲器之間存在空隙的那種按壓感。

­  不過,這種表面材質,建議家裡有喵星人的同學最好將 HomePod 放在它們不容易攀上的地方,否則讓愛玩毛線球的喵星人抓到,後果可想而知。

­  HomePod 機身頂部是一塊圓形黑色玻璃觸控面板,在這裡可以對 HomePod 進行音量、曲目的觸控操作。這是一塊 LED 點陣顯示屏,當你對著 HomePod 說一聲"嘿,Siri "時,Siri 標誌性的幻彩動畫就會出現,當播放音樂時,顯示屏上則只剩下音量加減圖標,除此之外,顯示屏基本就不會顯示其他內容了。

­  沿著織物表面來到音箱底部,能看到內一圈覆蓋的軟膠材質圓形腳墊,腳墊表面為類膚處理,觸感細膩,摩擦力也較高,加上 HomePod 的重量足夠,通常放在桌面上會很穩固。

­  HomePod 的電源線和音箱主體呈一體設計,從圓柱體側下方引出,不可拆下。電源線長達兩米,表面做了防纏繞處理,設計好評。

­  總體來說,HomePod 設計簡潔但不簡陋,輪廓走線優雅,氣質樸實,放在家裡,基本上各種場景都能搭配,並能有效提升場景的設計感。HomePod 做工方面更是不用擔心,從表面織物的材質用料、電源線材的細膩感就能體現,品質感很足,總之又是一次典型蘋果式工業設計的出色演繹。

­  二、配對和使用很 easy

­  給 HomePod 接上電源線後,就可以直接配對了。HomePod 配對的過程很簡單,你只需要將 iPhone 靠近音箱,屏幕上就會彈出配對的設置頁面,這動畫,精緻酷炫。根據指引進行簡單的操作設置,然後打開手機中的《家庭》App,看到 HomePod 的磁貼,就說明配對成功啦。

­  輕點磁貼可以控制音響的播放和暫停,長按磁貼,則可以進入詳細的設置界面。在這裡,你可以定義 HomePod 所在的房間,設置是否允許播放兒童不宜的內容,是否可以用語音喚醒等,邏輯並不複雜,稍微研究即可弄懂。

­  三、最驚豔的是音質

­  HomePod 是一臺智能音箱,且先不看它是否智能,在使用體驗過程中,HomePod 的音質首先就給 IT 之家小編帶來很大的驚豔感,足夠對得起"音箱"這個詞。

­  從 HomePod 從上到下來看,首先就是一臺高振幅低音單元朝天而立,採用電機驅動振膜,振幅可以達到 20 毫米,要知道 HomePod 本身體積就不大,因此能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  在低頻單元下方,擁有六個環形排列的麥克風陣列,用來捕捉房間內的各種聲音。配合 A8 晶片強大的信號處理能力,同時還有蘋果的回聲和噪聲消除功能,其收音能力讓人期待。

­  麥克風下方,還有蘋果設計的七波束成形高音單元陣列,每個單元均配有獨立的擴音器,採用摺疊號角式設計,可將音樂不斷地傳向中心,再以 360 度的形式從底部擴出,形成聲音的環繞空間感。

­  另外,HomePod 的頻響在 40Hz-20000Hz 之間,整體而言,其基礎聲學配置確實比較出色。

­  而除了基本的配置,HomePod 在音質方面還有一些黑科技加持,首先就是蘋果獨創的空間感知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讓 HomePod 無論在房間的哪個位置,都可以憑藉空間感知技術自動分析音質,並根據揚聲器的位置調整音效,還會將音樂分為直達聲和環境聲。直達聲包括主要的人聲和樂器聲,會傳送到房間中央;而環境聲則會分散至左右兩側,並從牆面反彈回來。

­  事實上,HomePod 這款產品誕生的最初動機並非"智能",而是為打造一個純粹的音箱產品,當時是 2012 年,智能音箱這個概念還遠沒有在公眾視野,蘋果的 Mac 音頻團隊出於興趣,希望做出一款"無論放在哪裡,都不會影響音質"的揚聲器。通常對於音箱而言,音質的好壞區分度並沒有耳機那麼明顯,因為音箱外放的音質往往還受到播放環境、空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  而蘋果的這個目標和一項叫做"波束成形"的技術密切相關,這個技術可以指向房間內精確的目的地,來構建沉浸式的 3D 音頻體驗。在 HomePod 之前,已經有一些聲學品牌廠商在產品中利用聲音的反射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例如 BOSE,HomePod 不同在於通過音箱集成麥克風傳感器來修正,校準不同方向的擴散和束導來測量空間,從而優化聆聽者的聽感。

