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秀
如何理解「公益」?
《中國網際網路公益》一書中對「公益」有著這樣的解讀:「公益,從高處看是文明的根基,俯下身看是每個人內心善良的底色。」
或許,我們可以把熱愛並踐行公益事業的人稱為「公益人」。
以善良的內心為底色,用實際行動將溫暖傳遞,世上有萬千這樣的「公益人」,而仙迪集團果本品牌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聯合發起的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學活動——「夢想億計劃」,正是由一群「公益人」所組成的公益團隊。
四年間,果本「夢想億計劃」已累計向希望工程善款捐助達146萬餘元,受助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達211名。2019年第四屆「夢想億計劃」,果本更是將公益版圖延伸至甘肅省,資助該省蘭州市下轄積石山縣、東鄉縣、碌曲縣等地的80名學子。
8月22日,由仙迪集團果本品牌總經理宋文祥帶隊,果本總部及以甘肅明福智晨商貿有限公司景明智為代表的果本甘肅代理商等一行近20人,組成公益走訪團隊,實地走訪了甘肅省積石山縣和碌曲縣的10名受助學子家庭。
公益是有溫度的,亦是一種身體力行,果本正將此傳遞。
在大禹治水的源頭處,果本築夢積石
8月22日傍晚,歷經4-5個小時的車程後,果本一行人終於來到了積石山縣的第一位受助學子家庭——小時(學子均以化名出現),她以480分考入西北師範大學。
小時與父親、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患有高血壓、腦梗塞,看病、吃藥、學費等都來源於父親一人在家務農,僅能基本維持家用。當問及是否有覺得難熬的時候,她強忍著眼淚說:「在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分開了,爺爺奶奶也生病。後來去縣城上初中,從來沒有離家那麼遠過。」
在走訪小淑家時,同樣有這樣的類似情況。父親的離去,母親無奈挑起生活的重擔,好在小淑和哥哥都成功考上大學,有希望改變家庭命運。但父親的離去仍然是小淑一家難以忘懷的傷痛。一提及父親,她就控制不住情緒落淚了,媽媽看著小淑在和果本小夥伴交流,在一旁不禁溼潤了眼眶,奶奶亦是有許多情緒湧上來,眼裡閃著淚光。
在積石山縣走訪五位學子的過程中,單親離異家庭和因重大疾病缺少勞動力成為阻礙貧困地區孩子求學的兩大影響因素。
小吉與患有語言殘疾的父親一起生活,因父親已有些年紀,平時只能依靠每月三百元的低保補貼,以及在外打工的姐姐往家匯款補貼家用;
正齊的母親在之前患有癌症,需要大筆資金吃藥治病,年邁的爺爺奶奶患有腿疾,但為了生計不得不幹活;
「我們總抱怨自己命不好,可這世上還有那麼多,與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還慘的命運。」8月21日,同為受助學子的章雲,發了這樣一則朋友圈,透過文字,記者能夠感受到這個大男孩所持有的樂觀向上的心態,以及與命運持續對抗的勇氣與信心。父母寄以孩子們厚望,希望他們能憑藉一己之力走出山區,改變命運,值得欣喜的是,他們不負厚望。
在甘青川三省的交界地,果本愛傳碌曲
在到達碌曲縣前,記者就已獲知,該縣以藏族人民居多,且對藏族文化懷抱有虔誠的信仰,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帶給家鄉更多的改變。但真正接觸後才發現,它能反饋給我們的震撼遠比隻言片語所表達的要多。
從高中就喜愛歷史的軍才,夢想是把藏族文化傳承且發揚光大,現已如願考入了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歷史專業;
與爸爸和弟弟相依為命的阿卓,受小學班主任的影響,立志要做一名像班主任那樣的老師,而今,她如願地考入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說會用儘自己的全力去照顧與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們;
小毛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被西南民族大學所錄取,一副「幫困助學,點燃希望」藏漢雙語的書法作品,讓果本一行人感觸頗多;
……
這些藏族學子的言語中所傳達的,是「走出去,再回家鄉來」的堅定信念,不僅希望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更要讓家鄉的文化傳承發揚,讓更多的年輕一代改變命運。當地有句老話說,一個大學生可以讓一個家庭脫貧,而他們所做的是要讓這份力量愈發強大,實現地區脫貧。
