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三所頂尖高中發布2020國際班招生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

2021-01-08 師者馥仁心

濟南中考已經結束,接下來就等著公布中考成績,填報志願報考高中了。

日前,濟南三所頂尖高中山東省實驗中學、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濟南外國語高中發布了2020年國際班招生計劃和錄取辦法。三所高中都要求加試英語,且加試時間均安排在7月31號上午進行。

三所高中的錄取名額、錄取方法、課程方向、學費分別為:

1、山東省實驗中學

錄取80人,均為中美高中課程。錄取辦法是中考成績100%和加試英語測試的50%相加,擇優錄取。

山東省實驗中學國際班全部80名在校本部就讀,學費每年8萬元人民幣。

2、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錄取60人,均為中美高中課程。錄取辦法是中考成績折合100分後的50%和加試英語的50%相加,擇優錄取。

山師附中國際班全部60名學生在校本部就讀,學費每年8萬元人民幣。濟南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達到山東師大附中統招線以上的學生每人6萬元。

3、濟南外國語高中

錄取130人,同時有大英國協方向和美國方向的課程班級。錄取辦法為中考成績和加試英語成績相加,擇優錄取。

濟南外國語高中國際班學費每年每人8萬元。

濟南市高中開展國際班教育已經十年,逐漸受到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報考國際班的學生錄取分數線也越來越高,一些優秀的學生把眼光投向國際班。國際班學生錄取的外國高校層次也不斷提高。

就讀國際班除了每年不菲的學費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支出。比較英語語言輔導費、考試費、項目研學費等等,算下來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你會為孩子如何選擇呢?