­  在這個過程中,HomePod 會進行高強度的運算,分析音樂中的高頻和低頻聲軌的分配,輸出到高低音揚聲器中,然後再根據測量到的直達聲和反射聲數據,實時調整改善聲音模型,這種實時建模的方式在複雜度上可想而知,且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很考驗研發端對對遠場和麥克風陣列數據的事實採集即運算能力,即便是老牌的聲學品牌廠商,沒有高強度的處理器配合專門的算法很難達到,這也是 HomePod 從立項到上市經歷這麼長時間的原因之一。

­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進入實際的"玄學測試"環節。IT 之家小編測試的第一首曲目是老鷹樂隊經典的《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館)》。《Hotel California》的前奏開始,HomePod 的表現就十分驚豔,吉他的低音,中音區分非常明顯,低音雄厚有力,下潛較深,中音則清晰悅耳。Apple Music 中,IT 之家小編沒有找到現場版,錄音棚版本的《Hotel California》前奏相對簡單,前奏過後,人聲響起,這時沉重的鼓點成為主要伴奏,夾雜著吉他掃弦,通過 HomePod 你都能毫不含糊地聽到。

­  比起上面這些,HomePod 的音質給小編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寬廣的音場,實際聆聽時,你會覺得聲音空間感很強。同時因為前面所說的空間感知技術的加持,HomePod 的環繞音效果也很明顯。寬闊的音場加上根據實際播放場景實現的環繞音效果,IT 之家小編最直接的感受是音樂聲的包圍感很明顯,小編在 HomePod 周圍慢慢走動,都能覺得音樂是包圍在耳邊的。

­  小編測試的第二首歌是朱哲琴的《阿姐鼓》,HomePod 在演繹這首歌時更能體現其在音樂空間感上的表現。歌曲以低沉的伴奏開頭、伴隨密集輕敲的鼓點和人的和聲,營造出一種悠遠神秘的氛圍,使用 HomePod 確實能將那種聲音的距離感表現出來,直到主唱聲音響起,在 HomePod 旁邊,你會覺得伴奏依然很悠遠,人聲較近,而到了副歌部分,突然響起的重鼓聲仿佛就在胸前,從伴奏到人聲到鼓聲,聲音由遠及近,空間感就出來了。

­  在音質方面,HomePod 還有一個大招,就是立體聲二重唱。你可以用一對 HomePod 進行立體聲組合協同,能瞬間營造出更廣闊、更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同時最佳欣賞音樂的區域也更大。將兩臺 HomePod 組合立體聲的操作也很簡單,你只需要在 iPhone 上用家庭 App 對其中一臺音箱進行設置,選擇"創建立體聲組合"選項,就可以選擇另一臺進行創建,創建完成後,你還可以在 iPhone 上按需要切換左右聲道。

­  當使用兩臺 HomePod 進行立體聲協同播放音樂時,聆聽效果會更上一層樓。IT 之家小編使用其播放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你能夠明確聽到前奏的敲打樂器在兩臺 HomePod 之間來回切換,就像有兩個樂師在左前方和右前方交錯敲打。而當電吉他、貝斯等樂器一同爆發時,臨場感更佳,用一個比喻來形容 IT 之家小編的感受,就是覺得音樂像雲層一樣籠罩在身邊,這種感受非親自聆聽不可體會。

­  作為一款智能音箱,HomePod 走的路線和市面上同類競品有些不同,關鍵就體現在其出色的音質表現上,在目前的智能音箱競品中,你很難找到一款在聲學表現上能夠和 HomePod 相媲美的產品,這可能也和 HomePod 最最開始的定位本來就是一款發燒音箱有關。

­  四、Siri 還是那個 Siri,隔空協同是亮點

­  HomePod 內置蘋果自家的 Siri 語音助理,是的,它和我們在 iPhone 上相處的 Siri 沒有什麼區別,基本上,你在 iPhone 上如何使用 Siri,在 HomePod 上就可以怎樣使用 Siri。