當然,學子有所為,能回報社會,是存在前提的,即家庭要有「治貧先治愚」的意識,正向引導孩子們的發展,這種「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意識,已經深深紮根在碌曲縣人民的心中。
記者在隨行走訪中發現,學子們的長輩對教育的重視度很高,即使家庭經濟困難,也堅持要讓孩子上學。
軍才家的經濟來源僅依靠母親勞作所得,宋文祥問軍才母親,是否有想過讓孩子回來幫忙幹活,軍才母親搖搖頭說:「沒有,我知道自己一生就這樣的條件,但是我不想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而阿卓父親即使手部患有殘疾,但卻用這雙手和齊全的工具蓋出了家裡的房子,甚至義務幫助鄰裡蓋房,他的勤勞能幹、樸實善良不僅影響了阿卓,也感染了果本一行人。
當地電視臺亦與果本一行人隨行走訪,小毛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這樣說道:「十分感謝果本品牌的支持與慰問,我一定不會辜負期望……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在果本的引領下加入到公益事業當中,將果本精神傳承下去。」
一面大旗要拉起小分隊,公益遠不止如此
透過果本公益助學行,記者從這些即將步入大學生涯的準新生們眼中,看到的不僅是對果本和青基會的感激,還有對未來生活的滿是期待,亦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家庭命運,以及儘可能地為國家和社會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社會上有很多人正關注貧困地區學子,我相信社會群眾的力量,也希望受助學子不要有負擔,他們改變的不止是家庭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回報社會。」宋文祥在接受當地電視臺採訪時這樣說道,或許這是對所有受助學子最有溫度的叮囑。
果本公益助學行活動,並不只是簡單的走訪看望、給予資金支持,它是果本與中國青基會,以及當地政府協同推進的結果。
記者就受助生的篩選到最終名單的確定情況,向甘肅省青基會負責人進行了解,負責人表示,名單要經過縣、鄉、學校團政委進行層級篩選,然後進行末級篩選,最後交由教育局、招生辦和扶貧辦三方核實才能確定。
「在果本走訪前期,我就已經對受訪學生家庭進行走訪、了解情況,這也是我能夠準確無誤地帶你們到學生家庭的原因。」積石山縣團委書記如是說,「我是位於公益行動第一線的,也是懷抱著感恩的心態去做公益,受助學生的心態也是如此。」
在隨行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宋文祥與中國青基會代表熊偉在公益事業上尋求更多合作的可能性,讓果本公益向縱深處拓展與落實。
一方面,果本將發動更多代理商和門店參與到果本「夢想億計劃」中,以期實現在更多地區開展助學活動;另一方面,在大學期間受助學子若需要勤工儉學,果本總部以及果本代理商會儘可能地給予支持、提供幫助。
果本此舉,意在由果本總部拉起「公益助學」的大旗,再聯動各區域代理商和終端門店等組成小分隊,讓愛得以延續,輻射至更多的人。
熊偉對宋文祥提及的未來規劃給予肯定。他表示,現階段多數貧困地區學子仍然需要幫助,中國青基會能夠聯動當地政府力量,在貧困地區的篩選上依舊會嚴格按照深度貧困、低保建卡等標準去落實、執行,以支持與助力果本公益事業的發展。
至於為何要實地走訪?
宋文祥說,你不走一走,就感受不到貧困學子最真實的情況。
果本公益助學行的開展,對受助學子家庭及地區有何影響?
碌曲縣副縣長說,不止是讓學子圓了大學夢,亦是降低了貧困地區返貧的概率,對於剛脫貧摘帽的碌曲縣來說,同樣是讓精準扶貧政策更加鞏固、更有成效。
記者手記:自2015年果本品牌與中國青基會正式啟動「夢想億計劃」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助學活動起,就意味著公益事業被列入果本品牌發展計劃的重要部分,而第四屆甘肅站的實地走訪,讓宋文祥對果本公益事業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思考。這般實地走訪,而不只是通過簡單的打款捐助,果本是把公益做到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果本品牌的公益貢獻和影響力,果本與中國青基會在今年發起果本「夢想億計劃」眾籌項目,現已籌集社會愛心捐款63582.9元,而所有善款均直接進入青基會帳戶用於公益助學。
踐行公益背後所傳遞的信念,才最動人,它所承載著的是前行的動力,要讓更多的個人與企業參與到公益事業的建設當中。
或許,公益是一時的,但信念是一生的,果本亦是以恆久的信念使公益事業前行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