相關焦點

  • 獨家整理2020年北京國際班與民辦高中招生計劃
    近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了2020年北京普高招生計劃,國際班今年到底怎麼招?招生計劃有無增加?16所公辦校國際班新增180個招生計劃根據今年北京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的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計劃,除3所新增學校外,16所公辦校國際班新增180個招生計劃:北京四中新增20人
  • 2020中考招生計劃發布|省重點高中增150人 市重點高中減少65...
    17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公布《2020年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報考指南》,2020年哈市中考省市重點高中總計劃招生17025 人,比去年增加85人,其中省重點高中計劃招生9190人,比去年增加150人;市重點高中招生7835
  • 2020中考招生計劃發布|省重點高中增150人 市重點高中減少65人 民辦高中首次列入統一招生志願
    17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公布《2020年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報考指南》,2020年哈市中考省市重點高中總計劃招生17025 人,比去年增加85人,其中省重點高中計劃招生9190人,比去年增加150人;省重點高中統招配額人數與去年持平今年哈市省重點高中計劃招生9190人,比去年增加150人,其中配額生 5040人,人數與去年持平。
  • 剛剛,省市重點高中招生計劃公布丨附各校招生人數
    年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報考指南》,2020年哈市中考省市重點高中總計劃招生17025 人,比去年增加85人。省重點高中計劃招生9190人,比去年增加150人;市重點高中招生7835人,比去年減少65人。省、市重點高中計劃招收配額生共 9729人,人數與去年持平。哈市民辦高中首次列入統一招生志願,今年招生8954人。
  • 剛剛,省市重點高中招生計劃公布丨附各校招生人數
    17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公布《哈爾濱市2020年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報考指南》,2020年哈市中考省市重點高中總計劃招生17025 人,比去年增加85人。省、市重點高中計劃招收配額生共 9729人,人數與去年持平。哈市民辦高中首次列入統一招生志願,今年招生8954人。
  • 這兩所學校今年招生了!北京高中國際班招生計劃出爐!
    近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了2019年北京普高招生計劃,國際課程班今年到底如何招?招生計劃有無增加?學費有無上漲?這些成了即將面臨中考的北京家長非常關心的話題。最新消息:今年全市高中國際課程班招生計劃有增無減!不過競爭依然激烈!
  • 2019年上海21所高中國際課程班招生數據報告
    2010年7月,《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試點開設高中國際課程」。據統計,至2012年,全市已有15個區縣的33所學校自發舉辦高中國際課程教育教學,引入的高中國際課程達到18種。
  • 上海21所高中國際課程班/中外合作辦學2020招生計劃
    2020年本市共有10所公辦高中、10所民辦高中和1所中外合作辦學學校進行國際課程班試點招生工作。公辦普通高中國際課程班招生對象:民辦普通高中國際課程班招生對象:既可招收上海生源,也可招收一部分非本市中考考生(考生須為2002年9月1日以後出生的應屆初三學生或初中畢業生,以下簡稱「非上海生源」)。
  • 北林大、上交大在京招生規模預計與去年持平
    今天晚上,在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欄目「2020北京高招本科院校直播諮詢」中, 北京林業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負責人均表示,預計2020年在京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繼續在京投放熱門優勢專業。
  • ...高考成績預計24日發布,25日起分兩次填志願丨省市重點高中招生...
    省市重點高中招生計劃公布17 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公布《哈爾濱市 2020 年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報考指南》,2020 年哈市中考省市重點高中總計劃招生 17025 人,比去年增加 85 人。其中:省重點高中計劃招生 9190 人,比去年增加 150 人;市重點高中招生 7835 人,比去年減少 65 人。
  • 華工廣東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 暨大在廣東預計招生超2300人
    廣東多所高校發布2018招生計劃 隨著高考結束,廣東各高校今年招生計劃陸續發布。
  • ...部和威海校區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 深圳校區今年招生名額增至60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南招生組組長彭宇做客直播間【招生計劃】本部和威海校區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 深圳校區今年招生名額增至60人彭宇介紹,今年校本部招生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在英才學院開設小衛星班、智慧機器人班,並設置了未來技術模塊等高端拔尖人才培養平臺。同時,威海校區招生計劃總體持平,新增了機器人工程、海洋技術、智能車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4個新工科專業和船舶與海洋工程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深圳校區今年的招生名額增加到了60人,新增一個能源動力類專業和一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
  • 2020年京城4區27所高中招生計劃匯總
    今年,學校的錢學森班在全市招生30人,其中西城15人、朝陽4人、石景山3人、燕山2人、大興4人、懷柔2人。此外,國際班計劃80人。按照往年成績看,在統招層面,全西城區1300名左右的學生都可以選擇報考。
  • 解析2020年十堰市重點高中招生計劃
    2020年十堰市重點高中招生計劃已經出臺,與去年相比有較大變化。同時在招生方式上也存在不小的變化,這裡面一個原因是十堰市二中2020年不招收高中生,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未來十堰市中招分配生的比重會逐步加大。
  • 2020年京城4區27所高中招生計劃匯總!
    今年,學校的錢學森班在全市招生30人,其中西城15人、朝陽4人、石景山3人、燕山2人、大興4人、懷柔2人。此外,國際班計劃80人。按照往年成績看,在統招層面,全西城區1300名左右的學生都可以選擇報考。
  • 山東省40餘所高中與國外名校開辦了國際班 高中國際班辦學成效怎樣
    「今年畢業生國外頂尖大學錄取情況之好出乎意料,如同井噴一樣!」省實驗中學國際部主任張愛梅說。&nbsp&nbsp&nbsp&nbsp張愛梅說,為引進國外先進教育資源,深入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山東省教育廳於2011年5月批准省實驗中學舉辦中美合作高中課程項目班,社會稱之為「國際班」。
  • 哈爾濱市省市重點高中招生17025人 民辦高中首次列入統一招生志願
    17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公布《哈爾濱市2020年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報考指南》,2020年哈爾濱市中考省市重點高中總計劃招生17025人,比去年增加85人,其中省重點高中計劃招生9190人,比去年增加150人;市重點高中招生7835人,比去年減少65人。
  • 廣東多所高校發布本科招生信息 中大計劃持平 華工擴招400人
    22日,廣東多所高校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並發布本科招生信息。  今年,華南理工大學全國招生計劃總數為6700人,比去年增加400人;在廣東省的文理科普通類計劃總數約3200人,比去年增加240人。華南農業大學今年計劃招生數為10000人,比去年增加1000人。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也有較大規模擴招,在招生專業和獎學金設置等方面有頗多變化。
  •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本部和威海校區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 深圳校區今年招生名額增至60人
    】本部和威海校區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 深圳校區今年招生名額增至60人彭宇介紹,今年校本部招生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增加了提前批的計劃名額。在英才學院開設小衛星班、智慧機器人班,並設置了未來技術模塊等高端拔尖人才培養平臺。同時,威海校區招生計劃總體持平,新增了機器人工程、海洋技術、智能車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4個新工科專業和船舶與海洋工程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深圳校區今年的招生名額增加到了60人,新增一個能源動力類專業和一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
  • 濟南再添兩所公辦高中!計劃明年9月招生!
    濟南實驗高級中學(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興隆校區),是落實濟南市教育局2020年第一次辦公會議精神,將興隆片區配建高中交由濟鋼高級中學教育集團統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