­  當你需要使用 HomePod 時,只需要說一聲"嘿,Siri "就可以喚醒它,HomePod 很靈敏,實際喚醒時,你不需要說太大聲,用平常說話的語氣就可以,並且即使在房間的角落裡,距離音箱有些遠,也不用吼,稍微提升一些音量,也能喚醒 Siri。還有就是,如果 HomePod 在大聲播放音樂,這個時候你以正常的音量對著它說"嘿,Siri ",HomePod 依然能夠被喚醒,不會受到音樂聲的幹擾。在這一點上,HomePod 的體驗確實不錯,當然這背後主要是其搭載的六麥克風陣列的功勞。

­  Siri 是你和 HomePod 交互的主要方式,此外你還可以通過音箱頂部的觸控屏來實現一些簡單的功能,包括音量增減,播放暫停等,更多的手勢還有輕點兩下跳轉下一曲,輕點三下跳轉上一曲等。

­  通過 Siri,我們可以用 HomePod 播放音樂,這自然不消說,除此之外,還能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詢問天氣,詢問你關注的球隊比賽賽程,讓他幫你設置鬧鐘,幫你翻譯等等。本質上,這些對於一款智能音箱來說也都是比較基礎的功能,IT 之家小編這裡主要通過一段視頻來為大家展示。

­  視頻 1:

­  可以看到,利用 Siri 完成這些基本操作是很流暢的,在測試中也出現了一些語音一次識別不成功的情況,但很少見,有可能和網絡卡頓有關。還有,你在 iPhone 上創建的 Siri 捷徑也可以在 HomePod 執行,例如小編對 HomePod 說一聲"嘿,Siri,聽歌",它就會播放捷徑下小編最喜歡的兩首歌。

­  內容方面,在你用 iPhone 和 HomePod 配對時,就有和 Apple Music 綁定的過程,所以使用 HomePod,你需要訂閱 Apple Music。同時,HomePod 也整合了播客中的內容。Apple Music 的曲庫豐富度差強人意,但難免有你找不到的歌曲,所以蘋果還為 HomePod 加入了對隔空播放的支持,你可以將手機上的流媒體內容串流到 HomePod 上播放。不過小編在體驗時,發現使用隔空播放時,HomePod 會有明顯可感知的延遲。另外,HomePod 是不支持安卓手機的。

­  從這一點能夠看出 HomePod 的封閉性,當然嚴格來說這不能算缺點,只是作為一款聲學基因濃厚的音箱產品,如果能通過 AUX 接口擴展其他前端,相信是更多音樂愛好者的心聲。

­  如果你家裡有多個 HomePod,放在不同的房間,那麼你可以通過隔空播放 2 讓這些音箱彼此配合,例如你可以讓 Siri 在廚房播放古典音樂,在客廳播放搖滾樂,在臥室播放爵士樂等等,如果你從廚房走到客廳,也可以將廚房的音樂轉移到客廳的 HomePod 上,IT 之家小編測試時發現兩款 HomePod 之間可以做到無縫切換,即不會存在延遲、漏掉音符等情況。

­  視頻 2(視頻聲音大,請將手機音量調小):

­  此外,如果你正在家裡做家務,手上不方便接電話,也可以讓 HomePod 代勞。當 iPhone 有來電時,直接通過 HomePod 來接聽即可,並且不需要手機在旁邊,但需要兩者在同一網絡下。打電話也是如此。IT 之家小編使用 HomePod 做了測試,可以看到通話過程還是比較穩定的,語音音質表現也很不錯。

­  視頻 3:

­  可能有很多小夥伴會疑問:如果我的 iPhone、iPad 等蘋果設備都在 HomePod 旁邊,那麼當我喊出"嘿,Siri "的時候,誰會被喚醒?IT 之家測試時也考慮了這一場景。實際上,如果你身邊的聽過設備都打開了藍牙,那麼所有的設備都會通過藍牙彼此溝通,並根據用戶的場景來判斷哪個設備上的 Siri 被喚醒,例如當 IT 之家小編正對著 iPhone,在 HomePod 旁邊說"嘿,Siri "時,就是 iPhone 上 Siri 被喚醒。這就不需要用戶擔心有時候想讓 iPhone 上的 Siri 被喚醒,喚醒的卻是 HomePod 上的 Siri 了。

­  在功能性方面,HomePod 給 IT 之家小編印象最深的就是多臺 HomePod 溝通配合的能力,這很容易讓小編想到一些很智能、便捷的居家生活方式,只是多臺 HomePod 對於小編而言確實挺燒錢。在內容豐富性方面,雖然 HomePod 本身只關聯 Apple Music 和播客,但由於支持 iPhone 隔空播放串流,也算是豐富了 HomePod 的內容資源。不過 IT 之家小編更期待未來 HomePod 自身即能整合國內大部分內容提供商的資源,而無需藉助手機串流。其他方面,HomePod 都達到了一款智能音箱該滿足的標準,至於 Siri,還是那個 Siri,雖然不會抖機靈,至少也不會成為短板。

