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19日訊6月14號和15號兩天是杭州市初中畢業生參加中考的日子。就在中考前兩天,杭州市十三中14個畢業班,600多名畢業生收到了學校老師布置的一份特殊的任務:每人交納30塊錢,用於給學校的老師購買「畢業紀念品」。該校老師告訴學生,交不交錢、交多少錢都是「自願」的。不過,大部分學生還是至少交了30塊錢。
初中生是沒有經濟來源的,這筆「自願繳納」的30塊錢「禮品費」,學生是從哪裡來的呢?學生們說大多數是他們自己的零花錢,有些是父母給的。
這一事件在學生和家長中引起了熱議。
二三十塊錢對於現在的初中生來說也許的確算不上是一筆很大的數目。但是,我們來算一筆帳,按照每個班30名學生計算,每個學生交30塊錢,十三中14個畢業班,一共420名學生就會交12600元。而這筆錢究竟怎麼用,校方沒有向學生做出解釋。
學生們說,以往學校收取各種費用的時候,都是有相應的票據,但是這筆錢收上去之後,連個白條也沒有。
那麼,十三中向14個畢業班的學生每人收取的這30塊錢,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十三中教育集團的總校長汪建紅說,這筆錢收來之後,將用來購買一些鏡框、花瓶之類的小禮物,作為畢業班學生的禮物送給學校老師。汪校長還重申,這些錢其實並不是學校主張收取的,而是校團委決定的。但是,十三中的校團委書記並不是學生,而是由老師來擔任的。
那麼,就算是校團委而不是學校作出了這樣的決定,讓沒有經濟收入的學生以交錢買禮物的形式來回饋學校老師的培育之恩,到底妥不妥當呢?汪建紅校長的看法是,如果他們不收這筆錢,「會傷害很多學生的感情」。他還一再表露:只要是出自學生的真心誠意,那麼向學生收取這筆「禮品費」用於給畢業班的老師們購買畢業禮物就是合理的。
汪校長還提到,這樣的集體收錢向老師送禮的行為,還能解決一種「不正之風」——以前畢業時,一些學生家長為了感謝學校老師幾年以來的培養和愛護,往往會向自己孩子的老師贈送各種價格高昂的禮物。與其這樣私下的送禮,不如像現在這樣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每人收30塊錢。這樣一來,既公平,又剎住了這股「不正之風」,一舉兩得。
但是,汪校長也承認,那些保送生和直送生因為屬於提前批畢業生,已經在中考之前離開學校,因此這30塊錢「禮品費」是不需要交納的。雖然保送生和直送生只是佔到畢業生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同樣是畢業生,有的人要交錢,有的人不用交,兩者待遇不同,這「公平」又從何談起呢?況且學校又怎麼來確保老師在收取了學生們統一交納的「禮品費」購買的禮物之後,就會拒絕學生家長私下贈送的其他禮物嗎?
在畢業典禮之前,汪建紅校長去各個教室與學生告別,學生請她在畢業留言本上留言的時候,她很高興。這個細節告訴我們,要在自己的母校留下一點什麼,並不是非得通過花錢買東西送給老師這樣的行為來實現的。一首深情朗誦的詩歌、一張自製的賀卡、一句真情表達的臨別贈言、甚至哪怕是一聲簡單卻發自肺腑的「謝謝」,都可以成為學生留給自己母校、自己老師最好的畢業禮物。
這一事件在浙江經濟廣播電臺的《浙江第一線》欄目播出後,引起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熱議,共有460名聽眾參加了簡訊調查,其中400名聽眾認為不應該交,60名聽眾認為可以交。據了解,在媒體報導後,這家學校已經將收取的禮品費退還給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