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4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文/小田
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與老木匠有關。故事的主題是弘揚「多行善事終有好報」,希望各位看官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後都能有所啟發。
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古時候的廣成縣,曾有一戶人家。男主姓王,女主姓李,二人成婚已有幾年光景了。
男主在外地經商,做的是米麵生意。可頭兩年不知道為何,生意是一落千丈,還差點吃了官司。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主家無奈,只得帶著妻子回了老家。家中的房子乃是爹娘留下的老房,一直沒有修葺過,很是破敗不堪。
如今夫妻倆已經回到老家,欲要將這間老房重新修葺一番。夫妻倆商議後,沒過幾日,王商人便從鎮子上請來了泥瓦匠和木匠。
選定好吉日後,修葺房子的工程就開始了。過去有一個講究:工匠們給主家幹活,主家得管吃管喝,飯菜還不能太差。
女主家李氏自然懂得這個講究,於是便常常買來一些魚肉,好生伺候著這些工匠,當然為的也是拉攏人心,希望工匠們幹的活更好一些罷了。
在這些工匠之中,有一位年紀很大的老木匠。那老木匠身穿薄衫破衣,面色黝黑,身體很是消瘦。
老木匠年紀與李氏的爹相仿,李氏一下想起自己的爹。勞苦一生,也很是辛苦。於是李氏起了惻隱之心,對老木匠言道:「您與我爹爹歲數相當,幹活時要多多注意身體啊!」
老木匠聞言很是吃驚,笑呵呵地對她說道:「謝謝姑娘的好心啊!唉!沒辦法,家裡人都等著我這老骨頭幹活養家餬口呢!」
李氏心裡一酸,沒再言語。
此後每頓飯菜李氏都會偷偷為那老木匠多盛些魚肉,像對待自己爹爹一般。
那老木匠察覺後,心裡甚是感動,在做門窗和木床時格外用心。
一日,王商人正在書房內與李氏談論買賣不濟的事兒。老木匠此時因為打木門的事兒需要與主家商量,他聽聞主家生意不好,便笑著對夫妻倆說道:「承蒙女主家這些天的照顧,老叟無以回報。我師父早年間曾傳我一門道術,能助他人順風順水、平安吉祥。但用此道術會損自己壽命,老叟我已多年未用。今日為報答兩位的恩情,老叟願為你們再用一次!」
夫妻倆聞言不明所以,但還是拱手施禮以示感謝。
翌日午時,老木匠便將做好的一個物件,放在了主家的屋梁之上。又過了幾日,房屋修葺完畢。眾工匠領了工錢一一離開。
老木匠臨走時又對李氏說道:「我幹了多半輩子的木匠,遇到過很多房主,不過像姑娘這樣心善之人倒是沒見過幾個。放心吧,你丈夫的買賣會轉虧為盈,你家的運勢也會越來越好的!」
李氏聞言欣喜萬分,不住地感謝著老木匠。李氏又拿出些銀兩,硬塞給了老木匠。
老木匠推脫不掉,只好收了,隨後他笑呵呵地辭別了李氏。
正如老木匠所言,王商人的買賣漸漸好了。夫妻倆很是高興,過了不到半年,米麵的生意竟然轉虧為盈了。
夫妻倆四處打聽那位老木匠的住址,欲要上門感謝,但再也沒見過那個老木匠。
總結:
李氏是個善良的婦人,她對老木匠的惻隱之心無意間卻給自家帶來了好運,真是歪打正著了。
老木匠也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理,明知會損壽命但還是出手相助,也是個有情有義之人。
所以,人活一世,多行善事才是正道呀!
本故事完結!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