­  五、智能家居,靈敏流暢

­  智能音箱價值的真正釋放應該在未來的智能物聯網時代,它將扮演智慧家庭中樞的角色,目前,HomePod 已經可以聯動一些支持 HomeKit 的智能家居終端,從而嘗鮮智慧物聯時代的便利。在測試中,IT 之家小編採用支持蘋果 HomeKit 平臺的小燕智能生活套裝與 HomePod 連接。

­  小燕智能生活套裝包括小燕家庭中心、感應開關、智能插座、智能燈座以及門窗磁傳感器。這些套件前期的部署安裝並不複雜,根據說明書的指示即可輕鬆完成。安裝過程小編這裡就不詳述了,只是有一點,套裝的部署需要配合小燕官方的 App,在接入家庭中心後,你需要用小燕官方的 App 來接入燈座、智能底座等配件,因為只有家庭中心支持 HomeKit,接入家庭中心只需要用《家庭》App 掃描家庭中心底部的 HomeKit 標識,然後按照提示簡單操作即可。不過在小燕官方 App 中部署成功後,所有配件都會同步出現在《家庭》App 中,點擊對應的配件按鈕即可打開和關閉,長按即可進入詳細設置界面,操作和 HomePod 是一樣的。

­  智能生活套裝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配件分為可直接開關的電器以及環境感應組件兩種。可直接開關的電器通過 HomePod 控制即可,環境感應組件則是感應到環境出現變動時,觸發某種功能,例如當感應到家門被打開時,觸發打開電燈以及電風扇的動作。

­  而通過 HomePod 控制家用電器,還有一種玩法,就是創建場景沒在某一場景下執行某一系列動作。例如你對 HomePod 說"我回家了",然後 HomePod 就會執行打開電燈和電風扇的動作。

­  在評測中,IT 之家小編設計了以下幾種用例:

­  讓 HomePod 打開 / 關閉電燈泡

­  讓 HomePod 打開 / 關閉電風扇

­  對 HomePod 說"我到家了",以同時打開電燈泡和電風扇

­  通過智能套裝中的感應開關同時打開 / 關閉電燈泡和電風扇

­  房門打開時,同時打開電燈泡和電風扇

­  測試過程如下:

­  整體來說,測試過程是很順利的,從 HomePod 收到指令到相應的電器執行操作,中間基本沒有明顯的延遲,Siri 對語音識別的準確度也比較高,小編在反覆測試過程中基本沒有遇到過識別失敗的情況。

­  因為是評測,所以小編場景組建得比較簡單,如果你打算體驗 HomePod 背後的智能家居,可以入手更多的套件,從而接入更多的家用電器,你會感覺自己已經提前步入了智慧生活時代 ~

­  一番體驗下來,IT 之家小編感受到行業描繪的智慧生活圖景是什麼樣的同時,也對現狀有些思考。以 HomePod 而言,蘋果優渥的生態環境讓 HomeKit 終端和 HomePod 聯動的體驗非常流暢自然,但若橫向對比競品,絕對的優勢也很難說,根本的原因仍在於行業需要整合,以 IT 之家小編在測試中使用的套件為例,其實這相當於連接 HomeKit 平臺和普通傳統電器的中間件,大部分情況下只能控制開關,而無法進行深度調控——當然,我們知道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可以支持深度調控的產品,例如 nanoleaf 的智能奇光板、飛利浦的彩燈可以控制亮度和色彩,艾美特的風扇可以控制轉速等,而 IT 之家小編認為,HomeKit 需要更多這一類深度整合的產品,而且在更多的基礎上要更快,搶先佔據市場先發優勢。

­  六、總結:音質出眾的全面手

­  國行版 HomePod 值不值得買?答案很簡單:如果你是音樂發燒友,那麼值得買;如果你不是音樂發燒友,則要三思:

­  我是不是壕?我是不是有 iPhone 的果粉?我對智能家居感不感冒?

