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須蟲
開車已經逐漸成為一項基本技能,如今考駕照的人數大增,駕校的生意也火爆得很。為了防範「馬路殺手」上路,學車考駕照的門檻越來越高,培訓要求越來越嚴,拿照難度增加。但有些駕校卻動起了歪腦筋。近日,江蘇蘇州市民王先生向媒體反映,蘇州交運駕校是當地規模最大的駕校,但是長期以來,這個駕校違規使用多種作弊器材,為學員在駕駛技能培訓過程中造假刷學時(4月28日 中國之聲)。
其實,駕考培訓中造假刷學時是潛規則,可以說有一定的普遍性。之所以會如此,首先是學時打卡總會存在一定的技術漏洞,無論多嚴密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作弊,這可以歸咎於有的考生與駕培機構的誠信的雙重缺失。當然,這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造假刷學時是駕培機構共同的需求,似乎符合雙方的利益訴求。
因為學員刷學時往往都在通過駕考之後等著拿證,這意味著再通過上車練習來積累學時已經沒有必要性,況且對於很多學員來說,學駕的時間往往都是擠出來,也不願意在培訓時間上多花功夫;至於駕培機構,在不影響駕考通過率的情況下,學員刷學時不但可以節約培訓的直接成本,還可以大幅度縮短培訓周期,提高學員流轉速度,獲得更多的效益。
這些事實上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學員與駕校都趨向於駕考「速成」,大家都是衝著「少花時間」去的。前者希望快速拿證,而後者則希望短時獲利,不用說,這些蠻幹,將會影響到駕校的培訓質量。也正因如此,國家相關部委在《機動車駕駛教學與考試大綱》中對相應車型的學時也作出了硬性規定,並在實務中要求打卡記錄學時。
然而,在實務中所規定的培訓時長之類的質量保證,往往會從屬於駕駛考試。這與所有的考試是一樣的,考試的難度大、競爭激烈,如高考、公考以及職業資格考試等,人們投入學習培訓的時間就會很長,主要源於考試要求與結果的倒逼。從這個角度來看,直線條對駕駛培訓的學時作要求,並不是最優的選擇。
反觀駕考培訓機構刷學時之所以普遍,根子恐怕還是駕考相對容易,學員用不了那麼多課時就能夠通過考試。真正的弊端還是駕駛培訓與考試模式,越來越呈現流水線式的工廠化特徵,以C照為例,很多地方的駕校都實現了培訓與考試的一體化,培訓場所就是考試場所,包括場地與路考路段,而且場地與駕駛技術都實現了高度的標準化,以至於大部分學員都可以在相當短的時間掌握滿足考試的操作要求。
換言之,這種培訓越來越傾向於以考試為中心,而偏移了學習掌握普適性駕駛技術的實質。而刷學時只是這種偏差的外在現象之一,不宜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根本之策恐怕還要從駕證考試方面加以改革,一是提高難度,二是去標準化更符合駕駛實景,如路考路段隨機化,要讓大多數學員沒有經過一定學時的訓練,無法通過考試,運用好考試的指揮捧,既使得培訓更注重技能本身,也使得培訓本身是技能應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