­  這三個條件最好都滿足,再入手。

­  從產品本身來說,國行版 HomePod 確實沒有太多可挑剔的,有品質的工業設計、出色的音質、背靠蘋果的生態、豐富且體驗流暢的功能玩法,這些亮點集一身,2799 元,貴也確實有貴的理由,畢竟同等音質的傳統音箱也得 2000 元左右了。

­  HomePod 的獨特之處在於音質,相較於市面上其他智能音箱產品,可以說是個異類了。IT 之家小編的很多同事聽到 HomePod 二重唱時,都會感嘆一句"太 TM 震撼了",而小編表示目前自己的耳朵已經被慣壞了 ~

­  做為一款、並且是蘋果第一款布局智能家居中樞的產品,你很難就 HomePod 來論成敗,它的成敗在未來,在蘋果背後要做的行業整合工作。5G 的腳步越來越近,智慧物聯的市場前景不可估量,這不是一款好產品可定乾坤的,仔細想想,蘋果要做的事情其實還挺多。

原標題:HomePod國行版評測:音浪,太強

責任編輯:李曉靈

相關焦點

  • 蘋果2250元新品智能音箱Homepod評測:音質完美
    蘋果此前已經宣布旗下首款智能音箱HomePod將於2月9日正式開賣,售價為349美元,約合人民幣2250元。這款智能音箱首發並無中國,但不妨先看看外媒The Verge的評測了解一下。蘋果HomePod評測視頻:蘋果此前已經有所說明,表示HomePod更加注重「音質」部分,而非「智能」部分,The Verge的評測也印證了這一點,其對該產品的總體評分為7.5分(滿分10分),顯然並不高,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蘋果音箱homepod mini要一直插電麼 我們先看音箱和無線充電器
    打開APP 蘋果音箱homepod mini要一直插電麼 我們先看音箱和無線充電器 eWisetech 發表於 2021-01-15 14:55:56
  • 細數蘋果HomePod mini與華為AI音箱2產品特點對比
    華為和蘋果兩家作為老牌競爭對手,雙方經常在產品推陳出新上暗自較勁,前不久在iPhone12發布會上蘋果剛推出HomePod mini,而後華為就推出華為AI音箱2星雲白版本,並宣布將於11月1日正式售賣,產品對標針對性十足。
  • 靠音質打天下?HomePod mini評測匯總:買了不虧
    HomePod mini已經開售,許多媒體搶先給出評測報告。它比Echo Dot貴50美元,比Nest mini貴75美元,與大號版Nest Audio一樣的價格。大家普遍認為,HomePod mini設計小巧、音質出色,Siri有進步,但相比對手還是差了一些。
  • 蘋果799元新品翻車:HomePod mini音箱排名倒數第一 音質太差
    對於蘋果來說,他們的智能音箱HomePod並不是很成功,不過面對眾多iPhone用戶,旗下也需要這樣的產品直線來覆蓋,為了擴大市佔比,所以才有了HomePod mini,國行售價799元,性價比依然不是很高。
  • 曝蘋果今年發布廉價版 HomePod,音質縮水
    來源:新浪數碼 作者:於澤蘋果今年有可能推出廉價版 HomePod (圖片來自 @macrumors)自蘋果發布 HomePod 以來已經整整過去了兩年,HomePod 是蘋果旗下第一款支持 Siri
  • 國行蘋果HomePod mini正式開售:iPhone絕配
    國行蘋果HomePod mini正式開售:iPhone絕配2020-12-02 07:58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10月份的蘋果秋季發布會上,除了iPhone 12之外,HomePod mini智能音箱也一同登場。
  • 智能音箱新高度 華為Sound X挑戰蘋果HomePod與哈曼音樂琥珀
    作為音頻與數碼發燒友,我先後購買並評測過多款智能音箱,可惜受到定位與成本限制,大部分產品都難以做到智能和音質二者兼得,而音質往往是瘸腿比較嚴重的一環。這種遺憾使我在日常使用中不得不在兩套系統中切換——在收聽播客節目以及控制家庭智能設備時使用智能音箱,在聽音樂時使用傳統的HIFI音箱。
  • 蘋果翻車:HomePod mini音質太差排名倒數
    對於蘋果來說,他們的智能音箱HomePod並不十分成功,不過面對眾多iPhone用戶,旗下也需要這樣的產品直線來覆蓋,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所以才有了HomePod mini,國行售價為799元,不過性價比依然不是很高。
  • 國行HomePod 評測:蘋果封閉性的優勢劣勢都在它身上達到極致
    HomePod 可能是蘋果有史以來集成度最高、最封閉的產品。這是國行 HomePod 一周體驗後我最大的感受,無論是它的硬體還是軟體。它比想像中的小,只有 iPhone Xs Max 的高度,卻比想像中沉得多,快趕上兩臺 13 英寸 MacBook Pro 的重量。
  • 行貨版HomePod評測:Siri用了一年半終於學會中文
    HomePod發布之初曾被網友瘋狂PS但拿到手完全不會有這種感覺——在新浪數碼之前的很多次評測中,我們都會強調「效果圖」跟「實物」之間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別。這同樣很蘋果:因為技術原因,藍牙傳輸的音質大大不如WiFi流媒體,蘋果顯然不希望前者拉低自己首款智能音箱的音質;而有線輸入……手機都沒3.5接口了,音箱更別想了。
  • 蘋果智能音響HomePod音質佳 羅永浩稱適合英語學習
    ­  蘋果智能音箱HomePod已經發布多時了,國內外有很多家媒體也推出了該款設備相應的評測及視頻。大家對HomePod的表現也並不是很滿意,都稱其為一款「智障」音箱。因為HomePod沒有內置中文語音,對中文的理解力幾乎為0,所以所有的對話都必須以英文來完成。對於很多國內的用戶來說並不是很實用。
  • DXO評測蘋果HomePod mini:也就比百度智能音箱好點
    近日,第三方測評機構DXOMARK發布了對蘋果目前最便宜的智能音箱產品HomePod mini的測評報告,其報告顯示,HomePod mini在DXO的智能音箱榜單裡目前處於排名第四的成績,總分為98分,音質差是其主要原因。
  • 蘋果HomePod 的音質如何?外媒是這樣評價的
    對於智能音箱音質的看法,蘋果 CEO 蒂姆庫克在接受《金融郵報》的採訪時曾說道:我們認為智能音箱市場缺乏的是一種高質量的音頻體驗,音樂值得以高質感的方式呈現,而並非只是為了聽個響。那麼,HomePod 能否達到庫克所說的那樣,具備高質量的音頻體驗呢?
  • 賽道切換,音質為王,華為音箱的「野心」藏不住了
    Homepod等市面智能音箱產品。在華為、蘋果等消費電子巨頭的帶動下,智能音箱市場很快會出現大變局,從初級市場主導,走向中高端產品主導,網際網路企業搶佔銷量三甲的局面很快會被打破。,比蘋果Homepod音質要優秀很多,樹立了高音質智能音箱的標杆。
  • 蘋果HomePod真有它吹捧的那麼好嗎?
    Homepod在低音效果和總體音效上比SonosOne更強一些,即使是更新版後的亞馬遜Echo也不是它的音質對手;相比HomePod,Echo二代也是遜色多了,不過考慮到Echo低廉的成本問題,這的確也能夠理解;而相比更大型號的谷歌Home Max,HomePod的音色也顯得更加自然
  • 蘋果的HomePod新廣告告訴我們 音樂才是本質
    在Google和亞馬遜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之後,蘋果的HomePod再一次掀起了智能音箱的風潮,而隨著HomePod近期的上市,智能音箱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各種各樣的文章、分析、評論都在對比HomePod和其他智能音箱的優勢、劣勢、不足和強大。
  • AirPods Max外媒評測匯總,音質無敵,重量更無敵 | 國行索尼PS 5要...
    AirPods Max外媒評測匯總音質無敵、重量更無敵關於蘋果新品AirPods Max,外國各大媒體的評測已經新鮮出爐。AirPods Max到底怎麼樣,值不值4399元?
  • 不爽蘋果的音質? 索尼PHA-1解碼耳放評測
    【PConline 評測】哪怕是今時今日,與一些人談到蘋果設備(iPhone、iPod等)的音質的時候,對方往往都會拋出一系列「蘋果音質渣」的觀點出來,甚至許多年前的小編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刻板成見,不過蘋果的音質事實上真的那麼不堪嗎?雖然蘋果的播放器音質並不是非常出類拔萃,但也並沒有大家口中所說的那麼糟糕。
  • 【IT之家開箱組】蘋果 HomePod 智能音箱開箱圖賞:精緻的小胖墩
    國行版蘋果HomePod智能音箱將於1月18日(周五)在中國內陸和香港地區上市銷售,提供白色和太空灰兩種配色,售價2799元。而現在,IT之家已經拿到了國行HomePod智能音箱,現在為大家送上開箱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